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自然”——《詩品》的本體追尋

周朝“天命”觀念的解體促生了“自然”觀念,作為“天命”觀念的替代,“道”成為老子解釋世界合理性的最高依據,而“自然”即是以“道”之存在樣態出現的。這樣,“自然”在一開始就與本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成為哲學解釋世界生成及組織制度建立的依據之一。莊子的天性觀念拉近了“自然”與“天”的關系,使“自然”與“天”開始調和,這為后來的哲學開創了新的方向。漢代的“天人感應”思想則把“天命”觀念重新納入人事制度建設的范圍,并作為最高合理性起到絕對權威的作用。魏晉玄學進一步打破了這種思想上的壟斷,“自然”由外在的自在轉而成為內在的自性,進而成為解釋世界合理性的最高依據。從王弼到郭象,這一觀念日漸完善,最后形成“獨化”論,萬物依其“自然”本性而為自己立法。這種思潮逐漸在魏晉士人的文化生活中擴散開來,并最終波及藝術文化的各個層面。

鐘嶸《詩品》即受上述哲學思潮的影響,作為魏晉玄學風尚的產物,“自然”成為統帥其整部作品的核心觀念,影響了它對創作情感、創作方法、審美理想等方面的要求,使詩歌成為其自身的最高規定性。另外從這一觀念出發,又直接衍生出一些具體的審美對象、審美范疇,主要是本章所涉及的自然山水、“真”、“清”等概念。具體說來,《詩品》以“自然”作為詩歌本性的存在方式,自然風物由于充分體現了“自然”的特點而受到重視,成為詩歌表現的重要對象,亦成為鐘嶸贊賞的對象,構成“自然”的物質基礎。而“真”與“清”則一方面維系著詩之本性,詩人之本心;另一方面顯現著“自然”的藝術風貌,從而形成以自然山水為依托,向內體悟著詩性之“真”,向外追尋著藝術之“清”的獨特“自然”標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谟县| 张家港市| 华亭县| 东城区| 吕梁市| 林州市| 永和县| 岳阳县| 宁国市| 中山市| 米林县| 瓦房店市| 襄城县| 泗水县| 绵阳市| 北辰区| 平南县| 绍兴县| 个旧市| 绍兴市| 固原市| 陇西县| 昭通市| 英德市| 九龙坡区| 启东市| 辽阳市| 河间市| 舒兰市| 买车| 双流县| 潜江市| 海晏县| 嘉鱼县| 铜梁县| 旬邑县| 七台河市| 清镇市| 广饶县| 兴仁县| 鄂托克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