- 管好情緒,你就管好了整個世界
- 龐麗娟
- 19字
- 2020-09-30 13:01:15
第一章 不要被情緒左右,而要讓它為己所用
第一節 情緒不失控,人生才能不失控
情緒是怎么一回事
情緒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我們就應該時刻關注情緒,并深入地了解它。下面我們就從以下4個方面來認識情緒:
1.情緒如何產生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中樞的一些特殊的原始部位明顯地決定著人的情緒。但是,人類語言的使用和更高級的大腦中樞又影響和支配著比較原始的大腦中樞。影響著人的情緒和行為的主要來源是人自己的思維。另外,有些專家也指出,遺傳結構只是在很小程度上決定著你是傾向于安靜還是傾向于激動。而孩提時的經驗和當時周圍人的情緒則誘發著你的情緒萌芽。各種生理因素(如疾病、睡眠缺乏、營養不良等)可能使你變得容易激動。但是,對大部分人來說,這些因素并不能決定我們能否免受焦慮、憤怒和抑郁之苦。
我們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我們的信念、思考問題的方式。如果是因為身體的原因而使自己產生不愉快的情緒,則可借助藥物來改變身體狀況。但我們非理性的思維方式就像我們的壞習慣一樣,都具有自我損害的特性,而又難以改變。這正是情緒不易控制的真正原因。
2.情緒的種類
情緒的種類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原始的基本的情緒
這類情緒具有高度的緊張性,包括快樂、憤怒、恐懼和悲哀。
(2)感覺情緒
這類情緒包括疼痛、厭惡、輕快。
(3)自我評價情緒
這類情緒主要取決于一個人對自己的行為與各種行為標準的關系的知覺。包括成功感與失敗感、驕傲與羞恥、內疚與悔恨。
(4)戀他情緒
這類情緒常常凝聚成為持久的情緒傾向或態度,主要包括愛與恨。
(5)欣賞情緒
這類情緒包括驚奇、敬畏、美感和幽默。
3.情緒的反應模式
情緒的反應模式是多種多樣的,依據情緒發生的強度、持續的時間以及緊張的程度,可以把情緒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反應3種模式。
(1)心境
心境是一種微弱、平靜、持續時間很長的情緒狀態。心境受個人的思維方式、方法、理想以及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影響。同樣的外部環境會造成每個人不同的情緒反應。有很多在惡劣環境中保持樂觀向上的例證,像那些身殘志堅的人、臨危不懼的人都是情緒掌控的高手。
(2)激情
激情是迅速而短暫的情緒活動,通常是強有力的。我們經常說的勃然大怒、大驚失色、欣喜若狂都是激情所致。很多情況下,激情的發生是由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引起的。而這些事情往往是突發的,使人們在短時間內失去控制。激情是常被矛盾激化的結果,也是在原發性的基礎上發展和夸張表現的結果。
(3)應激反應
應激反應是出乎意料的緊急情況所引起的急速而又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人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突發事件,它要求我們及時而迅速地做出反應和決定,應對這種緊急情況所產生的情緒體驗就是應激反應。在平靜的狀況下,人們的情緒變化差異還不是很明顯,而當應激反應出現時,人們的情緒差異立刻就顯現出來。加拿大生理學家塞里的研究表明,長期處于應激狀態會使人體內部的生化防御系統發生紊亂和瓦解,隨之身體的抵抗力也會下降,甚至會失去免疫能力,由此就更容易患病。所以我們不能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應激反應中。
4.影響情緒變化的因素
影響情緒變化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1)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對情緒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人的高級神經活動方面。我們可根據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三個基本特征,即興奮與抑制過程的強度、靈活性、平衡性,將受遺傳影響的情緒分為四種類型: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郁質。遺傳因素對情緒的影響一經產生,就很難改變。
(2)個人認知因素
情緒是由刺激引起的一種主觀體驗,但刺激并不能直接導致情緒反應,而是要經過人的認知活動進行評價,而后才決定人體驗到什么樣的情緒。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由于需要不同、觀念不同、理解不同,情緒體驗相去甚遠。同樣,由于認知不同,表現在不同人身上的同樣的情緒,其產生的原因也可能是千差萬別的。同一種刺激會產生不同的情緒,比如,迎面來了一個熟人,他并未向你打招呼,匆匆而過。如果你認為他故意裝作沒看到你,你的心情會很壞;如果你認為他很忙,根本沒注意到你,你就不會懊惱。因此,你對事件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情緒狀態是好是壞。如果改變認知觀念,轉變理解角度,你就會有一個良好的情緒體驗。
(3)特定的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對人的情緒也有一定的影響。特定的環境可以增強或者減弱情緒變化的速度和強度。美麗的山水、清新的空氣、寬松整潔的辦公室等環境會使你心情愉快,而嘈雜的街區、擁擠的交通則無疑會讓你感到煩躁。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可能更大,他人對自己的關懷、幫助,將使個體出現的焦慮、緊張、痛苦得到緩解,甚至徹底消失。
了解了這些情緒的基本知識,有助于我們下面深入探討情緒。情緒說淺顯真的很淺顯,說高深也就真的很高深,需要我們每個人認真學習。
人人都有情緒周期
我們的情緒好比月有陰晴圓缺一樣,也會有高低起伏的周期,這叫作情緒周期。情緒周期又稱“情緒生物節律”,是指一個人的情緒高潮和低潮的交替過程所經歷的時間。情緒周期反映的是人體內部的周期性張弛規律。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情緒周期從出生的那一天就開始循環,周而復始。一個情緒周期一般為28天,也不排除有的人的周期較長或較短。前一半時間為“高潮期”,后一半時間為“低潮期”。在高潮與低潮過渡的2~3天是“臨界期”,這一階段的特點是情緒不穩定,機體各方面的協調性能差,容易發生不好的事情。
人的情緒的周期性變化,如同一年里有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一樣。如果處于情緒周期的高潮期,就會對人和藹可親,感情豐富,做事認真,容易接受別人的規勸,表現出強烈的生命活力,自己本身也感覺很輕松;倘若處于情緒周期的低潮期,則喜怒無常,常感到孤獨與寂寞,容易急躁和發脾氣,易產生反抗情緒。
少澤有一個溫柔內向的女朋友小佳,他對小佳各方面都很滿意,唯獨有一點讓他不能理解,那就是小佳有時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事后小佳總是說自己當時就是控制不住情緒,總有一股無名之火在胸中燃燒。后來,少澤經過自己的一位學習心理學方面的朋友講解之后,才明白原來小佳是受到了情緒周期的影響,只不過她的癥狀更明顯一些而已。
小佳就是受情緒周期影響的典型例子,每個人的情況或輕或重,而小佳剛好是比較重的那一種,但是這都是正常的,我們應該科學正確地去看待,而不能視此為心理疾患。
具體來說,雖然女人和男人都有情緒周期,但是女人的情緒周期表現要比男人更強烈一些,下面就詳細解讀一下:
1.情緒周期中的女人
一般來說,女人的情緒周期在行經前的一個星期左右及行經期間,會出現種種與經期有關的癥狀,例如腹脹、便秘、肌肉關節痛、容易疲倦、長粉刺暗瘡、胸部脹痛、頭痛、體重增加等種種身體不適;有些人還會食欲增加、顯得沮喪、神經質及容易發脾氣等。這是由于女性體內的荷爾蒙變化所導致的,雌激素、腎上腺素等荷爾蒙出現了變化,馬上會引起生理上的變化。心理情緒隨著生理變化也會呈現一系列表征。
情緒周期不可避免,但我們可以通過記錄,在周期到來之際控制自己憂郁、焦躁不安、想發脾氣的心理,來避免不良情緒對身心的影響。
2.情緒周期中的男人
人的生長、發育、體力、智能、心跳、呼吸、消化、泌尿、睡眠乃至人的情緒全部受體內生物節律的控制。男人的情緒周期也是一種正常的生物節律變化,受男性機體激素水平變化的影響。只不過,有的男人情緒周期表現明顯,有的表現不明顯。
男人的情緒周期受工作和工作環境的影響很大。輕松的工作和有規律的生活會使其情緒放松,男人的表現則會積極樂觀;長時間的緊張工作和不規律的生活容易導致情緒周期失調,心情煩悶、急躁,情緒處于壓抑的狀態。
科學研究表明,情緒節律周期影響著男人們的創造力和對事物的敏感性、理解力以及情感、精神、心理方面的一些機能。在“情緒高潮”期,男人往往表現得精神煥發、談笑風生;在“情緒低潮”期,他又變得情緒低落、心情煩悶、脾氣暴躁。
男人的情緒周期體現在情感表現上,可以用“橡皮筋”來形容:親密—疏遠—親密。通常在最初的時候,男人對你完全信任,充滿愛意,兩人天天在一起。不久之后,男人會心不在焉,開始疏遠你,乃至不愿與你說話。經過一段時間的獨處和反省之后,他會再次情意綿綿。理解男性情緒周期的表現,兩個人的相處會更加融洽。
在我們明白了情緒周期的客觀存在之后,我們就要更好地利用情緒周期,首先,我們要如實記錄下自己的情緒變化,這樣才能描畫出自己的基本情緒周期,在這里有一種簡單的表格測評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大家。

通過每天晚上對當天情緒的回想,在與日期相符合的表格里打上記號,一個月之后,把記號連起來,就可以發現情緒韻律的模式,經過幾個月的概括,我們便可以知道自己情緒的高潮期和低潮期。
掌握了自己的情緒周期,可以將其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根據自己情緒周期的“晴雨表”,我們可以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遇上低潮和臨界期,我們可以運用意志加強自我控制,可以把自己的情緒周期告訴自己最親密的人。一方面,讓他提醒你,幫助你克服不良情緒;另一方面,避免不良情緒給自己的交往帶來不便。在工作和生活中,因為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容易畏懼不安,而在情緒高漲的時候樂意迎接挑戰。我們則可以在情緒良好的時候安排一些難度大、煩瑣、棘手的任務,在情緒處于低潮期的時候做一些簡單的工作,放松思想,多參加群體活動,學會傾訴,尋求心理支持,切記不要強迫自己違背情緒周期的規律。
情緒是一個警示信號
情緒有好有壞,壞的情緒很明顯,好的情緒卻往往容易被人忽略。然而,無論情緒是好是壞,我們都應該認識到,雖然情緒作為一種本能的反應,但是我們都應當意識到情緒對自身的警醒作用和管理情緒的重要性。
1.情緒提醒我們自身觀念的問題
人和人之間情緒的不同,主要源于彼此觀念的不同。如果我們的觀念出現了問題,那么情緒也會隨之出現問題。例如有些人存在濃重的個人私利觀念,一旦別人侵犯到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會立刻產生憤怒情緒;還有一些人對自我認識不足,他們容易產生自滿情緒或自卑情緒。
所以想要擁有良好而且適度的情緒,我們必須調整自己的觀念,使它達到一個正常的標準。
2.情緒提醒我們心理的問題
一些不良情緒向我們反映了自身心理可能出現了偏差,甚至出現了心理問題。例如郁悶情緒就容易和抑郁掛上鉤,如果只是短時間的郁悶,那只是一個正常的情緒反應;但如果一個人長期處于郁悶情緒中難以自拔,或許就是抑郁心理在作祟了。
我們需要區分哪些情緒是短暫的、符合正常值的,哪些情緒是長期的、超出正常值的。這樣我們才能及早排除自己心理存在的問題,讓情緒及早回歸理性。
3.情緒提醒我們行為習慣的問題
情緒作為一種反應,還向我們昭示了一些自身行為習慣的問題。
當你餓的時候,擺在你面前的是滿桌的美味佳肴,在饑餓感的驅使下很多人會迫不及待地想動筷子,這是饑餓情緒的本能反應,然而,肚子餓只是一個信號,你應當在動筷子之前,考慮一下是否需要等待別人來了之后一起就餐,否則很不禮貌。這就是所說的情緒警示,它使人在處事時三思而后行,有助于個人得體地為人處世。
倘若吃飯的時候一味地從自己的本能情緒出發,自己的情緒雖然受到了照顧,卻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反感,任由情緒的發展,不是一件好事。我們需要將情緒自然反映出來,但也不能忽視情緒產生的不良后果,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對情緒生成的解析來具體行事,這正如過馬路的黃燈區,行人都會停下來考慮自己下一步該干什么,情緒的表現也需要一個思考的過程,不能任由情緒自由發展。現在很多人沒有將情緒作為警示燈來認真分析對待,喜怒哀樂直接顯示在臉上,這樣不利于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4.情緒提醒我們身體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身患疾病的人在情緒方面表現很強烈,他們經常情緒不穩定,起伏性大。易煩躁激動,愛發脾氣。情緒激動時,表現出極大的焦躁不安,有時難以控制自己。對外界因素反應更加敏感,對身體的細微變化和各種刺激往往表現出過度的情緒反應。一點微小的事情,也會成為引起強烈情緒產生的導火索。別人的一句不合意的話,也會使其感到受了極大的委屈。甚至別人說話聲音太大或者收音機音量太響,也會令其煩惱。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某些情緒的集中爆發可能就是我們身體出現問題的警訊,不能不加以重視。找不到情緒源的負面情緒可能就是由身體疾病引發的,例如莫名其妙地煩躁不安、毫無理由地生氣和低落消沉的情緒可能都是某種疾病潛伏在你身體里的征兆,我們要多加注意。
當代社會高速發展,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對情緒的管理便顯得非常重要,在穩定的情緒下,一切都很容易順利展開,但情緒不好的時候,行事則十分困難。因此,我們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適當地調整自己的情緒,然后才能一心一意去做事,所做的事情才能更見成效。
情緒的“蝴蝶效應”
氣象學中有一種“蝴蝶效應”的說法:如果身處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兩個星期之后,美國的得克薩斯州可能會發生一場龍卷風。一只小小的蝴蝶扇動翅膀引起一場大的龍卷風,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事實確實如此。因為蝴蝶扇動翅膀的過程中,可以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由此導致旁邊的空氣和其他系統發生變化,從而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
同樣,在生活中也存在“蝴蝶效應”,其中最明顯的一種表現是情緒,情緒的起因往往就是一句話、一個無意動作的影響,或許說話人自己都沒有注意,但為日后事情的發生埋下了伏筆。如果我們不注意處理微小的不良情緒,就有可能由于情緒的積累釀成大禍。
生活中的小事情往往是情緒產生的最根本原因,小事情可以置人于死地,也可以挽救生命,關鍵就看這小事情所引起的情緒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而我們又是否能夠妥善地處理好產生的情緒。
很多朋友都不明白東子是怎樣把臨街那家水果店開得如此紅火,以前在那個位置開店的總是不超過一個月就關門了,而東子的店自從開張以來生意就沒有斷過,而且還越來越好。一次朋友們去參觀東子的店才明白這其中的奧妙:有大爺大媽來店里買東西的時候,東子總是親切地叫出王大媽或李大爺,從沒有叫錯過,而且還會關心地問一句身體狀況,遇到年輕人還會和他們聊聊天。在朋友眼里,所有客人都成了東子的朋友。
在東子的水果店里,人們得到的都是一些輕松愉悅的心情和積極正面的情緒。即使在客人進店之前還有些許負面情緒,也能在東子那里得到發泄和溝通。有時候一句關懷的話、一個善意的行動也能溫暖人心,可以產生促進好的情緒的“蝴蝶效應”。
我們需要關注情緒最初產生的細微原因,并對此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尤其要注意情緒的變化,通過及時調整心態來保持自身良好的情緒狀態。只有從最初的根源對情緒及時把握好,才能避免負面情緒的積累,才能促進積極情緒的有效形成。
情商與情緒管理
我們所說的情緒控制與管理能力被心理學家引申為“情商”這個概念。1990年,一個心理學概念的提出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場人類智能的革命,并引起了人們曠日持久的討論,這就是美國心理學家彼得·塞拉維和約翰·梅耶提出的情商概念。緊跟其后的1995年10月美國《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丹尼爾·戈爾曼出版了《情感智商》一書,把情感智商這一研究成果介紹給大眾,該書也迅速成為世界范圍內的暢銷書。
過去,人們往往認為智商比情商更重要,從而忽視了對情商的開發和培養。但現實告訴我們,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與人打交道會遇到不同性格、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情商高的人,往往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夠如魚得水、游刃有余。下面的例子正說明這個問題。
超市等著結賬的隊伍排得越來越長。瑪格麗特大概排在隊伍的第十位,因此不清楚前面發生了什么事。只聽到有人叫來主管,要打開收款機檢查,看來還得等很長時間了。
瑪格麗特等得有些不耐煩了,但是理智告訴她不能發火,因為她認為出現故障也不是收銀員的錯。時間過去了10分鐘,收款機還是沒有修好,這時隊伍遠處傳出喊叫聲。隊伍前面有個男子在罵收銀員和主管:“你們是什么專業素質啊!這么大的超市怎么會犯這種低級的錯誤呢?你們不會修好收款機啊?沒看見隊伍有多長嗎?我還有事,太可惡了。”
收銀員和主管只好道歉,說他們已經在盡力修了,建議男子換個收款臺。“為什么要我換啊?是你們的錯,又不是我的錯,浪費我的時間,我要給你們領導寫信。”男子丟下滿是物品的購物車,氣憤地離開了超市。
男子離開后一兩分鐘,又發生了三件事。為了不耽誤這支隊伍的顧客交款,超市在旁邊專門開了一個收款臺;剛才壞了的收款機也修好了;為了表示道歉,主管給瑪格麗特及這個隊伍中的其他顧客每人5英鎊的優惠券。
瑪格麗特挺高興的,買東西還得到了優惠。但是,那個憤怒的男子卻既沒有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又沒得到優惠券,還跟人生氣發火。
在這個故事中,誰運用了情商?顯然是瑪格麗特,她雖然也有些生氣,但她沒有發火,只是耐心地等待,她站在別人的角度分析了情況,而她前面那個憤怒的男子完全沒有控制自己的情緒,情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有些不足。
情商不是天生注定的,它由下列5種可以學習的能力組成:
1.了解自己情緒的能力
這種能力包括能立刻察覺自己的感覺、情緒、情感、動機、性格、欲望,以及基本的價值取向等,行動上以此為依據。能夠了解情緒產生的原因,能夠適時地認識到自己的負面情緒。了解自己的真實感受的人才不至于淪為感覺的奴隸;掌握自己的感覺,個人才能成為生活的主宰,對人生大事做出妥善的選擇。
2.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
這種能力是能夠認識和協調自己的快樂、憤怒、恐懼、愛、驚訝、厭惡、悲傷、焦慮等情感。能夠安撫自己,擺脫強烈的焦慮、憂郁以及能夠控制產生刺激情緒的根源。懂得進行自我調節,把負面情緒拋到九霄云外。這方面能力較匱乏的人往往會陷入低落的情緒之中。
3.激勵自己的能力
這種能力是能夠整頓情緒,讓自己朝著一定的目標努力,增強注意力與創造力。自我激勵能夠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發。人生難免會碰到一些挫折和困難,面對這種情況,積極的人往往會自我激勵,迎難而上,從失敗中汲取經驗,提高自己;而消極的人,常常會往壞處想,越想越壞、越做越糟。
4.了解別人情緒的能力
這種能力體現在能夠理解別人的感覺,察覺別人的真正需要,具有同理心,即能善于感覺別人的感受。認知他人的情緒是與他人正常交往,實現順利溝通的基礎。一般,有同理心的人能從微小的信息中感覺他人的需求,了解他人的情緒、性情、動機和欲望等,并做出適度的反應。要學會察言觀色,善于從對方的語言、語調、語氣、表情、手勢和姿勢等來判斷他人真實的情緒和情感。善于識別他人的情緒,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
5.維系融洽人際關系的能力
人際關系屬于一門管理他人情緒的藝術,一個人的人際和諧程度、領導能力通常與這個人能否細微地關注、恰當地對待他人的情緒有關。要能夠理解并容忍別人的情緒。人際交往能力是情商的核心部分,高情商的人都是人際交往能力強的人,而溝通和交往的要點是善解人意。
以上幾種能力中,情緒控制、自我激勵是中心問題,它們和其他幾種能力相互補充、相互貫通、相互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