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55章 疾病高發期,健康有危機(2)
- 第54章 疾病高發期,健康有危機(1)
- 第53章 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3)
- 第52章 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2)
- 第51章 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1)
- 第50章 體重不超標,身心少憂慮(4)
第1章 吃飯營養好,疾病自然少(1)
——合理安排膳食
■ 選擇適合自己的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取益己者而食之
雖然新鮮蔬菜所含的熱量一般比較低,卻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而且各種維生素、無機鹽、微量元素含量也比較高。蔬菜的升糖指數低,許多蔬菜還含有豐富的植物化學物(植物中對身體有特殊功用的物質),其中抗氧化物對人體的益處就非常大。
不同的人應該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水果。
鍛煉少、容易發胖的人適宜選擇什么樣的水果
適宜選擇升糖指數低的水果,如蘋果、梨、葡萄柚、桃等。這些水果含膳食纖維多、熱量低,對人體內胰島素的影響小,吃了以后,既抗餓,又不容易讓熱量過剩。
胖人餓了時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水果
新鮮水果是胖人理想的餐間健康食品。胖人應該選擇的食品可以參考鍛煉少、容易發胖的人適宜吃的水果,這些水果都能減少熱量的攝入。
健康的人適合選擇什么水果
健康人可以選擇任何水果。平時吃的水果種類越多,營養越齊全,越有利于身體健康。
成年人每天最好吃3種水果。1個蘋果,有抗餓、保健、防止熱量過剩作用;1根香蕉,香蕉中的低聚果糖可以促進腸道中有益細菌的生長,抑制致病菌的繁殖,有“養腸”的作用;100克葡萄,可攝入有機酚類物質,防止血液黏稠。
■
不能只吃水果不吃菜
蔬菜和水果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有人吃很多水果,但很少吃蔬菜;有人只吃蔬菜,不吃水果。這兩種做法都不好。因為這兩類食物是不能相互替代的。蔬菜大多是要經過烹調加工的,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營養素,比如維生素C就損失不少。而水果是原汁原味吃進去,不需要特別加工,保存了所有的營養成分,尤其是維生素的含量非常高。另外,水果中還含有一些果膠、黃酮等物質,都是有益于健康的。所以,只吃蔬菜還不夠,還要吃一些水果。另一方面,水果中所含的熱量和糖比較多,因此也不能光吃水果。
■ 每天要喝足夠的水
——水停一日體生毒,人閑百日必生病
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 500毫升水,大約8杯。適宜飲水的時間應是晚上臨睡前、早上起床后和白天的兩餐飯之間。
要提醒大家的是,每天早上喝一杯水,并能做到持之以恒,對健康和延年益壽有非常大的好處。
促進排便
清晨飲水可預防習慣性便秘。由于胃腸得到及時的清理洗刷,糞便不會淤積干結。同時,飲水對胃腸也是一種輕微的刺激,能促使胃腸蠕動,有利于排便。
排毒作用
許多家庭有晚餐吃得豐富的習慣,因此,晚餐攝入的動物蛋白及鹽分進入體內較多。動物蛋白質在體內分解代謝會產生一定的毒性物質,早晨起床及時飲水,可通過促進排尿,盡快把它們排出體外。
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
若在早晨起床后馬上喝杯溫開水,有利于把頭天晚餐吃進體內的鹽很快排出體外。平時飲水多、愛喝茶的人,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發病率就低。
預防心絞痛
人體通過一夜的睡眠后,體內水分隨尿液、汗液和呼吸丟失很多,血液會變得黏稠,血管腔也因血容量減少而變窄,這常使供給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發生急性供血不足,甚至發生閉塞。因此,心絞痛及心肌梗死多發生在清晨及上午9∶00左右。老年人如在清晨喝杯水,就能達到補充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擴張、復原血管的目的,從而降低心絞痛及心肌梗死發生的可能性。
清晨飲水應以白開水為好,飲水量一般宜為200~400毫升,過多飲水對胃不利,也影響早餐進食。
■
怎樣健康地喝水
不喝生水:生水中含有各種各樣對人體有害的微生物。這些病菌喝到人肚子里以后,容易使人患急性胃腸炎、傷寒及痢疾等傳染病。
口渴時不要大量飲水:一下子飲水過多,會沖淡胃液,導致胃腸的吸收能力減退。
大量出汗后應喝鹽開水:大量出汗的時候,隨著汗液的排出,鹽分也會隨之排出人體,因而需要喝一些含有鹽分的開水,一般以500毫升水中放1克鹽為宜。
■ 這樣吃鹽最健康
——菜飯宜清淡,少鹽少病患
鹽吃得過多損傷胃
不管我們吃的是什么食物,胃只是被動地承受,一般將食物消化后輸入小腸中去吸收,用于營養身體。胃靠什么來保護自己?一層黏液。在胃黏膜層的表面有一層保護胃的黏液,其中還含有許多消化酶,對食物的消化至關重要。但是這層黏膜最怕的是鹽。鹽攝入過多會損害胃黏膜,不利于人體健康。
有腎病的人也應該少吃鹽
這是因為腎病患者會出現身體水腫,過多地攝入鹽分不利于水腫的消退。
高血壓患者應該盡量少吃鹽
如果吃得太咸,血液中的鹽分過多,血管周圍組織里的水分便可能被吸入血管中,使血液的總量增加,不但加重了心臟的負擔,還使血壓居高不下。血壓長期處于高壓狀態必定會使心臟、腎臟與腦受到損害。
食鹽不能不吃,但吃多了又影響健康,如何是好
每人每天應該吃多少鹽呢?專家建議每人每天食鹽的限量為5克,一個三口之家,一天三頓飯皆在家中用餐的人家,一個月用450克鹽。不過,每天5克的建議量是按氯化鈉中鈉的含量來計算的,我們吃的醬油、咸菜中都含有鈉。
如果你的口味較重,是可以一步步減淡的,對此你可以試一試下面的方法:
注意食品的含鹽量。對于隨手可得的各種加工食品與點心,學會閱讀包裝上的營養說明。
少用湯料、少吃方便面、少吃快餐食品。湯料平均含有60%的鹽,喝愈多用湯料熬的湯就是吃進愈多的鹽。一包99克的方便面含7.8克鹽,超過了一個人一天的鹽量。專家強烈建議在吃方便面時應少放或不放調味包。
烹飪時,少用點鹽,多利用蔬菜本身的自然味道,例如將青椒、西紅柿、洋蔥、香菇、香菜和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就可做出美味的菜肴,如西紅柿炒雞蛋。
煮魚、海鮮時,可以加些檸檬汁,不必用鹽就可增加美味。
以前愛吃“生辣椒加醬油”的人,請改吃“生辣椒加白醋”,這樣既可減少鹽的攝入,又能兼顧美味。
燉菜時盡量不要加醬油,做好后再依個人喜好酌量添加。
吃足夠的蔬菜、水果。多吃橘子、豆芽,它們能幫助將鹽中的鈉排出體外。
■
食鹽市場的健康新成員
加鈣鹽:是幫助兒童茁壯成長、防止老人骨質疏松的“健康護衛”。
加硒鹽:具有抗癌、防鎘和除汞的功效。
加鋅鹽:鋅可使人增加食欲,合理地攝入鋅,能有效地增強體質,提高智力。
■ 控制食用油的攝入量
——常令充實勿空虛,日食須當去油膩
現在市場上的油大致分為三種——高級烹調油、調和油、色拉油。色拉油是油中的精品,比起高級烹調油在質量上更勝一籌。色拉油是植物原油經過加工提煉而成的,色拉油外觀上透明,純度比較高。
除了常見的豆油、花生油以外,現在人們開始關注其他的食用油了,比如葵花子油、玉米油、橄欖油、紅花油以及茶油等。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希臘人的心血管病和癌癥的發病率比較低,便與當地居民長期食用橄欖油有著密切的關系。橄欖油是天然的色拉油,是理想的涼拌菜和烹調用油。
那么,吃油對人體有什么作用呢?我們每人每天吃多少油比較合適呢?
植物油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
植物油含有亞油酸、亞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人體健康所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不同的植物油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是不一樣的。比如,豆油含亞油酸比較高,花生油含有一定的花生四烯酸。因此,有些人喜歡吃單一的植物油,這樣實際上對人體健康無益。我們提倡吃不同種類的植物油,這樣會對身體更有好處。
烹調用油的標準是每人每天25克
有些人認為,既然植物油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膽固醇、軟化血管、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呢?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植物油吃多了,同樣會造成血脂升高、肥胖,并增加心血管病發生的危險性。
■
控制好食用油的油溫
炒菜時不見油煙不下鍋,是一種錯誤的觀點:我們現在吃的油,特別是色拉油,在油溫過高時會產生醛類、酮類等不利于人體健康的化學混合物,所以,炒菜的時候,油的溫度一般在150℃就可以了。
掌握好油溫有兩個小竅門:第一就是熱鍋涼油,當鍋燒熱之后,把油倒進去,見到油面起波紋時,就說明油溫合適了。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往油里放蔥花,當蔥花微微發黃時就說明溫度可以了,蔥花焦了的話,說明油的溫度過高了。
■ 食醋的宜與忌
——多吃一點醋,不用到藥鋪
近代醫學發現:醋浸泡的食物有防治疾病的作用,特別是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癥、感冒、干咳及延緩衰老有特殊功效。
醋泡花生米
將花生米浸泡于食醋中,一日后食用,每日2次,每次10~15粒。長期堅持食用可降低血壓,軟化血管。
醋泡香菇
將潔凈的香菇放入容器內,加上醋放入冰箱冷藏,一個月后即可食用。醋泡香菇能降低人體內膽固醇的含量,緩解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患者的癥狀。
醋泡黃豆
將炒熟的黃豆放入瓷瓶中,加上食醋浸泡。黃豆與食醋的體積比例為1∶2,密封口后置于陰涼通風干燥處儲存,7天后食用。每次服15~20粒,每日3次,空腹嚼服。有防治高血壓與降血脂、降膽固醇的作用。
醋泡大蒜
將干凈、去皮大蒜瓣放入水中浸泡一夜,濾干后倒入食醋浸泡50天即可食用。每天吃2~3瓣醋泡大蒜,并飲用稀釋3倍的醋浸汁,可解熱散寒、預防感冒,有強身健體之功效。鼻炎患者可取醋汁,每天多聞聞,半個月后可有明顯效果。
醋與牛奶不能同食,醋中含醋酸及多種有機酸,而牛奶是一種膠體混合物,本身就有一定的酸度。當醋與牛奶一同食用時,酸度增加,產生凝集和沉淀,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腸胃虛寒的人,更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腹瀉。
■
不宜食醋的幾種情況
空腹不宜食醋:不論你的胃腸有多強健,都不適合在空腹時食醋。因為空腹食醋,會導致胃酸。專家建議在飯后1小時食醋,不會刺激胃腸,且幫助消化。
胃病患者不宜食醋:胃潰瘍患者以及胃酸過多者最好少吃,因為醋本身含有豐富的有機酸,能促使消化器官分泌大量消化液,從而加大胃酸的消化作用,導致胃病加重。
胃腸功能障礙及其他病患者也不宜食醋:胃壁過薄、胃酸分泌過多、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食醋宜限量,更不要嘗試喝醋。此外,膽囊炎、腎炎、低血壓、膽結石、骨損傷等患者切忌食醋。
■ 不能過量食用辣椒
——一香能解百臭,一辣能解百瘟
辣椒味道辛辣,刺激性強,具有很好的增進食欲的功能,是很多人都喜歡的一種蔬菜。辣椒的保健功效也不容忽視,“一香能解百臭,一辣能解百瘟”便是人們千百年來總結出的箴言。
辣椒的特點是低熱量、高纖維,能幫助身體消除和減少有害的自由基,增強抵抗力,有防衰老的功效,最適合愛美人士食用。青、紅辣椒最大的區別在于胡蘿卜素含量不同,每100克紅辣椒含1 360毫克胡蘿卜素,青椒則含80毫克胡蘿卜素,相差16倍。胡蘿卜素是維生素A原,多補充胡蘿卜素能減緩老年人的視力衰退。
在眾多蔬菜中,以辣椒所含的維生素C最高,平均每500克辣椒含維生素C 600毫克。紅彤彤的辣椒最大的特點是纖維豐富和熱量低,加上本身含辣椒紅素和維生素抗氧化元素,多吃能延緩衰老。怕辣的人士可選吃燈籠椒,營養同樣很豐富。
辣椒雖好,食用不能過多
吃辣椒雖能獲得許多營養,又能增進食欲,但不宜吃得過多,因為它的刺激性太強,有引起或加重腎病、高血壓、胃炎、便秘及癤瘡等病癥的害處。特別是患有急性或慢性喉炎、痔瘡的人更不宜多吃。
■
辣椒的健康食譜
生煸青椒:青椒250克,食用油、精鹽、砂糖適量。將青椒洗凈,去柄去子,切成半寸見方的小塊;把油燒熱,再放青椒,煸炒至青椒外皮稍有些皺皮時(不能炒焦),即加鹽、糖,并略加些水,再炒一兩分鐘即可起鍋。這道菜具有開胃生津、增進食欲的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濕邪內侵而致的身體倦怠者食用。
青椒香干炒毛豆:青椒、毛豆各75克,香干50克。將青椒去子,切絲,香干也切成絲;旺火熱鍋,將油燒至七成熱,放入青椒、毛豆,炒至毛豆熟,下香干絲,加調味料及水,再炒片刻,加上麻油即可出鍋。這道菜具有補脾、開胃、健腦、益智的功效,是理想的營養食品,常食對健美、延年益壽有一定作用。
辣子雞:四川紅辣椒100克,子雞500克。將子雞去內臟,切成小塊,紅辣椒洗凈切段;旺火熱鍋,油炒雞塊,再加適量精鹽燜煮;待子雞八成熟,入紅辣椒翻炒,燜熟即可出鍋。這道菜具有補益氣血、溫中開胃的功效,適用于寒滯腹痛、嘔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虛勞羸弱、小便頻繁者食用。
■ 吃零食要注意搭配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
許多人認為零食有害。其實從零食本身來說,應該是無害的,除非人為因素,如不衛生、污染或亂加添加劑等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如果說吃零食有害的話,那是因為我們自身貪食或過于偏食,或者零食的脂肪、糖分含量過高,影響了正常的三餐進食,影響消化和吸收。因此,對零食應該采取科學的態度,既不大力提倡又不能禁止,要適時、適度、適量,即選擇兩餐之間吃零食,品種多樣,控制總數。
吃零食時還要掌握下面的原則:
不要在接近正餐的時候吃零食
吃零食要講究時間,不宜在飯前食用,以免影響正餐食欲。研究人員發現,在午飯兩個半小時前吃些零食對食欲沒有影響。
不在臨睡覺前吃零食
睡覺之前吃零食,留在牙齒間的食物殘渣不利于牙齒健康,容易引起齲齒,同時還會增加胃腸的負擔,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于睡眠。
看電視時尤其注意控制吃零食的量
思考時大腦需要血液,看電視是一種腦力活動,看電視時過多攝入零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看電視吃零食以少為宜,尤其是糖類、糕點類及飲料類零食。
注意營養含量
盡量少選含糖高、脂肪量多的食品,如巧克力、冰激凌、糖果、炸薯片以及某些膨化食品。這類食品多吃會造成熱能過剩,脂肪在體內堆積,導致肥胖。
零食要注意搭配
選擇零食還要注意搭配,最好既要有水果類、瓜類,也要有堅果、水產品類,這樣才能全面平衡地獲得營養。
■
幾種常見零食的營養價值
果凍:吃果凍不僅不能補充營養,甚至會妨礙某些營養元素的吸收。不過,果凍中沒有脂肪,并含有一些水溶性膳食纖維,少量吃些并沒有壞處,也不會讓人發胖,但是,不要指望用它來“增加營養”。
薯片:薯片不僅營養價值很低,還含有大量脂肪和熱量,多吃會影響食欲,容易導致肥胖,還是皮膚健美的大敵。
餅干:屬于高脂肪、高熱量食品,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比較少,多吃不利于飲食平衡,也容易導致肥胖。
■ 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
——好水喝足,百病可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