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從萌芽走向生長
上個世紀80年代,在改革開放的初期,經濟浪潮開始逐漸席卷全國。但是在東北的偏遠農村,似乎還沒有被經濟浪潮所充斥……
那個時候,物質還比較匱乏,副食品幾乎沒有幾樣。哪家有孩子出生,小米和雞蛋是饋贈佳品。用竹筐裝滿100個雞蛋,里面用碎稻草緊緊裹滿,再帶上一小袋小米,就是看望產后婦女最好的禮物了,舊時俗稱“下奶”。臣子明就是在那個年代,在左鄰右居、親戚長輩每家一筐雞蛋、一袋小米的滋養下降生、長大的。
東北的農村多數是土房,房子矮趴趴,冬天很冷,晚上睡覺的時候,有時候額頭凍得冰涼,甚至有的人喜歡戴著帽子睡覺。早晨不愿意從被窩爬起來是每家孩子的常態,即便是起來也是被子從腦袋開始一直披在后背,直到把襪子褲子都穿完,才愿意把被子卸下。臣子明的母親會早起來,除了會準備一家人的早飯,還會提前把他的棉襖、棉褲翻過來放在褥子底下焐熱再讓他穿上。他每天喜歡在炕上蹦蹦跳跳的穿戴好衣服。穿好衣服后他打開窗簾,能看到玻璃上厚厚的一層窗花。晨起的朝陽能透過窗花折射進屋里,窗花發出五彩斑斕的窗花光,到了晌午時分也未能完全融化,小時候的臣子明總喜歡用舌頭舔窗花,用手指在窗花上寫字,做出各種不同的圖案來。他的母親經常說,小心你的舌頭粘上再也拿不來了,臣子明下意識的把舌頭縮回來,確實感覺到一陣粘連的酸痛。
到了早飯時間,臣子明的母親召喚他的父親把吃飯用的八仙桌放到炕上,端上熱騰騰的稀飯和他的母親蒸的裂開花的白饅頭,有時候早晨會有一點黃瓜咸菜或者咸蛋。吃過早飯,穿戴好棉帽子、棉手悶子,臣子明背起軍綠色的帆布做成的書包蹦蹦跳跳去上學,小時候的學習可以用簡單、快速、無憂、無慮來形容。那時候全天沒有幾節課,班主任既是語文數學老師,也是音樂體育老師,一身多能。在長達6年的小學生活中,每一年都有各種不同的假期,除了正常放假外,還有鏟地假、割地假……入冬以前,每個班級都會組織學生去地里拔大豆茬子的根兒,用作冬季取暖。三年級以上的班級每年冬天都是自己解決室內取暖的問題。在沒上課之前,同學們會輪流把室內的爐子生好了。
這樣每年的循環往復的小學生活,雖然簡單,但也無憂無慮,快樂無邊。相比較當下而言,這是一段令人向往而又無法再來的歲月。純真、快樂、真實是臣子明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從臣子明小學三年級開始,90年代中期,這期間受國家城鎮化進程的推動,農民工大規模進城務工。臣子明的父母親開始了長達十二年的進城務工生活,臣子明從那時起成為了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在當時,臣子明記憶中農村里生活的人們并沒有對知識達到如饑似渴的程度。而臣子明的家族卻非比尋常,從臣子明的曾祖父開始,就是有名的學者,曾祖父是私塾老師,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四書五經無所不曉。祖父受曾祖父影響遺傳了水墨畫的天分,是附近遠近聞名的畫匠。也是當時生產大隊的大隊長,一直做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以后。臣子明的父親受家族經濟環境的影響并沒有求學深造,而是把機會讓給了妹妹,也就是臣子明的姑姑。臣子明的姑姑是當時第一個走出去的大學生,在當時家庭教育觀念的影響,臣子明從小學畢業以后就由家里送到縣城去讀書,初中、高中一共6年的學習時光都是在縣城度過的。
初中階段是臣子明獨自一人在校外住宿,第一次闊別親人來到縣城。90年代末期,那時候校外承包住宿的有很多,是當時一個比較流行的行業,有的承包方家里有初中任教的老師,顯得十分有優勢。這樣住宿的學生們可以得到課外補習的機會。當時在一起住宿的每個年級年齡段的有很多,一共有二十幾人都在一個屋里上下鋪住著。
初一時期的臣子明學習比較努力,曾經一度進入到班級的前十。但是生活方面還是不能夠獨立,經常在休假期間把臟衣服用書包帶回家,由家里人幫他洗完,晾曬好之后再帶回學校。后來因為校外住宿環境的干擾,他開始學會了一些壞習慣。到了初中二年級就是所謂的爬坡分水嶺階段,成績開始滑落,最后跌落到了全班倒數第十名。班主任老師多次找到他談話,他都無動于衷。后來在初三階段他開始把不良惡習戒掉,開始努力學習,并學會了自己洗衣服、刷鞋,尤其他會把他的小白鞋刷的白白的。
這個時期,臣子明發現自己有了青春期的沖動,開始注重自己的外表,心里有了喜歡的人,他戀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