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心態(1)

別人會照著你對待自己的方式來對待你……

內外和諧

“成功的人”內在平和外在和平

當他和她第一次見面的時候,發生了這樣的一幕:

他主動伸出了自己的手,而她卻把自己的手縮到了身后。這個時候,他的內在是想表達友好的心情,他的外在選擇了握手的形式來表達這份感受。

他對她說:“我只是想表示一下友好,沒有別的意思。你別想太多。”

她對他說:“我媽媽說‘女士不能在初次見面的時候就跟男士握手’。”

他對她說:“也就是說,你并沒有把我當成壞人,只是想做個乖孩子,對嗎?”

她“撲哧”一聲笑了:“也許是吧!”

他轉身退出了房間,假裝敲了一下門,然后再次走進了房間,又對她說:“這是我們第二次見面了,很高興再次見到你,也很愿意跟你這么有氣質的女士握握手。”說著,他又一次主動伸出了自己的手,而此時,她也從背后拿出了手,兩只異性的手握在了一起,兩顆年輕的心碰到了一處。

我們每個人對于相同的一個事件都會產生屬于我們自己的獨特知覺,我們用著不同的方式在描述著相同的事情。面對著同樣的一個外在世界,我們每個人看到的都是不同的部分,擁有著不同的視界(世界)。是我們的知覺界定了我們的世界,我們的外在世界實際上就是我們所能知覺到的世界。

“成功的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不斷拓展著自己受到限制的知覺,并在當前現實的基礎上賦予正在經歷的事件以新的意義與解釋。他們所知道的知識逐漸變成了真正屬于自己的見識;他們的思想版圖不斷擴大,越來越匹配外在的遼闊空間;他們的現實疆域江山如畫,越來越像內在深藏著的那個夢想。

“成功的人”能直覺到別人的知覺,也愿意給到別人欲求(預期)的滿足。這樣的習慣讓他們時常能撩撥出別人的高自尊、收獲到別人釋放出來的高價值;這樣的過程讓他們增加了新的選擇,感受到了心的自由;這樣的結果讓他們的內心世界與外在空間動態平衡著、和諧共振著。

“成功的人”內在占主導的精神狀態是和諧的,所以也能夠感應到外在別人的和平愿望。他們自己沒有問題,所以也不覺得別人有問題;別人也愿意把自己沒有問題的一面展示給他們以證明自己沒有問題;他們似乎不需要處理問題就能夠彰顯出順風順水的成功姿態。

自我沖突

“失敗的人”內在矛盾外在沖突

當他和她第一次見面的時候,發生了這樣的一幕:

他既沒有看她也沒有與她握手。這個時候,她立刻解釋為他對自己不感興趣;而從他的方面講,他非常害羞,并且認為除非被邀請,否則不可以與一位女士握手。

他的內心多么渴望與這么漂亮的女士握一下手啊,但她并沒有主動伸出自己的手。“既然沒有得到女士的邀請,那我也得表現出紳士的風度。”他一邊想著,一邊挺直了自己的身子,眼睛換了個角度,但看的仍然是別處。這樣的動作讓她受不了了。她心里暗想:“出門的時候都收拾了半個多小時,怎么還顯示不出自己的美麗呢?是不是我本來就沒有什么吸引力?”這樣想著,使她本能地扭了一下頭,想綻放出自己的典雅氣質。

他痛苦極了,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手背在了身后。他不想讓她看出自己的意圖,因為一廂情愿的舉止會讓他感覺到自己像個白癡。她也傷心極了,因為從來沒有人這么藐視她的美麗。她知道怕被別人拒絕的最好辦法就是先拒絕別人,于是起身逃離了這個現場。

他們是為了能在一起而來見面的,而這樣的一面之后,他們的一生都再也沒有見過一面……

多數人被一個提前決定了的結果所驅使,使勁兒地去鉆那個牛角尖,卻希望從那里看到光明。有限的信息強化了我們的狹隘印象、扭曲了我們的主觀認識、封鎖了我們的前進道路。這個時候,他們“想得到”;這個時候,他們“得不到”;這個時候,沒有選擇,不算自由。

“失敗的人”時常感受到傷害、恐懼和憤怒。這些感受是多年以來我們的期望與知覺犬牙交錯的結果,這些感受在遇到相似的生活經歷的時候就會浮現出來,可以說,它們是同一個物體的不同側面。一旦我們認識到自身的消極感受不過是我們對于自己期望和知覺的反應,而不是我們的宿命,我們也就可以更加成功地應對它們。

“失敗的人”時常面對著問題、壓力與沖突。他們把自己打扮成戰士的模樣沖鋒陷陣,卻時常感受著隨失敗而來的痛苦與煎熬;他們不斷用相同的方式努力卻希望得到不同的結果;他們三番五次不能如愿的時候,很少想到是否要先找到一個新的方法再重新開始。

“失敗的人”內在占主導的精神狀態是紊亂的,這樣漂浮不定的視角讓他們看著別的東西也顛三倒四。他們自己有問題,所以就覺得別人也不會好到哪里去;他們拼著命地翻找別人有問題的那一面,最終如愿以償地看到了問題;當他們滿眼問題的時候,視線里已經沒有了目標。

自信

“成功的人”相信自己因而贏得了更多人對他們的相信

清朝光緒年間,孫中山從日本留學回國后,有一次路過武昌總督府,想見見兩廣總督張之洞,就讓守門的人傳進去一張便條。

張之洞接過便條,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學者孫中山求見張之洞兄。”便問:“他是什么人?”守門人答道:“一個書生。”

張之洞很不高興,提筆在便條上寫道:“持三字帖,見一品官,白衣尚敢稱兄弟?”

守門人出來后,將紙條遞給孫中山。孫中山看過后,又在便條上加了一段話:“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也可傲王侯。”

守門人又將便條傳了進去,張之洞一看,連忙說:“請!”

之所以相信自己,是因為“成功的人”多是在被人相信的氛圍中長大的,這樣的環境認同了他們很有價值的感覺、強化了他們值得被人相信的證據。當遇到障礙的時候,他們不需要和自己做斗爭,而是可以全力以赴地迎接挑戰;當難以突破的時候,他們首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因為所有達成目標的資源都在自己體內;當高奏凱歌的時候,他們知道:這是自我完善而來的思維模式升級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更加相信自己了。

相信自己了,才會去做;別人相信了,才會跟著走。

正因為相信自己,才有能力相信別人。因為不去無端地懷疑,也推動了別人對他們的信任、激發了“士為知己者死”的絕對忠誠。他們習慣于對著自己修修補補,而不是沖著別人敲敲打打;他們捍衛自己的尊嚴,也贏得了別人的尊重;他們越來越相信自己了,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人在相信著他們。

“成功的人”有著較高的自我價值感。他們不會因為外在的什么風吹草動就隨便改變“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的認知;他們有充足的證據證明自己是有價值的;他們也努力地創造著價值,以不愧于自己“有價值”的光榮稱號。

“成功的人”相信自己“能”,但不是相信自己“無所不能”。他們知道:哪些是自己做的,哪些是別人幫著做的;他們相信:別人也是有價值的,別人也能像他們一樣創造出價值;他們愿意:讓自己成為太陽,灑向人間萬丈光芒,看著萬物自然地綻放。

對自己的不自信無比自信

“失敗的人”不相信自己進而堅定了別人對他們的不相信

從前,有個人鞋子破了,光著腳板走路實在是有些不舒服。于是,他量了自己鞋子的尺寸,以便于逢集的時候能到集市上買一雙新的鞋子。

逢集的時間到了,他早早就起床了,連早飯都沒來得及吃就匆匆忙忙地上路了。趕了幾十里的山路,終于到達了集市。在一個鞋攤兒前挑選鞋子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量的鞋子的尺寸忘在家里了,這讓他非常為難,因為折回去拿尺寸再趕回來很容易錯過這一次的集市,下一次再來又得等上很多天。

鞋攤兒的老板看著他這么為難,禁不住問道:“老兄,有什么煩心事嗎?這么舒展不開!”

那人郁悶地說:“我想買雙鞋子,但是提前量好的鞋子的尺寸忘帶了。我不知道怎么樣才能挑選到合適自己的鞋子。”

鞋攤兒老板哈哈大笑:“你不是把腳給帶來了嗎?”

那人反駁道:“我寧愿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腳。”

連自己都不相信的人,怎么會有信心去相信自己所量的尺寸?這個尺寸再怎么精確,也還是自己量的,不是嗎?

“失敗的人”生活在一個狀態紊亂的環境里。他們的父母親既希望他們很快地學會走路,又時常在他們跌倒的時候懊惱不已:“瞧瞧你這副笨蛋的樣子,一輩子爬著走吧!”他們不知道自己該表現出一副笨蛋的樣子亦步亦趨,還是要裝出雄赳赳氣昂昂的樣子往前沖。他們習慣了取悅別人以求生存,看著別人的臉色過生活。

“失敗的人”一般自我價值感不高,且習慣于靠別人的評價來感知自己的價值。他們自己說自己“不行”的時候是那么理直氣壯,而當別人說他們“不行”的時候卻那么痛苦不堪;他們寧愿先自我貶低一番以求自保,也不愿得到別人的指正來追求進步;他們不相信自己有價值,更害怕別人知道他們沒有價值。

“失敗的人”沒有相信別人的能力。看低自己的習慣也讓他們習慣性地貶低別人。因為自己習慣了失敗,所以他們不相信別人能給他們帶來成功。

連自己都不相信的人怎么能贏得別人對自己的投資?沒有了別人的投資,他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問題;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問題,他們越來越覺得沒有辦法解決;連自己都沒有辦法解決,他們更想象不出別人有什么能耐可以力挽狂瀾。所以半信半疑,所以半成半就。

適應環境

“成功的人”先適應環境再改造世界

達爾文在《生物進化論》中認為: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下來,反之,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在生存斗爭中失敗而死亡。也就是說,凡是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適應環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不適應環境的,這就是“適者生存”。

達爾文還認為:自然選擇過程是一個長期的、緩慢的、連續的過程。由于生存斗爭不斷地進行,因而自然選擇也是在不斷地進行。通過一代代的生存環境的選擇作用,生物變異被定向地向著一個方向積累,于是現狀逐漸和原先的祖先不同了,進而出現了新的物種。

“成功的人”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不斷優化著自己的思維模式以確保面對挑戰時的全天候作戰能力、以確保自己的勝利萬無一失。

他們知道“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所以不斷調試著自己的反應模式。這個過程中被修理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他們先讓自己進入別人的世界,之后再把別人帶進自己的世界。當他們主動進入別人的世界時,不覺得自己掉價,反而了解了對方的需求、尊重了別人的價值、降低了敵對的可能;當別人主動跟著來到他們的世界后,也帶來了他們的資源、他們的價值、他們的相信。

他們的思想行如流水,處方則方、處圓則圓。他們不會沖著擋在眼前的高山發飆:“趕快給我讓開!”而是拐了個彎兒,與之擦肩而過,繼續尋找他們最終要去的大海。

“成功的人”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啟動著自己“生產‘成功’的流水線”不斷地加班加點,從一個目標到達另一個目標,而不是要求別人變得有多優秀。

他們一定要改造世界,因為現在的世界并不是他們腦海里宏偉藍圖的全景,而他們也只是站在別人已經實現了的夢想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盐县| 阳高县| 云和县| 五家渠市| 福建省| 贵州省| 景宁| 稷山县| 兰溪市| 河东区| 额济纳旗| 怀宁县| 嫩江县| 苗栗县| 堆龙德庆县| 乌鲁木齐市| 澳门| 海安县| 关岭| 阜新| 潮安县| 扶余县| 平南县| 吉安市| 应用必备| 资阳市| 怀安县| 长沙县| 莎车县| 公主岭市| 海口市| 高安市| 江北区| 浙江省| 封开县| 仁布县| 荃湾区| 汪清县| 响水县| 虎林市| 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