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夢想(2)
- 思維模式決定成敗:影響一生的20種思維與100個關鍵
- 李連濱
- 4240字
- 2014-07-21 11:26:51
自己心想事成又不影響別人美夢成真,這讓“成功的人”心無旁騖,更加順利地往前走……
“成功的人”走起路來,眼神是執著的、腳步是踏實的、內心是喜悅的……
沒目標
“失敗的人”不清楚下一步該往哪里走
一個醉漢深夜到家,倚在門口卻怎么也找不到開門的鑰匙。他晃晃悠悠地走下樓,摸到了剛才下車的路燈下,四處尋找。一個路人好奇地問:“大半夜的,找什么呢?”醉漢慢吞吞地說:“找鑰匙呢……回不了家了……”路人順嘴問道:“鑰匙是在這兒丟的嗎?”醉漢鄙視地說:“這里……不是有路燈……亮嘛……”
多數人的勞而無功是源于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他們陶醉在忙碌的感覺里,卻錯過了忙碌背后的意義——那個值得忙碌的理由。
因為夢想是模糊的,所以看不到從夢想到現實的路;因為不相信自己能成功,所以沿途設置的那些目標不過是些彩排的道具而非前進的路標。
多數人不知道要去哪里,所以在路上也是亦步亦趨。在走一步看一步的優柔寡斷中,一個又一個的人從他們的身邊擦肩而過。當發現自己掉隊了的時候,慌不擇路地見車就上,坐在車上的他們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終于有目標了!”
在車子飛速前進的時候,他們的注意力放在了路邊的風景,很少關心車子的去向,他們覺得那是司機的事;當車子到達終點的時候,他們又開始埋怨:別人沒有把他們帶向成功。而這個時候,車上的其他乘客興高采烈地下車了,因為他們到達目的地了。
“失敗的人”很少系統性地考慮自己的未來、定格自己的夢想。在他們隨波逐流的過程中,也許會走得很順,但無法滿懷喜悅。他們雖然也是在不斷地走,但并不知道下一步要(會)走到哪里。
“失敗的人”徘徊于“自我需求”與“社會要求”之間,不知該聽命于誰,不知該把哪個指令當成目標。因為對他們而言,魚和熊掌無法兼得。至少在這段時間里,他們沒有明確出目標,但此時他們并沒有停下腳步。
“失敗的人”不敢停下腳步,是因為他們害怕自己會被別人超越。他們不知道磨刀不誤砍柴工;他們不清楚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可以顯化屬于自己的路;他們不明白跟在別人后面的全力以赴未必能到達自己的目標。
多數人開車的時候不會在視線不好的時候猛踩油門,但只有少數人在實現夢想的旅途中先明確自己的目標。既然開車的時候,你會,那么在追夢的時候,你應該也能!
專注于“想要的”
“成功的人”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到跟目標相關的事情上
有一個無依無靠的老農夫,守著一只驢子過生活。有一天,他趕著自己的驢子到遠離村莊的地里種莊稼,忙碌了一整天,直到太陽落山了才匆匆忙忙地往家趕。
突然,“撲通”一聲,跑在前面的驢子不見了。老農夫驚慌失措地使勁兒往前跑,趕到近前之后才發現驢子掉進了一個很深的坑里,正在那里發出似乎是奄奄一息的哀鳴。
老農夫心疼極了,這可是他唯一的親人啊。四周荒無人煙,憑借自己的力氣怎么能救出這個心肝寶貝呢?無奈之下,老農夫狠了狠心:“既然不能救你活命,那就把你葬在這里吧。雖然買不起棺材,葬在這么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也算是你來生的福氣。”
老農夫放下肩膀上扛著的鐵鍬,一鏟一鏟地往坑里填土,希望把驢子安葬在這里,減少它的痛苦。他一邊干著一邊流淚,傷心極了。坑的上面塵土飛揚的,已經看不見驢子的身影了。
從上面拋下來的土塊散落在驢子的周圍,驢子感激極了:“不愧是自己的主人,來救我了!”過了好大一會兒,驢子強忍著疼痛,騰地一聲,踏著齊腰深的土堆,跳出了深坑。
不斷往坑里掉的泥土是客觀中立的,而驢子對于這些泥土的反應卻是主觀變化的。它可以這樣想:“太棒了,主人救我來了!”它也可以這樣想:“跟了他那么多年,竟然想活埋我?”幸運的是,想要活命的驢子選擇了關注跟活命(目標)相關的資源。
磁鐵之所以能吸引鐵粉,是因為它里面的鐵原子井然有序地排列,并且是指向同一個方向(目標);鐵粉之所以被吸引,是因為它里面的鐵原子雜亂無章各奔東西的狀態抵消了它們原本具備的能量。
當磁鐵吸引沙土中的鐵粉的時候,它只關注鐵粉的蠢蠢欲動,而不會在乎沙土的無動于衷;當鐵粉聚攏而來的時候,逐漸被磁化,這更加強了磁鐵的磁性,讓它有能力吸引更遠的鐵粉(資源)循著磁力線的軌道集結而來。
“目標”之于“達成目標的資源”就如同“磁鐵”之于“鐵粉”。
“目標”越清晰就越能吸引“達成目標的資源”現身;“目標”越偉大就越能吸引更遠的“達成目標的資源”向我們靠攏。
專注于“想要的”就是在加強你的磁性,可更有利于你及早地達成目標。
糾纏于“不想要的”
“失敗的人”把有限的資源分散到跟目標不相關的事情上
“失敗的人”害怕自己失敗,所以注意力的焦點大多集中在恐懼上。他們不知道:我們擔心的事90%以上都不會發生。即使天真塌下來的話,也只是一瞬間的痛苦,而擔心天要塌下來的憂慮卻讓我們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之中。這個失敗的氛圍如同毒素一樣侵蝕著健康的機體,讓本具有成功潛質的人接連不斷地看到失敗。
有個走鋼絲的雜技演員非常厲害,十幾年下來沒有失手過一次。到了退役的時候,有個好事的人起哄:“既然要離開這個行業了,不妨在最后一次的時候轟轟烈烈。”雜技演員問:“怎樣才能轟轟烈烈呢?”好事者說:“頭頂著一個小孩子,走最后一次的告別演出。”“那有什么難的,這十幾年來,我走過上千次了,沒有失手過一次。”雜技演員驕傲地說。
隆重的告別演出開始了,雜技演員的表演博得了全場此起彼伏的熱烈掌聲。這個時候,雜技演員突然想起了好事者的話,大聲地向著觀眾席喊:“最后一次,我將要頭頂著一個小孩子走過這十米長的鋼絲。”全場又響起了雷鳴般的歡呼。“有誰愿意把自己的小孩子送到臺上來一起見證這個偉大的時刻呢?”當雜技演員說到這里的時候,全場鴉雀無聲,沒有人敢把自己的小孩子送給這個偉大的雜技演員。
尷尬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后,一個稚嫩的聲音響起來了:“爸爸,我來!”雜技演員看著眼前的小孩驚呆了。為什么呢?那正是自己三歲大的孩子。當全場再度響起暴風驟雨般的掌聲的時候,雜技演員開始表演了,這個時候,坐在他頭頂上的是他自己的孩子。
就要開始了,一股莫名的恐懼襲上心頭,雜技演員猶豫了。他的腦海里突然閃過這樣一個念頭:“萬一失敗了怎么辦?頭頂上可是我自己親生的兒子啊!”當他的身體踏上了鋼絲繩之后,他的心已經去了另外的一個地方。當這個念頭不斷地在腦海中盤旋的時候,最終他的身體也跟著去了那個地方……
在不斷往前走的過程中,當視線離開了遠方的目標,我們就會把擋在眼前的小石子定義為障礙;當滿眼障礙的時候,誰都會浮現出“我要失敗了”的感覺;當我們被失敗的恐懼包圍的時候,前進的每一步都是在走向失敗。
相信了才看到
“成功的人”把自己心中的夢想變成了別人眼中的現實
“成功的人”是走在最前面的人,在他們手舉獎杯之前,內心中已經站在領獎臺上無數次了……
他們無數次地想象著自己站在領獎臺上的每一個細節,既讓自己滿意又讓別人舒服,一直修正到最佳表現的那個狀態;他們想象著自己是怎么一步一步走上領獎臺的,內心的眼睛看到了自己沿途攻城拔寨,達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目標;他們只挑選跟畫卷相關的顏色與筆畫,注意力高度集中在那副畫卷的穩定與流暢上……
如同建筑師看著一片不毛之地,他腦海里的圖紙已經在這片空地上豎起了一座座高樓大廈。別人的肉眼看到的只是一片空地,而他內心的眼睛看到的卻是一片片萬丈高樓。
如同一粒受精卵植入了子宮,母親開始相信了一個新生命的存在。從那份相信開始,這位母親就看到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寶寶時刻陪伴在她的身邊,不管是十個月之前還是十個月之后。
如同一粒種子埋進了心田,清晰的畫面扎根在了腦海的模板上。就像種子發芽一樣,在外在的現實中復制出了一模一樣的真實存在。
“成功的人”是帶著這幅畫卷上路的,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按圖索驥,搜集跟腦海中畫面相關的元素,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拼裝出似曾相識的真實場景;他們的“心”在前面帶路,“身體”緊隨其后,披星戴月、馬不停蹄;他們從夢想到現實的跨越過程,也正是從精神到物質的轉化過程……
那副美好的藍圖在腦海里是那么清晰,以至于他們已經分不清是腦海中的畫面還是現實中的存在;那份執著的相信散發著強烈的磁性,吸引著現實情境中跟這個畫面相關的元素一個接一個地映入他們的眼簾;那些嫻熟的拼裝動作讓他們逐漸在真實的生活中展開了夢想中那副璀璨畫卷的全景。
是那份相信推動著種子里的“成長基因”不斷復制;是那份相信給了他們廢寢忘食的不竭動力;是那份相信讓他們的夢想從腦海里走到了現實中……
“成功的人”不斷地給自己的夢想澆水施肥,因為他們相信有一粒種子在等待合適的時機發芽。如同花兒自然地開,他們自然而然地綻放了。
只要心中有路,就不怕腳下路遠;只要時刻牽掛著自己的夢想,它終有一天會走進我們的現實世界。
看到了才相信
“失敗的人”看到了別人眼中的現實才開始追求自己心中的夢想
當走在后面的人看到“成功的人”手舉獎杯的時候,開始按捺不住了,“都是一起上路的,他能成功,我也一定能!”這樣的自我激勵雖然慢了半拍,但還是讓我們看到了“成功的人”的影子。沒有人可以輕易成功,但在去往成功的路上依然人來人往……
走在后面的人跟著前面的人留下的一長串腳印,不再亦步亦趨,也開始全力以赴了。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這串長長的腳印通向什么地方呢?是“成功的人”曾經到達過的地方!這是“成功的人”追求夢想過程中的一個路標,他們稍作休整之后,就繼續風雨兼程了……
當后來的人到達這里時并未能感受到“成功了的感覺”,因為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內在需求”,別人的目標未必就是我們真正想去的地方。
更何況,始終慢半拍的人怎么可能第一個到達終點?
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路,而“失敗的人”在屬于自己的路上都不敢第一個往前走,因為他們的腦海里沒有像“成功的人”那樣無比堅信的未來畫面……
“失敗的人”肉眼視力也許很好,可以看到很遠,在眼見為實的驗證下可能會加快腳步,但走到眼前就能夠改變既成事實的結果嗎?那畢竟是別人的成功而非是自己的成果!
“失敗的人”思想視野通常很窄,看不清楚未來,在從現在到未來的這段路上,他們找不到可以關聯的路!
“失敗的人”看到了別人的成功,也因此相信了別人的夢想不是白日做夢,但未必能由此看到自己的夢想、相信自己的夢想,進而有機會在自己的生命現實中看到他們的真實存在。
從相信自己也有個夢開始,一粒種子就種下了,只要時機一到、只要條件成熟,它終將變成一個果實。
如果沒有自己的夢想,我們的目標就沒有依托、我們的相信就不會持久、我們的努力就不會繼續。
如果能就此清晰自己的夢想、相信它們能成真,就必然能撩撥起風雨兼程的努力,并真正地踏上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