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3評論第1章 穿越,我是諸葛瞻?
“完蛋,看樣子這局又要重開...”
“曹賊,我與你勢不兩立!”
此刻已是凌晨五點,屋內的青年依舊神采奕奕,作為一個資深熬夜黨,區區五點算什么晚?
身為資深歷史愛好者的張安平偏愛三國,尤其是蜀漢,從皇叔到武侯,從趙云到姜維,都是他喜愛的對象。正如他此刻玩的三國志14,總時長怎么也有一千多小時,扮演過劉備、扮演過孫權、可卻一次都沒扮演過曹操。
“哎,志在千里真難破局?!睆埌财介L嘆。
志在千里是一個虛擬劇本,歷史背景是曹操打贏了赤壁之戰,拿下整個荊州以及半個江東,孫權退守吳、會稽郡;劉備則一路跑到南海,投靠自己的好基友吳巨。
這個劇本下,曹操占據著碾壓般優勢,也正因為此,張安平才對這個地獄副本如此感興趣。
此刻他吞并了交趾的士燮、又在開局時遠征南中、拿下云南、建寧郡??上щm有四郡之地,并有良臣猛將,但在曹操、孫權、劉璋的三路圍攻下,錢糧還是很快耗盡,最終困守孤城,打出GG。
“算了算了,明天再重開一局吧!”
張安平伸了個懶腰,活動下僵硬的身體,手臂向后揮舞,將桌上的水杯打翻,溫水灌入了電源插座之中。
滋滋的電流聲響起,熬夜的惡果顯現,等到他感到一陣酥麻,張安平這才反應過來。
“不是吧!我,我就這么倒霉嗎?”
張安平的眼前一黑,直接昏了過去。
也不知過了多久,張安平迷迷糊糊的恢復了意識,耳邊傳來欣喜的呼叫聲。
“少君,少君醒過來了!”
“少君的手指動了幾下!”
耳邊又是一陣嘈雜的呼叫聲,張安平只覺得大腦昏昏沉沉,一陣不屬于自己的記憶浮現在他的腦海中,還好那股記憶并不算多,只是個八歲小孩的經歷,否則兩股記憶融合,那時候就不知是莊生夢蝶還是蝶夢莊周了。
眼皮好似在打架,張安平努力睜開眼睛,耳邊的世界從模糊到清晰,一股光亮射了進來,張安平就此蘇醒。
他下意識的打量四周,這是個古色生香,一看就非現代的屋子。屋內的裝飾樸素,一看就不是什么大戶人家,有的只是擺滿三層書架的書籍。
倒吸一口冷氣,張安平只覺這是赤裸裸的炫富。
即便是在宋明時期,活字印刷術普及,書籍乃至其背后所代表的知識,都不是那么容易獲得的。
《送東陽馬生序》中,明初大儒宋濂就自述到: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脫產的讀書人,起碼不是佃戶養得起的,可即便如此宋濂還是只能去借書、抄書以此來獲得知識。
然而此刻,一個八歲小孩的屋中卻擺滿了三層書籍,不是帛書、不是簡書,而是紙書。
“少君,少君!”清脆的呼叫聲將張安平驚醒,他揚起頭看向了面前的少女。
“少君,少君你終于醒過來了,嗚嗚~嗚嗚,衡君擔心死你了!”
少女看上去不過及笄年歲,臉蛋不施粉黛,一副青澀可口的模樣。
“我,我沒事...之前,發生什么了?”
記憶初步融合,整理起來也需要時間,再加上張安平需要了解這個陌生的世界,從眼前這個稚嫩的小姑娘口中套套話,顯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他不問還好,一問下去,名為衡君的侍女便淚眼婆娑,那明亮的大眼睛登時蓄滿淚水,哽咽的回復道:
“丞相,丞相他病死于軍中,消息傳到京中,少君,少君更是失足落水,隨后昏迷至今?!?
“丞相?”張安平在心中默念,原主叫什么來著?似乎是叫諸葛瞻...
雖然是個三國愛好者,諸葛瞻這個名字他也曾聽過,但他并沒有把這個蜀漢落幕的人物往自己這個八歲小孩身上套,然而此時此刻,張安平終于知道自己穿越成誰了!
好消息:穿越成諸葛丞相之子,只要不作死,34歲成宰輔,稱得上是未來可期。
什么蔣琬、費祎、董允、陳袛、姜維,那都是我爹一手提拔的!
不讓我青云直上,你們對的起我爹對你們的栽培嗎?
壞消息:34歲成宰輔,37歲就寄了,真正的未來可寄。
且諸葛瞻屬于那種氣氛都烘托到這了,不死一下實在對不起大家伙的存在。
三國志記載: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雖非瞻所建倡,百姓皆傳相告曰:“葛侯之所為也”是以美聲溢譽,有過其實。
諸葛丞相實在太過完美,以至于百姓將對武侯的崇敬轉移到他兒子的身上;諸葛瞻未必有能力,但最后也算對得起蜀國,他與長子諸葛尚在綿竹關戰死,起碼稱得上德行無虧。
張安平倒是沒有多失望,這個身份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人,又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呢?
唯一的遺憾大概就是蜀漢沒有海,沒辦法讓他走上穿越者的老路:開海、商貿、建海軍。
要是能穿諸葛恪就好了,這不妥妥的明末朱三太子逆推帶清劇本嗎!?
至于川蜀...
古語云: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
若只圖割據一方,那蜀地自然是個好地方,其自成一體,北有秦嶺大巴山阻隔,東有巫山、武陵山,南有云貴高原,西有橫斷山脈。
但張安平都穿越了,又怎么甘心去做一只守成之犬呢?
可想打出去又并非那么容易,歷代蜀地割據勢力想要擴張,無非兩條路子,一是北據漢中,伺機北伐;二是以巴東為前進基地,順長江而下,攻略南郡。
但這兩條路都是前路渺渺,漢中與雍涼有千里秦嶺阻隔,即便武侯在時,也不過是出其不意,打魏軍一個措手不及,隨后便會因糧草不足而退軍。即便真能依渭水,實現斷隴的戰略,但隨著魏軍不斷集結于長安,蜀漢真的有那個國力與魏軍在隴西決戰嗎?
昔日高祖能依靠漢中,二度入住關中,一方面是此時漢水與西漢水相連,還未發生武都地震,嘉陵奪漢,是故高祖可憑借漢水漕運運輸糧草;二是因三秦王章邯、司馬欣、董翳率秦軍與關東諸侯征戰數年,秦國子弟死傷無數,其后投降,項羽坑殺降卒二十余萬,唯三秦王得免,關中父老深恨之;而與三秦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高祖的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三是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高祖所要面對的敵人不過是三個諸侯,而非一統天下的霸主,等到項羽平定齊國之亂,回軍攻漢時,高祖業已做大,成尾大不掉之勢。
自高祖之后,無論是公孫述、劉焉父子,還是成漢、前蜀、后蜀、譙蜀,亦或者明玉珍、張獻忠,都沒能一統天下,最終都只是割據守成之主。
至于順長江而下,蜀漢第一個面對的敵人就是東吳占據的南郡,即便順漢水南下,攻略魏興、上庸二郡,循蔣琬故智,也要小心孫權那敏感的神經,要是孫十萬再次覺得蜀國過于強大,再來一次背刺,那可如何是好?
且上庸直面南陽、京畿,壓力實在過大,蜀漢自蜀中運糧,民夫手挑肩扛,即便有漢水聯系南北,也依舊無法與背靠南陽盆地的曹魏拼消耗。
起碼從戰略層面而言,魏興、上庸二郡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若劉封不曾丟此二郡,尚可守;可若蜀漢強攻此二郡,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哎,這可如何是好!”張安平長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