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作機器人技術及應用
- 陶永等編著
- 1004字
- 2024-08-05 15:12:57
1.5.2 協作機器人的未來前景
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協作機器人已經逐步走進自動化工廠、科研實驗室、醫療手術、農業采摘等場景。自動化/智能化為企業帶來成本費用改善空間,部分崗位無人化、人機協作的落實可以顯著降本增效,而這也促使各企業加大了對協作機器人的需求。
除了新型協作機器人,目前很多小負載多軸機器人也在增加拖動示教、圖形化編程、碰撞檢測等功能,在功能上向協作機器人靠攏,在應用方面和協作機器人有重疊。當前,協作機器人的應用更多體現的是基于協作機器人易于使用和部署的特點,使人與機器人更友好地互動,不需要設置圍欄也能更好地應對生產線的變換。對于速度要求更高、產線不常變動的場景,小型多軸機器人則更合適。
人機協作完成工作的應用場景目前占比并不大。人機協作工作需考慮安全性問題。ISO/TS 15066標準等從設計層面就對協作機器人的安全性有了明確要求,具體應用時也還要根據情況對安全性進行評估。目前只有UR公司等少數外國廠商在機器人本身設計方面符合標準并通過了德國TUV等的安全評估,國產機器人廠商在產品的安全性合規方面還較欠缺。
協作機器人整體仍然朝著更易用和更便宜的方向發展,隨著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廠商加入,對我國協作機器人企業而言,更重要的還是機器換人等市場的實際需求。
在應用方面,抓取、放置、裝配和材料處理預計將成為協作機器人最大的應用范圍。這些應用的收入將占未來五年所有協作機器人收入的75%。在本體方面,雖然5kg的有效負載一直是協作機器人的最佳負載配置,不過目前市場已經出現在此負載類別之上或之下的新產品。特別是許多產品只針對1kg以下的抓取和裝配應用,將細分應用又一次進行細分,未來在本體研發方面,相信會出現更多針對細分應用下的協作機器人本體產品出現。
但協作機器人這一細分市場的發展仍然存在明顯的阻力。一是協作機器人仍面臨很多實際應用場景適應性、可靠性與安全性三大問題,解決各種應用場景障礙是未來協作機器人的主要目標。各應用領域的專家和機器人專家一起,仍在積極努力探索,試圖突破各種局限。
二是因為國外公司主導機器人及其零部件市場,產品成本和價格使得中小企業望而卻步,限制了企業應用機器人的速度。國內的機器人廠商如果依賴采購包括電動機、減速器和光電編碼器在內的進口核心零部件,將使機器人的市場格局將難以有所改變,協作機器人的未來也將重復傳統工業機器人的老路。因此,在應用需求的導向下,實現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和國產化,必將是協作機器人的長遠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