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

第1章 推薦序:難道我們要把自己當成“物”?

一些似乎很空泛的道理,由戴維·布魯克斯講來,便變得生動和深刻了。他的暢銷書《社會動物》如此,他的新作《品格之路》亦如此。原因在于他擅長從令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深入剖析我們的日常生活。在《社會動物》一書中,他探索了愛、性格和成就的潛在邏輯關聯;在《品格之路》一書中,他則重點探討了培養高尚品格的路徑。

這并不是一個討巧的寫作主題,很容易流于表面與口號。但布魯克斯把這樣的寫作當作一次對人性發出的挑戰——既挑戰讀者,也挑戰自己。他設置了一個人生重要的追問:在“簡歷美德”與“悼詞美德”之間,我們該如何跳好這一支平衡之舞?

“簡歷美德”與“悼詞美德”是布魯克斯的創新名詞。他解釋道:“簡歷美德”存在于外部世界,追求的是財富、榮譽和地位;而“悼詞美德”存在于我們內心,追求的是友善、勇敢、誠實和同理心。在書中,布魯克斯通過展現數位偉大的思想家和卓越的領導者的成長之路,試圖向讀者揭示,他們是如何感知自身的局限性,如何經歷的內心掙扎,如何最終鑄造出高尚品格的。這些偉大的思想家和卓越的領導者既包括羅斯福新政的幕后女英雄弗朗西絲·帕金斯,美國最杰出的總統之一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組織者”喬治·馬歇爾,也包括為終結種族歧視奔走一生的斗士菲利普·倫道夫與貝亞德·拉斯廷,用手中的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文學家塞繆爾·約翰遜,把人生搬至更廣闊舞臺之上的思想者奧古斯丁,以及一生都在執著尋愛的女小說家喬治·艾略特。

這種“簡歷美德”與“悼詞美德”的說法,十分形象,又頗貼合當下的社會現實。簡歷,從前常常是薄薄一頁,如今據說就連孩子幼升小,拿出的簡歷也抵得過半本書的厚度了。一份精美的簡歷,籠罩著“美德”的光輝,是一個人的引以為豪,一個人的人生關注,可換來名校的入學資格,可換來就業、晉升的機會。而布魯克斯的“悼詞美德”一說,像極了我們的那句老話——“蓋棺論定”。在從前,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自帶一股凜冽的氣勢,往往讓人正襟危坐,暗自掂量。害怕自己“蓋棺”后被定下不好的“論”,常常是從前的人為人行事不可逾越的規矩,很多事情沒有明文規定,但公道自在人心。人們在意這份公道。

但當下,隨著簡歷越來越厚,“悼詞美德”卻變得越來越遙遠了,在“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現代人眼里,“悼詞”既然不能被自己聽見,也就可以忽略了。受數千年儒家文化的影響,誰都會說:品重于行,簡歷上印著的,不過技藝而已,“蓋棺論定”的,才是一個人應該珍視與在意的。但每到填寫簡歷時,擅長技能、所獲獎項等欄目,空白處甚多,人們也總是填得不亦樂乎,常常覺得空白處還不夠多。而到了品德描述一欄,絞盡腦汁,也只是寫下泛泛如“善良”“盡責”“樂于助人”等詞,單薄得很。

嘴上說重視,行動上未必真重視。這樣的自相矛盾,這樣的不能自圓其說,國人如此,讀布魯克斯的書,方知美國人亦如此。然而,細想起來,在簡歷上寫下這一項項金光閃閃的技能、獎項、頭銜,到底是為了什么?人們既袒露又包裝自己,面向職場,亮出野心,像蓋茨比對著黛西家的綠燈伸出渴望的雙手一樣,我們帶著渴望向著什么伸出了雙手?

答案可以有很多,但我想大抵脫不了“成功”二字。雖然這“成功”可以冠以“價值體現”“成就感”等優美詞匯——當然,追求成功的人生不可謂不正當——但可惜的是,當下國人對成功的理解是相當狹隘的,在剝離了所有外在的東西之后,我相信,留下的只是顯赫的地位和豐富的物質。我的這個理解,大抵是不錯的,我有這個自信。

以這樣“無情”的視角來看,“簡歷美德”和一張商品廣告紙便相差不遠了。“簡歷美德”的背后,無非是一種販賣,販賣的正是我們自己;它遵循的是實用主義邏輯,這是經濟學奉行的邏輯——投入,產出,計算收益率。

這樣的邏輯背后,人在哪里?

近日,與一位老友聊天。他說自己小時候喜歡打籃球,每次運動之后身體暢快淋漓,并把這種滿足和快樂與父親分享。父親用充滿期待的眼光看著他說:“打籃球是個很好的愛好,不過,現在會打籃球的人太多了,這樣你就顯不出來了,網球不錯……”聽完這句話,老友說他感覺身體里流動的能量一下子堵在了心口,憤怒卻又無從發泄。

時至今日,老友也已兩鬢有白,但這份無聲的憤怒竟還未散去,反而郁結在胸。我能理解老友的心情,在老友父親的價值體系和話語系統中,運動不是為了獲得快樂,而是在簡歷上增加一項特長。但我想對老友說的是:你若是現在的娃兒,這點兒打擊實在不算事兒。

在屬于老友與我的年代,很多事情尚未發展到夸張、變形的程度。但當下,越來越多的父母把孩子看成是實現自身人生目標的“物”,一方面是中國式的育兒焦慮彌漫整個社會,另一方面是父母與孩子、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沖突時有發生。這一切,源于關系的錯位。

哲學家馬丁·布伯說,關系分為兩種——我與你,我與它。當我放下預期和目的,以我的全部本真與一個人或事物建立關系時,我就會與這個存在的全部本真相遇。這種沒有任何預期和目的的關系,即“我與你”的關系。

運動的體驗、滿足和快樂,這些都彰顯了一個生命的存在,而運動帶來的功能價值,則是我們頭腦里總結出來的“它”。“它”并非不能存在,但“它”是否已經過度膨脹,以致遮蓋了“我與你”?

看不到孩子的存在,源于父母在潛意識中亦沒有看到自己的存在。在他們視孩子為“物”之前,他們先把自己視為了“物”。他們寫下滿紙的“簡歷美德”,希冀在市場上把自己“賣”出一個好價格,卻不懂得“知識就是力量,良知才是方向”。

錢理群曾批判,我們的教育正在培養“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無獨有偶,曾在耶魯教了10年書的威廉·德雷謝維奇出了一本書,書名叫“優秀的綿羊”。這個被“贈予”常春藤名校高才生的雅號,并不比“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好聽多少。

布魯克斯在書中對西方的傳統美德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中國的士人也向有傳統的風骨與節操。風骨看不見、摸不著,卻著實影響了中國數千年。它是一種理想的道德風范,以之要求自己,何事可為、何事不可為,便是節操的問題了。

歷史上有關士人風骨與節操的故事很多,數千年的中國歷史,充滿了士人被打磨的事實。但這些打磨,似乎無改于中國士人大體上的傳統作風,傳統士人大都循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路艱難前行。“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之所以憂國憂民,是因為以天下興亡為己任。

這樣的傳統直至“五四”,再至后來的一段時間,都未曾斷過。但現在的大學生,或因從未有過的激烈競爭,很多人根本不會花時間去管學習以外的事。除了拿經驗值走人,他們中的一些人并不打算對任何事物做特別深入的了解。他們是實用主義、實利主義、虛無主義教育培育出來的習慣性成功者。

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要害在于沒有信仰,沒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關懷、大悲憫,沒有責任感和承擔意識,必然將個人私欲作為唯一的追求目標。在物化的關系中,生命的底色是恐懼,恐懼“簡歷美德”還不夠厚重、不夠炫目。但當下又有多少有著厚重、炫目簡歷的人,做出了“野蠻”的行為?所謂高學歷的野蠻人,不說比比皆是,卻也不少見。

一個人究竟要追求什么,要把自己塑造成怎樣的人?這不僅是一個人的自我追問,也是一個時代的叩問。

伊曼紐爾·康德曾言:“人性這根曲木,決然制造不出任何筆直的東西。”在布魯克斯看來,高尚品格的鍛造之路,始于謙遜,始于人對自身缺點有深刻和理性的認識,正因為認識到人性存有天然的缺陷,才知道品格之路也是抗爭之路——與自己天性中的局限性抗爭。

但我想,首先我們得把自己當“人”,把自己的孩子當“人”,把身邊的人當“人”,把人當“人”。物化的關系,孕育不出“悼詞美德”的高尚,最終也難獲幸福。正如布魯克斯在文末所指出的:“幸福是我們在追求道德目標和培養高尚品格的過程中意外收獲的副產品。不過,它也是一個必然結果。”

徐錦江

上海《解放日報》副總編輯

品牌:中信出版社
譯者:胡小銳
上架時間:2016-11-04 10:32:27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濉溪县| 苍南县| 万全县| 齐齐哈尔市| 祁连县| 望江县| 长葛市| 抚松县| 会东县| 文成县| 徐闻县| 五峰| 南陵县| 平果县| 额敏县| 舒城县| 宜良县| 辽阳县| 梧州市| 绥宁县| 墨竹工卡县| 调兵山市| 峡江县| 山东省| 佳木斯市| 凌源市| 勐海县| 武冈市| 横峰县| 句容市| 盖州市| 雷州市| 新河县| 甘谷县| 九龙县| 西昌市| 岫岩| 凭祥市| 西丰县| 南靖县| 望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