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28章 構建認知方式的地點是原生家庭
- 第27章 親密關系中的情緒枷鎖
- 第26章 擺脫情緒化處理問題的方式
- 第25章 緩解社交壓力中的情緒問題
- 第24章 明確工作與生活的邊界
- 第23章 打開格局,放眼看世界景象
第1章 《內在的情緒管理》:揭開負面情緒的神秘面紗
美國作家佐拉·尼爾·赫斯頓曾說過:“內心承受著難言之隱,比什么都痛苦。”
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認為只有身體生病才需要醫治,卻忽略了情緒上的各種問題。當有人向外部求助時,人們不是對求救信息熟視無睹,就是認為當事人是小題大做。這導致大多數人在面對情緒問題時,都選擇了刻意忽視或隱忍。
所謂積土成山,經年累月的負面情緒,稍有不慎就會轉換為精神上的疾病。
情緒,是我們主觀上的一種感受,它并非人類生來具備的,而是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逐漸構建起來的一種對外界事物的生理反應。所以,只要當事人刻意隱藏,外人就難以猜測他的情緒傾向。有的人可能對外展現的是幸福快樂,實際上內心已經是一座破敗的城池。
2023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官網發布的文章顯示,世界上大約有2.8億人患有抑郁癥,其中女性患抑郁癥的概率是男性的兩倍,發展中國家是抑郁癥的高發區。據世衛預測,到2030年,抑郁癥將成為全球疾病負擔排名第一的疾病。
然而,在如此龐大的生病群體中,甚至有很多當事人都不知道自己已經走進了抑郁癥的深淵。這就表明我們對情緒的認知和管理遠遠不夠,因此,了解情緒的本質非常重要。
正如演說家安東尼·羅賓所說的:“成功的秘訣就在于懂得怎樣控制痛苦與快樂這股力量,而不為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這點,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無法掌握。”
認識負面情緒
在了解負面情緒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情緒是什么。
美國心理學家莉莎·費德曼·巴瑞特認為,情緒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人類大腦構建出來的一種體驗。
這和我們生活的環境以及經驗有關。2012年12月14日,美國發生了可怕的校園槍擊事件,一名歹徒闖進了一所小學,打死了26人,其中有20人是兒童。這起悲劇事件發生以后,當地居民每每提起這件事情都感到悲痛萬分,他們生活的環境中從未發生過這樣駭人聽聞的事情,人生經歷中也沒有任何經驗告訴他們該如何面對這件事情。但對一些生活在戰亂地區的人來說,他們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失去生命,他們的悲傷底線會比普通人高很多。
因此,情緒并不具有普遍性,它會因為一個人所處的文化背景、生活環境不同而大相徑庭。
一些不積極的,與人想要得到的正向反饋背道而馳的情緒,就是負面情緒。在心理學上,人們將焦慮、憤怒、悲傷等負性的情緒統稱為負面情緒。因為這些情緒會讓我們的身體產生不舒服的反應,嚴重的甚至還會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情況,在生氣的時候口不擇言,冷靜下來后又非常后悔。在家庭中,這樣的情況會讓親人之間產生隔閡。在職場中,這會導致人際關系破裂,未來工作受阻。人一旦被負面情緒掌控,往往就會顯示出“情緒化”的一面。比如人們可能不太喜歡與一個充滿跳脫情緒的同事一起工作,那就像身邊有一個定時炸彈,不知道自己哪一句話或哪個舉動就會將其點燃。
其實,負面情緒的種類有很多,導致我們產生糟糕的生理反應和心理狀況的罪魁禍首幾乎都是負面情緒,我們在之后的課程中重點要說到的是以下幾個:反反復復的自我懷疑、長時間的焦慮情緒、莫名的憤怒以及無法控制的拖延等。
負面情緒是身體疾病的源頭
情緒的問題也會導致身體健康出現狀況嗎?
我們不妨來回憶一下,每當壓力襲來的時候,你會有一種莫名的空虛感,那種被全世界拋棄的孤獨,讓你既焦慮又恐懼,不知道該怎么做。
早在1884年,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就把情緒定義為:由身體內部的明顯變化體現出來的精神狀態。每一種情緒的變化都會讓我們的肌肉、血管、內臟和內分泌發生變化,因此,長期的負面情緒將會成為健康殺手。
當你正在開心吃飯的時候,聽到一個不好的消息,身體會瞬間變得沉重,飯也不香了,甚至感覺喉嚨被堵住,胃里進不去東西。這就是情緒所帶來的身體變化。當憤怒或者悲傷的情緒涌上來后,胃出口處的肌肉會變得緊繃,擠壓感增加,就會有難以下咽的感覺,而且會引起痙攣,這也就是人生完氣后會肚子疼的原因。不僅如此,憤怒的情緒,還是心臟病的元兇,這種情緒會讓人血壓升高,血管緊張,冠狀動脈被擠壓。
反之,我們的積極情緒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很多醫學研究都能夠表明,積極情緒能夠有效抑制癌細胞的擴散。
中醫常說,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老祖宗早就將情緒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告訴我們了,現代心理學對情緒和身體之間的關系做了很多實驗,也都證實了這個結論。曾有臨床醫生表示,疾病跟情緒相關的情況,占了極高比例。
有的人一直覺得身體不舒服,可去醫院檢查之后,沒一點毛病,這個人也不是矯情,而是真的難受。之所以檢查不出來,是因為這個病不單單是生理上的變化,更多的可能來自心理。
而我們的記憶和情緒,也都能夠全部儲存在身體里。這時身體就會把我們認為早已忘卻的記憶和情緒存在最深的角落里,久而久之,我們的身體就成了一個巨大的“垃圾場”,一旦爆發,后果不堪設想。
負面情緒對我們身體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覷,可這恰恰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會忽略的一點。多小的負面情緒都不應該被忽略,積少成多的負面情緒,對身體的破壞力非常可怕。
學會與負面情緒共存
情緒是大腦活動的表現之一,也是人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重要標志。研究表明,正面情緒主要與多巴胺神經元興奮性水平有關,而負面情緒則與杏仁核息息相關。每當外界環境里有對自己產生威脅的事物時,杏仁核就會被激活,并產生負面情緒,像恐懼和焦慮等。
面對負面情緒,一個人若是能夠用豐富的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以及感知他人的情緒,在心理學上則稱為他的“情緒粒度”很高,也就是他擁有很強的共情能力。這樣的人有強勁的情緒控制能力,幸福生活的概率也很高。反之,“情緒粒度”較低,則更容易被負面情緒影響。
因此,提高“情緒粒度”,是與負面情緒共存的最佳方法。負面情緒只是情緒的一種,我們完全能夠不受它影響。
提高“情緒粒度”的方法因人而異,心理學家表示,讀書、唱歌、寫作等是最好的方法,其共同點就是找一個情緒的理性釋放口。之后我們將根據所對應的負面情緒一一進行解答。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有負面情緒是正常的,那么處理負面情緒的關鍵就在于如何看待它。
來訪者張先生說:工作中領導經常當眾批評他,他內心會很矛盾,一邊氣領導不寬容,自己平時那么努力工作,連點面子都不給他!但他又很生自己氣,怎么能犯這么低級的錯誤呢?這些情緒反反復復在腦海里翻騰,甚至過去很久,只要涉及和這件事情相關的點,他都會異常敏感和煩躁。
這就是被負面情緒籠罩的生活,時刻處在糟糕與迷茫之中,長此以往心理上的痛苦就會轉嫁到生理上,進而影響身體健康。
那時我又問張先生:“那你怎么去處理這種情緒呢?”張先生驚訝地說:“我就忍著啊!我還能怎么辦?”
這也是促使負面情緒增加的錯誤方式,面對負面情緒,我們應該釋放而非壓抑它。
“你的理解力可能會陷入困惑,但你的情感永遠不會欺騙你。”
負面情緒是主觀且抽象的存在,因此,解決的方法并不像其他確切的疾病一樣能夠對癥下藥,但我們可以積極引導和最大限度地疏導。每當有負面情緒出現時,要先了解,你感覺到的威脅源頭是什么?你的負面情緒又是哪一種?相對應地,你又有哪些解決的方法?
在后面的章節中,我們每講到一種負面情緒,就會給大家提出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法。第一課的內容是想讓大家知道,不要懼怕自己的負面情緒,它只是你精神的一部分,在你的人生中,更多的情緒應該是快樂和幸福的。接下來我們將分析每一種負面情緒的底層邏輯,以及解決方法,使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情緒管理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