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底 更新時間:2024-05-11 19:40:49
- 參考文獻
- 10.3.4 信息資源管理的本土化及話語建構
- 10.3.3 信息資源管理的領域化與全域化
- 10.3.2 信息資源管理的內容管理革新
- 10.3.1 從信息資源管理到基于信息資源的管理
- 10.3 信息資源管理的未來發展趨勢
- 10.2.2 信息資源管理面臨的新挑戰
- 10.2.1 信息資源管理面臨的新機遇
- 10.2 信息資源管理面臨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 10.1 信息資源管理領域的前沿方向
- 第10章 信息資源管理的前沿方向與未來發展
- 9.5.4 我國國家信息安全政策與實踐
- 9.5.3 國外典型國家(地區)信息安全政策與實踐
- 9.5.2 國家信息安全政策與治理
- 9.5.1 信息安全與國家信息安全的相關概念
- 9.5 國家信息安全
- 9.4.4 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政策與實踐
- 9.4.3 國外典型國家(地區)個人信息保護政策與實踐
- 9.4.2 個人信息的“失控”及政策保護
- 9.4.1 個人信息的界定
- 9.4 個人信息保護
- 9.3.5 數據開放
- 9.3.4 信息公開相關制度
- 9.3.3 信息公開的原則
- 9.3.2 信息公開制度的制定與實施
- 9.3.1 知情權與信息公開
- 9.3 信息公開
- 9.2.4 數據產權
- 9.2.3 知識產權的制度
- 9.2.2 知識產權的本質和特征
- 9.2.1 知識產權的定義
- 9.2 知識產權
- 9.1.5 信息政策的基本類型
- 9.1.4 信息政策的框架
- 9.1.3 信息政策的基本功能
- 9.1.2 信息政策的定義
- 9.1.1 市場失靈與信息市場失靈
- 9.1 信息市場失靈與政策干預
- 第9章 信息政策與信息治理
- 8.6.3 金融市場用戶信用風險評價
- 8.6.2 推薦系統
- 8.6.1 搜索引擎
- 8.6 用戶數據的利用與價值實現
- 8.5.3 用戶畫像的特點
- 8.5.2 用戶畫像的構建流程
- 8.5.1 用戶畫像的定義與內涵
- 8.5 數據驅動的用戶畫像
- 8.4.3 用戶信息行為的特征
- 8.4.2 用戶信息行為的類型
- 8.4.1 用戶信息行為的定義
- 8.4 用戶信息行為
- 8.3.3 用戶體驗的測量
- 8.3.2 用戶體驗設計五要素模型
- 8.3.1 用戶體驗的內涵
- 8.3 用戶體驗
- 8.2.4 用戶信息需求的滿足
- 8.2.3 用戶信息需求的狀態
- 8.2.2 用戶信息需求的層次性
- 8.2.1 用戶信息需求的內涵
- 8.2 用戶信息需求
- 8.1.4 信息用戶研究的主要方法
- 8.1.3 信息用戶研究的主要內容
- 8.1.2 信息用戶研究的重要性
- 8.1.1 什么是信息用戶
- 8.1 信息用戶概述
- 第8章 信息用戶
- 7.4.4 網絡信息交流的發展
- 7.4.3 網絡環境下的科學信息交流
- 7.4.2 網絡信息交流的模式及特點
- 7.4.1 網絡信息交流的興起
- 7.4 網絡信息交流
- 7.3.5 信息交流的其他模式
- 7.3.4 米哈依洛夫模式
- 7.3.3 施拉姆模式
- 7.3.2 香農-韋弗模式
- 7.3.1 拉斯韋爾模式
- 7.3 信息交流的模式
- 7.2.3 信息傳遞的模式
- 7.2.2 信息交流中的“棧”
- 7.2.1 社會信息流的形成
- 7.2 信息交流的內在機制
- 7.1.5 信息交流的規律
- 7.1.4 信息交流的渠道
- 7.1.3 信息交流的條件與要素
- 7.1.2 信息交流的類型
- 7.1.1 信息交流的含義與特征
- 7.1 信息交流概述
- 第7章 信息交流
- 6.4.3 軍事情報分析和公安情報分析
- 6.4.2 科技情報分析
- 6.4.1 競爭情報分析
- 6.4 情報關切下的分析與應用
- 6.3.3 聚類分析
- 6.3.2 分類分析
- 6.3.1 關聯分析
- 6.3 大數據分析法
- 6.2.5 社會網絡分析法
- 6.2.4 回歸分析法
- 6.2.3 信息計量法
- 6.2.2 分析與綜合法
- 6.2.1 推理法
- 6.2 信息分析基本方法
- 6.1.3 信息分析的發展趨勢
- 6.1.2 信息分析的流程
- 6.1.1 信息分析的概念、類型、特點及作用
- 6.1 信息分析概述
- 第6章 信息分析
- 5.6.4 語義數據管理
- 5.6.3 信息自組織
- 5.6.2 大眾分類法
- 5.6.1 標簽
- 5.6 信息資源組織的前沿與發展
- 5.5.4 知識組織的應用
- 5.5.3 知識組織的方法
- 5.5.2 知識組織的類型
- 5.5.1 知識組織的概念
- 5.5 知識組織
- 5.4.3 DC元數據集及其應用
- 5.4.2 元數據
- 5.4.1 傳統網絡資源組織方法
- 5.4 網絡資源信息組織
- 5.3.3 信息組織的基本方法
- 5.3.2 信息組織的基本原則
- 5.3.1 信息組織的理論基礎
- 5.3 信息描述與組織方法
- 5.2.4 文獻目錄的類型
- 5.2.3 文獻編目的類型
- 5.2.2 文獻編目的思想變革
- 5.2.1 文獻編目的歷史緣起
- 5.2 文獻資源信息組織
- 5.1.3 信息組織的步驟
- 5.1.2 信息組織的對象
- 5.1.1 信息組織的概念
- 5.1 信息組織概述
- 第5章 信息組織
- 4.5.3 網絡日志
- 4.5.2 網絡爬蟲
- 4.5.1 搜索引擎
- 4.5 網絡數據采集
- 4.4.3 數據開放平臺
- 4.4.2 數據庫檢索平臺
- 4.4.1 數據交易平臺
- 4.4 平臺數據采集
- 4.3.3 觀察法
- 4.3.2 訪談法
- 4.3.1 調查法
- 4.3 信息采集基本方法
- 4.2.2 信息采集的原則
- 4.2.1 信息采集的定義
- 4.2 信息采集的定義與原則
- 4.1.3 從信息源到數據源
- 4.1.2 主要信息源
- 4.1.1 信息源的定義及類型
- 4.1 信息源
- 第4章 信息采集
- 3.7.2 Web的相關理論
- 3.7.1 Web結構圖與鏈接的相關概念
- 3.7 網絡信息資源分布:互聯網結構及規律
- 3.6.2 引文動態分布:引文擴散
- 3.6.1 被引量的分布
- 3.6 引文分布規律
- 3.5.3 齊普夫定律
- 3.5.2 洛特卡定律
- 3.5.1 布拉德福定律
- 3.5 文獻計量學的三大基礎規律
- 3.4.4 信息增長與老化規律的應用
- 3.4.3 信息老化的規律
- 3.4.2 信息增長的極限
- 3.4.1 信息增長的規律模型
- 3.4 信息的增長與老化規律
- 3.3.2 大數據時代的長尾資源開發及應用
- 3.3.1 長尾理論的提出
- 3.3 長尾理論
- 3.2.4 帕累托法則的應用
- 3.2.3 帕累托法則與馬太效應
- 3.2.2 帕累托法則的內容
- 3.2.1 帕累托法則的產生與發展
- 3.2 帕累托法則
- 3.1.4 馬太效應的影響
- 3.1.3 馬太效應無處不在的原因
- 3.1.2 馬太效應的具體表現
- 3.1.1 馬太效應的基本含義
- 3.1 馬太效應
- 第3章 信息資源的分布及其規律
- 2.4.2 區塊鏈相關關鍵技術
- 2.4.1 區塊鏈技術概述
- 2.4 區塊鏈技術
- 2.3.2 人工智能相關關鍵技術
- 2.3.1 人工智能技術概述
- 2.3 人工智能技術
- 2.2.2 大數據相關關鍵技術
- 2.2.1 大數據技術概述
- 2.2 大數據技術
- 2.1.4 數據庫技術
- 2.1.3 網絡技術
- 2.1.2 通信技術
- 2.1.1 計算機技術
- 2.1 信息資源管理基本技術概述
- 第2章 信息資源管理的技術基礎
- 1.4.3 大數據時代信息資源管理的新領域
- 1.4.2 大數據對信息資源管理的影響
- 1.4.1 大數據與智慧數據
- 1.4 大數據與信息資源管理
- 1.3.5 信息資源管理的主要應用
- 1.3.4 信息資源管理的層次和手段
- 1.3.3 信息資源管理與信息管理的關系
- 1.3.2 信息資源管理的發展脈絡
- 1.3.1 信息資源管理的產生與定義
- 1.3 信息資源管理
- 1.2.2 信息是寶貴的資源和資產
- 1.2.1 時代催生的“精靈”:信息
- 1.2 信息與信息資源
- 1.1 信息流運動的內在邏輯:從信息鏈說起
- 第1章 信息資源管理概述
- 前言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前言
- 第1章 信息資源管理概述
- 1.1 信息流運動的內在邏輯:從信息鏈說起
- 1.2 信息與信息資源
- 1.2.1 時代催生的“精靈”:信息
- 1.2.2 信息是寶貴的資源和資產
- 1.3 信息資源管理
- 1.3.1 信息資源管理的產生與定義
- 1.3.2 信息資源管理的發展脈絡
- 1.3.3 信息資源管理與信息管理的關系
- 1.3.4 信息資源管理的層次和手段
- 1.3.5 信息資源管理的主要應用
- 1.4 大數據與信息資源管理
- 1.4.1 大數據與智慧數據
- 1.4.2 大數據對信息資源管理的影響
- 1.4.3 大數據時代信息資源管理的新領域
- 第2章 信息資源管理的技術基礎
- 2.1 信息資源管理基本技術概述
- 2.1.1 計算機技術
- 2.1.2 通信技術
- 2.1.3 網絡技術
- 2.1.4 數據庫技術
- 2.2 大數據技術
- 2.2.1 大數據技術概述
- 2.2.2 大數據相關關鍵技術
- 2.3 人工智能技術
- 2.3.1 人工智能技術概述
- 2.3.2 人工智能相關關鍵技術
- 2.4 區塊鏈技術
- 2.4.1 區塊鏈技術概述
- 2.4.2 區塊鏈相關關鍵技術
- 第3章 信息資源的分布及其規律
- 3.1 馬太效應
- 3.1.1 馬太效應的基本含義
- 3.1.2 馬太效應的具體表現
- 3.1.3 馬太效應無處不在的原因
- 3.1.4 馬太效應的影響
- 3.2 帕累托法則
- 3.2.1 帕累托法則的產生與發展
- 3.2.2 帕累托法則的內容
- 3.2.3 帕累托法則與馬太效應
- 3.2.4 帕累托法則的應用
- 3.3 長尾理論
- 3.3.1 長尾理論的提出
- 3.3.2 大數據時代的長尾資源開發及應用
- 3.4 信息的增長與老化規律
- 3.4.1 信息增長的規律模型
- 3.4.2 信息增長的極限
- 3.4.3 信息老化的規律
- 3.4.4 信息增長與老化規律的應用
- 3.5 文獻計量學的三大基礎規律
- 3.5.1 布拉德福定律
- 3.5.2 洛特卡定律
- 3.5.3 齊普夫定律
- 3.6 引文分布規律
- 3.6.1 被引量的分布
- 3.6.2 引文動態分布:引文擴散
- 3.7 網絡信息資源分布:互聯網結構及規律
- 3.7.1 Web結構圖與鏈接的相關概念
- 3.7.2 Web的相關理論
- 第4章 信息采集
- 4.1 信息源
- 4.1.1 信息源的定義及類型
- 4.1.2 主要信息源
- 4.1.3 從信息源到數據源
- 4.2 信息采集的定義與原則
- 4.2.1 信息采集的定義
- 4.2.2 信息采集的原則
- 4.3 信息采集基本方法
- 4.3.1 調查法
- 4.3.2 訪談法
- 4.3.3 觀察法
- 4.4 平臺數據采集
- 4.4.1 數據交易平臺
- 4.4.2 數據庫檢索平臺
- 4.4.3 數據開放平臺
- 4.5 網絡數據采集
- 4.5.1 搜索引擎
- 4.5.2 網絡爬蟲
- 4.5.3 網絡日志
- 第5章 信息組織
- 5.1 信息組織概述
- 5.1.1 信息組織的概念
- 5.1.2 信息組織的對象
- 5.1.3 信息組織的步驟
- 5.2 文獻資源信息組織
- 5.2.1 文獻編目的歷史緣起
- 5.2.2 文獻編目的思想變革
- 5.2.3 文獻編目的類型
- 5.2.4 文獻目錄的類型
- 5.3 信息描述與組織方法
- 5.3.1 信息組織的理論基礎
- 5.3.2 信息組織的基本原則
- 5.3.3 信息組織的基本方法
- 5.4 網絡資源信息組織
- 5.4.1 傳統網絡資源組織方法
- 5.4.2 元數據
- 5.4.3 DC元數據集及其應用
- 5.5 知識組織
- 5.5.1 知識組織的概念
- 5.5.2 知識組織的類型
- 5.5.3 知識組織的方法
- 5.5.4 知識組織的應用
- 5.6 信息資源組織的前沿與發展
- 5.6.1 標簽
- 5.6.2 大眾分類法
- 5.6.3 信息自組織
- 5.6.4 語義數據管理
- 第6章 信息分析
- 6.1 信息分析概述
- 6.1.1 信息分析的概念、類型、特點及作用
- 6.1.2 信息分析的流程
- 6.1.3 信息分析的發展趨勢
- 6.2 信息分析基本方法
- 6.2.1 推理法
- 6.2.2 分析與綜合法
- 6.2.3 信息計量法
- 6.2.4 回歸分析法
- 6.2.5 社會網絡分析法
- 6.3 大數據分析法
- 6.3.1 關聯分析
- 6.3.2 分類分析
- 6.3.3 聚類分析
- 6.4 情報關切下的分析與應用
- 6.4.1 競爭情報分析
- 6.4.2 科技情報分析
- 6.4.3 軍事情報分析和公安情報分析
- 第7章 信息交流
- 7.1 信息交流概述
- 7.1.1 信息交流的含義與特征
- 7.1.2 信息交流的類型
- 7.1.3 信息交流的條件與要素
- 7.1.4 信息交流的渠道
- 7.1.5 信息交流的規律
- 7.2 信息交流的內在機制
- 7.2.1 社會信息流的形成
- 7.2.2 信息交流中的“棧”
- 7.2.3 信息傳遞的模式
- 7.3 信息交流的模式
- 7.3.1 拉斯韋爾模式
- 7.3.2 香農-韋弗模式
- 7.3.3 施拉姆模式
- 7.3.4 米哈依洛夫模式
- 7.3.5 信息交流的其他模式
- 7.4 網絡信息交流
- 7.4.1 網絡信息交流的興起
- 7.4.2 網絡信息交流的模式及特點
- 7.4.3 網絡環境下的科學信息交流
- 7.4.4 網絡信息交流的發展
- 第8章 信息用戶
- 8.1 信息用戶概述
- 8.1.1 什么是信息用戶
- 8.1.2 信息用戶研究的重要性
- 8.1.3 信息用戶研究的主要內容
- 8.1.4 信息用戶研究的主要方法
- 8.2 用戶信息需求
- 8.2.1 用戶信息需求的內涵
- 8.2.2 用戶信息需求的層次性
- 8.2.3 用戶信息需求的狀態
- 8.2.4 用戶信息需求的滿足
- 8.3 用戶體驗
- 8.3.1 用戶體驗的內涵
- 8.3.2 用戶體驗設計五要素模型
- 8.3.3 用戶體驗的測量
- 8.4 用戶信息行為
- 8.4.1 用戶信息行為的定義
- 8.4.2 用戶信息行為的類型
- 8.4.3 用戶信息行為的特征
- 8.5 數據驅動的用戶畫像
- 8.5.1 用戶畫像的定義與內涵
- 8.5.2 用戶畫像的構建流程
- 8.5.3 用戶畫像的特點
- 8.6 用戶數據的利用與價值實現
- 8.6.1 搜索引擎
- 8.6.2 推薦系統
- 8.6.3 金融市場用戶信用風險評價
- 第9章 信息政策與信息治理
- 9.1 信息市場失靈與政策干預
- 9.1.1 市場失靈與信息市場失靈
- 9.1.2 信息政策的定義
- 9.1.3 信息政策的基本功能
- 9.1.4 信息政策的框架
- 9.1.5 信息政策的基本類型
- 9.2 知識產權
- 9.2.1 知識產權的定義
- 9.2.2 知識產權的本質和特征
- 9.2.3 知識產權的制度
- 9.2.4 數據產權
- 9.3 信息公開
- 9.3.1 知情權與信息公開
- 9.3.2 信息公開制度的制定與實施
- 9.3.3 信息公開的原則
- 9.3.4 信息公開相關制度
- 9.3.5 數據開放
- 9.4 個人信息保護
- 9.4.1 個人信息的界定
- 9.4.2 個人信息的“失控”及政策保護
- 9.4.3 國外典型國家(地區)個人信息保護政策與實踐
- 9.4.4 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政策與實踐
- 9.5 國家信息安全
- 9.5.1 信息安全與國家信息安全的相關概念
- 9.5.2 國家信息安全政策與治理
- 9.5.3 國外典型國家(地區)信息安全政策與實踐
- 9.5.4 我國國家信息安全政策與實踐
- 第10章 信息資源管理的前沿方向與未來發展
- 10.1 信息資源管理領域的前沿方向
- 10.2 信息資源管理面臨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 10.2.1 信息資源管理面臨的新機遇
- 10.2.2 信息資源管理面臨的新挑戰
- 10.3 信息資源管理的未來發展趨勢
- 10.3.1 從信息資源管理到基于信息資源的管理
- 10.3.2 信息資源管理的內容管理革新
- 10.3.3 信息資源管理的領域化與全域化
- 10.3.4 信息資源管理的本土化及話語建構
- 參考文獻
- 封底 更新時間:2024-05-11 19: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