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譯者序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1865—1936),英國小說家、詩人,19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至今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出生于印度孟買,6歲回到英國接受教育,印度風情成為他永恒的創作主題,讓他在英國文壇嶄露頭角。吉卜林所處的維多利亞時代,大英帝國日漸落寞,他描寫的印度殖民地生活也遭到諸多批判。盡管吉卜林備受爭議,但是其作品的文學價值不容低估,他充滿浪漫情調的文筆和生動有趣的描寫,在讀者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怒海余生》是吉卜林在1896年創作的兒童小說,最初刊登于1897年的《麥克盧爾雜志》,以他在新英格蘭的生活經歷為素材。吉卜林非常熟悉海上生活,他經常乘坐海輪遠航,穿越北大西洋的濃霧和冰山,在吸煙室里傾聽輪機長和領航員講述海上奇聞。1889年,吉卜林開始了返回英國的長途旅行,從印度到中國的航行途中,他遇到了一個名叫阿爾伯特的美國男孩,這個頑劣調皮的孩子就是本書主人公哈維的原型。
《怒海余生》的主題與吉卜林此前的《叢林故事》頗為相似,主人公置身于全新的環境,面對人生的挑戰,逐漸成長起來,最終實現了自我救贖。然而不同于充滿隱喻的《叢林故事》,《怒海余生》具有更強烈的現實主義色彩,吉卜林效仿作家馬克·吐溫的創作手法,從一個孩子的視角來描述時代的變遷,展現南北戰爭后的美國社會,他通過豐富多彩的細節,向讀者展示了波瀾壯闊的海上歷險和簡單淳樸的漁民生活,他對切尼專列從圣迭戈駛往波士頓的精彩描寫,更是成為鐵路文學的經典篇章。
本書的主人公哈維·切尼是個15歲的富家少年,在前往歐洲的遠洋班輪上失足落海,被海上號的葡萄牙漁民曼紐爾救起。船長迪斯科不為他許諾的財富所動,沒有立刻把他送回家,而是讓他留在船上工作,他從此在全然陌生的世界里開始自己的新生活。這段艱苦的海上經歷讓哈維脫胎換骨,他不僅掌握了各種航海技能,還逐漸理解了人生的價值。等哈維再次回到陸地時,他的父母發現,他們的兒子變得善良樂觀,成為一個堅強勇敢的年輕人。
這部小說多次改編成電影,1937年上映的同名電影堪稱銀幕經典,星光熠熠的演員陣容,成就了這部影壇佳作。飾演哈維的是當紅童星費雷迪·巴塞洛繆,同時代的好萊塢童星米基·魯尼出演哈維的好友丹,出身戲劇世家的萊昂納爾·巴里摩爾客串哈維的百萬富豪父親,明星風范十足。演技精湛的斯賓塞·屈塞在本片中塑造了水手曼紐爾,他憑借這個鮮活生動的角色贏得了1937年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翻譯本書的初衷,是為了重溫童年的美好回憶,紀念好萊塢電影的黃金時代,這部兒童文學名作擁有永恒的魅力,至今讀來依然感人,希望這個譯本也能感動每位讀者的心靈。
孟潔冰
2013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