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序言
思維,是一個很復雜的概念。提起它,大家都會認為思維是人們通過知覺、回憶、組合來認識事物,或者說,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事物之間內在聯系的規律性做出概括與間接的能動反映。
思維,是認識的高級形式,在哲學上,與“存在”相對,指意識、精神。思維,既可以做名詞,指理性認識;也可做動詞,指進行理性認識的過程。
對思維,人們有不同的分法,總結起來有平面思維、立體思維、辯證思維、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形象思維、逆向思維、橫向思維、組合思維、發散思維、聚合思維、常規思維、創新思維等。通俗的書,常通過故事或圖文結合方式去講述,以培養人們的分析、觀察、推理、歸納等對事物反應與認知的能力。
但憑我個人的經驗,僅僅這樣去學習、去認識思維,顯然是不夠的。而且,說到底,人們訓練思維,目的還是提升智慧,增強學習能力、工作能力、生活能力,讓生活更快樂、更幸福。比如說,近些年來,出現了專門訓練思維的教學,還有從國外傳進來的超右腦開發訓練、全腦開發訓練等,無不是為了提升人們這方面的能力。
從什么樣的出發點去認識人、去了解思維世界,這是一種認識論和方法論。對于思維,諸多學者們向來是從自然科學,尤其是邏輯科學的角度去認識人的思維,注重的是空間結構和形式邏輯,要求人們發現事物及事物之間的規律性,而且還得敏捷。
然而從人文哲學的角度去剖析思維,卻好像還是一個空白。敝人經過長期的研究,提出了潛思維的概念。所謂的潛思維,是一種介于智力思維和非智力品質、對人的感情、性格、興趣、習慣、心情、心理素質、某些技能等都有影響的思維。通過對其開發培養,以提高人們心智與人格魅力。大家都知道潛意識和意識,成功學大師博恩·崔西指出:潛意識是顯意識力量的3萬倍以上。那么潛思維的培養,對智商與情商的開發也必將有巨大的作用。
也許你會反駁,能這樣去詮釋思維嗎?這不難回答,比如醫學,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智能整體;西醫則認為人是一個機械組合。說得有趣一點,中醫是用哲學看病,西醫是用化學治病。不能否認,它們各有各的理。
應當說明,本人并非搞學術研究,從而將思維弄得艱深難懂。相反,此書是本著普及大眾,男女皆宜、老少易懂的出發點,為人們認知事物、提升心智開辟一個新的方向。具體一點,本書分成若干個潛思維的話題,每篇文章的開篇對某種潛思維進行一個簡要的講述,然后通過啟迪心靈的小故事,闡述讓人醍醐灌頂的大智慧。另外,每篇故事之后均配有雋永的心靈感悟,再加以巧妙點撥,必能為人們打開一個嶄新的思維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