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天生我才,必有一用”。有用者,必守信。言必信,行必果。信乃人立身行事之本,信者永存。
胡雪巖深知許諾對于別人的重要性。這種重要性在于別人對他產生的期望。如果承諾不能兌現,他人就會對自己失望,自己也就自然失去了影響力。最為痛楚的是,下次你說的話,做的事,既便是真心實意踏踏實實做下來的,別人也會在心里給你打個折扣,發個疑問:是否可信?這種不被人相信的痛苦確實難以忍受。
胡雪巖曾經有過一個承諾二十多年后才兌現的事情。那時胡雪巖用信和錢莊的外債,收回后資助王有齡去京中捐官。這一下犯了錢莊大忌,有人散發謠言,說是胡雪巖有這筆銀子還了賭債。不管怎樣,膽敢私下動用錢莊的外債,這樣的伙計是沒有其他錢莊敢用了,胡雪巖在杭州的生路算是斷了。于是,便跑到上海學做生意。
城里有家錢莊,字號叫源利,有個得力的伙計是與他一起學做生意的師兄弟。他來到上海投奔他,試圖在上海謀條路子,同時也兼學生意。剛到上海,卻發現這位朋友已經由于家鄉有緊急事情,回到浙江紹興去了。別人告訴他不會等很久,這位朋友就會回來的。于是胡雪巖找了一家小客棧住了下來,這家小客棧就是“老同和”,誰知這一等就等了十天,人沒等到,盤纏用光了,只好在小客棧里苦熬日子,囊中無錢,一籌莫展,只好閉門不出。
但客棧錢好欠,飯卻不能不吃。他每天都在“老同和”吃飯,先是一盤肉,一碗大血湯,再要一樣素菜。后來減掉白肉,一湯一素菜,再后來大血湯變成黃豆湯,最后連個黃豆湯也吃不起了,買兩個餅,弄碗白開水就算一頓。這種日子過了有七八天,實在過不下去了,頭昏眼花,倒還在其次,心中慌得很,那種滋味真不是人受的,好像馬上就要大禍臨頭,那種滋味實在是難以忍受。于是發個狠,拿一件夾錢長袍子當掉后,頭一件事就是到“老同和”去“殺饞蟲”,但仍舊是白肉、大血湯和一樣素菜。吃飽后付賬,回到小客棧,忽然發現當票丟了,這樣以后即使有錢也贖不回來了。胡雪巖當時倒并未如何在意,丟了就丟了,到以后有錢做件新的也一樣。
但第二天,卻有個十二三歲的小孩手里捧著一個包裹,找到胡雪巖的住處,原來是將他當倒的那件袍子送了回來。一打聽之下,胡雪巖非常感動。
原來當時老板的女兒阿彩,由于在前堂招待客人,天天見胡雪巖來吃飯,早就留意他了,只見他一開始是大血湯和白肉,后來只有大血湯,再后來變成黃豆湯,這天忽然發現和原來一樣,但身上卻變成了“短打”。后來胡雪巖付賬時,將長袍子當票掉在地上,后被店里伙計阿利發現,送交帳臺阿彩。阿彩于是悄悄將長袍子贖了出來,關照阿利送回。胡雪巖了解到事情經過,便托阿利給阿彩帶了句話:代我謝謝你們阿彩,她替我墊的錢,以后會加利奉還。從此也就沒有再見阿彩的面。
在以后的二十多年中,胡雪巖雖然常想起此事,也曾想起要還款,但不便對人說明緣故,辦得不遂。此后想起來,不是時間不對,就是辰光不對,這件事情就這樣擱下了。直到胡雪巖的生意瀕臨危險,胡雪巖到上海與古應春商量辦法,正事談完,閑庭信步到夜市逛逛。偶然中的偶然,胡雪巖踏進了“老同和”的門。
也許又帶幾分必然或上天安排,盡管古應春說了換一家,但胡雪巖仍然走了進去。“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世易時移,此時的人事,真是“物是人非”,可以說是物換星移轉頭空,阿彩,這位當初站帳臺招待客人的姑娘家,如今已成為老同和的老板娘,平時再也不會出來侍奉客人了。當年的伙計阿利是現在老同和的老板,他入贅,成了阿彩的丈夫,膝下一子一女,當時阿彩阿利正準備將“老同和”翻造,因為要修馬路,老同和房子前面要削掉一半,平房改建成樓房。若要造的好一點,將老同和后面的一塊地皮買下來,方方正正成個格局,要用到一千五百兩銀子,蓋成之后,老店新開,重起爐灶,這筆本錢也要一千五百兩銀子,夫妻倆正為此事發愁,胡雪巖問明了情況,決定一定要好好在這事上幫一把。也算是了結一場多年的夙愿。否則的話,以后恐怕難尋機會了。按著他的性格,原想幫阿利“老店新開”,要轟動一下,但想一下當時自己的處境,自嘲的搖一搖頭,最后就打算叫古應春帶三千兩銀子的匯票給阿利,再叫古應春去跟阿彩談一談,告訴她事情的前因后果。
此事一了,古應春都為胡雪巖大大松了一口氣。胡雪巖以后回想起此事,覺得自己這件事情也頗瀟灑,胸懷不禁為之一寬,同時也了卻了一樁心事。
【評議】
正因為有當時的許諾,胡雪巖始終未敢忘記這件事。終于碰上一次實現自己許諾的機會,胡雪巖大報特報,將一樁陳年小事引起的承諾兌現的漂漂亮亮。要么就不做承諾,承諾一旦做出,必須實行和兌現。我國明代的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戎馬,何以取得天下,他自己講是重信守勤,可見信義成就多少人杰。
守信用是一件高尚的事,對其他各類可輕浮可散漫的事情來說,為人做事講信用是件值得重視和遵守的事,當我們能做到在生活和處世行事過程中要講信用,我們就具備了建業有成的基本素質之一。
【用典】
大丈夫一諾千金,決無反悔之理,因為誠實守信是成功的最好武器,不玩任何花招才是大丈夫的人生之道。
普魯士陸軍元帥布呂歇爾就是一位極為誠實守諾的將軍。有一次,他率領大軍在崎嶇的山路上急急忙忙地行軍,他必須盡快去援助威靈頓。戰時一刻值千金,但此時士兵已經疲憊不堪,道路泥濘,部隊實在難以快速行軍。布呂歇爾不停地鼓勵士兵們加油:“快點,孩子們——向前,再快點?!笔勘鴤円呀浐沽鳑驯?,已經盡力了,已經不可能再快了。布呂歇爾還是不停地鼓勵他們:“孩子們!我們必須全速前進,我們必須準時到達目的地。我已經答應了我的兄弟部隊,你們知道嗎?你們千萬不可讓我失諾!”在他的感召下,士兵們一鼓作氣,終于準時到達了目的地。
能夠征服他人,并取得他人信任,就能成為一位好的企業家,好的領導人。而能夠讓他動心的,只有他人本身的利害而已,要想掌管人作為己用,無論是大用還是小用,總要站在對方的利害觀點上,為他人著想,不為自己著想,這是一條鐵定不移的大原則。
歷史記載:項羽率領諸侯大軍進攻秦朝,秦朝大將章邯的軍隊駐扎在棘原,項羽的軍隊駐扎在漳南,相持而立,還沒有拉開戰幕。陳余派人送信給章邯說:“白起作為秦國大將,南面征伐楚國,北邊馴服了馬服,攻城占地,不知多少,難以計算,而得到的是賜死之下場。蒙恬作為秦國大將,北邊驅逐胡人,開辟榆中地區幾千里,竟然在揚州被殺。為什么有如此結果呢?功勞太大,秦朝就不能封賞,就要用刑法誅殺功臣?,F在你作為秦國大將,有三年了,所逃亡的人有十萬之多,而諸侯并起,生事太多。你們的趙高歷來喜歡謅諛,時間長了就不行,現在是事情急迫,也難免秦二世不殺你,所以總會想出辦法來殺你而推卸責任,讓人來取代你以推脫禍害(即歷史所說的借人頭的策略)。將軍你住在外面,日子長久,朝內的仇隙多,有功也要殺你,無功也要殺你(這就是書信中的精要之處)。而且上天要滅亡秦國,聰明的人都知道這點,現在你是內不能直諫,外成為亡國將領。孤苦獨立獨立,難道不覺得悲哀嗎?將軍你怎么不罷兵,同諸侯共同約定攻打秦國,共分土地,各自稱王呢?這不比身受誅殺,妻兒受斬要強得多嗎?”
章邯接到這封信后,便與項羽在洹水南面殷墟地方締結盟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