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正確理解心靈成長
我一直在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在人的心理結構之中,夢究竟扮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在人的整個生命歷程中,夢的人生定位又是什么?我曾經對大量的夢進行研究,有我自己的,也有別人的,總數大約是8萬個,從這些夢里面,我找到了某些共性,發現夢境與做夢人的背景與生活有很大的關系。另外我還發現,每個人的夢都遵循著一定的規律,我稱之為“個體化進程”。也就是說,看似雜亂無章的夢其實都有一個模式,只是很多人因為粗心而看不到。假如有一個人能夠堅持在數年內一直留意自己的夢,并分析夢里出現的內容,就會發現很多似曾相識的內容,比如很多人會反復夢見一些相同的人物、景色或經歷一樣。如果我們仔細地留心這些事物,就會發現它們正在緩慢地發生著變化。
因此,我們的夢自發地創造了一種蜿蜒曲折的模式。在這個模式中,一種神秘的力量正在控制著這些現象。其實,這也是實現心靈成長的過程。而這種成長過程不能通過意志力來完成,也就是我們的意識之中,因為心靈成長完全是自發形成的,就像樹木一樣,緩慢而有力地成長。剛才提到的這股神秘的力量就孕育于潛意識中,作為夢中象征的源泉,我給它取名為“潛意識自我”。潛意識自我幾乎囊括了整個心靈的產物,而與之相對的“意識自我”僅僅只是九牛一毛。
對潛意識應用最全面的是納斯卡皮印第安人,他們目前依然生活在拉布拉多島嶼山的森林中,他們不喜歡群居,彼此的居住地距離也很遠,這使他們無法形成屬于部落的生活習慣和心靈儀式。在孤獨之中,納斯卡皮的獵人們只能依靠來自心靈的提示而生活,他們相信心靈的存在,并稱其為“我的朋友”,他們認為心靈永遠不會消失,在生命到達盡頭的時候,心靈就會離開肉體,并轉世投胎到另一個新生命。
那些敬畏夢并專心解讀夢的納斯卡皮人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象征,因此,納斯卡皮人的主要任務就是,遵循夢給他們的各種暗示,然后用各種手段將夢境的內容表現出來,使自己變得真誠且富有愛心。因為只有這樣,潛意識才會幫助他們完善生命。另外,夢還可以幫助他們預測天氣,在捕獵過程中給他們正確的導引等。因為他們的心靈還沒有沾染文明社會的污濁,所以依然具備解讀潛意識的能力。
我們可以把潛意識當作一種控制內心的因素,只有通過對夢境的分析,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義所在。是潛意識使我們的人格從稚嫩逐漸走向成熟,但我們的人格究竟能成長到何種程度,則取決于我們的“意識自我”能否認真聽從“潛意識自我”的啟示。納斯卡皮人認為,樂于接受潛意識暗示的人,將會生活得更加快樂。
“意識自我”并不是大自然為了適應人們的欲望而創造的,而是為了幫助心靈走向完整而形成的,“意識自我”的功能就是讓心靈進入意識領域。例如,我具有某種過人的天賦,但我的意識中并沒有此類信息,那么我的這種天賦就永遠不會呈現。只有當它出現在我的意識之中時,我才有可能使它成為現實。
心靈成長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發生在潛意識中的過程,但是,個體必須要感覺到它的存在,并且有意識地與之保持一定的心理聯系。也就是說,只有當我們的“意識自我”擺脫所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和愿望,并努力獲得一種最本源的存在形式時,心靈核心才會發揮作用。此時,“意識自我”必須竭盡所能地遵從潛意識的要求,順應那種原始本能的召喚。很多哲學家試圖研究心靈,但他們的能力僅僅只能去除意識中的種種不真實因素,距離潛意識的門徑還很遠。
令人欣慰的是,現在很多人都懂得,放棄自己意識中的實用性非常有必要,實用主義哲學家并沒有使人們的生活幸福美滿,反而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痛苦。我曾經遇到一位年邁的女士,在別人眼中,她是一個沒有取得任何成就,甚至物質生活匱乏的普通人,按照功利主義的判斷,她的人生相當不成功。但她卻和一位非常難相處的人組建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當她向我抱怨自己這一生沒有做出什么成功的事情時,我給她講了一個在中國廣為流傳的莊子筆下的故事。
有一位帶著徒弟云游四方的木匠,他在旅途之中看到了一棵參天大樹,而樹的旁邊供著香火,他的徒弟看著這棵大樹贊嘆不已,而木匠卻一直搖頭,他對徒弟說:“以我做木匠幾十年的經驗判斷,這是一棵毫無利用價值的樹。它的枝干已經接近腐朽,如果造船,船只將會很快腐爛;如果制作勞動工具,那工具就會很快斷裂。它可以利用的方面太少了。”
當天晚上,木匠做了一個夢,在夢中,那棵參天大樹走到他面前對他說:“那些梨樹、山楂樹、蘋果樹和桃樹看上去確實比我有用,但快要結出果實的時候,人們就開始頻繁地騷擾它們,甚至將它們的枝干折斷。果實成熟的時候,它們又會遭受一次摧殘,這使它們很難平安度過自己的有生之年。所以,無用才是最理想的結果,否則,我就不會成長為如今的參天大樹。”木匠聽后恍然大悟。
生命的意義并不能用實用主義的觀點來囊括,真正圓滿地完成人類的使命才是一生的最高成就。在潛意識面前,實用主義就像一個孩子一樣懵懂無知,如果我們對木匠的夢進行解析,就會知道那棵大樹的寓意就是心靈成長的過程,這是對目光短淺的人類的一種教育。
這個夢還有一個隱喻的含義。我們回想一下,參天大樹旁邊有個供奉香火的地方,那意味著一種神圣的心靈,而這個故事的寓意就是:要想使潛意識的能量為我們所用,就必須要學會遵從和順應,而不應反復思索對錯。就像那棵大樹一樣,我們自己也要順從這種難以被人們察覺的潛意識沖動。
我們的態度應該像山上的樹木一樣。當巖石阻擋了一棵樹的生長時,這棵樹并不會極力與之抗爭,而是從左邊或者右邊繼續延伸。同理,我們也應該順從難以察覺的潛意識的沖動,在成長過程中,反復探索尚不了解的神秘區域。另外,我們最好不要對他人心靈成長的方式進行品評或者效仿,因為每一個人生命的意義各不相同,即便遇到的問題相似,也會有很多本質的區別。就像山上的樹木一樣,每棵樹看似都相同,實則在細節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概述心靈成長的變化形式幾乎不可能。
最近,有很多人指責我的理論是荒謬的,理由是我無法系統地列舉心靈能量的具體資料。我承認,這的確是我無法做到的事情,但我覺得這沒有多少必要,因為心靈的材料本身就是非理性且不斷變化的,所以它不可能進行系統化的分析。也就是說,當我們和數學、物理學中的平均值打交道時,對這些事物進行系統化的分析是有可能的。但是,我們在描述潛意識當中的象征事件時,就只能借助多角度的觀察,卻不能完美地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