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受唯物主義的影響越來越深,以至于對當前一切無法用科學解釋的事物或無法觀察和觸摸的東西都產生了懷疑,甚至以非科學之名盲目地否定。雖然量子力學這種反直覺學科的出現讓人們認識到了自身思維的局限性,但絕大多數人的思想仍然沒有達到相信“靈魂”的維度。
在中世紀及以前,人們總是用精神解釋一切,到了現在,我們又反過來用物質解釋一切,相對于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而對于事物的本質,我們目前還是一無所知,所以我們必須以一種公正、公平的態度對待一切。
我們假設心理起源于某種精神法則,那么我們的心理學也就變成了“有靈魂的心理學”,因為內心深處的靈魂也是一個精神體,它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意識的控制,就好像我們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也不容易把悲傷快速轉化為喜悅一樣。盲目自信、拋棄靈魂的做法完全是一種自我陶醉,心靈的產物雖然變化多端、吉兇難測,但卻是我們生命的源泉。
1.如何避免心靈分裂
現代人的文明意識將其身體與本能分離,而這些本能并沒有完全消失,只是儲存在人的潛意識之中,并以一種扭曲的方式表現出來。除了夢境,它們可以表現為神經官能癥的病理特征,或者是各種各樣突發的心理問題迸發的個人情緒等。
有的人總希望自己是心靈的實際控制者,但實際上,他們連自己的情緒都難以控制。其實,只要我們不能很好地認識和解讀潛意識,并遵循它的暗示行動,就不能說我們掌握了自己的心靈。現代人建立起一種心理隔膜來保護自己,以一種掩耳盜鈴的方式來避免看到自己的心靈分裂,這樣的結果是,人們日常的行為和內在的本能不統一,并且被自己創造的隔膜永遠分開。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事例。有一位酗酒者參加了一個神秘活動后受到影響,并在大家的指導下改掉了酗酒的習慣,于是,很多組織宣稱,是神的力量治好了這個人的疾病,但沒過多久,這個人又開始對飲酒產生興趣,他的行為等于重重地扇了這些組織一耳光。后來,人們宣稱這個酗酒者患了病理學層面的疾病,組織不方便介入,于是把他交給了正規的醫院,接受更好的治療。
這就說明了現代人的心靈分裂和缺失,人們都不再反思自身,這就導致了對憂患的預知能力喪失,其結果是我們周圍的人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精神問題。而且,我們的軍事力量和發展經濟的方式根本無法解決這些難題,而唯一有效的應對方式就是加強我們的精神力量并運用心靈的武器。
我們必須要嚴肅認真,努力認識自身的陰暗面以及蔑視自然的行徑,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免受不良的心理暗示。每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都會留存一些偉大且感人的神話故事,而這些神話故事都會描繪一個“烏托邦”式的區域,在那里,人們幸福安樂,沒有權力爭斗,沒有流血沖突,并且有一個無比偉大的領袖統治著這片區域。雖然很多人用理性來抵制這些東西,但大多數人仍然懷抱這種希望。
與“烏托邦”相比,人類生活的世界錯綜復雜,由各種矛盾的結合體組成,比如光明與黑暗、死亡與降生、快樂與痛苦。也許此刻,罪惡的人正在享受著天堂般的幸福,而善良的人卻在痛苦之中無休止地掙扎,我們無法判斷正義能否戰勝邪惡,快樂能否戰勝痛苦。
正是因為現實世界的矛盾與殘酷,很多極端分子都渴望這樣的世界早點毀滅,而另一些人則主張斷絕人世間的欲望,以和這種殘酷作斗爭。但是,只要他們對這個世界持否定態度,他們就不可能在這里獲得一丁點的成長。
頻繁尋找心理醫生的都是那些沒有目標的人和猶太人,幾乎沒有哪個有信仰的人會因為心理問題而求助別人,因為他們對于生命有一種積極的信仰,并相信永恒,這會使他們的生活處處充滿陽光。可以凈化心靈的神明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強大的動力,所以從遠古時代至今,我們都會聽到關于神學的各種理論,只不過有些人認為,離開了這些概念,我們依然能夠生存。
因此,很多無神論者聲稱,世界不需要任何關于神明的理論,他們的理由是目前不存在任何能證明神明存在的科學依據。不過,既然我們每天都在和神秘且不可知的事物打交道,我們為何還要急于證實超出我們理解范圍的事情呢?例如,憑借現有的科學知識和理性分析,我們甚至不知道食物里為什么要放鹽,但我們卻一直因為食用鹽而獲益。這也許是來自潛意識,抑或是靈魂的召喚。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剝奪自己的生活觀念,因為這些東西可以在苦難的時候幫助我們渡過難關。
神話故事的意義在于為人類的生命賦予一種意義,就好像很多印第安人相信他們是太陽神的兒子,這樣的思想使他們獲得了一種嶄新的價值觀,從此,他們有了人生的目標,并感受到希望和幸福。因此,印第安人的幸福感遠比我們強得多,因為我們這些所謂的“文明人”根本不懂生命的價值。
偉大的哲學家圣·保羅走遍了幾十個國家,貫徹他心中的信念。有人說他是妄想癥患者,但事實上,正是這種心靈的力量使他克服重重困難,成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賢者。然而,各種各樣的神學理論并非人們刻意杜撰的,更不是神依靠自己無上的神力創造的,而是在大自然和人類本能影響下自發產生的。
情感現象是每一個心理學家必須注意的,因為無論運用多么理性的術語來描述這些非理性現象,都不可避免地要讓人們親身感受這些東西。射擊場上的打靶練習永遠代表不了實際戰斗,從實驗室學來的包扎方法也很難救治在戰爭中受傷的病人。這就是沒有哪一本教科書可以全面系統地將心理學傳授給人的原因,人必須通過實踐來摸索其中的意義。
在分析象征意義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只是專注于象征本身的內容,還要了解作為載體的那個人。也就是說,我們要了解那個人的教育和家庭背景,甚至是他從小到大的一些個人經歷。
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直覺和想象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雖然絕大多數人認為這兩項素質只和藝術家有關系,但其實在更加高端的科學中,直覺和想象力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甚至在物理學方面,科學家也是先憑借直覺做出一種假設,然后通過一系列的實驗和邏輯推理論證這種假設,因為這些都是對理性的一種補充和完善。在象征的分析過程中,直覺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使象征的意義被立刻理解。但是,這樣的預感很容易產生一種虛幻的自我安慰,使做夢者進入一種舒適區域,如果滿足于這種幸運感,他們就會逐漸喪失上進心,這對他們個人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2.每個人心靈中的“納西索斯”
很多人會因為失戀而變得郁郁寡歡,甚至性情大變。其實,這并不是因為愛得太過深刻,而是因為他們不能接受他人對自我的否定情緒。這使我們想到了古希臘神話中的美男子納西索斯,他是一個極端自戀的人,從他拒絕所有姑娘的求愛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迷戀已經使他與外界產生了隔閡,最后因為戀上水中的自己而投入河中。因此,很多人把納西索斯當作“自戀”的代名詞,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納西索斯”。
在1936年的一個秋天,有一名叫瑪麗的女子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幫她消除失戀的痛苦。原來,她曾經有一個當兵的德國男朋友,名叫羅納德。他們共同在瑞士生活,并打算在此地生兒育女,但是,羅納德卻因為納粹黨的命令而回到了德國。
瑪麗哭著對我說:“當初羅納德身無分文,是我給他提供住處和吃穿,還給他洗衣服做飯,現在他卻這么無情。”說到這里,瑪麗陷入了一種瘋狂的狀態。我安慰她說:“也許羅納德不久就會回來呢?”瑪麗回答道:“不會的,再說,就算他回來,我也不會接受他了,反正快打仗了,就讓他吃炮彈去吧。”聽完她的話,我陷入了沉默。因為我知道,對于她這種陷入失戀中無法自拔的人,勸導的方法根本起不到作用,甚至會適得其反。第二天,我又從瑪麗母親那里得知,瑪麗已經試圖自殺過很多次了。
第二天晚上,我為瑪麗制訂好了治療方案,就是讓她的家人帶她去瑞士最大的城市游玩三個月以上,并且準備幾套漂亮的衣服,給她精心打扮一番。事情比我預料的還要順利,瑪麗在外地生活一周后就放棄了輕生的念頭,一個月后,她身邊出現了多個求婚者。很快,瑪麗從眾多的追求者中選了一個心儀的小伙子作為交往對象,當她回到我這里時,她已經擺脫了陰影,開始了幸福的生活。
事后,我的很多同僚都認為我撿了一個大便宜,他們認為瑪麗不需要治療也會慢慢從悲傷中恢復過來。但我卻對這種看法不敢茍同,我可以肯定,如果瑪麗繼續待在家里,她極有可能會自殺身亡,而我運用心靈層次的方法幫助她走出了陰影。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瑪麗痛苦的根源。也許很多人看來,她被羅納德拋棄是問題的關鍵,而實際上,罪魁禍首卻是她自己。我根據瑪麗的家境、相貌以及身材可以斷定,她曾經是個不乏追求者且自我感覺良好的女人,在羅納德落魄的時候,又是她出手相助,所以,瑪麗覺得自己為羅納德付出了太多太多,所以羅納德必須要對自己絕對忠心。然而,羅納德因為組織背叛了她。
對于瑪麗來說,這種背叛是無法原諒的,因為她一直把自己當作最有魅力的女神的象征,當有人否定她的魅力時,她便會因為承受不住這巨大的反差而變得異常痛苦,就像一個戰無不勝的拳擊手突然在某天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對手擊敗。遺憾的是,這種情緒是無法避免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戀情結,只是輕重不同而已。
但是,瑪麗能夠主動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證明她還沒有病入膏肓。而且,在瑪麗的潛意識中,她仍然覺得自己最重要。因此,只要幫助瑪麗重新找回自信就可以使她的痛苦煙消云散。于是,我希望通過改變她的意識來幫助她找回自我。我讓她精心打扮之后去大城市生活,這可以讓很多人認識她,這時候,她的容貌與氣質就成為她吸引追求者的撒手锏。
當瑪麗再次受到男子的追求,她對自己的魅力又重新進行了評估,這填補了當初的裂痕。追求者的增多讓瑪麗認識到,自己是個漂亮且招人喜愛的美人。另外,去大城市居住也是治療的一個關鍵。因為瑪麗一直居住在一個偏僻的小鎮,她已經習慣了那種生活,而大城市繁華喧囂,給人一種無形的緊張感和新鮮感,環境的巨大變化會讓瑪麗轉移注意力。
例如,有一個人和自己的兄弟發生了爭吵,甚至產生了肢體沖突,但如果這個時候戰爭爆發,敵人已經打到了他們的樓下,那他們就會瞬間聯合起來逃跑或者抗敵,先前的不愉快則一掃而空。我認為,像爆發戰爭、鬧饑荒這樣使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的事情,都會使人忘記先前的情感,從而起到控制情緒的作用。而且,工作繁忙和變換居住環境這樣的事情也可以暫時分散人的注意力。也就是說,人在遇到自己完全無法掌控的事物之時,就會不由自主地打破內心的情感交互,轉而一致對外。我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但假如我只是采用簡單的開導方式或催眠方式替她治療,而且繼續讓她待在這個落后的小村莊,那就很可能使她沉浸在悲慘的境遇中不能自拔。
3.只能留存在內心的女人
在每個男人心中,阿尼瑪是女性心理的化身,她可以作為感情、情緒而存在,也可以作為對未來事物的預測而存在,與遠古時期揣測神意、與神溝通的女祭司、巫醫相似。因紐特部落的一些巫醫對心中的阿尼瑪格外重視,他們有時會穿上女人的上衣和裙子,戴著女人的發飾,甚至在自己身上畫上女性的乳房,來表現其內心女性的一面。
我曾經聽說了這樣一個報道,一位年長的巫醫為一個年輕人舉行成人儀式,年輕人被關在一個冰窖之中,凍得渾身發抖,并陷入了一種迷狂的狀態,在這種迷狂的狀態下,他眼前突然出現了一位美麗的女性,并且能夠幫他解決所有的問題,那個神一樣的女人不斷地鼓勵他,守護他,并幫助他抵御嚴寒。
一般情況下,男子心中的阿尼瑪都和母親有非常重要的關系,假如他感到目前對他有一種極為不良的影響,那么他的阿尼瑪則表現為煩躁易怒,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并且遇事慌張易亂。但是,如果他能夠想方設法消除這個消極情緒的困擾,則能夠改變阿尼瑪的狀態。這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注意的事情,因為阿尼瑪對我們行為的影響極為深遠,如果她是消極的,我們的內心就有可能會呈現一種悲慘的、抑郁的特征。這種沉悶的情緒極有可能誘使我們心理崩潰,甚至自殺。
法國人稱這樣的阿尼瑪為“致命的女人”,在莫扎特的作品《魔笛》中,溫和善良的阿尼瑪化身為黑夜的殺人女妖,這種形態的阿尼瑪具有毀滅的象征意象。西伯利亞的神話中就有對這種阿尼瑪的詳細描述:一天,一個孤單的流浪漢看到一個美麗的女人從河流對面的森林中出現,她向流浪漢揮舞著手臂,喊道:“快過來吧,可憐的男人,我想要緊緊地擁抱你,過來吧,我們可以一起做最美妙的事情。”流浪漢終于按捺不住,脫光衣服跳進河里,想游到對面去。這時候,那個女人突然變成了一只小鳥飛到天空中,并大聲嘲笑流浪漢,當流浪漢試圖返回原地時,卻不慎被寒冷的河水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