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砥身之道 以誠感人(1)

以力服人,時間短暫,功效淺;

以誠感人,時間久長,功效深;

與其用力服人,不如用誠感人;

與其用力做事,不如用誠做事。

胡雪巖(1823—1885)字光墉,原籍安徽省績溪,寄籍浙江省杭州市。童年時代,因家中貧窮,無力支付他去讀私塾的費用,于是他便在家中自學,時間久了,慢慢地也粗通文墨。

他的原籍安徽多商,徽商遍布各地,受經商之風的影響,胡雪巖在父死家貧的窘境中,12歲那年,經親戚推薦,告別寡母,只身去杭州信和錢莊當起了一名小學徒。他的工作是掃地清潔提尿壺,以及為錢莊內的先生提供公私兩方面的服務。這種學徒制度,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作為一個學徒工,名義上是學徒,其實是作奴仆。師父的責任是提供食宿,學不學本事就全靠自己了。因為以前的環境差,貧苦家庭生了孩子之后,便出現了糧食問題,既然連吃飯也出現問題,父母便只好將孩子送到店鋪里做學徒以減輕家庭中的口糧負擔。

父母送孩子去做學徒,精神上比較安樂些,因為學徒制度和奴婢制度比較上不同。作為一名學徒,如果生性肯學的話,還是有出人頭地的機會的。

師父收了學徒之后,也不會怎樣傳授技術,他收學徒,不過出于一片慈心。其實當時經濟甚差,師父本身的工作也不足夠,根本沒有過剩的工作分配。

沒有生產工作可做的學徒卻要吃飯,這些“剩余價值”的閑人,便要受些惡氣,師父對學徒呼來喝去,是閑事一件,更有些事業失意的師父,對學徒拳打腳踢,毫不客氣地在學徒身上出氣。因為,師父本身為了吃飯和生活,也要受客人的氣,學徒便只好變成出氣袋了。

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師父手上的工作多了,他一個人應付不來,便要求學徒代勞。

學徒的地位,也因為經濟的進步而逐步提高了。師父對一些學徒,不單止不能夠呼前喝后,有些師父更將學徒捧為上賓,視為自己的米飯班主。因為,自己手上的工作太多,應付不下來。

胡雪巖做學徒的時代,剛巧是學徒最辛苦的年代,店鋪的老板,好像是孤兒院的院長,他們收徒,便好像是對人施恩。

胡雪巖對自己有信心,雖然他是一名學徒,但他沒有小看了自己,他要跳出學徒的命運。每天起來早,他比一般人勤勞,急急地將整天的工作做完,不單止做完,而且做到十全十美。每天工作,人家三小時的工作,胡雪巖兩個小時便能做妥了,例如出去送貨之類。

一年半載之后,胡雪巖又將工作做得很妥當,東家便有信心,分派他出外收賬。一般來說,收賬的工作是苦差一件,向客人放錢容易收錢困難。有機會選擇的話,員工寧愿坐在店鋪內等客人上門,不肯出外收賬。但胡雪巖因為出身卑微,沒有讀過多少書,便沒有選擇的機會,東家既然提拔他,他便只好加倍努力,將工作做好。

收賬雖然困難,卻是一個能鍛煉人的差事。胡雪巖從工作中,學習了如何與人建立關系,更加深入明白人性。人性是什么呢?

第一是貪小便宜;

第二是怕損失;

第三是愛面子。

人性既然如此,胡雪巖便改變自己去適應別人。他好交朋友,而且又慷慨,有錢沒錢的時候,也出手闊綽,自己口袋中只有五兩銀子,他也可以全部借予朋友,急人所急。因為他的人際關系好,在收賬的時候,也很順利。

事實上,借了債的人,多數是肯還錢的,特別是經過錢莊審核過的客戶,很少是無賴壞分子,但借債人有一個特性,是比較好面子,比較喜歡充“闊佬”。欠了債的人,心理上自卑,更怕別人知道自己欠債,手是有閑錢還債的時候,也要看看誰人追債,如果追債的人好耍威風,仗著錢莊而擺架子,就算有錢在身,也會拖上一拖,但如果你肯逢迎他們,給些面子,欠債的人總也會原銀奉還的。

胡雪巖的長處是給人面子,正是你敬人一尺,人自然會敬你一丈。因此之故,胡雪巖追債的工作,做得比其他人順利。人家三天的任務,交到胡雪巖的手上,只是一兩天便完成了。

時間多了,如何消遣呢?外勤的人,有一個習慣,便是嫖賭飲吹。

但胡雪巖對自己有信心,不肯隨便墮落??臻e的時間,他便四處應酬,認識一些朋友。雖然他手上沒有充足現金,不能投資,買不起房地產,但胡雪巖認為投資的方法很多,例如朋友鬧窮急,自己方便,借他十兩八兩的現銀,也是投資的一種,因為別人欠了你的人情,一生也還不盡。胡雪巖也不是有心如此投資,不過他自小吃苦吃得多,明白窮人的需要,碰上別人有難,往往不問原因便送上金錢。

慷慨的人,不是天生如此的,人之所以慷慨,是受環境影響的。如果斤斤計較每次借出的數目,又要有收獲才肯借出的話,算盤肯定劃不來。但如果性格使然,急人所急呢?便有一種只問借錢,不問還錢的心態。假若胡雪巖做工的態度一樣,只問付出,不問升級。當你的工作有表現,東家自然會給你升級。如果你要求東家給你升級才工作的話,你便不會努力。世界上哪有便宜的投資呢?

胡雪巖的態度是,無論什么發展機會跑到自己手上,一定好好把握,全力以赴,付出的時候,更不問結果和收獲。在此期間,由于胡雪巖腿勤口勤,待人誠懇,重信守義,辦事嚴謹,所以,對內,東家交辦的事從未出現過紕漏。對外,又人緣極好,獲得了較好的信譽,為他以后成為“紅頂商人”奠定了基礎。

【評議】

在封建社會,“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只有讀書人才有蟾宮折桂,升官發財的機會。所謂“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正是此理。然而,胡雪巖的家世和學徒的社會地位決定了他不能沿科學正途去躋身仕林,又沒有雄厚的家財為自己在官場謀得一席之地。反過來,三年的學徒生涯使他在仰人鼻息的生活體驗中看透世態炎涼,這對他日后的生活和脾性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胡雪巖文墨雖淺,卻洞悉世故,廣交朋友,以誠待人,深悟砥身之道。

古人云:“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說明了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忍辱負重,歷盡磨難”是一門必修課。

【用典】

在當代中國,有一位與胡雪巖相同命運的商業風云人物。他就是世界華人首富李嘉誠。

可以這么說,李嘉誠是在逆境中求生存,謀發展,從而實現自己遠大理想的。他白手起家,在逆境中艱苦奮斗的歷程,實際上是香港經濟發展最具特色的縮影。

李嘉誠從小就喜歡讀書,一看到書就如饑似渴地看個沒完沒了,無論是讀小學,還是讀初中,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為此,父母十分欣慰,下決心不論怎么貧困,也要供他讀大學,將來成為一個棟梁之才。不料1943年,父親李云英年早逝。沒有給李嘉誠留下一分錢,反而給他留下了家庭的重擔。

李云臨終前,哽咽著對李嘉誠說了兩句話:“阿誠,這個家從此靠你了,你要把它維持下去啊!阿誠,阿爸對不起你……”

由于對父親的承諾和對家庭的責任,年僅14歲的李嘉誠謝絕舅父繼續供他上中學的好意,決心輟學打工,養家糊口,要掙好多好多的錢。14歲的少年只有一個信念,要擔起家族的重擔,要對得起去世的父親。

殘酷的生計迫使李嘉誠別無選擇地走上了從商之路。

李嘉誠的理想是當一個教育家,而不是商人,如果不是客觀所迫,李嘉誠經商的可能性不大。李嘉誠后來回憶說,就是立業之初,他的理想還依然是“賺一筆大錢,然后再去搞教育。”

李嘉誠走腫了雙腳行遍港島,卻依舊求職無門。十四五歲的孩子闖入社會,難免遭受許多難言之苦。

在李嘉誠“踏破鐵鞋無覓處”的時候,舅父莊靜庵讓李嘉誠到他的中南鐘表公司上班。完全出乎母親和舅父的預料,李嘉誠的回答是:“我不進舅父的公司,我要自己找工作?!?

最后,李嘉誠終于憑毅力、韌性,真誠在港島西營盤的“春茗”茶樓找到一份工作。在這里,每天需工作10個小時以上,凌晨5點就要到茶樓,給客人端茶送點心。李嘉誠每天早起晚歸侍候客人,倒茶、擦桌、掃地不停地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流县| 黎平县| 县级市| 棋牌| 河源市| 瓮安县| 武胜县| 日喀则市| 东光县| 平顺县| 城市| 多伦县| 玉树县| 开封县| 巴彦淖尔市| 宁波市| 娱乐| 雷波县| 偏关县| 乌恰县| 东乌| 衡山县| 舒兰市| 施甸县| 西充县| 承德县| 鄂托克前旗| 斗六市| 闽侯县| 麻江县| 赤壁市| 蓬安县| 开远市| 杨浦区| 兴义市| 新津县| 泽库县| 历史| 寻甸| 佛学| 桑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