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你可以追求名利,但不要掉進井里

  • 不焦慮的活法
  • 孫浩編著
  • 10484字
  • 2022-10-20 11:27:27

不要把世界想得太復雜,世界上其實原本沒有太多陷阱,最大的陷阱是對于名利的欲望。管住自己的貪欲,管住自己的虛榮心,認真做事、誠實做人,就不會有什么大問題。我們之所以時常為此感到焦慮,就是因為一些人根本不把這個問題當回事,或者太把名利當回事。

不要把自己當成賺錢的機器

生活中,我們通常用金錢去換取一種令外界羨慕的優越生活和外表,卻絲毫沒有察覺自己的內心在一天天枯萎。其實“錢”這東西,原本就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工具而已,可是,隨著現代人價值觀的改變,慢慢地,它已經“咸魚翻身”。它掌握了主動權,它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選擇、一個人的一生。世間流傳著一句話“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我們看看,這句話的前半句只用了一個“萬”字,后半句卻是一個疊詞“萬萬”,足以見得“錢”在人們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更可悲的是,若照此發展下去,恐怕我們亦要將前半句中的那個“不”字抹去了。

這不能怪罪于金錢,錢不是罪惡的根源,向往富足的生活也無可厚非,我們之中又有誰不希望自己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呢?但這種欲望應該有個限度,你不能心里就只裝著“金錢”二字,這未免太過貪婪。說到底,還是我們的“心”變質了。換言之,讓我們吃不香、睡不著,不快樂的,并不是金錢,而是我們那顆裝滿金錢的心,你不把它掏空,給生命中更有價值的東西騰出地方,那么你就永遠也無法領悟到人生的真諦。

我們應該做金錢的主人,而不是做它的奴隸,不要被它所束縛。其實錢這個東西,只有在使用時才會產生它的價值,假如放著不用,它就根本毫無意義可言。你如果看不明白這一點,一股腦兒地鉆進錢眼里,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人生賣給了金錢,從此一切以它馬首是瞻,其他盡可拋棄,那么到了最后,你或許就要抱著鈔票孤獨終老了。

如果說,你本來在其他方面已很富足,唯獨在金錢方面差了那么一點點,那么你可以去爭取,但不要拿它們去換取,這是本末倒置,根本不值。那樣一來,金錢將不會再為我們服務,而是我們聽從它的使喚。

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很有趣,也很有寓意,在這里與大家分享一下:

很久以前有一個財主,生意做得特別大,每日算計、操心,煩惱很多。挨著他家的高墻外面,住了一戶很窮的人家,夫妻倆以做燒餅為生,卻有說有笑,幸福美滿。

財主的太太心生嫉妒說:“我們還不如隔壁賣燒餅的兩口子,他們盡管窮,卻活得非常快樂。”財主聽了嗤之以鼻:“這很容易,我讓他們明天就笑不出來。”說著,他取來一錠重五十兩的金元寶,從墻頭扔了過去。隔壁那夫妻倆突然發現地上不明不白地放著一個金元寶,心情立即大變。

第二天,夫妻倆商議,如今發財了,不想再賣燒餅了,那干點什么好呢?兩人商量了三天三夜,還是找不到最好的辦法,覺也睡不安穩,當然也就聽不到他們的說笑聲了。

財主對他的太太說:“看,他們不說笑了吧?辦法就是這么簡單。”

金錢永遠只能是金錢,而不是快樂,更不是幸福。如果我們的雙眼只盯著金錢,我們很容易就會掉落到金錢設置好的陷阱之中,所以,對于金錢的欲望,我們必須小心控制。誠然,在生活中,沒有錢什么事也不好辦,但如果有了錢而不去合理地花銷,也是一文不值。像故事中的那對夫妻,在慶幸得到金子的同時,失去了生活中原有的快樂,這不就是本末倒置?所以說,人生苦短,不要總是把自己當成賺錢的機器。一生為賺錢而活是何其悲哀。我們活著,若想自在些,就要把錢財看淡些,不要一味地去追求享受。在我們用雙手創造財富的同時,不要忘了自己的業余愛好,不妨每天花點時間與家人一起去看場電影,去散散步,去郊游一次……如果這樣,生活將會變得豐富多彩,富有情趣。心靈會變得輕松愜意,生命會變得活力無限。

一碗熱豆漿5分鐘喝完與15分鐘喝完的區別是:滋味。你給味蕾時間,味蕾才會給你真滋味。同樣,你給心靈時間,生活才會給你大意趣。馬不停蹄地得到就意味著馬不停蹄地失去。

泛濫的忙碌只會讓我們失去自由

當你發現自己被四面八方的各種瑣事捆綁得動彈不得的時候,難道你不想知道是誰造成今天這個局面?是誰讓你昏睡不已?答案很明顯是你自己。昏睡中忙碌著的你我,必須學會割舍,才能清醒地活著,也才能享受更大的自由。

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從早到晚忙忙碌碌,沒有一點空閑,但當你仔細回想一下,又覺得自己這一天并沒有做什么事。這是因為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一些無謂的小事上,泛濫的忙碌只會讓我們失去自由。

《時代雜志》曾經報道過一則封面故事“昏睡的美國人”,大概的意思是說:很多美國人都很難體會“完全清醒”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因為他們不是忙得沒有空閑,就是有太多做不完的事。

美國人終年“昏睡不已”,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不過,這并不是好玩的笑話,這是極為嚴肅的話題。

仔細想一想,你一年之中是不是也像美國人一樣,沒多少時間是“清醒”的?每天又忙又趕,熬夜、加班、開會,還有那些沒完沒了的家務,幾乎占據了你所有的時間。有多少次,你可以從容地和家人一起吃頓晚飯?有多少個夜晚,你可以不擔心明天的業務報告,安安穩穩地睡個好覺?應接不暇的雜務明顯成為日益艱巨的挑戰。許多人整日行色匆匆,疲憊不堪。放眼四周,“我好忙”似乎成為一般人共同的口頭禪,忙是正常,不忙是不正常。試問,還有能在行程表上擠出空的人嗎?

事實上,太多選擇的結果,往往是變成無可選擇。即使是芝麻綠豆大的事,都在拼命消耗人們的精力。根據一份調查,有50%的美國人承認,每天為了選擇醫生、旅游地點、該穿什么衣服而傷透腦筋。

如果你的生活也不自覺地陷入這種境地,你該怎么辦?以下有三種選擇:第一,面面俱到。對每一件事都采取行動,直到把自己累死為止。第二,重新整理。改變事情的先后順序,重要的先做,不重要的以后再說。第三,丟棄。你會發現,丟掉的某些東西,其實是你一輩子都不會再需要的。

天空廣闊能盛下無數的飛鳥和云,海湖廣闊能盛下無數的游魚和水草,可人并沒有天空開闊的視野也沒有大海廣闊的胸襟,要想能有足夠輕松自由的空間,就得拋去瑣碎的繁雜之物。比如無意義的煩惱、多余的憂愁、虛情假意的阿諛、假模假式的奉承……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座花園,這些東西就是無用的雜草,我們要學會將這些雜草鏟除。

幸福其實很簡單,就在你眼中,只要用心就能捕捉;幸福其實很簡單,就在你掌心,只要合手就能把握;幸福其實很簡單,就在你腳下,只要移步就能到達……可是很多時候,我們望眼欲穿、我們苦苦挽留、我們東奔西走、卻總是感覺幸福很遙遠。那是因為我們看錯了方向,握錯了手,走錯了路。

縱使金銀砌滿樓,死去何曾帶一文?

自然界的陵谷高低、滄海桑田,萬物的生老病死,冥冥中自有注定。你看那果子似未動,實則時刻皆在腐朽之中。縱使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再歷億萬年之久,也終將毀滅。名利,地位,金錢,莫不如是。既如此,我們又何必為物欲所累,惶惶不可終日呢?須知,縱使金銀砌滿樓,死去何曾帶一文?

相傳很早以前有一位國王,名叫難陀。他非常貪心,拼命聚斂財寶,希望把財寶帶到他的后世去。他心想:我要把全國的珍寶都收集起來,一點都不留。因為貪婪,他把自己的女兒放在閣樓上,吩咐奴仆說:“如果有人帶著財寶來求我的女兒,把這個人連他的財寶一起送到我這兒來!”他用這樣的辦法聚斂財寶,全國沒有一個地方會留有寶物,所有的財寶都進了國王的倉庫。

那時有一個寡婦,她只有一個兒子,心中很是疼愛。這兒子看見國王的女兒姿態優美,非常喜歡。可他家里窮,沒法結交國王的女兒。不久,他生病了,身體瘦弱,氣息奄奄。他母親問他:“你得了什么病,病成這樣?”

兒子把實情告知于母親:“如果不能和國王的女兒交往,我必死無疑。”

“但國內所有的財寶都被國王收去了,到哪弄錢呢?”母親又想了一陣,說道:“你父親死時,口中含了一枚金幣,如果把墳墓挖開,可以得到那枚金幣,你用它去結交國王的女兒吧。”

兒子依母親所言挖開父親的墳墓,從口中取出金幣。隨后,他來到國王女兒那里。于是,他連同那枚金幣被送去見國王。國王問道:“國內所有的財寶,都在我的倉庫,你從哪里得來這枚金幣?一定是發現地下寶藏了吧!”

國王用盡種種刑具,拷問寡婦的兒子。寡婦的兒子辯解:“我真沒有發現地下寶藏。母親告訴我,先父死時,放過一枚金幣在口中,我就去挖開墳墓,取出了這枚金幣。”

于是,國王派人去檢驗真假。使者前去,發現果有其事。國王聽到使者的報告,心想:我先前聚集這么多寶物,想把它們帶到后世。可那個死人卻連一枚金幣也帶不走,我要這些珍寶又有何用?”

從此,國王不再斂財,一心教化民眾,他的國家也因此日漸興盛。

為人,應看淡富與貴。要知道,有所求的樂,如腰纏萬貫、乃至一國之尊的富貴,是混沌和短暫的;無所求的樂,即“身心自由無欲求”的富貴心態,才是一種純粹和永恒的樂。人生中真正有價值的,是擁有一顆開放的心,有勇氣從不同的角度衡量自己的生活。那樣,你的生命才會不斷更新,你的每一天都會充滿驚喜。

人生的價值究竟應怎樣詮釋?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但事實上,金錢絕不是衡量人生的標準,為金錢而活只是愚人的行徑,智者追求的財富除了金錢以外,還會包括健康、青春、智慧……

我們已經意識到,物質上的富有只是一種狹隘、虛浮的富有,而心靈上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有。人生的真正價值應在于你能否利用有限的精力,為這世界創造無限的價值。一如露珠,若在陽光下蒸發,它只能成為水蒸氣;若能滋潤其他生命,它的價值就得到了升華,這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

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窮人也有窮人的快樂

貧窮未必是苦,富貴未必是樂,是苦是樂,取決于心。

有這樣一件事,看過之后可能會讓大家對這句話了解的更加深透。

有位朋友在美國工作多年,這一年春節回家探親,親戚鄰里問起他在美國的生活,聽完他的講述,個個投以羨慕的目光。誰知這位朋友突然冒出一句:“美國人的生活不如中國人!”眾人大感不解:“這話是怎么說的?我們論居住環境、論出行工具,有哪一樣能跟美國人比呢?”

這時,朋友說道:“我唐突地問大家一句,你們之中有誰是舉債過日子的?”眾人搖頭,一個都沒有。只聽這位朋友繼續說道:“不錯,美國人在物質生活方面,的確比國人要好,他們住房寬敞、明亮,家有花園,出門有汽車代步,這是國人目前不能比的。但他們的一切幾乎都是賒來的,他們買房、買車都是向銀行貸款。他們每天拼命工作,就是為了還債,可很多人直到死也無法還清,一生就生活在壓力之下。反觀國人,我們雖然辛苦一點,但不欠債,工作之余三杯兩盞淡酒,何等自在,美國人眼紅都來不及呢?”

或許我們之中有很多人都和那位朋友的鄰居一樣,認為美國人的生活要比中國人好很多。誠然,美國人的物質生活條件確實要高出國人不少,但他們大多“債臺高筑”,這是不爭的事實。或許在美國人看來,每日辛勤勞作,但一直在享受,這便是幸福。

受傳統文化影響,國人大多不愿“舉債過日”,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本存折,存款多少暫且不說,但有了這本存折,中國人的心里就會覺得踏實,覺得幸福,我們或許沒有美國人那樣懂得享受,但至少我們心里感到安寧。

那么,究竟中國人與美國人誰更富有呢?透過這件事,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答案。事實上,這要看你的心如何去取舍,我們不能說美國人過得不好,也不能說國人就窮,這要看我們更傾向于哪種生活,哪種生活會讓我們覺得快樂、覺得安寧,我們就怎么過。也就是說,我們生活得幸福與否,絕對與貧富無關,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有時候,財富來得太容易、也太快,令我們準備不足,于是我們背負著沉重的財富上路,去尋找心中所謂的幸福,可是幸福總是顯得遙不可及。很多有錢人其實也很煩惱,因為對于他們而言,財富以及消費有時只是一種方便,而非幸福。站在這個角度上說,不管我們是窮是富,誰也不必羨慕誰,因為你有的或許他沒有,但是他有的你同樣也未必有,人與人的追求不同,我們不要拿自己心中的秤去稱別人,這樣只會讓我們過重或過輕地掂量自己。

其實富者無非在某些時候或某些方面抓住了機遇,才成為了富人,然而為富不仁、棄貧愛富就是貧困的另一種表現,而這種表現讓整個社會都厭惡。以貧富論英雄,是一種狹義的貧富觀。

那些貧窮一點的朋友更應該看清自己的位置,不要盲目自卑,更不要因為貧窮而丟掉某些富人們所不曾擁有的“富裕”。作為不富裕的人,一定要成功地理解窮,思考為何會窮?千萬不要輕信富人的杜撰,成功者奮斗的歷史,道理很簡單:別人的衣裳不一定適合自己穿。當我們發現,努力了、奮斗了,依然不富時,那窮就不是我們的錯了。

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都不要因為自己身處的位置而驕傲或者自卑、鄙視或者羨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舞臺,只要自己正視這點,我們都將是富有的人。

可以說,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窮人,也沒有絕對的富人。以金錢區分也只是一個局部,而我們面對的是人,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我們在金錢上的缺失,這肯定是“硬傷”,但當注定我們在這方面是矮子時,我們為何偏要從短處較勁,而不去在其他方面發揮優勢呢?

生活不累,快樂其實并不遠

現代人之所以焦慮重重,多是因為不懂得安分,即使有了財富、情色、名位、權勢仍在不停追逐,常常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于是,我們經常莫名其妙地陷入一種不安之中,而找不出合理的理由。面對生活,我們的內心會發出微弱的呼喚,只有躲開外在的嘈雜喧鬧,靜靜聆聽并聽從它,才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否則,將在匆忙喧鬧的生活中迷失,找不到真正的自我。為了舒緩心情,我們之中有的人借著出國旅游去散心解悶,希望能求得一刻的安寧,但終究不是根本之策。

某富翁來到一個美麗寂靜的小島,遇見當地一位農民,他問道:“你們一般在這里都做些什么?”

“我們在這里種田過日子。”農民回答。

“種田有什么意思?還那么辛苦。”富翁有點不屑。

“那你又來這里做什么?”農民反問。

“我來這里是為了欣賞風景,享受與大自然同在的樂趣。我平時忙于賺錢,就是為了日后要過這樣的生活。”富翁回答。

農民笑著說:“數十年來,我們雖然沒有賺到很多錢,但是我們卻一直都過著這樣的日子。”

聽了農民的話,這位富翁陷入了沉思……

我們是不是也該“沉思”一下?想一想,我們殫精竭慮苦苦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而我們的做法,是不是又背離了生活的本真意義?也許很多時候,我們讓生活簡單一點,心中負荷就會減輕一些。

讀到這里,或許有人要問:如何才能營造這種心境呢?這首先需要提高我們的精神層次,我們需要認識到,幸福與快樂源自內心的簡約,簡單使人寧靜,寧靜使人快樂。其實,人心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總是會越來越復雜,但生活其實十分簡單,如若我們能夠保持自然的生活方式,不因外在的影響而痛苦抉擇,便會懂得生命簡單的快樂。

這世間的事,無論看起來多么復雜、神秘,其實道理都是很簡單的,關鍵在于我們是否看得透。生活本身很簡單,快樂也很簡單,是我們把它們想得復雜了,或者說是我們自己太復雜了,所以往往感受不到簡單的快樂,也就弄不懂生活的真味。換言之,是我們對生活、對自己寄予了過高的期望。這些過高期望其實并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但卻一直左右著我們的生活。要想過一種簡單的生活,改變這些過高期望是很重要的。富裕奢華的生活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而且并不能相應地帶給我們幸福。如果我們降低對物質的需求,改變這種追求奢華的心理狀態,我們將節省出更多的時間充實自己。清閑的生活將讓我們更加自信果敢,珍視親友間的情感,提高生活質量,這樣的生活更能讓我們認識到生命的真諦。

其實,不是快樂離我們太遠,而是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和快樂之間的距離;不是尋找快樂太難,而是我們活得不夠簡單。人生之中有太多的誘惑,如果我們在各種誘惑面前分不清、看不明,那么只能是盲目地隨波逐流,身不由己地為名利像陀螺一樣不停旋轉,等到喧囂過后、一切歸于寂靜之時才發現,自己已然千瘡百孔,連自己原本擁有的快樂都已經丟失掉了。

其實快樂,就源自于我們的心底,是一種與財富、名利、地位無關的精神狀態。現代人為了名利、財富、金錢而疲于奔命,有時候甚至置親情、個人健康于不顧,最終丟失了親情、透支了身體。我們需要持有一顆安貧樂道的心,讓自己在滿足生活所需的情況下隨遇而安一些。

知足一點,心情便輕松一點

我們常把知足常樂掛在嘴邊上,可是要真的達到這種境界還真不容易。在這復雜的社會中,焦慮的我們往往很難按捺住那顆浮躁的心,于是我們不斷去爭、去掠、去奪。然而,成功和滿足卻依舊離我們那樣遙遠。即便真的很困、很累、很疲倦,但我們卻從不肯讓自己歇息片刻,而這一切只是為了“知足”。殊不知,凡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若是得隴望蜀,那么就永遠無法獲得滿足。

相信大家也知道這樣不好,但或許我們真的是想不開,不知道怎樣讓自己釋懷,其實很簡單,讓自己的心淡然一些,就像古希臘那位大哲學家蘇格拉底那樣。

蘇格拉底還是單身時,曾和幾個朋友擠在一間只有七八平米的房子里,但他卻總是樂呵呵的。有人問他?“那么多人擠在一起,連轉個身都困難,有什么可高興的呢?”

蘇格拉底回答:“朋友們在一起,隨時都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難道不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嗎?”

后來,朋友們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蘇格拉底一個人,但他仍然很快樂。那人又問:“現在的你,一個人孤孤單單,還有什么好高興的呢?”

蘇格拉底又說:“我有很多書啊,一本書就是一位老師,和這么多老師在一起,我時時刻刻都可以向他們請教,這怎么不令人高興呢?”

幾年以后,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了大廈中,但他的家在最底層,境況非常差,既不安靜,也不安全,還不衛生。那人見蘇格拉底還是一副其樂融融的樣子,便問:“你住這樣的房子還快樂嗎?”

蘇格拉底說:“你不知道一樓有多好啊!比如,進門就是家,搬東西方便,朋友來玩也方便,還可以在空地上養花種草,底層很多樂趣呀,只可意會,無法言傳。

又過了一年,蘇格拉底把底層的房子讓給了一位朋友,因為這位朋友家里有一位偏癱的老人,上下樓不方便,而他則搬到了樓房的最高層。蘇格拉底每天依然快快樂樂。那人又問他:“先生,住七樓又有哪些好處呢?”

蘇格拉底說:“好處多著呢!比如說吧,每天上下幾次,這是很好的鍛煉,有利于身體健康。光線好,看書寫字不傷眼睛,沒有人在頭頂干擾,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靜。”

你看,若是我們都能像蘇格拉底這樣想,那世間還有什么事能煩到我們?其實,知足無非是在一念之間,當我們得到了生命中的正常所需,我們感到滿足,那么快樂會隨之而來。快樂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懂得知足。知足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簡約,會為我們卸去那些不必要的負擔,開闊我們的視野、放松我們的身心,使我們活出真正的自己、享受真實的自己,從而過上輕松寫意的生活。

其實,人生在世,貴在懂得知足常樂,我們要持有一顆豁達、開朗、平淡的心,在繽紛多變、物欲橫流的生活中,拒絕各種誘惑,讓心境變得恬適,生活自然也就愉悅了。

我們之所以煩惱重重,焦慮過重,就在于不知足,整天在欲望的驅使下,忙忙碌碌地為著自己所謂的“幸福”追逐、焦慮、勾心斗角……結果卻并非所想。其實人生短短數十載,真的沒有必要給自己的心靈增加太多的負擔,更沒有必要對生活產生太多的不滿。以一顆知足、平常的心尋找生活中快樂的亮點,我們的內心就一定能夠陽光永駐。

切莫因財昧良心

孔子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你是重義更多?還是重利更多呢?當然,這也不是說“義”與“利”就是相對的,客觀地說,沒有任何一個人會討厭得到利益,孔子也不例外。他曾表示,如果可以求得富貴,那么即使做個車夫也無所謂。不過他又強調,一個人無論對富貴多么渴望,但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得之于正道。

由此可見,“利”與“義”本身并不沖突,關鍵是我們以怎樣一種方式去得到利益,倘若擺在我們眼前的利益是符合“義”的,那么盡管去取便是;倘若這利益不符合“義”字,那么就不要被它所誘惑,而應毫不猶豫的遠離他。

做人,我們未必能在各方面都能維持君子風范,但起碼別讓自己成為小人,我們需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如果控制不了,就會成為它的奴隸,最終要被欲望所毀滅。人之求利,情理之常,但君子愛財,應取之有道,這一點我們需時刻牢記在心。

有一個專做紅木家具生意的古董商,他在一處偏僻的小山村無意間發現了一個十分珍貴的老式紅木柜子。他驚喜萬分,但過后不久,古董商開始動了心思。他先是與柜子主人閑扯聊天,然后又假裝在不經意間、小心翼翼地扯到了柜子上。隨后,開價500元人民幣準備購買。

山里人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錢,他把古董商看得直發毛。最后,山里人終于同意了,古董商一顆“怦怦”亂跳的心才算穩了下來。

但他馬上又開始后悔了。原來,當看到山里人這么爽快地答應下來,他就覺得自己吃虧了,“根本就不應該出500元,也許300元足夠了。”但是,還不能反悔,這樣很容易讓對方看出破綻。于是,古董商不死心地圍著房前屋后細細琢磨。

“真巧,居然找到了一把臟兮兮的紅木椅子。”于是他對主人說:“這個柜子實在太破了,拿回去也修不好,只能當柴火燒。”

山里人喃喃道:“要不,你就別要了。”

古董商非常大度地一揮手:“說出的話,怎能隨便咽回去?這樣吧,你干脆把那把椅子也送給我算了。”

山里人本來就有些自感慚愧,聽他這樣說,當然感激地連忙點頭。

古董商笑道:“那我明天早上再來取這些柴火。”

第二天一早,當古董商帶著車來裝運柜子和椅子時,看到門前有一堆柴火,山里人走出來說:“您大老遠的來一趟不容易,我已經替你把柴火劈好了。”

“后來呢?”有人問古董商。

古董商非常平靜地從書架上取出一根木頭。用右手做了一個“八”字形,原來,除了500元木頭款外,他還支付了300元的劈柴費。停了一會兒,古董商非常認真地說:“其實,這800元應該算是學費,因為從此我知道了過分貪婪將意味著什么。”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當道義與利益發生沖突時,正是對一個人道德操守的最大考驗,不過遺憾的是,我們之中有很多人在這種考驗面前都顯得不是那么合格,更有甚者,甚至完全棄道義于不顧,著實讓人痛心疾首。案例中的古董商在“義”與“利”面前的表現,起初顯然是不合格的,好在他最終迷途知返,給自己那顆被利益蒙蔽的心做了一番徹底的清洗。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在孔子看來,即便是吃粗糧野蔬,喝無味冷水,以臂為枕,也能夠樂在其中,而以不道德的方式得來的富貴,對他而言就像浮云一樣。這才是君子應有的人生態度。

誠然,欲望人皆有之,而事實上欲望本身也并非都不好,可欲望一旦過了度,就會變成貪欲,人也隨之成了欲望的奴隸。鎖住欲望,就是鎖住了貪婪。貪婪是災禍的根源,過分的貪婪與吝嗇,只會讓人漸漸地失去信任、友誼、親情等;物欲太盛造成靈魂變態,精神上永無快樂,永無寧靜,只能給人生帶來無限的煩惱和痛苦。

所以,我們必須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善待財富,切忌吝嗇與貪婪;還要自由地駕馭外物,將錢財用之于正道,憑借自己的才能智慧賺取錢財,去助人成就好事。

其實錢財無非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得之正道,所得便可喜,用之正道,錢財便助人成就好事。如果做了守財奴,一點點小錢也看得如性命,甚至為了錢財忘了義理,為一得失不惜毀了容顏丟掉性命,那也就是為物所役,那“倒不如無此一物”了。

“金融麻煩”需要“簡單”來解決

幸福與快樂源自內心的簡約,簡單使人寧靜,寧靜使人快樂。人心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而越來越復雜,但生活其實十分簡單。保持自然的生活方式,不因外在的影響而痛苦抉擇,便會懂得生命簡單的快樂。

生活本身是很簡單的,快樂也很簡單,是人們自己把它們想得復雜了,或者人們自己太復雜了,所以往往感受不到簡單的快樂,他們弄不懂生活的意味。

睿智的古人早就指出:“世味濃,不求忙而忙自至。”所謂“世味”,就是塵世生活中為許多人所追求的舒適的物質享受、為人欣羨的社會地位、顯赫的名聲,等等。今日的某些人追求的“時髦”也是一種“世味”,其中的內涵說穿了,也不離物質享受和對“上等人”社會地位的尊崇。

可憐的某些人在電影、電視節目以及廣告的強大鼓動下,“世味”一濃再濃,瘋狂地緊跟時髦生活,結果不知不覺地陷入了“金融麻煩”中。盡管他們也在努力工作,收入往往也很可觀,但收入永遠也趕不上層出不窮的消費產品的增多。如果不克制自己的消費,不適當減弱濃烈的“世味”,他們就不會有真正的快樂生活。

菲律賓《商報》登過一篇文章。作者感慨她的一位病逝的朋友一生為物所役,終日忙于工作、應酬,竟連孩子念幾年級都不知道,留下了最大的遺憾。作者寫道,這位朋友為了累積更多的財富,享受更高品質的生活,終于將健康與親情都賠了進去。那棟尚在交付貸款的上千萬元的豪宅,曾經是他最得意的成就之一。然而豪宅的氣派尚未感受到,他卻已離開了人世間。作者問:“這樣汲汲營營追求身外物的人生,到底快樂何在?”

這位朋友顯然也是屬“世味濃”的一族,如果他能把“世味”看淡一些,像陳美玲那樣“住在恰到好處的房子里,沒有一身沉重的經濟負擔,周末休息的時候,還可以一家大小外出旅游,賞花品草……”這豈不是愜意的生活?

陳美玲寫道:“‘生活簡單,沒有負擔’,這是一句電視廣告詞,但用在人的一生當中卻再貼切不過了。與其困在財富、地位與成就的迷惘里,還不如過著簡單的生活,舒展身心,享受用金錢也買不到的滿足來得快樂。”

簡單的生活是快樂的源頭,它為我們省去了欲求不得滿足的煩惱,又為我們開闊了身心解放的快樂空間。

簡單就是剔除生活中繁復的雜念、拒絕雜事的紛擾。簡單也是一種專注,叫做“好雪片片,不落別處”。生活中經常聽一些人感嘆煩惱多多,到處充滿著不如意;也經常聽到一些人總是抱怨無聊,時光難以打發。其實,生活是簡單而且豐富多彩的,痛苦、無聊的是人們自己而已,跟生活本身無關。所以是否快樂、是否充實就看你怎樣看待生活、發掘生活。如果覺得痛苦、無聊、人生沒有意思,那是因為不懂快樂的原因。

快樂是簡單的,它是一種自釀的美酒,是自己釀給自己品嘗的。它是一種心靈的狀態,是要用心去體會的。簡單地活著,快樂地活著,你會發現快樂原來就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簡單的生活是快樂的源頭,為我們省去了汲汲于外物的煩惱,又為我們開闊了身心解放的快樂空間。簡單生活并不是要你放棄追求、放棄勞作,而是要我們抓住生活、工作中的本質及重心,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去掉世俗浮華的瑣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州市| 双柏县| 海兴县| 利辛县| 鹤庆县| 仙游县| 顺昌县| 萨嘎县| 南木林县| 康平县| 南木林县| 柏乡县| 留坝县| 渝北区| 鄂州市| 通道| 柯坪县| 出国| 湘潭县| 察雅县| 巫山县| 静海县| 岳池县| 湾仔区| 龙里县| 桓台县| 汝城县| 定兴县| 黄山市| 甘洛县| 银川市| 平顺县| 日照市| 天峨县| 金阳县| 通河县| 萝北县| 泰来县| 肥城市| 龙口市| 绥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