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阿羅漢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譯

愛樂覺意葉  清凈戒妙枝

無比三十二  奇相華嚴身

最智甘露果  堅固精進根

具足圣道樹  我頂禮如來

善快說無比  息道無為城

歸命功德仙  消除愛憂戚

離生老病死  安隱永無欲

大仙所演法  我今稽首禮

妙戒高顯現  山岳不移動

清凈智慧法  解脫大牟尼

禪等叢林樹  神足石無邊

圣眾大雪山  我今稽首禮

如是稽首禮  世稱無有比

大師廣演教  吾今奉受持

我說正覺語  增益無上樂

圣眾等欲聞  專心一意聽

鞞婆沙說阿毗曇八揵度

雜結使智行四大根定見(迦旃延子造先雜揵度總序曰)。

問曰。誰作此經。答曰佛。何以故。答曰。甚深智微妙法性一切智境界。誰有此界。無余唯佛也。問曰。若爾者。云何作。答曰。尊者舍利弗問佛答。復有說者。五百比丘問佛答。復有說者。諸天問佛答。復有說者。化問佛答。何以故。答曰。此法應爾。如知應當說。無能問者。彼時世尊化作化端正極妙。宗敬悅可。剃除須發被僧迦梨。叉手而問世尊答。如彼因緣經所說也。問曰。若爾者。何以故說尊者迦旃延作此經。答曰。彼尊者誦習轉教他人廣施設。此誦習廣施設。謂之造也。或曰。彼尊者迦旃延作此經。問曰。如甚深智微妙法性一切智境界。誰有此界。無余唯佛。云何彼作。答曰。彼尊者本學利作誓愿。于五千佛修阿毗曇。令我于當來三耶三佛施設阿毗曇章句。是故彼妙智觀已作此經。問曰。若爾者。佛阿毗曇何者是。答曰。彼佛說道處處方處處城。種種教化故。彼尊者迦旃延子。過去佛法中。以愿智觀一向略作揵度品數立章門。于中種種不相似立雜揵度。說結立結揵度。說智立智揵度。說行立行揵度。說四大立四大揵度。說根立根揵度。說定立定揵度。說見立見揵度。如佛說一切法句。彼尊者曇摩多羅。于過去佛法中愿智觀一向略。若說無常偈立無常品。至說梵志立梵志品。如是彼佛說道處處方處處城。種種教化故。彼尊者迦旃延子。過去佛法中。以愿智觀一向略作揵度品數立章門。于中種種不相似立雜揵度。說見立見揵度。復次一切佛世尊出世說三藏。契經律阿毗曇。問曰。契經律阿毗曇何差別。一說者無差別。何以故。答曰。從一智海出故無差別。大悲出故無差別。欲饒益一切眾生故無差別。入一解脫門故無差別。或曰。有差降。契經說種種。律說戒。阿毗曇說相。或曰。契經依力。律依大悲。阿毗曇依無畏。或曰。契經說增上意。律說增上戒。阿毗曇說增上慧。問曰。若爾者。契經亦說增上戒增上慧。律亦說增上意增上慧。阿毗曇亦說增上意增上戒。此何差別。答曰。若契經說增上戒者。當知律。若說增上慧者。當知阿毗曇。如律說增上意者。當知契經。若說增上慧者。當知阿毗曇。如阿毗曇說增上意者。當知契經。若說增上戒。當知律。是為契經律阿毗曇差別。問曰。何以故彼作經者立此經。答曰。饒益他故。勤者聞者受者持者思者量者觀者。無量結惡行須臾除。或復依此度法性。譬如人欲益他故于闇冥處燃明。有眼者令見色。如是彼作經者。饒益他故立此經。若有意智者彼依此度法性。佛世尊亦饒益他故。說十二部經契經律阿毗曇何以故。答曰。設眾生有因力不緣他力而開解。如是眾生不知差降。如緣他力而開解。如是眾生知有差降。猶如此中優缽羅缽頭摩拘牟頭分陀利。池中必有優缽羅至分陀利華。如日天子未出光不照時。華不敷不舒不香。如日天子出光照時華敷舒香。如是眾生因力不緣他力而開解。如是眾生不知差降。如緣他力而開解。如是眾生知有差降。敷信也。舒根力覺道也。香戒也。如彼偈所說。

如蓋屋密  而入闇中  雖有此色

眼所不睹  如是有一  無智之人

不聞不知  法之善惡  有明有色

而眼得見  聞已能知  法之善惡

聞法能知  聞惡不作  聞除非義

聞得至滅

如是余契經所說(出雜阿含)。賢圣弟子一心聽法。當爾時滅五蓋。具滿修七覺意。如是余契經說(出增一)。一因二緣發于等見。從他聞內正思惟。如是余契經說(增一四法說)。有四法饒益人。云何為四。親近善知識。聽善法內正思惟。次法向法。如佛世尊饒益他故說十二部經。如是彼作經者。饒益他故立此經。或以三事故。增益智故。開意故。離計人故。增益智者。盡誦內外法無能益智。如阿毗曇也。開意者。眾生意在睡眠不知。何者己界一切遍使。何者非己界一切遍使。何者己地一切遍使。何者非己地一切遍使。何者己界緣。何者非己界緣。何者己地緣。何者非己地緣。何者有漏緣。何者無漏緣。何者有為緣。何者無為緣。云何攝。云何相應。云何成就。云何不成就。云何因。云何緣。若此意轉不由他度不由他聞。自見自在身作證。由何力。唯阿毗曇也。離計人者。誦爾所阿毗曇前句后何。如是四句不說計人。一切中說無我行。非眾生非命非長養非士空凈聚也。以三事益智開意。離計人故作此經。或曰。壞無明故。猶如燃燈除去闇冥而生明。如是阿毗曇燈除無明生慧明。是為壞無明闇故。或曰。見無我像故。如鏡極磨治諦見其像。如是阿毗曇鏡極了覺知諦見無我像。是為見無我像故。或曰。渡生死河故。如依船百眾生千眾生安隱渡河。如是依阿毗曇船已。無數那術眾生安隱渡生死河。是為渡生死河故。或曰。見契經故。如人手執燈見彼彼色不迷惑。如是慧者執阿毗曇已。于彼彼契經不迷惑。是為見契經故立此經。問曰。何者阿毗曇性。答曰。無漏慧根也。攝彼同性故。攝一界一入一陰。少所入及方便及相應及共有。攝三界二入五陰。三界者。意界法界意識界。二入者。意入法入。五陰者。色痛想行識陰。問曰。若爾者。阿毗曇無漏慧根。此經何故名阿毗曇。答曰。此阿毗曇具名阿毗曇。如余具以具為名。樂具樂為名。如所說偈。

彼樂摶食  樂為持衣  樂為行步

依山窟間

垢具垢為名。如彼偈說。

女垢梵行  女縛世間  苦行梵行

此洗無水

使具使為名。如契經所說(出雜阿含)。比丘色所使愛色。若比丘所使彼即是愛。若愛愛已為魔所縛。欲具欲為名。如彼契經說(同上)。五欲功德世間愛樂念。鉤具鉤為名。如契經所說(同上)。五欲功德是魔魔鉤。縛具縛為名。如契經所說(同上)。比丘受色為魔所縛。不受者為離魔。行具行為名。如契經所說(同上)。此六細滑入本行報。報具報為名。如契經所說(出中阿含)。諸賢彼一施報。七生天上為天王。七生人為人王。如此中余具余為名。如是阿毗曇具名阿毗曇。但阿毗曇性無漏慧根是。如佛契經說。此鬼長夜無諛諂。無幻質直設問事者。盡欲知故無觸嬈意。此亦如法。我寧可以甚深阿毗曇授之(出中阿含)。問曰。此中云何說甚深阿毗曇。答曰。即是無漏慧根。如佛契經說。梵摩婆羅門長夜無諛諂。無幻質直設問者。盡欲知故無觸嬈意。此亦如法。我寧可以甚深阿毗曇授之(同上)。問曰。此中云何說甚深阿毗曇。答曰。即是無漏慧根。如佛契經說。異學須跋無諛諂。無幻質直設問事者。盡欲知故無觸嬈意。此亦如法。我寧可以甚深阿毗曇授之(出雜阿含)。

問曰。此中云何說甚深阿毗曇。答曰。即是無漏慧根。如佛契經說。阿難。緣起甚深明亦甚深(出中阿含)。問曰。此中云何說甚深。答曰。此中說因及緣甚深。如佛契經說。此處甚深。如此經緣起此亦極甚深。所謂舍離一切生死。愛盡無欲滅盡涅槃(出雜阿含)。問曰。此中云何說甚深。答曰。此中因及緣。因及緣舍離說甚深。如佛契經說。一切法甚深故難見。難見故甚深(出雜阿含)。問曰。此中云何說甚深。答曰。此中說一切法甚深。如佛契經說。何故汝愚人盲無目。論甚深阿毗曇(出中阿含)。問曰。此中云何說甚深阿毗曇。答曰。意生也。如佛契經說。先尼我法甚深難見難覺。非察行汝不審彼法。何以故。如汝長夜異見異忍異欲異樂(出雜阿含)。問曰。此中云何說甚深。答曰。此中說空三昧甚深。何以故。答曰。空無我。彼異學計有我。不審知彼但阿毗曇性無漏慧根。由彼故諸世間所修慧不凈。安般念意止暖來頂忍世間第一法一切阿毗曇得名。由彼故諸思慧用。斷諸法自相及共相。壞愚種及緣愚。于法中不顛倒行。此亦一切阿毗曇得名。由彼故諸生所得報聞善慧。彼于此十二部聞受持思惟稱量。觀此一切阿毗曇得名。雖有是但阿毗曇性無漏慧根。問曰。阿毗曇有何句義。尊者婆須蜜說曰。此究竟智。此斷智。此第一義智。此無欺智。是謂阿毗曇。重說曰。此無非法在上。是謂阿毗曇。若有學自相共相。彼盡其力不能勝。以是故無非法在上。是謂阿毗曇。尊者曇摩多羅說曰。諸尊染污清凈縛解輪轉出要。謂之法也。從此故名身句身味身次第嚴治安處造作。是謂阿毗曇。尊者瞿沙說曰。諸趣解脫當求智時。未顯示顯示。是謂阿毗曇。所謂此苦苦因。此道道果。是求道。此無礙道解脫道。是增益道。是向是果。是故說諸趣解脫當求智時未顯示顯示是謂阿毗曇。曇無德說曰。此法無比。是謂阿毗曇。問曰。此有何無比。答曰。如所說偈。

智為世間妙  能趣有所至

能用等正智  生老病死盡

復次慧過一切法上。如所說諸妙圣弟子。以慧刀斷一切結縛使。惱纏重斷打重打割剝(出雜阿含)。以是故說此法無比。是謂阿毗曇。鞞婆阇婆提說曰。此法明能照。是謂阿毗曇。如所說世間無有明與慧等(同上)。復如所說諸所有明。慧明說第一(同上)。是故說此法明能照。是謂阿毗曇。舍提說曰。未盡能盡未擇能擇。是謂阿毗曇。問曰。何所盡。答曰。結縛使惱纏也。問曰。何所擇。答曰。界入陰緣起。是故說未盡能盡未擇能擇。是謂阿毗曇。譬喻者。說曰。法次法向。是謂阿毗曇。問曰。云何法次法。答曰。佛契經說。涅槃第一義法。彼次更有何法。謂圣八道也。是故說法次法。是謂阿毗曇。尊者婆跋芩說曰。增上事增上轉故。是謂阿毗曇。如所說最上長增上長最上慢增上慢。此亦爾(序阿毗曇竟也)。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1-10 18:49:01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林县| 勃利县| 临夏县| 蕉岭县| 洪洞县| 清原| 屏东市| 涿州市| 白城市| 石家庄市| 永宁县| 中方县| 海城市| 博野县| 深州市| 宾川县| 伊川县| 如皋市| 渭南市| 福安市| 北京市| 花莲市| 邵阳县| 博野县| 古丈县| 新竹县| 偃师市| 鞍山市| 铜鼓县| 蒙山县| 崇文区| 上杭县| 大足县| 秦皇岛市| 香格里拉县| 宁夏| 清流县| 叙永县| 治县。| 吴川市| 八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