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養與健康(第三版)
- 劉翠格
- 831字
- 2020-02-26 13:40:46
第二版前言
營養是強健體魄、造就強大民族的物質基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狀況的改善,人們的健康水平在不斷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區的營養過剩,又導致了現代文明病的增加,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癥等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健康,而且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人們對養生保健越來越重視,培養科學的生活方式已成社會共識。
目前,我國的公眾營養管理仍相對滯后,健康教育還不完善,青年學生營養知識貧乏,難免造成一些飲食誤區,主要表現在:將“有營養的食物”等同于“價錢貴”或是“味道好”的高蛋白、高脂肪類食物;早餐“少而粗”,甚至不吃早餐;偏食、挑食、飲食單調現象普遍存在;飲食衛生觀念淡薄,青睞一些街邊油炸、燒烤類食品;經常以餅干、方便面、火腿腸、飲料等方便食品代替正餐等。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些壞習慣將會給健康埋下隱患,因此亟待科學的膳食指導來規范飲食習慣。
有些人只能從網絡、書刊得到一知半解的養生保健知識,對營養缺乏系統科學的理論指導。一些經銷商為了迎合人們的健康需求,追求轟動效應和經濟利益,不惜推出一些“新、奇、特”的觀點,以保健的名義標新立異,人云亦云,傳播一些沒有科學根據的信息。如“牛奶是給牛喝的不是給人喝的”“老年人不應補鈣,要吃軟骨片”“胡蘿卜白蘿卜相克”“吃咸鴨蛋防暈車”等,導致人們對如何健康飲食無所適從。因此,普通民眾有必要了解一些營養健康方面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健康文化素質,對社會上泛濫的保健品及相關信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和理性,摒棄陳規陋習,以科學的生活方式養生保健,真正實現健康一生。
作者于2006年春季開始為河北師范大學本科生開設“營養與健康”公共選修課,并編寫了本書第一版。課程深受歡迎,選課非常踴躍。公共選修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科學的飲食觀念,提高健商,促進健康行為,進而為普及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進行修改,根據國家和營養學會最新的政策、法規、指南和近年來的教學心得更新了一些內容,希望對廣大讀者有所幫助。
作 者
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