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大事定矣
- 蜀漢:我的丞相父親
- 伐蜀先鋒徐元直
- 2097字
- 2023-03-24 19:45:25
眼前出現幻影,諸葛瞻下意識的甩了甩頭,腦袋卻變得更是昏昏沉沉,身體不受控制向下倒去。
魏延眼疾手快,一把將昏死過去的諸葛瞻抱住。
“小侯爺,小侯爺!”魏延晃了晃昏死過去的諸葛瞻,試圖將他喚醒。
“將軍,接下來該怎么做?”一曲侯面露難色,上前問道。
“何平軍可不知道小侯爺是自己暈倒的。”
“不如...”
柳隱已知情勢有變,他上前一步大喝道:
“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
“小侯爺自成都至褒中,千里疾馳,乃至昏厥,爾等欲殺盡丞相血脈乎!”
魏延軍大動,士卒們紛紛丟下武器,只有魏延身邊親信還在猶豫。
柳隱拔劍指向魏延身旁部將,繼續大喝道:
“太守長史呂公大軍不日而至,更有尚書令蔣公整備成都禁軍北上,爾等欲螳臂當車乎?”
“好了,放下手中兵器吧!”魏延疲憊的揮了揮手,看著柳隱說道。
“我與你面見何平,商討受降事宜。”
王平,被舅家何氏收養,故姓何,后復姓王。
魏延令副將整備軍勢,他則與柳隱一行人前往王平中軍處。
“這是...”
“小侯爺情況如何?”王平大驚,詢問道。
柳隱思索一番:“應當是疲勞過度,不過具體如何還是要找大夫看看。”
王平點了點頭,喚過一門下督,讓他去褒中找找,附近是否有大夫;再派副將前去接管魏延大軍。
“我欲將魏征西送往大營,如何?”王平側過身子對柳隱說道。
柳隱遲疑一二:“我聽說統領大軍的楊長史與魏征西素有恩怨,此事莫不如等小侯爺醒來再說,他自成都來,代表了朝堂的意思。”
王平默認的點了點頭。
...
諸葛瞻只覺得自己又回到了現代,哐當哐當的喝著肥宅快樂水,打開電腦,再玩一局一夜到天明的三國志14。
他本就是戰略游戲熱愛者,從紅警到率土之濱,從文明6到維多利亞3。
但很可惜,他并非這方面的大手子,又菜又愛玩,說的就是他。
三國志14他只能玩個超級難度,頂級那是他碰都碰不了的難度,事實上若不是有B站大手子的作業可抄,他連超級難度都未必能過。
操控著姜維,試圖出岐山,攻打天水,不出所料的被長安守軍斷了糧道。
那如潮水般涌來的魏軍順著褒斜道、儻駱道將漢中淹沒......
“不能北伐!”諸葛瞻大叫道。
“小侯爺再說什么啊?”
耳邊傳來男人的聲音,諸葛瞻費力睜開眼睛:“水,水...”
冰涼的水溫令他清醒了幾分,回過神來才發現他正躺在床上。
“發生什么了,這里是哪里,你又是何人?”如連珠炮一般的拋出問題,諸葛瞻打量起面前的男人。
面前的男人約莫四十多歲,他衣著樸素,但容貌甚偉,身材高大,臉上帶著柔和的笑容,看上去便很是親善。
“今天是你昏迷的第三天,這里還是褒中,我姓費名祎字文偉,北伐大軍依次退卻,中監軍姜伯約率后軍抵擋魏大將軍司馬懿的追兵。”
諸葛瞻回過神來,下意識的抓住費祎的手:“那魏征西呢?”
費祎眉頭一蹙,諸葛瞻的心也隨之咯噔一下:“不會吧?我這都沒把魏延保住?”
費祎的聲音從容,不緩不慢:
“已經將其看押,接下來便是送往成都,交付有司判決。”
“呼,那就好。”
諸葛瞻心中疑惑,那面前的費祎憂患什么?
“只是,只是楊長史在派出王平攻打魏延時,同樣派出馬岱夷滅魏延三族。”
諸葛瞻目不轉睛的看著費祎:“應該沒成功吧?”
“并未。”
費祎臉上露出笑容:“小郎君運籌帷幄之中,不是早就派李球護住魏延家眷了嗎?”
“確實如此,但馬岱若是強攻,李球那么點人,哪里守得住啊!”
費祎遞過一碗溫水,開口說道:
“丞相新喪,北伐軍內有叛亂,外有追兵。文臣武將都是憂心忡忡,丞相親自將軍權托付給楊長史,我們這些當部下的哪有不聽從的道理?”
“至于魏征西,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先是不聽丞相遺令撤軍,接著火燒棧道,最后竟敢切斷北伐大軍退路。”
“他魏延到底是想做什么?將先帝的基業盡數讓與曹魏嗎?”
諸葛瞻沉默片刻,開口道:
“是啊,確實如此。但夷滅三族實在太重,自先帝至陛下,從未有這酷烈之舉,若魏征西有罪,殺其一人可也!其妻兒老小又有什么過錯?”
“楊儀竟為報私怨而不顧國家大事,他只是丞相長史,有什么權力去誅殺大將的家眷!”
費祎的臉上露出無奈的神情:
“確實如此,但楊儀為主將,先有魏延不聽號令,后有曹魏追兵緊逼,若是我們再違背楊儀軍令,我怕北伐大軍直接分崩離析,還不如讓楊儀肆意,等到大軍班師回朝后,再做決定。”
諸葛瞻思考少許,贊同的點了點頭,他起身從床上爬起,鄭重的向費祎行了個揖:
“謝長者賜教,小子獲益良多。”
費祎滿意的點頭,伸手在諸葛瞻的頭上揉了揉:
“都說虎父無犬子,今日看到了你,我才相信這句話。”
“丞相在時便常常夸贊你聰明伶俐,不曾想你還有明斷果決的一面,武侯若在,恐怕也會有你這個兒子感到欣慰。”
諸葛瞻的眼圈一紅,穿越至蜀漢這個必敗的危局卻毫無抱怨。
為何?
不就是因那不屈的浩然正氣嗎?
為江山而殺兄弟者多,為兄弟而棄江山者,舍先帝還有何人?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歷代權臣,伊尹曾流放太甲;霍光毒死許皇后,如諸葛亮這般的純臣又有幾人?
其子諸葛瞻、其孫諸葛尚,雖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而能外不負國,內不改父之志,一門三代為國而死,何其忠烈?
之后的姜維,哪怕劉禪投降,還在謀劃著復國。
其身雖隕,卻帶著滅國敵將鐘會,鄧艾一同赴死,壯哉!
縱使困頓難行,亦當砥礪奮進。
理想主義者的光芒雖然微弱,卻會一直照在諸葛瞻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