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3評論第1章 日常食物的營養真相(1)
有些我們追捧的食物并不像我們認為的那樣富有營養,也有些食物的營養素因烹調會損失很多,而解決辦法卻很簡單。
認識日常食物的營養真相,花最小的代價攝入最佳的營養。
鮑魚的營養價值并不比田螺高
鮑魚是一種名氣很高的美食材料,一直被作為高檔宴席的主角,然而,鮑魚的營養價值并不比田螺高。
鮑魚屬于貝類,拿其所含蛋白質和脂肪與田螺相比,100克鮑魚的蛋白質含量12.6克、脂肪含量0.8克,而100克田螺的蛋白質含量11.0克、脂肪含量0.6克,可見二者相差不多。從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來看,每100克鮑魚的維生素B1含量0.01毫克、維生素B2含量0.16毫克、煙酸含量0.2毫克,而100克田螺則分別是維生素B10.02毫克、維生素B20.19毫克、煙酸2.2毫克,所以,鮑魚的營養并不比田螺突出。
從以上解析可以看出,鮑魚的營養價值與田螺相當,但價格卻比田螺貴上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如果說鮑魚吃起來相對美味一些的話,也只是它所含的鈉、糖、氨基酸和有機酸等多一些而已。
燕窩并非高級滋補品
一直以來,中國人對燕窩滋補推崇備至。其實,燕窩成分功能單一,從營養價值上來說,燕窩只是一種低營養的食品,每100克燕窩的熱量相當于100克米糕,吃一個蘋果就可以補充200克燕窩中所含的膳食纖維。另外,燕窩中也并不含有什么特殊的營養素,燕窩中含有的營養素都可以從日常食物中找到代替食物,沒有不可取代的營養素。
蔬菜中的維生素C并不那么怕熱
在特定條件下,維生素C是不怕熱的,甚至是耐儲藏的。
比如在酸性環境中,酸會保護維生素C不被破壞;在與氧氣隔絕的環境中,比如罐頭、含維生素C的飲料,在加工的過程中可能多次被加熱,仍含有不少維生素C。尤其是番茄罐頭和其他酸性水果罐頭,都被認為是高維生素C食品。另外,淀粉和糖類也可以保護維生素C,將富含維生素C的食材和富含淀粉和糖的食材一起烹制,就會減少維生素C的損失。
維生素C飲料是否比水果更好
很多人不愛吃蔬果,為了增加維生素C的攝入量,便喝維生素C飲料來替代。許多正規生產的維生素C飲料中,確實含有大量的維生素成分,按照飲品的營養含量介紹,喝一瓶維生素C飲料就等于吃500克水果,但是,飲料中維生素C能被吸收的只有很少一部分。雖然飲料中添加的維生素C在化學結構上跟水果中的一樣,但是對健康的效果卻不一樣,因為水果中除了維生素C還有其他的營養物質,它們互相配合互相作用,更有利于人體的吸收。
少吃糖能延壽
有研究表明,對糖的攝入量如果進行嚴格管控,會延長人的壽命,最理想的結果是可以延壽達15年之多。研究者提出一個論斷,即人們越早減少熱量的攝入,越能延緩各種疾病的發生以及延長壽命。人體中含有一種延緩衰老的酶——氧化還原酶,如果正常食用或者過多攝取熱量,它的活性會成反比降低;相反,隨著熱量攝入的減少,它的活力會明顯地增加。因此,減少糖的攝入量能延緩衰老。
白糖比可卡因更容易上癮
人們普遍認為,可卡因是使人成為癮君子的罪魁禍首。可是還有一種食物更能讓人上癮,那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白糖。
有實驗研究表明,在面對分別含有白糖和可卡因的飼料中,小白鼠們最終選擇含有白糖飼料的數目占了總數的94%,研究者們推測,造成從遠古以來動物對糖的嗜好源自于舌苔上的甜味受體。酸甜苦辣咸中,經過研究發現甜味受體最為敏感。而且甜味受體在受到滿足時,會獲得大腦反饋的獎勵信號,長此以往,便形成了一種嗜癮的狀態。
不僅如此,科學家們還發現,白糖并不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營養價值很低,攝入白糖后還必須調用身體的維生素含量來對其進行消化,破壞人體的酸堿平衡,此外,白糖還是高血糖、肥胖的主要致病因素。所以,白糖應盡量少吃,適可而止。
吃甜食會讓人注意力分散
研究者調查發現,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聽講,與攝入甜食的量有一定的關系。當糖分的攝入量過多時,體內就會產生一種叫丙酮酸的代謝物,這種代謝物必須在維生素B1的幫助下才能被排出體外,而大部分甜食中并不含有維生素B1,大多數孩子也不喜歡吃含有維生素B1的食物,例如谷物、豆類等。這樣一來就使得丙酮酸等代謝物排不出體外并在大腦中聚集,造成孩子性格的異常,并伴隨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
為了防止分散注意力,必須控制攝入的甜食量,并且多食用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
甜食會招來癌癥風險
甜食在許多時候確實很誘人,但調查研究表明,甜食吃多了會招來癌癥的風險,尤其是對于女性而言。血糖水平較高的女性患癌癥的風險會比較高,無論是空腹血糖高還是餐后血糖高都有這種關系。而且即便身體不胖,血糖高也會帶來很大的癌癥風險。
這項研究歷時13年,調查了6萬多人,涉及胰腺癌、子宮內膜癌、泌尿系統癌癥和惡性黑色素瘤。血糖水平最高的25%的被調查者,與最低的25%的被調查者相比,總的癌癥風險升高了26%,其中胰腺癌和血糖水平的關系最為密切。男性中也有類似趨勢,但沒有女性那么明顯。
可見,過多食用甜食,或者長期吃甜食,對身體并沒好處,還是盡量少吃,或者適量食用。如果特別愛吃甜食的話,建議增加粗糧的攝入量,使兩者得到互補和調和,降低甜食帶來的致癌風險。
喝茶多會造成貧血嗎
正常成年人每人每天僅需要攝入鐵1毫克,缺鐵可能會導致貧血,而每克茶葉中含鐵約80~300毫克。僅從營養素含量來看,喝茶不僅不會引起貧血,還會因此補充足夠的鐵元素。
那么,關于“喝茶會引起貧血”的說法依據從何而來呢?
其依據來源主要是:茶葉中某些化合物會與人體中的鐵質形成不易被吸收的鐵化合物;再者,認為茶葉中含有的苯鞣酸,以及其他堿性和酸性的物質會與人體內鐵元素形成新的能刺激胃部的鐵化合物,從而妨礙鐵的吸收。
如果將膳食和茶同時食用,確實會降低鐵的吸收率。但如果在進餐時,吃的是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或在餐后吃水果,喝富含維生素C的果汁,則會大大抵消影響鐵吸收的副作用。
而如果是飯后過一段時間再喝茶,那么這種副作用則完全可忽略不計。所以,正確喝茶不會造成貧血,更與缺鐵性貧血沒有直接關系。
吃肉并不是導致肥胖的因素
人們普遍認為吃肉是導致肥胖的原因之一,因為肉類脂肪含量比較高。然而,有研究發現,肉類脂肪雖然無益于人們減肥,但是其含有的蛋白質卻能非常有效地幫助人們控制體重。大腦控制食欲區(下丘腦)會將一種氨基酸(亮氨酸)誤識別為蛋白質,大腦碰到這種物質,系統會誤以為是碰到了蛋白質,就認為能量不缺了,降低了對食物的熱情。也就是說,蛋白質是能有效幫助人們控制食欲的物質。盡管吃肉不是導致肥胖的因素,也不能過多吃肉,吃肉過多會導致體內膽固醇升高,同時還會導致體內大量脫水。
罐頭食品真的沒有營養嗎
有人認為罐頭中加了防腐劑和添加劑,而且營養損失過多,沒有食用價值。其實,罐頭食品并不會損失太多原料的營養,其制作過程中先是把食品充分加熱,把微生物殺死;同時把外包裝充分加熱殺菌,然后把無菌的食物裝到無菌的容器中,不要裝太滿,趁熱封口;最后再加熱滅菌,冷卻后,容器頂隙里面的空氣體積收縮,會產生負壓,外面的細菌也不可能進去,并不需要加防腐劑。
罐頭的加熱溫度不超過120℃,會有少量游離氨基酸受損失,蛋白質不會受影響,礦物質中鉀、鈣、鎂的含量并不會因為滅菌處理而下降。真正怕熱的是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和葉酸,一部分維生素因加熱而分解,一部分溶于罐頭的湯汁中。有些食物加工成罐頭食品反而會增加某些營養的吸收率,比如魚罐頭魚骨中的鈣也能被人體吸收。
肉里真的有尸毒嗎
近年來,個別極端的素食主義者向人們宣傳動物在被殺時,體內會分泌一種“尸毒”。這種毒素確實存在,但它其實是生物鏈系統中必然存在的產物,根本無須害怕。
其實,植物類食物和肉類一樣,同樣有其利弊。致癌物質黃曲霉毒素就存在于許多植物性食物中;致癌物質亞硝酸鹽不僅大量存在于腌制蔬菜中,在香椿中也存在。此外,肉類食物中含有的多種營養成分,如維生素B12(植物性食物不含這種營養素)、不飽和脂肪酸ω-3(存在于深海魚類)、鋅、鈣等,這些都是素食中缺乏或含量較少的營養素。所以,日常飲食中,不管吃肉吃素,講究營養均衡、葷素搭配還是很重要的。
決定。決定。
素食比肉食更能讓人長壽嗎在幾萬名志愿者長達十余年的配合下,專家們對素食和肉食到底誰能讓人更長壽的問題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素食主義者確實比肉食主義者的壽命要長。但該報告顯示,并不是因為只吃素食才長壽。而是這一部分素食主義者具有自己的信仰,他們不抽煙不喝酒、節制飲食、每天分配出運動時間、樂觀的生活態度,這是他們長壽的主要原因。
同時報告顯示,肉食主義者在具有同樣信仰的情況下,也獲得了較高的壽命延續。所以,人是否長壽并不由單一因素此外,素食主義者雖然能攝取充足的植物蛋白質,但卻無法攝入動物蛋白質,要知道動物蛋白的利用率和消化率一般優于植物蛋白,不過攝入過多的動物蛋白可能會導致動物油脂和膽固醇攝入較高,故而二者是不能互相取代的,應該均衡攝取。
所以,要想長壽,單純的素食或者肉食并不能達到,均衡的膳食搭配才是長壽的前提。
高脂肪食物最不容易吃飽
高脂肪食物一般看上去有些油膩、熱量很高,很多人都認為吃這樣的食物容易產生飽腹感。而且科學研究發現,飽腹感的強弱順序為:蛋白質>糖類>脂肪。
就拿最能形象說明脂肪含量的烤鴨和烤雞脯肉為例,烤鴨出爐后的脂肪含量高達40%,烤雞脯的脂肪含量是5%。無論雞脯肉中加上其他任何調味品和蔬菜,面對流油的烤鴨和干巴巴的雞脯肉,一般情況下你肯定會胃口大開地吃烤鴨,而對雞脯肉視而不見。
這是因為人體對于食物的機能反應跟營養素無關,對于食物的機能反應主要體現在重量而不是能量上。高脂肪食物一般重量較輕,填充胃部時的壓迫感不明顯,而不像去皮雞肉這種基本無脂肪的食物。再加上高脂肪食物的口感和香濃度,總是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抑制大腦發出“飽了”的信號。故而高脂肪食物是最不容易吃飽的食物,在吃這類食物時一定要控制食用量,不要吃飽,吃七八分飽就行。
巧克力并不是易飽耐餓食物
一般的觀點是,巧克力脂肪高、含糖高,能快速有效地緩解疲勞和饑餓。但事實卻并非如此。胃作為一個盛裝食物的容器,它本身就是空心的。如果要解決饑餓問題,只有把胃裝滿了,才會有飽腹感。而巧克力就那么大一塊,入口即化,食用后占不了多大體積,單純依靠“巧克力”根本無法讓大腦愉快回應,即便解決了饑餓感,也只是5分鐘熱度。
另外,巧克力含熱量很高,多是由50%的糖和40%的脂肪組成,且其所使用的糖是精制糖,脂肪也多半是飽和脂肪酸,不利于人體健康。即便吃了大量的巧克力后,能夠滿足口福之欲,但卻要機體拿出更多的維生素來分解新進入的糖和脂肪,加重身體負擔。
所以說,巧克力可以作為零食來享受,但不能替代饑餓時要補充的食物。
地溝油毒性堪比砒霜嗎
有一則消息說,地溝油要比砒霜毒百倍,這是真的嗎?據調查,中國曾經一年能吃掉300萬噸地溝油,按照人頭來平均,每人每年要吃掉2千克以上!砒霜的致死量大概是0.1克,如果地溝油的毒性是砒霜的100倍,那么2.1千克就能夠讓200多萬人斃命,何況是300萬噸?而且結果是,似乎沒有誰食用了地溝油當場斃命吧。
其實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地溝油很容易被黃曲霉毒素污染,而黃曲霉毒素的毒性高于砒霜。不過,不管地溝油是否毒性高于砒霜,它對人體的危害性是毋庸置疑的。地溝油的最大危害來自它是被“多次加熱”的油,這種油脂不僅能夠致癌,而且還會誘發多種疾病,對人體的危害極大。
土雞未必更有營養
土雞就是普通農村百姓家的散養雞,一年到頭吃的東西并不穩定,今天吃把玉米粒兒,明天吃把麥子,后天吃點菜葉子,家里有什么就吃什么。商業雞是以規模養殖為前提,以合理強制化喂食為標準的飼養方式。每天多少水,每頓多少飼料都要精確計算。
為了追求利潤,養殖場會運用現代化科學技術進行分析,做好肉料的配比。即一只小雞成長到可以銷售的成雞,每天需要多少營養、什么樣的營養,都進行了科學的計算,而且為讓雞更健康,都會給雞打疫苗,等到成雞各方面數據呈相對理想數值時才會出售。而土雞吃的是雜食,四處跑著尋吃的,也可能吃到有毒物質,致使雞肉中含有毒素,更不會給雞打疫苗,所以人們吃到的土雞可能是病雞。
因此,就安全性和營養比例來說,土雞并不比商業雞更好。所以,在選擇時,不必過分追求土雞的廣告效應。
轉基因食物有安全問題嗎
轉基因食品是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形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們所需要的目標轉變。以轉基因生物為直接食品或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的出現,使食物具有了“高營養、耐儲藏、抗病蟲和抗除草劑”的能力,更可以提高產量和種植效率。
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轉基因食物中的轉基因成分是否會在人體內存留或者積累”,發現它們最終會被人體的消化系統代謝掉,但這并不能說明是安全無害的。目前,科學家們對轉基因食品仍處在探索和發展中,其可能的危害性我們現在并沒有發現,所以還無法定論。
怎樣辨別轉基因食品
目前已被中國農業部批準種植的轉基因食物有:甜椒、番茄、土豆、玉米、水稻、小麥、花生等。進口轉基因食品主要是大豆、大豆油、菜籽油等。在購買進口水果時,要仔細看清其標簽,一般進口水果標簽有4位阿拉伯數字:3字開頭表示噴過農藥;4字開頭表示是轉基因水果;5字開頭表示是雜交水果。在超市購買食品時,不管什么食品,都要看清其標簽,根據《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轉基因食品應有標注。
而這些標簽往往小到只有1.8毫米,須仔細檢查。超市里常見的轉基因食品有番茄、木瓜、玉米、大豆等。
多吃蛋白質食物一定健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