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人性的曲木(3)
- 品格之路
- (美)戴維·布魯克斯
- 2749字
- 2016-11-04 10:32:27
對人生抱有這種態度的人,不會認為人的品格是天生的或者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品格需要我們付出努力,有技巧地加以培養。只有持之以恒,我們才能實現自己的愿望,成為品格高尚的人。只有牢固地樹立起道德核心,我們才有可能在外部世界建立不朽功業。如果不具有某種內在的操守,我們最終必將丑聞纏身,甚至眾叛親離。從根本上看,亞當二號是亞當一號的基礎之所在。
在上文中,我用到了“斗爭”這個詞,但是,我們不能把這種與內在缺點之間進行的道德斗爭,視為與戰爭或者拳擊比賽相類似的搏斗,后者充斥著武力、暴力和侵略性。道德現實主義者有時也會立場堅定,例如,他們在與邪惡做斗爭時永不退縮,他們還會嚴格自律,防止自己的欲望膨脹。不過,品格的養成并不是一味地講求嚴酷的磨煉。我們還可以通過關愛,輕松愉快地培養自己的品格。如果我們同品格高尚的人建立深厚的友誼,就可以從他們身上取長補短,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如果我們深深地愛上了某人,我們就會甘愿為其付出,以期引起對方的注意。欣賞偉大的藝術作品會使我們的情感更豐富,致力于某項優秀的事業,會使我們激情四射、精力充沛。
此外,與自身缺點的斗爭絕不可能是孤軍作戰,我們無法單憑自己的努力就實現自我掌控這個目標。個人的意愿、理性、同情心與品格,并不足以長期壓制自私、驕傲、貪婪與自欺的缺點,所有人都需要向外界求助,得到包括家人、朋友、先人、規則、傳統、制度、典范以及上帝(對信仰宗教的人而言)的幫助。我們需要有人為我們指出錯誤,提供正確的建議,不斷地鼓舞、支持、激勵、配合并啟發我們。
從這個角度看,人生也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在世界各個角落,英雄與笨蛋都同時存在。無論你是在華爾街供職,還是在為貧苦百姓派送藥品的慈善事業奔波,收入高或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愿意同自己展開道德斗爭,投身于這場斗爭是否令你心情愉快或者富有同情心。費爾利寫道:“如果我們知道自己會犯錯誤,知道我們每個人都身處戰爭之中,我們就有可能像戰士那樣,帶著勇氣、激情甚至快意投入這場戰爭。”亞當一號通過打敗他人獲得成功,而亞當二號則通過打敗自身的缺點來培養高尚的品格。
從謙虛之谷到睿智之峰
本書所談及的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之路,他們每個人有著各自不同的品格養成之道,但是,其中很多人都表現出了欲揚先抑的規律性:他們必先觸及謙虛低調的谷底,然后才能到達高風亮節的巔峰。
品格之路在道德層面常常包含危機階段、對抗階段與恢復階段。在面臨嚴峻考驗時,他們對自己的本性突然有了更清醒的認識,以往,無時無刻不在的自我欺騙與自我掌控的幻覺都被掃蕩一空。因為愛麗絲是一個很小的孩子,所以她才能進入仙境,同樣,如果這些人希望改變自己并登上更高的高度,他們在認識自我時就必須先把自己放在一個很低的位置上。克爾愷郭爾說:“甘愿下地獄,才能拯救心上人。”
不過,他們的人生歷程很快就峰回路轉了。在謙虛低調的谷底,他們學會了心平氣和。只有心平氣和,才能看清周圍的世界;只有心平氣和,才能理解周圍的人,接受他們的付出。
一旦做到了心平氣和,就意味著他們敞開了心扉,善也隨之而來。他們發現,一些他們未曾想到的人也向他們伸出了援助之手;其他人對他們的理解與關心達到了他們之前不敢想象的程度;人們為他們付出的愛甚至讓他們感到受之有愧。他們無須苦苦掙扎,因為一雙雙熱情的手正在把他們拉出困境。
因此,在進入謙虛的谷底之后,他們很快就可以回到歡樂與責任的高地。他們再一次投身工作之中,結交新朋友,培養新喜好。他們發現,從嚴峻的考驗開始以來,他們已歷經千山萬水,在身后留下了長長的足跡。他們不僅僅是得以恢復,而是徹底地脫胎換骨。這樣的發現令他們大為震驚。于是,他們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一如既往地遵從某種責任,義無反顧地追求某種樂趣。從此,他們的生活有了目標。
這條品格之路的每一個階段都會在人們的靈魂上留下印記。在體驗過程中,人們的本性得到了重塑和錘煉。品格高尚的人,有的顧盼神飛,有的心平氣和,但他們都有一定的自尊心。自尊不同于自信或自負。自尊的基礎不是智商,也不是幫助你考入名牌大學的身體或智力上的各種天賦。自尊不是相互攀比,在某個方面優于他人不會為你贏得自尊。只有你自己取得進步,面臨考驗時值得他人信賴,遇到誘惑時不為所動,你才是一個有自尊心的人。自尊的來源不是你在外部世界取得的成功,而是你在內心世界取得的勝利。只有內心經受住誘惑、敢于面對自身的缺點、抱著“即便情況更加糟糕,我也能忍受和克服”的態度,你才能贏得自尊。
上文討論的這種轉變有可能是轟轟烈烈的改變,也有可能是徐徐圖之、潤物細無聲的演變。終其一生,所有人都會在某些時候面臨重大的考驗,發生某種轉變,或順利成長,或黯然敗退。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會不斷發現自身的小毛病,或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或努力改正某些錯誤。品格就是在戲劇性變化與日常瑣事的交替作用下逐漸養成的。
那期《御前演出》節目所展現的不僅僅是某種美學原則或者風格。我越深入研究,就越堅定地認為那是一個道德標準迥異于當下的時期。我對人性及人生的意義有了新的認識,對如何培養高尚的品格、發掘人生的深層次意義也有了新的理解。我不知道在那個時期到底有多少人可以堅守這種道德標準,但是我知道有人的確做到了。對于他們,我懷有崇高的敬意。
我一直認為,我們已在不經意間把這種道德傳統拋在腦后了。幾十年來,我們的言談舉止以及組織生活的方式都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沒有在道德上淪喪,但是對道德標準的表述含混不清;我們并不比歷史上其他時期的人更自私、更腐敗,但是我們對品格之路的了解不及從前。“曲木”式道德傳統(其基礎是察覺并勇敢地面對自身的過失)是代代相傳的寶貴遺產,使人們更清楚地了解如何培養“悼詞美德”,如何培養人性中的亞當二號。如果拋棄這份遺產,現代文化必將流于膚淺,在道德領域更是如此。
在現代社會,關于人生的主要謬論是,人們以為亞當一號獲得的成就可以讓他們產生深刻的滿足感。事實上亞當一號的欲望是永遠無法滿足的,只有亞當二號才可能體驗到深刻的滿足感。亞當一號以幸福為人生目標,而亞當二號知道僅有幸福是不夠的,道德層面的愉悅才是愉悅的極致。在下文中,我將列舉若干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向大家介紹這樣的人生。我們無法回到過去,也不應當有這樣的想法,但是我們可以重拾這種道德傳統,重新學習這些品格語匯,并在我們自己的人生歷程中加以應用。
在塑造自己的亞當二號時,我們不可能照本宣科地采用他人的訣竅,也沒有現成的“七步計劃”可供參考。但是,我們可以深入研究杰出人物的人生,了解他們在人生歷程中表現出來的睿智。我希望你能從下文中總結出幾條對你來說非常重要的經驗教訓,即便它們可能與我的版本有所不同。我還希望通過以下9個章節的內容,使我們的人生都會發生一些積極的變化,哪怕只是微小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