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心是自處之道,可以立天下之本
誠信是待人之道,可以交天下之友
胡雪巖資助王有齡進京“投供”的款子原是吃了“倒賬”的,就錢莊而言,已經作為收不上來的“死賬”處理了,如果能夠收到,完全是意外收入。
欠債的人背后有個綠營的營官撐腰,錢莊怕麻煩,也知惹不起他,只好自認倒霉。但巧的是此人偏偏跟胡雪巖有緣,兩人感情很好,很談得來。他欠的債別人收不上來,可胡雪巖一開口就另當別論了,而此人最近發了大財,又升了職,當胡雪巖登門說明來意后,他二話沒說,把錢如數交到了胡雪巖手中。
胡雪巖當時心想,反正這筆款子錢莊已當無法收回的死賬處理,轉借給困境中的王有齡,將來能還更好,萬一不能還,錢莊也沒有損失。
如果胡雪巖把這事悄悄辦了也不會問題,可事情壞就壞在他把事情和盤托出了,而且自己寫了一張王有齡出面的借據送到總管店務的“大伙”手里。
錢莊老板震怒于胡雪巖的自作主張,把店里的錢拿去做人情,不僅給錢莊帶來了經濟損失,而且在店員中樹起了一個惡例,盡管坦言相告,但并不能保證其他員工不跟胡雪巖學這類似的轉手把戲,長此下去,還不把錢莊給砸了?
同行和熟人那里,也有人私下議論,絕不相信以胡雪巖的精明,會做出損已利人的事。所以對胡雪巖的坦言不但不信,而且覺得大可從這種交待上懷疑開去。保不準是狂嫖濫賭,欠下一屁股債,現在沒辦法了,挪用款項,然后編造出一個“英雄贈金”的故事來。
歸在一起,就是不能用這種人了。不但原來的店不能用,而且同行也不能用,同業中雖都知他是一把好手,但惡名一傳,別人想用也不敢用。胡雪巖在杭州無法立足,最后只好離開杭州,流落到上海。
【評議】
做事容易做人難!有些人自以為絕頂聰明,人人都會上他的當,可以蒙騙別人,其實到頭來如果原形畢露,毀得還是你自己。
“做事總要誠實,處處為別人著想”是胡雪巖待人接物的原則,也是那么多同行、朋友都心甘情愿地為他做事的秘訣之一。“做事總要為別人著想”,也就是角色位置的調換,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從而對對方的利害得失與困難有較為切身的體會,而來考慮自己的事情怎樣處理。處處為別人著想,即使當時自己的身心利益受到損失。而過后他人實實在在知道自己為他著想以后,就一定會使對方了解你的人品、情分,他也就明白跟著你做事決不會吃虧,也就心悅誠服被你拉住了,并且會以十倍、百倍的利益來回報你。
本文中胡雪巖如果此事自己不說,可能一點麻煩也沒有。正是出于做人的誠實,他才以實相告,結果被掃地出門。而后來王有齡為他澄清此事時,胡雪巖又以“宰相”的肚量,寬容了此事,因而在商界交到了一個能兩肋插刀的朋友,為以后開辦阜康錢莊籌措的第一筆啟動資金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用典】
誠可表現天地之道,充實天地之美,完成天地之善。有了真誠,才見天地之所以為天地,神明之所以為神明。誠為人性中第一美德,為英雄豪杰、偉大人物立德立言的第一要素。有了真誠,才見人之所以為人,英雄豪杰、偉大人物之所以為英雄豪杰、偉大人物。
誠作為人性中第一美德,懂的人多,做的卻極少。有些人總愛以誠來裝飾外表,而內部卻是以偽欺人:外面以誠待人,內部以詐自持。真正能表里如一的人不多。內外不一的人,雖能取巧于一時,終究難成久遠,只能成為一時的小人而已,并不是千秋萬代能成大器的人。所以古哲的訓言是:“人可欺,心不可欺。心可欺,天不可欺。”縱然能瞞天過海,只能是:“一世可欺,而萬世不可欺。”所以圣賢豪杰以至誠為貴。
誠可格天,誠能感人。所以孟子說:“最誠實不變的人,是沒有的。”朱熹說:“不能感動人,都是誠意不到位。”和頤說:“用誠來感動人,人也用誠來回報你。用權術來駕馭人,人也用道術來對待你。”凡是自己用什么辦法來對待人,人也用什么方法來對待你,可以說是分毫不差,一報還一報。程頤又說:“人的毛病就在于用智,在于用權術,雖然是好事,但都是作為不誠無物的表現。”曾國藩曾經有所感慨地說:“天地之所以運行,國家之所以建立,圣賢之所以高大,都是誠來體現的。”誠就是最真的,最真就能達到最美,最美就能達到最善,這樣便是天地的大德。
人應秉承天地之德,以人的美德,配合天地之德,便能天人合一。道家與儒家,都是堅持著天人合一為人生的最高境界,這個功夫就是以誠為根本的。
《易經·乾》中說:“修養做到了真誠,所以能立功建業,”《中庸》中記載:“真誠明智叫做人的本姓,以真誠為教化,天下就清明,清明就能看到真誠。”又說:“惟有天下的至誠能盡其性。能盡其性,便能盡人的性;能盡人性,就能盡其物;能盡物性,就可以參天地的化育;能參天地的化育,就可以與天地齊高了。”又說:“其次,是曲,曲能有誠,有誠便有形,有形就能顯著,顯著便可明白,明白就可行動,動就生變,變就可化,只有天下的至誠,才可參化。”至誠無聲無息,無聲無息就能長久,長久就得到了驗證。得到驗證就悠遠,悠遠就博大寬厚,博大寬厚就高明。博大寬厚,所以能承載萬物,高明所以能覆蓋萬物,悠久所以能成就萬物。博大寬厚配地,高明配天,長久得無窮無盡。最好能以誠來作為萬物的終始。無誠就無物,無誠就無成就,無誠就無世界。這是最明白不過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