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三觀,空假中一體圓融
據《佛祖統紀》卷六載,慧文讀《中論·觀四諦品》至“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是中道義”時有悟,曰:“諸法無非因緣所生,而此因緣有不定有,空不定空,空有不二,名為中道。”一切事物皆因緣所生,成為假有;虛妄不實,是為真空;空、假不可分離,非空非有,即是中道。智于《摩訶止觀》中釋此謂:“若一法一切法,即是因緣所生法,是為假名,假觀也;若一切法即一法,我說即是空,空觀也;若非一非一切者,即是中道觀。一空一切空,無假中而不空,總空觀也;一假一切假,無空中而不假,總假觀也;一中一切中,無空假而不中,總中觀也。即《中論》所說不可思議一心三觀。”智
又說:“云何即空?并從緣生,緣生即無主,無主即空。云何即假?無主而生即是假。云何即中?不出法性,并皆即中,當知一念即空、即假、即中,并畢竟空,并如來藏,并實相。”此謂“空”、“假”、“中”原是一體圓融,謂“三”只是設施方便,實即一體。真實的道理只是“一心生萬法”,就緣生諸種事物的呈現方面說,是“假”;就諸種事物雖呈現而無自性方面說,是“空”;就這種無自性的呈現為一心所作而言,即曰“中道”。此“中道”不離“空”、“假”,亦即“空”、“假”。“空”、“假”、“中”三者交融不分,圓融無礙,故曰“三諦圓融”。然“三諦圓融”的道理因為三惑所覆蓋而不得顯現。三惑者:無明惑、塵沙惑、見思惑。無明根本之迷妄,掩覆中道;塵沙者謂眾生他人之惑,掩覆假諦;見思分別執有,掩覆空諦。故湛然《始終心要》中說:“無明翳乎法性,塵沙障乎化導,見思阻乎空寂。然茲三惑,乃體上之虛妄也。于是大覺慈尊喟然嘆曰: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無自他之形相。但以眾生妄想,不自證得,莫之能返也,由是立乎三觀。”三觀者,即假觀、空觀、中道觀。由一己之一心,修此三觀,滅三惑、顯三諦,均具一心之中,故曰一心三觀,而顯此三諦圓融之理,必賴三觀。此亦由定生慧之根本要義,天臺宗故未始離于禪定也。
《續高僧傳》謂智門下道俗受菩薩戒者不可稱記,傳業學士三十二人,習禪學士散流江漢莫限其數。查《國清百錄》及《僧傳》等書,載其弟子之名亦有多人,《佛祖統紀》所列則尤多,繼智
綱領天臺山寺者智越,而弘宣智者大師之教者則為灌頂。
本文節選自《湯一介集》第四卷《佛教與中國文化》第六章,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現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