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2評論第1章 序
晉釋道安撰
阿毗曇者。秦言大法也。眾祐有以見道果之至賾。擬性形容。執乎真像。謂之大也。有以道慧之至齊。觀如司南察乎一相。謂之法。故曰大法也。中阿含世尊責優陀耶曰。汝詰阿毗曇乎。夫然。佛以身子五法為大阿毗曇也(戒定慧名無漏也)。佛般涅槃后迦旃延(義第一)。以十部經浩博難究。撰其大法為一部八犍度四十四品也。其為經也。富莫上焉。邃莫加焉。要道無行而不由。可不謂之富乎。至德無妙而不出。可不謂之邃乎。富邃洽備故。故能微顯闡幽也。其說智也周。其說根也密。其說禪也悉。其說道也具。周則二八用各適時。密則二十迭為賓主。悉則味凈遍游其門。具則利鈍各別其所以。故為高座者所咨嗟。三藏者所鼓舞也。其身毒來諸沙門。莫不祖述此經。憲章鞞婆沙。詠歌有余味者也。然乃在大荒之外。蔥嶺之表。雖欲從之。未由見也。以建元十九年罽賓沙門僧伽禘婆誦此經甚利。來詣長安。比丘釋法和請令出之。佛念譯傳。慧力僧茂筆受。和理其指歸。自四月二十日出至十月二十三日乃訖。其日撿校譯人頗雜義辭。龍蛇同淵。金鋀共肆者。救救如也。和撫然恨之。余亦深謂不可。遂令更出。夙夜匪懈。四十六日而得盡定損可損者四卷焉。至于事須懸解起盡之處皆為細其下。梵本十五千七十二首盧(四十八萬二千五百四言)。秦語十九萬五千二百五十言。其人忘因緣一品云。言數可與十門等也。周覽斯經有碩人所尚者三焉。以高座者尚其博。以盡漏者尚其要。以研機者尚其密。密者龍象翹鼻鳴不造耳。非人中之至恬。其孰能與于此也。要者八忍九斷。巨細畢載。非人中之至練。其孰能致于此也。博者眾微眾妙。六八曲備。非人中之至懿。其孰能綜于此也。其將來諸學者游槃于其中。何求而不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