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白波軍小帥
大漢初平二年,正值寒冬之際,狂風怒吼,冰冷的氣息刺入骨髓。
司隸校尉部,河東郡,白波谷,這里是以白波軍為主的黃巾余部盤踞之所。
白波谷三面深溝環(huán)繞,險壑林立,一面依山,地勢險峻異常。
而在白波谷上端,矗立著一座堅固堡壘,是為白波軍所筑,名曰白波壘,實則是雄關一座。
而若要進入白波谷,則必須要經(jīng)過白波壘這道雄關。
初平元年,當今太師董卓,自與關東諸侯大戰(zhàn)之后,在謀士李儒的建議下,遷都長安。
只是白波谷緊鄰雒陽和長安,當時勢頭正盛的白波軍時刻威脅著兩京之安危。
董卓便數(shù)次遣軍攻打白波谷內(nèi)的白波軍,只是均未能取得勝利。
上月月末,董卓以牛輔為主將,李傕、郭汜等將為副,遣軍數(shù)萬再度攻打白波軍。
企圖一舉拔除白波軍這個眼中釘肉中刺,但西涼軍強攻白波壘半月有余,仍是不下。
此刻,在白波壘下方五百步范圍內(nèi),殘破的旗幟與廢棄的兵器散落四處。
一具具尸首交錯堆疊,如山巒起伏。
戰(zhàn)死的士卒瞪大雙眼,死不瞑目地凝視著虛空。
而在尸堆上,一群群禿鷲和烏鴉肆意啄食,并不時發(fā)出滿足的鳴叫。
突然,又不知從何處跑來一只只野狗,也加入了這場盛宴。
沒有爭搶,沒有吵鬧,只因能給它們充饑的食物實在是太多了。
在這個人吃人的漢末亂世,人命賤如草芥,更遑論一具尸體。
而在巍峨的白波壘關墻上,白波軍的殘破軍旗依然高高飄揚,在寒風中獵獵作響。
屹立關墻上的白波軍守卒,雖說身上血跡斑斑,但面上卻帶著絲絲堅毅。
遙望著前方二里外的西涼軍大營,眼神之中閃透露出的是深深的仇恨。
而在一垛口之前,立著一名英氣逼人的青年,身姿挺拔。
高大的身軀被染滿血跡的玄甲所包裹,只是時日已久,玄甲上呈現(xiàn)出一片片灰暗之色。
青年手扶刀柄,兜鍪頂部的長纓隨風飄舞。
此時,青年卻是雙眼微瞇,凝視著前方的西涼軍大營,而至于白波壘下方的慘狀,則是仿若未見。
此青年名叫王隆,表字元方,出身太原王氏,雖說年未及弱冠,但卻已歷經(jīng)無數(shù)戰(zhàn)事,屢立戰(zhàn)功。
然而,此時此刻的王隆卻擁有著一個來自一千多年后的靈魂。
上世時,王隆作為一名軍校的畢業(yè)生,深知自己即將踏入軍旅,為國家的國防事業(yè)貢獻力量。
心情振奮之余,和一群驢友外出游玩,在參觀白波谷遺跡時,突遇一名為情所困跳河自殺的女子。
王隆見到這種情況,身為一名準軍人絕不可能見死不救,二話不說之下,一頭扎進了水里。
所幸,輕生女子救上來了,不幸的是王隆因為體力透支過大,導致無力爬上岸,而沉入了河底。
本以為此生無望的王隆,醒來之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重生在了漢末,而且置身于白波谷內(nèi)的黃巾余部白波軍之中。
盡管成為了世人口誅筆伐的黃巾余孽,但正所謂螻蟻尚且偷生。
秉承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原則,王隆迅速進入角色,開始慢慢適應并融入這個時代。
經(jīng)過一年多的磨練,如今手上不知沾滿了多少條人命,但也因此升至白波軍中一小帥。
只是王隆所擁有的部眾也不過五百余人,雖說兵馬數(shù)量很少,但皆是百戰(zhàn)之后的精銳悍卒。
就在這時,王隆突然輕輕地嘆了口氣,眼神中透露出對未來的擔憂和迷茫。
對于歷史上白波軍的最終命運,王隆心里自然是非常清楚。
雖然他們自稱為“白波軍”,但在外人眼中,他們只是一群燒殺搶掠、作惡多端的賊寇,萬死也不能贖其罪。
在這個講究階級、出身和門第的漢代社會里,無數(shù)的歷史事實都已經(jīng)證明,賊寇永遠無法取得成功,況且還是黃巾余孽。
若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想要在這個時代有所作為,唯一的途徑就是擺脫賊寇的身份,重新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大漢臣民。
原因就在于若沒有合法的身份,就無法被世人所接受和認可,也就沒有什么人才前來投靠。
此外,光靠打打殺殺和劫掠,也是很難走遠的。
然而,要想從白波軍中脫身,又談何容易?這不僅需要勇氣和智慧,還需要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
否則,稍有不慎,便會成為他人赫赫武功的墊腳石。
王隆作為一名重生者,可不想就此堙滅于歷史長河中。
既然上天給了自己一次重新開始的機會,那就要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
只是,應該如何去做呢?
緊緊盯著遠處的西涼軍大營,王隆陷入了沉思之中,仿佛要從里面尋找出答案。
過了許久,王隆的臉上突然浮現(xiàn)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也許,自己的出路就在前方……
就在此時,一名身材魁梧的大漢邁著沉穩(wěn)的步伐,從關墻后方疾步走來,最終站定在了王隆身旁。
大漢表情莊重而嚴肅,向著王隆抱拳行禮,“公子!郭帥來了!“
這名大漢名叫徐晃,字公明,乃是河東郡人士,曾為河東郡郡吏。
中平五年,黃巾軍余部郭太在白波谷起兵,并席卷河東全郡,徐晃不敵被俘裹挾著從賊。
至于徐晃稱王隆為公子,緣由則要追溯到王隆重生之后不久,與西涼軍發(fā)生的一場慘烈戰(zhàn)斗。
當時,王隆面對西涼鐵騎的沖殺中,舍生忘死,奮勇救下了徐晃的性命。
然而,這場英勇的營救行動卻讓王隆付出了沉重代價,差點再次重生回去。
又不得不躺在破舊的草席上,休息兩個月之久才恢復身體。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王隆與徐晃之間的關系迅速升溫,成為莫逆之交。
在王隆升任小帥之后,徐晃便被楊奉安排到王隆帳下聽令。
但王隆對白波軍小帥這一稱號并不感冒,甚至可以說是厭惡至極。
于是,王隆強行命令麾下的將士們改口,稱其為公子,以彰顯自己出身世家大族的高貴身份。
就像劉備起勢之前,逢人就說“備乃中山靖王之后”一般。
此時,聽了徐晃的稟報,王隆原本有些呆滯的眼神終于恢復了些神采。
王隆眼珠轉動了一下,隨后點了點頭,又轉身準備迎接郭太。
只是當王隆舉目望去,卻發(fā)現(xiàn)郭太已經(jīng)在一群親衛(wèi)的簇擁下登上了關墻上。
郭太此次前來,乃是為了巡查關墻,察探敵情。
白波軍五大渠帥——郭太、韓暹、楊奉、胡才和李樂,早已商定輪流鎮(zhèn)守白波壘,以抵御西涼軍的連番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