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吳宓文集(全三冊)
吳宓著 吳學昭整理 著
更新時間:2024-09-06 17:45:34
開會員,本書免費讀 >
最新章節:
再談毛主席講話對我之啟示
《吳宓文集》為吳宓先生小女兒吳學昭老師親自編輯之吳宓作品集,收錄吳宓先生發表在《學衡》《大公報·文藝副刊》《武漢日報》等諸多書刊上的重要作品,也包括尚未面世的手稿整理本若干篇。所選文章題裁不一,涉及吳宓對中西方文藝之論斷、對當時新出版書刊之評介、為他書所作之序跋文、悼念懷人文章、外國文學名著翻譯作品、為研習文學者推薦之閱讀書目,以及部分演講稿,等等。文集內容以吳宓先生的文學思想為主,涵蓋了相當豐富的信息,是讀者朋友和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感悟吳宓作為民國時期重要學人的思想光輝,深入了解其所處時代的重要憑借。
- 再談毛主席講話對我之啟示 更新時間:2024-09-06 17:45:34
- 毛主席講話給我之啟示
- 改造思想,站穩立場,勉為人民教師
- 特錄
- 《名利場》(第一回)
- 鈕康氏家傳(前六回)
- 薛爾曼評傳
- 拉塞爾論柏格森之哲學
- 佛斯特《小說雜論》
- 班達論智識階級之罪惡
- 古拉塞作事格言
- 白璧德論今后詩之趨勢
- 穆爾論自然主義與人文主義之文學
- 穆爾論現今美國之新文學
- 韋拉里說詩中韻律之功用
- 韋拉里論理智之危機
- 雷赫完撰《中國歐洲文化交通史略》
- 雷赫完撰《孔子老子學說對于德國青年之影響》
- 吉羅德夫人《論循規蹈矩之益與縱性任情之害》
- 葛蘭堅撰《但丁〈神曲〉通論》
- 亨勒撰《物質生命心神論》
- 鋼和泰男爵撰《一七三四年班禪喇嘛告諭譯釋》
- 《世界文學史》
- 白璧德論歐亞兩洲文化
- 白璧德論《民治與領袖》
- 馬西爾撰《白璧德之人文主義》
- 葛蘭堅《論新》
- 賴斯德撰《羅馬之家族及社會生活》
- 譯作編 穆萊撰《希臘對于世界將來之價值》
- 文前插圖
- 吳宓文集.3,譯作編
- 《兩星期評論》創刊百年紀念
- 《萬國評論》
- 《歌德之認識》
- 《韓國文苑》
- 《辜律己未刊書札》
- 顧理雅論《中國人之宇宙觀》
- 《意大利文學史》
- 《印度文學》
- 《梵文學史》
- 《被幽囚的普羅米修士》
- 傅東華譯《失樂園》
- 柏格森新著《道德宗教之兩源》
- 杜威論哲學與文化
- 《中國歐洲文化交通史》
- 《老婦譚》譯序
- 《傲慢與偏見》譯序
- 《佳壤》再志
- 《佳壤》
- 阿米兒戀史英譯
- 《少年維特之煩惱》
- 《碎瓦集》
- 路易斯論《西人與時間之觀念》
- 路易斯論《治術》
- 瑞恰慈演講《論信仰》
- 新任英國桂冠詩人梅絲斐爾
- 《布朗乃爾與美國之新野蠻主義》
- 伍魯夫《假我一室》
- 最近美國文學中之中國兒童
- 《潘彼得》
- 李普曼《道德引言》
- 《梭倫與克里蘇》
- 《巴爾札克新傳》
- 《多茲華》
- 評美子女士《世界文藝批評史》
- 德效騫撰《古代中國倫理學上權力與自由的沖突》
- 《王孫哈魯紀游詩》(第三集)
- 李思純譯《仙河集》
- 一九二八年諾貝爾文學獎金為挪威小說家翁德塞女士所得
- 穆爾論“絕對之鬼”
- 《英雄之死》
- 曼殊斐爾之書札
- 曼殊斐爾之日記
- 《三國志》與《西游記》
- 《近世文明》
- 葛蘭堅論《梅子與棱鏡》
- 亞倫·波之影響
- 雪萊獻瑪麗詩(其一)
- 雪萊新傳
- 韋拉里詩譯成漢文
- 中國字改用羅馬字母之主張
- 斯賓格勒《西土沉淪論》述評
- 《斯賓格勒之文化論》
- 《年節與圣誕節》
- 西人研究中國繪畫之新著
- 《日本中國現代之思想》
- 介紹《文學評論之原理》
- 《柯克斯論進步之幻夢》
- 《柯克斯論古學之精神》
- 薛爾曼《現代文學論序》
- 《亞里士多德倫理學》卷一
- 關于“歐文·白璧德的人文主義”的演講提綱
- Outlines of an Address on “The Humanism of Irving Babbitt”
- 《白璧德中西人文教育談》
- 斯特來奇逝世
- 勞倫斯逝世
- 《歐那尼》排演百年紀念
- 弗列得力·希雷格爾逝世百年紀念
- 雷興誕生二百年紀念(下)
- 雷興誕生二百年紀念(上)
- 圣伯甫略傳
- 圣伯甫之《月曜談》
- 《圣伯甫釋正宗》
- 彭衍誕生三百年紀念
- 戈斯密誕生二百年紀念
- 馬勒爾白逝世三百年紀念
- 托爾斯泰誕生百年紀念
- 盧梭逝世百五十年紀念
- 以愛情喻理想
- 羅色蒂誕生百年紀念
- 哈代紀念邁里迭斯之文
- 但因誕生百年紀念
- 易卜生誕生百年紀念
- 易班乃士評傳
- 哈代評傳
- 福祿特爾著《查德熙傳》
- 福祿特爾之《坦白少年》
- 福祿特爾與法國文學
- 摩拉論傳記文學
- 蝸遜論心理學與文學
- 文人三十自懺
- 美國文學新解
- 美國文學批評
- 關于英國小說
- 羅馬歷法簡說
- 十三世紀之綜合(清華教授在文友會之演講)
- 支那客談歐洲事
- 希臘羅馬之文化與中國
- 希臘文學史
- 穆萊教授新著《詩之古典傳統》
- 論羅色蒂女士之詩
- 安諾德《鮫人歌》
- 牛津尖塔詩
- 英詩之韻律形式
- 英詩淺釋
- 英文詩話
- 詩學總論
- “文學與人生”應讀書目
- 研究文學必讀書籍
- 西洋文學入門必讀書目
- 西洋文學精要書目
- 文學研究法
- 著作編(下)
- 文前插圖
- 吳宓文集.2,著作編(下)
- 《國風》半月刊創刊號
- 《優生月刊》
- 《新月》第二卷第六、七期
- 《新月》月刊第二卷第五號
- 《國學論叢》第一卷第三號
- 《中國評論周報》
- 《新月》第二期
- 《新月》創刊號
- 《貢獻旬刊》
- 《燕京學報》第二期
- 述學社《國學月報》“王靜安追悼專號”
- 《一般雜志》
- 創造社刊物續志
- 創造社三種刊物
- 《學衡》雜志第五十九、六十期
- 《清華學報》第四卷第二期
- 悼詩人常乃惪先生
- 悼詩人王蔭南烈士
- 最近逝世之中國詩學宗師黃節先生學述
- 悼簡竹居先生
- 悼柯鳳孫先生
- 悼白璧德先生
- 汪榮寶君逝世
- 白屋詩人吳芳吉逝世三志
- 白屋詩人吳芳吉逝世續志
- 白屋詩人吳芳吉逝世
- 徐志摩與雪萊
- 挽徐志摩君
- 德國著名漢學家衛禮賢博士逝世
- 王靜安先生逝世周年紀念
- 悼辜鴻銘先生
- 王國維在頤和園投河自盡之詳情(附遺囑原文)
- 筆答周顯忠君問詞與曲之分別
- 《志學齋詩集》序
- 李自蘇先生絕筆詩
- 胡步川著詩集《雕蟲集》序言
- 凌宴池詩跋
- 《宴池詩錄甲集》
- 《吳宓詩集》自識
- 《吳宓詩集》刊印自序
- 《吳宓詩集》編輯例言
- 評蕭公權《反五苦詩》
- 評王越《風沙集》
- 吳芳吉述家中情形書跋
- 吳芳吉論史詩計劃書跋
- 環天詩人逝世
- 評顧隨《無病詞》《味辛詞》
- 《西安圍城詩錄》序
- 《艮齋詩草》后序
- 《南帆集》序
- 《舊詩新話》
- 詩韻問題之我見
- 論詩之創作(答方瑋德君)
- 中學生課外優良讀物介紹
- (民國)二十四年我愛讀的書
- 續談讀書
- 勸世人多讀正經書
- 公民教育叢書《國族精神》(附《國族精神論例淺釋》)
- 茅盾著長篇小說《子夜》
- 《歸心》
- 《崇德老人八十自訂年譜》
- 《廉儉救國說》
- 《中國新文學的源流》
- 《洙泗考信錄評誤》
- 佛典與今之翻譯
- 評盧葆華女士《血淚集》
- 《人海微瀾》序
- 《小雨點》再版
- 評陳銓《沖突》
- 《清列朝后妃傳稿》
- 留法學生自傳(盛成著《我的母親》)
- 評陳銓《天問》
- 評《歧路燈》
- 評《湘綺樓日記》
- 《蘇曼殊年譜及其他》
- 王靜安先生遺書續志
- 王靜安遺書初集出版
- 王靜安紀念刊物
- 王靜安遺著之刊行
- 倫理小說《青年鏡》序
- 評《留西外史》
- 《浪漫的與古典的》
- 評楊振聲《玉君》
- 《石頭記》書中年歲考
- 個性雖殊,典型不異
- 《紅樓夢》講談
- 王際真英譯節本《紅樓夢》述評
- 《紅樓夢》善本之新刊布
- 《紅樓夢本事辨證》
- 王熙鳳之性格
- 論紫鵑
- 賈寶玉之性格
- 《紅樓夢》之人物典型
- 《石頭記》之教訓
- 《紅樓夢》之文學價值
- 《石頭記》評贊
- 《紅樓夢》新談
- 《武漢日報·文學副刊》編者小言
- 《武漢日報·文學副刊》序例
- 第五年之本副刊編輯贅言
- 第五年之本副刊
- 《大公報·文學副刊》體例申言 (答朱希祖君)
- 《學衡》雜志編者吳宓先生來函
- 《學衡》雜志卷首插畫及評介
- 《學衡》雜志對于譯文的選擇
- 《學衡》雜志社、中華書局啟事
- 《學衡》雜志簡章與啟事
- 歐美大學之起原及大學教育之本旨
- 沃姆中國教育談
- 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學程一覽
- 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概況(1936年)
- 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概況(1934年)
- 由個人經驗評清華教育之得失
- 研究院發展計劃意見書
- 清華開辦研究院之旨趣及經過(開學日演說辭)
- 孔子圣誕感言
- 孔誕小言
- 新孔學運動(郭斌龢君演講)
- 論孔教之價值
- 孔子之價值及孔教之精義
- 介紹與自白
- 簡括之自白
- 談真誠不茍
- 宗教精神與藝術修養
- 改造民族精神之管見
- 世界歷史世界文學訓示吾國人應積極抗敵苦戰犧牲到底論
- 道德救國論
- 中華民族在抗敵苦戰中所應持之信仰及態度
- 為罷課救國者進一解
- 歐洲戰后思想變遷之大勢與吾國人應有之覺悟
- 讀章氏遺書
- 一多總表
- 人生問題大綱
- 論事之標準
- 立論之標準
- 我之人生觀
- 我的小說觀
- 我的小說觀(《新舊因緣》第一回)
- 文學與道德
- 論戰爭能振起民族精神并產生充實光輝之文學
- 民族生命與文學
- 中國文學現狀
- 文學與人生
- 論今日文學創造之正法
- 新文化運動之反應
- 論新文化運動
- 著作編(上)
- 整理前言
- 出版說明
- 文前插圖
- 吳宓文集.1,著作編(上)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吳宓文集.1,著作編(上)
- 文前插圖
- 出版說明
- 整理前言
- 著作編(上)
- 論新文化運動
- 新文化運動之反應
- 論今日文學創造之正法
- 文學與人生
- 中國文學現狀
- 民族生命與文學
- 論戰爭能振起民族精神并產生充實光輝之文學
- 文學與道德
- 我的小說觀(《新舊因緣》第一回)
- 我的小說觀
- 我之人生觀
- 立論之標準
- 論事之標準
- 人生問題大綱
- 一多總表
- 讀章氏遺書
- 歐洲戰后思想變遷之大勢與吾國人應有之覺悟
- 為罷課救國者進一解
- 中華民族在抗敵苦戰中所應持之信仰及態度
- 道德救國論
- 世界歷史世界文學訓示吾國人應積極抗敵苦戰犧牲到底論
- 改造民族精神之管見
- 宗教精神與藝術修養
- 談真誠不茍
- 簡括之自白
- 介紹與自白
- 孔子之價值及孔教之精義
- 論孔教之價值
- 新孔學運動(郭斌龢君演講)
- 孔誕小言
- 孔子圣誕感言
- 清華開辦研究院之旨趣及經過(開學日演說辭)
- 研究院發展計劃意見書
- 由個人經驗評清華教育之得失
- 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概況(1934年)
- 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概況(1936年)
- 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學程一覽
- 沃姆中國教育談
- 歐美大學之起原及大學教育之本旨
- 《學衡》雜志簡章與啟事
- 《學衡》雜志社、中華書局啟事
- 《學衡》雜志對于譯文的選擇
- 《學衡》雜志卷首插畫及評介
- 《學衡》雜志編者吳宓先生來函
- 《大公報·文學副刊》體例申言 (答朱希祖君)
- 第五年之本副刊
- 第五年之本副刊編輯贅言
- 《武漢日報·文學副刊》序例
- 《武漢日報·文學副刊》編者小言
- 《紅樓夢》新談
- 《石頭記》評贊
- 《紅樓夢》之文學價值
- 《石頭記》之教訓
- 《紅樓夢》之人物典型
- 賈寶玉之性格
- 論紫鵑
- 王熙鳳之性格
- 《紅樓夢本事辨證》
- 《紅樓夢》善本之新刊布
- 王際真英譯節本《紅樓夢》述評
- 《紅樓夢》講談
- 個性雖殊,典型不異
- 《石頭記》書中年歲考
- 評楊振聲《玉君》
- 《浪漫的與古典的》
- 評《留西外史》
- 倫理小說《青年鏡》序
- 王靜安遺著之刊行
- 王靜安紀念刊物
- 王靜安遺書初集出版
- 王靜安先生遺書續志
- 《蘇曼殊年譜及其他》
- 評《湘綺樓日記》
- 評《歧路燈》
- 評陳銓《天問》
- 留法學生自傳(盛成著《我的母親》)
- 《清列朝后妃傳稿》
- 評陳銓《沖突》
- 《小雨點》再版
- 《人海微瀾》序
- 評盧葆華女士《血淚集》
- 佛典與今之翻譯
- 《洙泗考信錄評誤》
- 《中國新文學的源流》
- 《廉儉救國說》
- 《崇德老人八十自訂年譜》
- 《歸心》
- 茅盾著長篇小說《子夜》
- 公民教育叢書《國族精神》(附《國族精神論例淺釋》)
- 勸世人多讀正經書
- 續談讀書
- (民國)二十四年我愛讀的書
- 中學生課外優良讀物介紹
- 論詩之創作(答方瑋德君)
- 詩韻問題之我見
- 《舊詩新話》
- 《南帆集》序
- 《艮齋詩草》后序
- 《西安圍城詩錄》序
- 評顧隨《無病詞》《味辛詞》
- 環天詩人逝世
- 吳芳吉論史詩計劃書跋
- 吳芳吉述家中情形書跋
- 評王越《風沙集》
- 評蕭公權《反五苦詩》
- 《吳宓詩集》編輯例言
- 《吳宓詩集》刊印自序
- 《吳宓詩集》自識
- 《宴池詩錄甲集》
- 凌宴池詩跋
- 胡步川著詩集《雕蟲集》序言
- 李自蘇先生絕筆詩
- 《志學齋詩集》序
- 筆答周顯忠君問詞與曲之分別
- 王國維在頤和園投河自盡之詳情(附遺囑原文)
- 悼辜鴻銘先生
- 王靜安先生逝世周年紀念
- 德國著名漢學家衛禮賢博士逝世
- 挽徐志摩君
- 徐志摩與雪萊
- 白屋詩人吳芳吉逝世
- 白屋詩人吳芳吉逝世續志
- 白屋詩人吳芳吉逝世三志
- 汪榮寶君逝世
- 悼白璧德先生
- 悼柯鳳孫先生
- 悼簡竹居先生
- 最近逝世之中國詩學宗師黃節先生學述
- 悼詩人王蔭南烈士
- 悼詩人常乃惪先生
- 《清華學報》第四卷第二期
- 《學衡》雜志第五十九、六十期
- 創造社三種刊物
- 創造社刊物續志
- 《一般雜志》
- 述學社《國學月報》“王靜安追悼專號”
- 《燕京學報》第二期
- 《貢獻旬刊》
- 《新月》創刊號
- 《新月》第二期
- 《中國評論周報》
- 《國學論叢》第一卷第三號
- 《新月》月刊第二卷第五號
- 《新月》第二卷第六、七期
- 《優生月刊》
- 《國風》半月刊創刊號
- 吳宓文集.2,著作編(下)
- 文前插圖
- 著作編(下)
- 文學研究法
- 西洋文學精要書目
- 西洋文學入門必讀書目
- 研究文學必讀書籍
- “文學與人生”應讀書目
- 詩學總論
- 英文詩話
- 英詩淺釋
- 英詩之韻律形式
- 牛津尖塔詩
- 安諾德《鮫人歌》
- 論羅色蒂女士之詩
- 穆萊教授新著《詩之古典傳統》
- 希臘文學史
- 希臘羅馬之文化與中國
- 支那客談歐洲事
- 十三世紀之綜合(清華教授在文友會之演講)
- 羅馬歷法簡說
- 關于英國小說
- 美國文學批評
- 美國文學新解
- 文人三十自懺
- 蝸遜論心理學與文學
- 摩拉論傳記文學
- 福祿特爾與法國文學
- 福祿特爾之《坦白少年》
- 福祿特爾著《查德熙傳》
- 哈代評傳
- 易班乃士評傳
- 易卜生誕生百年紀念
- 但因誕生百年紀念
- 哈代紀念邁里迭斯之文
- 羅色蒂誕生百年紀念
- 以愛情喻理想
- 盧梭逝世百五十年紀念
- 托爾斯泰誕生百年紀念
- 馬勒爾白逝世三百年紀念
- 戈斯密誕生二百年紀念
- 彭衍誕生三百年紀念
- 《圣伯甫釋正宗》
- 圣伯甫之《月曜談》
- 圣伯甫略傳
- 雷興誕生二百年紀念(上)
- 雷興誕生二百年紀念(下)
- 弗列得力·希雷格爾逝世百年紀念
- 《歐那尼》排演百年紀念
- 勞倫斯逝世
- 斯特來奇逝世
- 《白璧德中西人文教育談》
- Outlines of an Address on “The Humanism of Irving Babbitt”
- 關于“歐文·白璧德的人文主義”的演講提綱
- 《亞里士多德倫理學》卷一
- 薛爾曼《現代文學論序》
- 《柯克斯論古學之精神》
- 《柯克斯論進步之幻夢》
- 介紹《文學評論之原理》
- 《日本中國現代之思想》
- 西人研究中國繪畫之新著
- 《年節與圣誕節》
- 《斯賓格勒之文化論》
- 斯賓格勒《西土沉淪論》述評
- 中國字改用羅馬字母之主張
- 韋拉里詩譯成漢文
- 雪萊新傳
- 雪萊獻瑪麗詩(其一)
- 亞倫·波之影響
- 葛蘭堅論《梅子與棱鏡》
- 《近世文明》
- 《三國志》與《西游記》
- 曼殊斐爾之日記
- 曼殊斐爾之書札
- 《英雄之死》
- 穆爾論“絕對之鬼”
- 一九二八年諾貝爾文學獎金為挪威小說家翁德塞女士所得
- 李思純譯《仙河集》
- 《王孫哈魯紀游詩》(第三集)
- 德效騫撰《古代中國倫理學上權力與自由的沖突》
- 評美子女士《世界文藝批評史》
- 《多茲華》
- 《巴爾札克新傳》
- 《梭倫與克里蘇》
- 李普曼《道德引言》
- 《潘彼得》
- 最近美國文學中之中國兒童
- 伍魯夫《假我一室》
- 《布朗乃爾與美國之新野蠻主義》
- 新任英國桂冠詩人梅絲斐爾
- 瑞恰慈演講《論信仰》
- 路易斯論《治術》
- 路易斯論《西人與時間之觀念》
- 《碎瓦集》
- 《少年維特之煩惱》
- 阿米兒戀史英譯
- 《佳壤》
- 《佳壤》再志
- 《傲慢與偏見》譯序
- 《老婦譚》譯序
- 《中國歐洲文化交通史》
- 杜威論哲學與文化
- 柏格森新著《道德宗教之兩源》
- 傅東華譯《失樂園》
- 《被幽囚的普羅米修士》
- 《梵文學史》
- 《印度文學》
- 《意大利文學史》
- 顧理雅論《中國人之宇宙觀》
- 《辜律己未刊書札》
- 《韓國文苑》
- 《歌德之認識》
- 《萬國評論》
- 《兩星期評論》創刊百年紀念
- 吳宓文集.3,譯作編
- 文前插圖
- 譯作編 穆萊撰《希臘對于世界將來之價值》
- 賴斯德撰《羅馬之家族及社會生活》
- 葛蘭堅《論新》
- 馬西爾撰《白璧德之人文主義》
- 白璧德論《民治與領袖》
- 白璧德論歐亞兩洲文化
- 《世界文學史》
- 鋼和泰男爵撰《一七三四年班禪喇嘛告諭譯釋》
- 亨勒撰《物質生命心神論》
- 葛蘭堅撰《但丁〈神曲〉通論》
- 吉羅德夫人《論循規蹈矩之益與縱性任情之害》
- 雷赫完撰《孔子老子學說對于德國青年之影響》
- 雷赫完撰《中國歐洲文化交通史略》
- 韋拉里論理智之危機
- 韋拉里說詩中韻律之功用
- 穆爾論現今美國之新文學
- 穆爾論自然主義與人文主義之文學
- 白璧德論今后詩之趨勢
- 古拉塞作事格言
- 班達論智識階級之罪惡
- 佛斯特《小說雜論》
- 拉塞爾論柏格森之哲學
- 薛爾曼評傳
- 鈕康氏家傳(前六回)
- 《名利場》(第一回)
- 特錄
- 改造思想,站穩立場,勉為人民教師
- 毛主席講話給我之啟示
- 再談毛主席講話對我之啟示 更新時間:2024-09-06 17: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