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底 更新時間:2024-08-05 15:14:08
- 參考文獻
- 思考與練習
- 10.6 本章小結
- 10.5.2 市場發展趨勢和前景預測
- 10.5.1 協作機器人應用場景分析
- 10.5 協作機器人市場發展趨勢
- 10.4.3 工具類軟件
- 10.4.2 云服務軟件
- 10.4.1 操作系統
- 10.4 協作機器人相關軟件的發展趨勢
- 10.3.4 決策智能化
- 10.3.3 認知系統化
- 10.3.2 感知融合化
- 10.3.1 機器人結構仿生化
- 10.3 協作機器人的技術創新發展趨勢
- 10.2.3 靈活性
- 10.2.2 易用性
- 10.2.1 安全性
- 10.2 協作機器人的核心技術要素
- 10.1.4 與AGV/AMR的融合發展
- 10.1.3 與AR/VR技術的融合發展
- 10.1.2 與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融合發展
- 10.1.1 與AI技術的融合發展
- 10.1 協作機器人與新一代智能技術的融合發展
- 第10章 協作機器人發展趨勢與展望
- 思考與練習
- 9.6 本章小結
- 9.5.3 復合移動機器人的發展情況
- 9.5.2 復合移動機器人的優勢
- 9.5.1 復合移動機器人設計方案
- 9.5 復合移動機器人
- 9.4.2 協作機器人焊接應用示范
- 9.4.1 協作機器人焊接執行機構
- 9.4 協作機器人用于焊接
- 9.3.5 協作機器人碼垛工藝包
- 9.3.4 協作機器人碼垛設計原則
- 9.3.3 協作機器人碼垛方案
- 9.3.2 協作機器人碼垛的優勢
- 9.3.1 工業碼垛機器人
- 9.3 協作機器人用于搬運碼垛
- 9.2.2 機床上、下料協作機器人解決方案
- 9.2.1 常見的機床上、下料形式
- 9.2 協作機器人用于機床上、下料
- 9.1.3 末端執行工具
- 9.1.2 集成應用平臺的組成與功能模組
- 9.1.1 集成應用平臺的構成及功能特點介紹
- 9.1 協作機器人集成應用平臺
- 第9章 協作機器人系統集成與應用案例
- 思考與練習
- 8.7 本章小結
- 8.6 協作機器人的數字孿生/數字驅動技術
- 8.5 協作機器人的實時操作系統及上層編程軟件
- 8.4 協作機器人的自學習技術
- 8.3 協作機器人的人機協作技術
- 8.2.2 協作機器人的運動控制技術
- 8.2.1 協作機器人的傳感器
- 8.2 協作機器人的感知與控制技術
- 8.1.3 協作機器人的一體化關節
- 8.1.2 協作機器人的輕量化
- 8.1.1 協作機器人的機械結構優化
- 8.1 協作機器人的本體設計與優化
- 第8章 協作機器人若干核心關鍵技術
- 思考與練習
- 7.7 本章小結
- 7.6.4 視覺檢測算法方案
- 7.6.3 方案架構
- 7.6.2 需求目標
- 7.6.1 方案背景
- 7.6 牛奶包裝袋OCR檢測的應用案例
- 7.5.5 方案效果
- 7.5.4 視覺檢測算法方案
- 7.5.3 分揀方案架構
- 7.5.2 需求目標
- 7.5.1 方案背景
- 7.5 手機屏幕邊緣缺陷檢測的應用案例
- 7.4.3 視覺分揀的主要應用案例
- 7.4.2 視覺分揀的主要應用類型
- 7.4.1 協作機器人視覺分揀系統概要
- 7.4 協作機器人視覺分揀的應用
- 7.3.4 協作機器人+機器人視覺定位抓取的總結
- 7.3.3 常見的定位抓取應用場景案例
- 7.3.2 定位抓取的主要分類
- 7.3.1 協作機器人+機器視覺定位抓取系統介紹
- 7.3 協作機器人視覺定位抓取應用
- 7.2.2 協作機器人+機器視覺應用的關鍵技術
- 7.2.1 協作機器人+機器視覺應用的基本概述
- 7.2 協作機器人視覺應用的原理及流程
- 7.1.4 協作機器人結合視覺的主要應用領域
- 7.1.3 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簡介
- 7.1.2 機器視覺系統的構成和分類
- 7.1.1 基本概念
- 7.1 視覺應用簡介
- 第7章 協作機器人+機器視覺的融合與應用
- 思考與練習
- 6.6 本章小結
- 6.5 協作機器人拖動示教的零力控制
- 6.4.2 協作機器人的力-位混合控制
- 6.4.1 協作機器人的阻抗控制
- 6.4 協作機器人經典力控制算法
- 6.3.2 柔順力控制的實現方法
- 6.3.1 協作機器人的柔順控制
- 6.3 協作機器人的力控制
- 6.2.2 多關節位置控制
- 6.2.1 單關節位置控制
- 6.2 協作機器人的位置控制
- 6.1.4 協作機器人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
- 6.1.3 協作機器人的控制方式
- 6.1.2 協作機器人控制系統的基本功能
- 6.1.1 協作機器人控制系統的特點
- 6.1 協作機器人的控制系統與控制方式簡介
- 第6章 協作機器人控制系統和控制方法
- 思考與練習
- 5.6 本章小結
- 5.5 協作機器人的離線編程
- 5.4.3 協作機器人拖動示教的過程舉例
- 5.4.2 協作機器人示教軌跡的修正
- 5.4.1 協作機器人拖動示教的實現技術
- 5.4 協作機器人拖動示教的實現
- 5.3 協作機器人軌跡的實時生成
- 5.2.2 協作機器人的軌跡規劃
- 5.2.1 協作機器人坐標系設定
- 5.2 協作機器人的坐標系設定與軌跡規劃
- 5.1 協作機器人拖動示教簡介
- 第5章 協作機器人拖動示教與編程
- 思考與練習
- 4.5 本章小結
- 4.4 協作機器人動力學建模實例
- 4.3.4 二連桿機構動力學應用舉例
- 4.3.3 拉格朗日方程
- 4.3.2 牛頓-歐拉方程
- 4.3.1 引言
- 4.3 協作機器人動力學建模和仿真
- 4.2.2 雅可比矩陣求解實例
- 4.2.1 定義及求解方法
- 4.2 協作機器人的雅可比矩陣分析
- 4.1 協作機器人的微分運動
- 第4章 協作機器人微分運動與動力學分析
- 思考與練習
- 3.8 本章小結
- 3.7.2 URDF文件編寫實例
- 3.7.1 URDF文件簡介
- 3.7 協作機器人URDF文件
- 3.6.2 遨博i5協作機器人逆運動學求解
- 3.6.1 遨博i5協作機器人正運動學求解
- 3.6 協作機器人運動學方程實例
- 3.5.2 協作機器人逆運動學
- 3.5.1 協作機器人正運動學
- 3.5 協作機器人運動學
- 3.4.2 連桿之間的坐標變換
- 3.4.1 DH參數法
- 3.4 機器人連桿DH參數及其坐標變換
- 3.3.3 其他位姿表示方式
- 3.3.2 歐拉角
- 3.3.1 RPY角
- 3.3 RPY角與歐拉角
- 3.2.3 齊次坐標變換
- 3.2.2 齊次坐標與變換矩陣
- 3.2.1 空間位姿描述
- 3.2 齊次坐標與齊次坐標變換
- 3.1 概述
- 第3章 協作機器人運動學建模
- 思考與練習
- 2.6 本章小結
- 2.5.4 力覺傳感器
- 2.5.3 碰撞檢測
- 2.5.2 機器視覺
- 2.5.1 編碼器
- 2.5 協作機器人的感知系統
- 2.4.3 自適應模型跟隨速度控制
- 2.4.2 關節伺服參數智能化辨識系列技術
- 2.4.1 一體化柔順關節模塊技術
- 2.4 協作機器人的模塊化、一體化關節
- 2.3.3 減速器制造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 2.3.2 減速器技術分析
- 2.3.1 減速器行業的供需平衡分析
- 2.3 減速器
- 2.2.2 伺服電動機行業的格局分析
- 2.2.1 伺服電動機制造行業供需平衡分析
- 2.2 協作機器人的電動機與伺服驅動器
- 2.1.4 協作機器人下游——系統集成
- 2.1.3 協作機器人中游——本體制造
- 2.1.2 協作機器人上游——零部件
- 2.1.1 協作機器人產業鏈概況
- 2.1 協作機器人的產業鏈構成
- 第2章 協作機器人核心零部件
- 思考與練習
- 1.6 本章小結
- 1.5.2 協作機器人的未來前景
- 1.5.1 協作機器人的應用領域
- 1.5 主要應用領域及未來前景
- 1.4.2 協作機器人的局限性
- 1.4.1 協作機器人的優點
- 1.4 協作機器人的優點和局限性
- 1.3.3 協作機器人的關鍵技術
- 1.3.2 協作機器人興起的原因
- 1.3.1 傳統機器人的不足
- 1.3 協作機器人興起的原因與關鍵技術
- 1.2.2 國內協作機器人的發展
- 1.2.1 國外協作機器人的發展
- 1.2 協作機器人的發展歷程
- 1.1 定義與內涵
- 第1章 概述
- 前言
- 作者簡介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前言
- 第1章 概述
- 1.1 定義與內涵
- 1.2 協作機器人的發展歷程
- 1.2.1 國外協作機器人的發展
- 1.2.2 國內協作機器人的發展
- 1.3 協作機器人興起的原因與關鍵技術
- 1.3.1 傳統機器人的不足
- 1.3.2 協作機器人興起的原因
- 1.3.3 協作機器人的關鍵技術
- 1.4 協作機器人的優點和局限性
- 1.4.1 協作機器人的優點
- 1.4.2 協作機器人的局限性
- 1.5 主要應用領域及未來前景
- 1.5.1 協作機器人的應用領域
- 1.5.2 協作機器人的未來前景
- 1.6 本章小結
- 思考與練習
- 第2章 協作機器人核心零部件
- 2.1 協作機器人的產業鏈構成
- 2.1.1 協作機器人產業鏈概況
- 2.1.2 協作機器人上游——零部件
- 2.1.3 協作機器人中游——本體制造
- 2.1.4 協作機器人下游——系統集成
- 2.2 協作機器人的電動機與伺服驅動器
- 2.2.1 伺服電動機制造行業供需平衡分析
- 2.2.2 伺服電動機行業的格局分析
- 2.3 減速器
- 2.3.1 減速器行業的供需平衡分析
- 2.3.2 減速器技術分析
- 2.3.3 減速器制造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 2.4 協作機器人的模塊化、一體化關節
- 2.4.1 一體化柔順關節模塊技術
- 2.4.2 關節伺服參數智能化辨識系列技術
- 2.4.3 自適應模型跟隨速度控制
- 2.5 協作機器人的感知系統
- 2.5.1 編碼器
- 2.5.2 機器視覺
- 2.5.3 碰撞檢測
- 2.5.4 力覺傳感器
- 2.6 本章小結
- 思考與練習
- 第3章 協作機器人運動學建模
- 3.1 概述
- 3.2 齊次坐標與齊次坐標變換
- 3.2.1 空間位姿描述
- 3.2.2 齊次坐標與變換矩陣
- 3.2.3 齊次坐標變換
- 3.3 RPY角與歐拉角
- 3.3.1 RPY角
- 3.3.2 歐拉角
- 3.3.3 其他位姿表示方式
- 3.4 機器人連桿DH參數及其坐標變換
- 3.4.1 DH參數法
- 3.4.2 連桿之間的坐標變換
- 3.5 協作機器人運動學
- 3.5.1 協作機器人正運動學
- 3.5.2 協作機器人逆運動學
- 3.6 協作機器人運動學方程實例
- 3.6.1 遨博i5協作機器人正運動學求解
- 3.6.2 遨博i5協作機器人逆運動學求解
- 3.7 協作機器人URDF文件
- 3.7.1 URDF文件簡介
- 3.7.2 URDF文件編寫實例
- 3.8 本章小結
- 思考與練習
- 第4章 協作機器人微分運動與動力學分析
- 4.1 協作機器人的微分運動
- 4.2 協作機器人的雅可比矩陣分析
- 4.2.1 定義及求解方法
- 4.2.2 雅可比矩陣求解實例
- 4.3 協作機器人動力學建模和仿真
- 4.3.1 引言
- 4.3.2 牛頓-歐拉方程
- 4.3.3 拉格朗日方程
- 4.3.4 二連桿機構動力學應用舉例
- 4.4 協作機器人動力學建模實例
- 4.5 本章小結
- 思考與練習
- 第5章 協作機器人拖動示教與編程
- 5.1 協作機器人拖動示教簡介
- 5.2 協作機器人的坐標系設定與軌跡規劃
- 5.2.1 協作機器人坐標系設定
- 5.2.2 協作機器人的軌跡規劃
- 5.3 協作機器人軌跡的實時生成
- 5.4 協作機器人拖動示教的實現
- 5.4.1 協作機器人拖動示教的實現技術
- 5.4.2 協作機器人示教軌跡的修正
- 5.4.3 協作機器人拖動示教的過程舉例
- 5.5 協作機器人的離線編程
- 5.6 本章小結
- 思考與練習
- 第6章 協作機器人控制系統和控制方法
- 6.1 協作機器人的控制系統與控制方式簡介
- 6.1.1 協作機器人控制系統的特點
- 6.1.2 協作機器人控制系統的基本功能
- 6.1.3 協作機器人的控制方式
- 6.1.4 協作機器人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
- 6.2 協作機器人的位置控制
- 6.2.1 單關節位置控制
- 6.2.2 多關節位置控制
- 6.3 協作機器人的力控制
- 6.3.1 協作機器人的柔順控制
- 6.3.2 柔順力控制的實現方法
- 6.4 協作機器人經典力控制算法
- 6.4.1 協作機器人的阻抗控制
- 6.4.2 協作機器人的力-位混合控制
- 6.5 協作機器人拖動示教的零力控制
- 6.6 本章小結
- 思考與練習
- 第7章 協作機器人+機器視覺的融合與應用
- 7.1 視覺應用簡介
- 7.1.1 基本概念
- 7.1.2 機器視覺系統的構成和分類
- 7.1.3 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簡介
- 7.1.4 協作機器人結合視覺的主要應用領域
- 7.2 協作機器人視覺應用的原理及流程
- 7.2.1 協作機器人+機器視覺應用的基本概述
- 7.2.2 協作機器人+機器視覺應用的關鍵技術
- 7.3 協作機器人視覺定位抓取應用
- 7.3.1 協作機器人+機器視覺定位抓取系統介紹
- 7.3.2 定位抓取的主要分類
- 7.3.3 常見的定位抓取應用場景案例
- 7.3.4 協作機器人+機器人視覺定位抓取的總結
- 7.4 協作機器人視覺分揀的應用
- 7.4.1 協作機器人視覺分揀系統概要
- 7.4.2 視覺分揀的主要應用類型
- 7.4.3 視覺分揀的主要應用案例
- 7.5 手機屏幕邊緣缺陷檢測的應用案例
- 7.5.1 方案背景
- 7.5.2 需求目標
- 7.5.3 分揀方案架構
- 7.5.4 視覺檢測算法方案
- 7.5.5 方案效果
- 7.6 牛奶包裝袋OCR檢測的應用案例
- 7.6.1 方案背景
- 7.6.2 需求目標
- 7.6.3 方案架構
- 7.6.4 視覺檢測算法方案
- 7.7 本章小結
- 思考與練習
- 第8章 協作機器人若干核心關鍵技術
- 8.1 協作機器人的本體設計與優化
- 8.1.1 協作機器人的機械結構優化
- 8.1.2 協作機器人的輕量化
- 8.1.3 協作機器人的一體化關節
- 8.2 協作機器人的感知與控制技術
- 8.2.1 協作機器人的傳感器
- 8.2.2 協作機器人的運動控制技術
- 8.3 協作機器人的人機協作技術
- 8.4 協作機器人的自學習技術
- 8.5 協作機器人的實時操作系統及上層編程軟件
- 8.6 協作機器人的數字孿生/數字驅動技術
- 8.7 本章小結
- 思考與練習
- 第9章 協作機器人系統集成與應用案例
- 9.1 協作機器人集成應用平臺
- 9.1.1 集成應用平臺的構成及功能特點介紹
- 9.1.2 集成應用平臺的組成與功能模組
- 9.1.3 末端執行工具
- 9.2 協作機器人用于機床上、下料
- 9.2.1 常見的機床上、下料形式
- 9.2.2 機床上、下料協作機器人解決方案
- 9.3 協作機器人用于搬運碼垛
- 9.3.1 工業碼垛機器人
- 9.3.2 協作機器人碼垛的優勢
- 9.3.3 協作機器人碼垛方案
- 9.3.4 協作機器人碼垛設計原則
- 9.3.5 協作機器人碼垛工藝包
- 9.4 協作機器人用于焊接
- 9.4.1 協作機器人焊接執行機構
- 9.4.2 協作機器人焊接應用示范
- 9.5 復合移動機器人
- 9.5.1 復合移動機器人設計方案
- 9.5.2 復合移動機器人的優勢
- 9.5.3 復合移動機器人的發展情況
- 9.6 本章小結
- 思考與練習
- 第10章 協作機器人發展趨勢與展望
- 10.1 協作機器人與新一代智能技術的融合發展
- 10.1.1 與AI技術的融合發展
- 10.1.2 與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融合發展
- 10.1.3 與AR/VR技術的融合發展
- 10.1.4 與AGV/AMR的融合發展
- 10.2 協作機器人的核心技術要素
- 10.2.1 安全性
- 10.2.2 易用性
- 10.2.3 靈活性
- 10.3 協作機器人的技術創新發展趨勢
- 10.3.1 機器人結構仿生化
- 10.3.2 感知融合化
- 10.3.3 認知系統化
- 10.3.4 決策智能化
- 10.4 協作機器人相關軟件的發展趨勢
- 10.4.1 操作系統
- 10.4.2 云服務軟件
- 10.4.3 工具類軟件
- 10.5 協作機器人市場發展趨勢
- 10.5.1 協作機器人應用場景分析
- 10.5.2 市場發展趨勢和前景預測
- 10.6 本章小結
- 思考與練習
- 參考文獻
- 封底 更新時間:2024-08-05 15: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