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潛意識與心靈成長
最新章節
- 第34章 象征釋疑:潛意識中的隱秘話語(4)
- 第33章 象征釋疑:潛意識中的隱秘話語(3)
- 第32章 象征釋疑:潛意識中的隱秘話語(2)
- 第31章 象征釋疑:潛意識中的隱秘話語(1)
- 第30章 有意識的心靈:從自我意識到潛意識的進化(7)
- 第29章 有意識的心靈:從自我意識到潛意識的進化(6)
第1章 前言
弗洛伊德和榮格都是潛意識研究領域的權威,弗洛伊德被稱為精神分析學的鼻祖,在很多人眼中,榮格是弗洛伊德心理學理論的推廣者,到了今天,仍然有不少人認為,榮格的潛意識理論不過是弗洛伊德理論的簡單延伸。
其實,兩人對潛意識的解讀并不完全相同,有些甚至截然不同,尤其是對幻覺的解析。弗洛伊德認為人類異于其他動物,人類的本能受到道德、法律等規則的限制,以致自身的潛在意愿受抑且無法釋放,最后只好通過幻覺來滿足內心的欲望。為此,弗洛伊德曾大膽預測,人的幻覺都與性有關。這種理論在今天看來顯然是有待斟酌的,但在19世紀,弗洛伊德的名聲如日中天,幾乎沒有人敢質疑他。不過,榮格勇敢地站到了他的對立面上,認為人受到壓抑的欲望不一定都和性有關,是潛意識內容的體現。
根據榮格的理論,人的某些潛意識內容是與生俱來的,就像絕大多數人生性怕黑一樣。在遠古時期,人類的祖先就恐懼黑暗,認為這是死亡來臨的征兆。而我們的精神世界里也隱藏著遠古時期的經驗和記憶,基于這一點,榮格提出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并指出古代的鬼神之說就來源于這種集體潛意識。至此,他擺脫了弗洛伊德的影響,用一種新的理論代替了弗洛伊德的欲望滿足論。榮格最偉大的成就就是在弗洛伊德的理論基礎上提出了心靈層次理論,并將潛意識分成集體潛意識和個人潛意識,而集體潛意識的提出使其潛意識理論充滿了傳奇和玄幻色彩,百年來備受爭議。
世人對榮格的一生貶褒不一。一方面,他專注于各種醫學、心理學的研究和精神分析,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另一方面,他癡迷于英雄神話,喜歡藝術創造,信奉實用主義的同時,又執著于一切精神產物。他將研究的興趣從外部生活轉向了心靈世界,又試圖通過闡釋潛意識和幻覺賦予人生啟迪和意義。這讓很多人覺得他是個神經官能癥患者。作為醫生,他也與眾不同,認為醫學領域并不一定是“科學”與“唯物”的,甚至不認為死亡是生命的終點。他雖然不是偏執狂,但卻認為信仰一定會使人的心靈得到凈化,他用一種更符合實用主義的觀點去消除人們對于死亡的恐懼,同時認為信仰是符合心理特點的。更為神秘的是,他的作品也被世人認為徘徊在真理與謬論、科學與迷信之間。
19世紀至今,弗洛伊德的著作幾乎已經被整個世界的讀者所熟悉,他對于潛意識的研究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弗洛伊德曾經的朋友榮格,這位在心靈與潛意識領域都不亞于弗洛伊德的偉人卻并未被所有人熟知,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著作看上去晦澀難懂,沒有心理學基礎的人很難理解其中的深意。但我們又不甘心讓這位心理學巨擘的理論從此沒落,于是收集整理了榮格先生生前關于潛意識與心靈成長方面的所有著作和文稿,重新進行了編撰、翻譯。本書的整體框架和重要材料都是出自榮格先生生前的研究和考察,少量注釋和解讀則是眾多心理學者的智慧結晶。
成文之初,我們將稿件分發給了各行各業的一小部分人群。他們之中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醫學和心理學培訓,甚至從未接觸過與心理學或哲學有關的課程。我們與這些群體建立密切的聯系,隨時聽取他們對本書的反饋意見,并據此進行再修改。對于他們的批評,我們虛心接受,力求每一句話都通俗易懂,在言簡意賅,增加流暢度的同時,闡明最中心的理論。現在,我們可以很自豪地說,這本書就是為普通讀者而編寫的,無論是業內人士還是心理學愛好者,抑或是對本學科一竅不通,只是利用閑暇時間閱讀本書解悶的人群,都可以輕松、愉快地閱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