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22評論

第1章 夢想(1)

人類曾經羨慕鳥兒能自由地飛翔,嘆息自己沒有翅膀,但自從擁有了夢想以后,人類就插上了翅膀……

目的

“成功的人”越努力越靠近彼岸

曾經,有人給成功下了這樣的一個定義:所謂成功,就是達成目標,其他的都是注解。但是,你也會發現,有很多達成目標的人并沒有收獲成功了的感覺。

一個彩民偶然間中得了100萬的獎金,成功致富的同時也引發了財富歸屬的權力之爭,這讓本來和睦相處的家人反目成仇,最后妻離子散的結局讓這個彩民發誓:從此再也不買彩票。

一個達成目標的人居然發誓:以后再也不去追求目標。是目標害了我們還是我們面對目標時的心理狀態導致了到達終點之后又迅速地回歸起點?是成長的反省還是衰敗的輪回?

“吃一塹”可以讓人“長一智”,但“一朝被蛇咬”也會讓人“十年怕井繩”。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區別呢?

這里,我們將給出一個新的關于成功的定義,以求打開一個新的視野、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所謂大成功,就是實現夢想;所謂小成功,就是達成目標。

夢想只是腦海里一副令人向往的畫卷,里面有我們的喜悅,也有別人的笑容,如同大洋彼岸的一處美景,可望而不可及。為了到達夢想的彼岸,我們必須達成一個又一個的目標:買到一條遠洋船;找到一張航海圖……

達成了N(N=1、2、3、4、5、6……)個目標之后,最終將在現實的情境中拼裝出夢想的真實存在。

大的房子、好的車子、多的票子是我們每天努力的目標,但“成功的人”更知道目標背后的意義,他們以此為周轉,經營出了自己的安全感、歸屬感、價值感、成就感甚至自我實現的感覺;這份感覺又帶給了“成功的人”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更多的票子……

滿足目的的過程就是實現夢想的征程。知道“為誰而戰”、“為何而忙”,讓他們在披荊斬棘的時候也會綻放出燦爛的笑容。不只是在到達終點的時刻滿懷喜悅,在披星戴月的路上,他們也感受到了成功。

夢想里的核心元素是什么呢?就是“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先明確你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因為這是一粒種子,決定著你最終是“成功”還是“失敗”。

然后找出你必須要做的那些事情,這就是你的目標。如同沿途的一個個路標,引領著我們從起點走到終點。

達到了目的,我們就成功了!

墓地

“失敗的人”越努力越遠離終點

從前,有一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上很多的盤纏,雇了上好的車,駕上駿馬,請了駕車技術精湛的車夫,就上路了。楚國在魏國的南面,可這個人不問青紅皂白讓駕車人趕著馬車一直向北走。

路上有人問他的車是要往哪兒去,他大聲回答說:“去楚國!”路人告訴他說:“到楚國去應往南方走,你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對?!蹦侨藵M不在乎地說:“沒關系,我的馬快著呢!”路人替他著急,拉住他的馬,阻止他說:“方向錯了,你的馬再快,也到不了楚國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說:“不打緊,我帶的盤纏多著呢!”路人極力勸阻他說:“雖說你盤纏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個方向,你盤纏多也只能白花呀!”那個一心只想著要到楚國去的人有些不耐煩地說:“這有什么難的,我的車夫趕車的本領高著呢!”路人無奈,只好松開了拉住馬車的手,眼睜睜地看著那個盲目的魏人上路了。

《南轅北轍》的故事幾乎每個人都聽說過,但多數的人卻依然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他們也許不會像故事中的主角那樣漏洞百出,但依然換湯不換藥地穿著新鞋走老路。

他們覺得自己很努力、他們覺得自己很投入、他們覺得自己很能干,但是方向反了,越努力越遠離終點、越發揮越施展不開。

他們真的想去“楚國”嗎?“楚國”真的就是他們的方向嗎?豈止是方向反了,多數的人直接就沒有方向,所以也不覺得自己方向反了。

自從發現了地球是圓的之后,那個南轅北轍的主角從九泉之下發出了一聲吶喊:“誰說方向反了就不能到達終點?不知道地球是圓的嗎?繞場一周之后,憑著那么快的馬、那么多的盤纏、那么能干的車夫,我一定能到達楚國!”

他執著的是自己的方向嗎?太多的人一輩子都在路上走,有生之年都沒能走到終點。他們到底要走到哪里呢?連自己也未必真的知道!

多數人都想要擁有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更多的票子……,但他們并不清楚為了誰而愚公移山、為了什么而要把鐵杵磨成針,所以很少有人真正擁有了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更多的票子……,多數人沉浸在得不到的怨恨中、淹沒在已經(總是)失敗的情緒里……

“內在需求”與“外在要求”平衡

“成功的人”既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又能給予“別人想要的”

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是因為人有思想。如同容器里裝著兩種液體,人的思想中激蕩著兩股能量:滿足自己需求的感性沖動和兼顧別人感受的理性控制。

人是社會性的群居動物,人與人之間沒有關系無所謂融入群體,但建立關系之后,彼此之間都有著滿足自己需求的期待。

在各種關系中,由于社會角色的多樣與多變,彼此之間的期待又變得紛繁而復雜。雖然我們溝通的時候用的是同一種語言,但通常也不能傳遞出自己真正的信息、截取到別人真實的消息。各種關系的不同品質演繹出了喜怒哀樂的人間萬象。

在各種關系的互動中,我有我的目的、他有他的主張。當彼此想法碰撞的時候,對某個個體而言,一個是自己(自我)的“內在需求”,另一個是別人對自己(社會)的“外在要求”。

“自我需求”是自己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社會要求”是別人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

當迎合“社會要求”的時候,“自我需求”就暫時被擱置起來;當彰顯“自我需求”的時候,我們又時常感受到“社會要求”的壓力。

幾乎所有需求的滿足都是在各種關系的良性互動中得以實現的。如果只是我們的需求得到滿足,而別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么就很難維持穩定而持久的關系。

如果彼此的目的中都涵蓋著對于別人需求的尊重,那么相互都得到滿足的概率也將大大提高。

如同油門與剎車的協調作業讓汽車縱橫馳騁,當自我的沖動沖擊到別人的沖動的時候知道踩剎車(理性控制),那必然會降低發生事故(產生問題)的幾率。

如同雜技演員走鋼絲,通過平衡桿的調節,他們身體的重心、平衡桿的重心合為一個小點兒,滾動在那條懸空的鋼絲繩上。

“成功的人”習慣于在這兩者之間保持平衡,像踏浪一樣,隨著上、隨著下,動態平衡著。他們先給到“別人想要的”,收獲到認可和支持之后,“自己想要的”也就順手而得。

當“自我需求”與“社會要求”發生沖突的時候,他們知道求同存異,在相同的那個部分里彼此滿足;在這之后,相異的部分也被彼此接納而正常存在、相安無事。

“成功的人”清楚地知道:平衡的,才是穩定的、持久的……

“內在需求”與“外在要求”失衡

“失敗的人”常常搖擺于“自己想要的”和“別人想要的”之間不能同時兼得

“失敗的人”也是為了尋找成功而上路的,因為太想要得到了,他們肆意地釋放自己的感性沖動,沖擊到別人的時候也依然故我。他們很害怕自己一旦手軟,可能會錯失機會,讓別人得到滿足。看著別人心滿意足的神情是非常令人痛苦的,至少在自己沒有得到之前,別人也休想得到。

“失敗的人”滿足需求的努力逐漸演變成了無窮欲望的泛濫,像洪水一樣淹沒了他們的世界,當然也包括了身在其中的他們自己。

當眾叛親離的時候,他們也會反思自己是否做得有些過分,于是會主動委屈自己(放棄自己的需求)去迎合別人(滿足別人的需求),以求得到關系的緩和,但這又讓他們覺得自己好像乞丐一般的委曲求全,這與他們之前一副戰斗的姿態格格不入,這讓他們開始討厭起自己。憤怒的情緒不斷累積、怨恨的動作由小到大,當河水上漲到足以沖垮堤壩(理智的防線)的時候,洪水又再度泛濫。直到碰到一股更強大的力量擋在眼前,他們才會就此止步,暫時地平靜一段時間。

一座獨木橋顫巍巍地架在一條水流湍急的河上,它是兩岸百姓往來的唯一通道。

有一天,兩個胖子在橋中央碰面了。因為彼此都體積龐大,誰也不敢先錯身,都害怕掉到水里去。兩股巨大的能量就在那座獨木橋的中央對峙著……

“你讓開!”“你讓開!”雙方的情緒不斷地上揚……

其中一個著急趕路的胖子腦海里浮現出了自己最要緊的那件事,于是后退回了河岸,等著對面的那個胖子走過橋來,然后急匆匆地往對岸跑。

被禮讓過的那個胖子得意洋洋,心里想:“還是我厲害,瞧瞧他那副屁滾尿流、連滾帶爬的樣子!哈哈……”

我們太渴望成功了,我們太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了。我們想,別人也想!當每個人都努力往前涌的時候,也許堵住的是我們各自的去路。

為了不被毀滅,我們努力用“自我需求”壓制“社會要求”,但有時我們也會被“社會要求”沖擊得落荒而逃。

當我們有能力保持平衡時,“外在的要求”是成就我們的;當我們無力維持平衡時,“外在的要求”是毀滅我們的。

“失敗的人”不知道:彼此供給、相互滿足,才是有可能平衡的……

有目標

“成功的人”知道下一步該做些什么

美國斯坦福大學曾經對自己的在校學生做過一項調查,問題是“你有過人生目標嗎?”。調查的結果是:27%的人從來也沒有過人生目標;60%的人似乎有但很模糊;10%的人有目標也很明確;3%的人不僅有目標而且把目標給細化成相互關聯的階段性目標了。調查之后,校方并沒有在答案的是非對錯上做過多分析就把調查報告封存在了檔案室里。

20年后,斯坦福大學從檔案室里找出了曾經的那份調查報告,又開始追蹤曾經被調查過的那些同學。結果發現:當年沒有人生目標的那27%的人大多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其中竟然還有一些人是在依賴政府的救濟金才能過生活;當年目標模糊的那60%的人大多為政府或企業里的辦事人員;當年有明確目標的那10%的人多數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擁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當年把人生目標細化的那3%的人最為引人注目,他們要么成為了政要、要么已經在個人事業中取得了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就,幾乎全是這個世界上的頂尖人物。

全美國最優秀的學生集中在斯坦福大學,但只有3%的人真正把優秀表現到了極致!

夜間開車的時候,如果關閉車燈,眼前漆黑一片,多數人會緊踩剎車;如果打開車燈,眼前一亮之后,多數人會加大油門。知道下一步該做什么,我們才不會彷徨徘徊,我們才敢于全力以赴。

人一旦有了目標,能量就開始了聚焦、資源就開始了聚集、條件就漸漸地具備。絕對的劣勢在此時很可能就反轉成了相對的優勢,有限的資源在當下很可能就兌換出了無限的價值。

“成功的人”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到了前進路途上一個個必須要如期到達的目標;他們主動地尋找著適合自己發芽的機會、讓自己茁壯的緣分;他們要求自己:必須在限定的時間內,做完該做的事、做好該做的事。

別人看不見“成功的人”的夢,但可以看到他們的每一個動作:這里加一塊磚、那里放一塊瓦,可以看到他們一次又一次地達成了自己的目標。

品牌:大呂文化
上架時間:2014-07-25 17:49:01
出版社:當代世界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大呂文化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宁县| 潞西市| 乌兰察布市| 孝感市| 水富县| 巴林左旗| 蓬溪县| 南汇区| 安庆市| 万山特区| 南丹县| 荣昌县| 奎屯市| 宝清县| 永新县| 财经| 松潘县| 仁布县| 成安县| 长岭县| 都兰县| 甘德县| 越西县| 汤原县| 隆子县| 常宁市| 平度市| 濉溪县| 商河县| 定日县| 共和县| 长沙市| 台山市| 昌图县| 大宁县| 凤冈县| 乌拉特中旗| 清涧县| 二连浩特市| 枝江市| 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