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焦慮的活法
最新章節
- 第11章 不做最好的別人,只做最好的自己
- 第10章 做一次心靈越獄,沖出煩惱的樊籬
- 第9章 人人都應有追求,但請不要過了頭
- 第8章 情海無端起波瀾,唯其放下可釋然
- 第7章 有壓力才是人生,其實你不必心悸
- 第6章 你不能饒恕傷害,就是在傷害自己
第1章 前言
在當今這個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的社會中,每個人的心理和精神都承受了很大的負擔。特別是在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中,有部分人因為對心理狀態的調節不當,而患上了焦慮癥。今日,焦慮儼然已經成為現代人普遍的心病,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甚至有人說,當下正處在一個“焦慮的年代”。
那么我們都焦慮些什么呢?
其實根源就在于我們心中有各種各樣的欲求與不滿,都想過高品質的生活。至于生活得好不好,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可能有人認為有吃有喝,有房有車就好;但也有人認為能大吃大喝,有豪房豪車,加上大片院落算是好,但是,這些真的那么重要嗎?當然還有更多更多,我們現代人都想擁有,因而一旦不能如愿,焦慮便隨之而生,并且不斷衍生,甚至令我們再無暇顧及人生的意義。所以焦慮癥,如今已被視為現代人的“隱形殺手”,如果我們長時間被這些情緒困擾,很容易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并很有可能加重疾病而出現驚恐發作癥狀,這是多么的可怕!
或許有人認為,在醫學界,焦慮癥尚未被歸為心理疾病,所以不必加以重視。但事實并非如此,或許大家并不知道,倘若這種狀態不加以糾正,持續為固著狀態,明知沒必要如此不安,但已無法自我解脫和控制,就進入心理障礙階段。于是我們會常常覺得周圍的生活危機四伏,且認為自己沒有能力解決這些難題,或者自認不受人歡迎,或猜想有人會加害……當我們陷于極度焦慮之中時,便會出現心悸、不安、胃痙攣、慌亂而手足無措、無所適從。再發展下去,焦慮癥還可衍生出罪惡感和無用感,不是做錯事,做壞事的犯罪,而是“罪由心生”,為自己杜撰和假想許多“罪行”,又覺得自己無用,對人對事常抱疑慮態度,判定別人不信任自己,常因失望而生憤怒,并遷怒于人,即心理學所稱的“敵意”。
而無用感則是罪惡感的變種,罪惡感將厭惡外化,無用感則將厭惡內化,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自卑、羞怯、內疚、自責等負面情緒時時纏繞,這時的我們顯然已經生活在一種病態之中了。
那么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為自己找到一種不焦慮的活法,讓那些不必要的擔心自動消減,讓那些無意義的焦慮自動化解。這其實并不是什么難題,只看我們如何去解讀生活的意義。當然,對于人生和生活的理解,一千個人有一千個想法,我們無法一言蔽之,所以筆者編寫此書,將那些普遍的、適合我們重塑健康心理的哲理知識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都能夠打破焦慮的籠罩,都能夠經營出一個積極的、健康的、充滿歡樂的人生。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