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2評論第1章 胡雪巖小傳(1)
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
——清朝民諺
胡雪巖,名光墉,生于1823年(清道光三年)小名順官,字雪巖,祖籍安徽績溪,出生于杭州。
胡雪巖的祖上,累習安徽人的傳統,以經商持家,其父胡鹿泉,母金氏,做過沙船生意。因為生意失利,家道漸漸衰落。在排行中,雪巖為長子,下有兄弟三人,名喚月橋,秋槎,鶴年。沒等胡雪巖長大成人,其父胡鹿泉即撒手人寰,本來就不堪重負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從此一蹶不振,這種情況,又哪來錢供他讀書呢?所以,他在十二三歲時就不得不進入錢莊當學徒,靠自學而通文墨。當學徒,活計其實并不累,只是做一些灑掃、倒夜壺之類的雜活。那時,杭州一帶管這種學徒叫“學生子”,還要看一定的關系,師傅才肯收徒。進門拜了店主為師,這店主就得把他當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著。胡雪巖的祖上,累習徽人傳統,以經商持有,其父胡鹿泉,母金氏,做過沙船生意。因為生意失利,家道漸漸衰落。在排行中,雪巖為長子,下有兄弟三人,名喚月橋,秋槎,鶴年,沒等雪巖長大成人,其父鹿泉即撒手人寰,本來就不堪重負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從此一蹶不振,這種情況,又哪來錢供他讀書呢?所以,他在十二三歲就不得不進入錢莊當學徒,靠自學而通文墨。當學徒,活計其實并不累,只是做一些灑掃,倒夜壺之類的雜活。那時,杭州一帶管這種學徒叫“學生子”,還要看一定的關系師傅才肯收徒。進門拜了店主為師,這店主就得把他當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著。管吃管穿管住,還管他在外面的說話行事,以免招惹是非,這是店主對學生子好的一面。不過,在日常瑣事上,店主就不會把他如嫡出一般供著。掃地抹桌,打水倒尿,有什么跑腿的事,全落到了學生子的頭上。沒有薪俸不說,師傅剛進門時就要約法三章,說打就打,說罵就罵,這也是得挺住的。
不過,胡雪巖碰到的店主還算不錯,三年學徒,胡雪巖活沒少干,罵也受了不少,但老板卻沒打過他一次。三年學徒期滿,就干起了跑街。跑街這差事,干的就是些攬存款、放貸、收債之類的活計。干這行最能鍛煉人,接觸的人都是些三教九流的角色,只要你能在這行當上混個三年五載,保管你的嘴皮子能把死魚說活。而且,當時政治腐敗,一般要向然莊借債的,多半是拿去捐錢買官當的人。這伙人,成天就挖空心思如何媚上,討人喜歡,有的是見風使舵。胡雪巖與這種人接觸多了,也漸漸的知道了官場做派和世事人心,久而久之也交了一些這樣的朋友。其中,王有齡就是其中有名的一位。這位捐錢買官的“老爺”后來官越做越大,成了胡雪巖發跡的一個重要因素。
胡雪巖是怎樣認識王有齡的呢?
王有齡祖籍福建,父親客死杭州,從此家中生活每況愈下。閑著沒事,他有時就去西湖邊逛逛。有一次被胡雪巖看見,從此就注意上了他。胡雪巖發現王有齡印堂發亮,方面大耳,生的一副官相,但身上的褂子卻打上了補丁。心想,這人到底什么身份呢?
當然,想知道這些,也不能冒昧地亂問。既然胡雪巖有了這樣一個好奇心,他就平時注意使上了勁兒。見到王有齡時,總是笑嘻嘻的,有意和他套近乎,但王有齡淡淡的,懶懶的。開始,胡雪巖還以為他是故意擺臭架子,假清高,就有些不以為然。見面多了,兩人逐漸混熟了,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有一天,胡雪巖在路上碰上了王有齡,見有機會,便邀請王有齡至一小飯館喝酒,酒過三巡,胡雪巖就道:“王有齡,我心里倒有個疙瘩。我看你不像平庸之人,何以天天無所事事,不去做點事兒?”
王有齡道:“做什么事兒不需要點本錢?”
胡雪巖心想,一步步來唄,難道你想一口吃個大胖子?但他嘴上卻說:“本錢不在大,有你一副好資質就可以了。”
王有齡見有人夸獎他,說的也是實在話,一來二去,就將自己的難處說了,他父親在世之日已經給他捐了個“鹽大使”,只是父親死后,家道中落不,沒有錢去打點上面的頭頭腦腦,所以至今仍然沒有補缺。
王有齡也算性情中人,這些話原本是不足與外人說的。你想,要是人家能幫你倒好說,要是不能幫你,你不是白說了嗎?反而遭人輕視。
胡雪巖這回還真的幫上了他,將他從別處收來的500兩銀子,悉數借給了王有齡,叫他趕快北上進京去打點,好補上空缺。
王有齡當然上感激不盡,揣上了銀票就北上。這時期,太平天國的軍隊已經打下武昌,九江,直取金陵,王有齡北上,走到山東就碰到了他的總角之交何貴清。這何貴清之父原來是王有齡家仆之子,因王有齡父親見何貴清人很聰明,就命他與王有齡一起讀書,后來兩家各奔東西,斷了音信,不想那何貴清以文章考取了功名,成了穆彰阿的門人,少年得志,很快就當上官。這也該王有齡要發,都是他父親積下了陰德。在何貴清的幫助下,王有齡很快打通了關節。又恰好趕上何的同門師兄黃宗漢放任浙江巡撫。何貴清就修書一封,交與王有齡,叫他去打點黃宗漢,順順當當地當上了海運使。
就在王有齡北上期間,胡雪巖因私自拿錢莊的錢資助王有齡,丟了飯碗。沒有了職業,胡雪巖家境頗為艱難,雄心勃勃的胡雪巖北上京師做生意,也沒什么起色。
另一頭,王有齡一路官運亨通,飲水思源,對胡雪巖是感激不盡。在各方面都給他提供方便。初在海運時,即委以胡雪巖以僚屬,一切唯命是從。后來,黃宗漢又保舉王有齡為糧臺,因為有功又保為知府,接著又由杭州知府升道員。不出幾年,連連晉升,就做到了浙江巡撫。
在王有齡升為巡撫之時,胡雪巖已經為自己捐了官,于是王有齡就委任他接管糧臺。這里面的油水多多,胡雪巖自然是吃了不少好處。王有齡還以浙江巡撫的名義下命令:“凡解餉者必由胡雪巖匯兌,否則不納”。這樣,胡雪巖幾乎掌握了浙江大半的戰時財經。他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很快就聚斂了一大筆錢財。
后來,何貴清想升大官,手里缺銀子,就把王有齡找去,拐彎抹角的說了半天,王有齡還是沒有將其所想猜透,但何貴清有恩于他,他找你王有齡必然是有所求的,王有齡就把胡雪巖請去商量。還沒等王有齡講完,胡雪巖就猜中了十之八九,當即叫王有齡修書一封,交代了一下王、胡二人之間的關系,胡雪巖就上路了,自己從錢莊里取了一萬兩的銀票,直奔何貴清的府宅。而且,就是這個機會使他結交了何貴清。何貴清得了他和資助,很快升為巡撫。
1861年,太平軍第四次進入浙江,為了能解江南江北兩營的圍,李秀成率軍攻打杭州,把杭州城圍了個水泄不通,以實現其“圍魏救趙”計劃。到了11月,杭州城里就彈盡糧絕,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王有齡萬般無奈,就派胡雪巖與湖州的豪紳趙炳麟微服赴上海買辦糧食和軍火。只可惜,因為兵荒馬亂,漕道受阻,糧食遲遲不能開船。而這邊王有齡因為城破而自殺,時間是咸豐十一年冬月二十八日。
直到1862年2月,胡雪巖才將糧食運到杭州。但得知杭州城破,即改扮為客商模樣,夜行晝伏,逆江而上,將糧食轉賑寧波,自己親自去拜會左宗棠。當時左宗棠正受朝廷之命到江浙平太平軍,委以巡撫一職,親率人馬一直向東的打來。但一到杭州就斷了糧草,軍人沒了糧餉,事就鬧起來了。正在左宗棠無計可施之時,胡雪巖親自找上門來,左宗棠就要他十天籌集二十萬石糧食,胡雪巖因為有貨在手,心里不慌,就說:“軍機大事,豈可等到十日之期,三天足矣!”左宗棠當時就覺得這十天都不可能籌集齊備,但胡雪巖卻如期將糧食交到了他的手中,避免了軍人嘩變,而且,有了糧食,軍士作戰勇敢多了,加上左宗棠乃天生的帥才,一路打過去,攻破杭州城,左宗棠得到朝廷的褒獎,但他心里有數,胡雪巖可是忘不了的啊!
胡雪巖獲得左宗棠的信任,往來于上海、寧波等地,經辦糧臺轉運,接濟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