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作機器人技術及應用
- 陶永等編著
- 695字
- 2024-08-05 15:12:52
1.1 定義與內涵
協作機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簡稱Cobot或Co-robot,是一種被設計成能和人類在共同工作空間中有近距離互動的機器人。截至2010年,大部分的工業機器人是設計自動作業或在有限的導引下作業,因此不用考慮和人類近距離互動,其動作也不用考慮對于周圍人類的安全保護。與傳統工業機器人不同,協作機器人拓展了機器人功能內涵中“人”的屬性,使機器人具備一定的自主行為和協作能力,可在非結構的環境下與人配合完成復雜的動作和任務,使機器人真正成為人的合作伙伴;結合人的智力、靈巧性和機器的體力、力量和準確性,人機協作可以完成諸如精密裝配等工作,解決傳統工業機器人應用的局限性。協作機器人能和人類進行近距離接觸,在生產生活中充當不同的角色,既可以充當服務機器人,和人進行互動,也可以在工廠里充當工業機器人,無需防護罩,為企業節省了很大空間,并便于進行快速部署。
根據機器人與人的協作程度,協作等級從工人與機器人共享工作區域但沒有直接接觸或同步任務,最高到機器人會實時調整其運動以配合工人的動作。目前,最常見的協作機器人應用場景是機器人和工人共享工作區域,彼此并肩工作,按順序完成任務。
協作機器人與傳統工業機器人基于不同的設計理念、產品定位,擁有各自的目標市場、制造模式與應用領域。對能夠提供兼容性高、切換迅速的解決方案的協作機器人而言,有以下優點:
1)適應空間狹小和行程多變的不同工作平臺。
2)適應柔性化生產,產線切換時可短時間內快速作業。
3)保證生產的安全性。
2016年,國際標準化組織針對協作機器人發布了新的工業標準ISO/TS 15066:2016 Robots and robotic devices—Collaborative robots,所有協作機器人必須通過此標準認證才能在市場上發售,由此協作機器人在標準化生產的道路上步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