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

第1章 序:與君分袂,各自東西不回首

葛亮

重讀《朗讀者》。

這本書的意義,總覺得,在于重溫。不同的年齡閱讀,會有相異的認知與結論。這意義或許和堅執相關。但是,換一個角度來說,它亦會提示,用一己的價值評判體系去估價他人的行為,是愚不可及的事。

初讀時,很容易將之總結為兩個失敗者的故事。漢娜和米夏埃爾,在各自的人生中逸出軌道,進而改變對方。歷史的顛覆中,難以全身。一個罪孽深重,一個肩負陰霾。這場角力,以少年的情欲開始。“假若這種貪欲的目光和那種欲望的滿足一樣很惡劣,假若這種主動的幻想和這種富有幻想的行動一樣很惡劣——那為什么不去滿足它,不去采取行動呢?我日復一日地明白自己無法放棄邪惡的念頭。我也想采取邪惡的行動。”但最后敗下陣來的,也是他。他投入了愛,不僅因迷戀這個女人豐熟的肉體,在一次又一次的沖突中延宕與遷就,同時間,他從未意識到,自己的一生輸給了一個秘密。漢娜的失蹤與藏匿,突如其來。他們儀式一樣的幽會,已千篇一律。洗澡、朗讀、做愛。他為這個女人朗讀,以他們的母語。《奧德賽》《戰爭與和平》《一個窩囊廢的生涯》。比起性事,她似乎對此甘之若飴。

在她不告而別之后,重逢已是在法庭上。米夏埃爾以法律系實習生的身份,列席納粹集中營罪行的審判。而被告之一,正是漢娜。漢娜在二戰時期做過納粹集中營的看守,因對三百多名猶太囚犯的死亡負有責任而受審。米夏埃爾心中的煎熬隨審判的進行日益加深,而漢娜往日的秘密也初現端倪——她是個文盲。她一直保守著不可言說的秘密。而她的一生,也為這個秘密而左右。“正因為如此,她才回避在有軌電車公司晉升的機會;她在做售票員時可以隱藏的弱點,一旦參加司機培訓,就會暴露無遺,正因為如此,她才回避在西門子公司晉升的機會,而成了女看守。正因為如此,她為了逃脫和筆跡專家的對質,才承認是她寫了那份報告。”漢娜攬下了所有的罪名,最終被判終身監禁。米夏埃爾為自己明知漢娜的秘密,但卻沒有勇氣替她澄清罪責而負疚,私人罪感與公共罪感——為納粹期間“德國罪過”所負有的罪感——之間形成了沖突,也為“二代記憶”提出了它所特有的記憶倫理難題。

這構成了在八年以后,米夏埃爾再次成為朗讀者的起點。其間,他經歷了失敗的婚姻,乃至受挫的性愛。他尋找過的每個女人,都有漢娜的輪廓。他重讀《奧德賽》,發覺這個故事,說的不是回歸,而是重新的出發。于是,他又開始朗讀,并錄音,將它們寄給了服刑的漢娜。施林茲勒、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海涅與默里克的詩歌。第四年時,他收到了漢娜的回信。“小伙子,最后一個故事特別棒。謝謝。”漢娜依照他寄來的磁帶,與書籍的閱讀,學會了寫字。

是的,看到了這里,我怦然心動。類似于某種邏輯的打通。不是文學的邏輯,而是漢娜人生的邏輯。她終于可以真正通順地梳理自己,而非一味無原則地羞愧。她一生的罪感,起初來自掩飾。掩飾的是自己與文明之間的鴻溝。不惜卑微地退縮、企圖泯然于眾人。但當她學會了讀寫,卻清晰地發現,自己更為深切的罪。在獄中,她找來閱讀的是猶太人幸存者的文學作品——普里莫·萊維、埃利·威塞爾、讓·埃默里(JeanAméry)等人寫集中營的書,還有赫斯的罪行錄與阿倫特關于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被處絞刑的報告。

書中并未以任何敘述視角透露,這些作品給予漢娜的影響。但她在自盡之前,十分妥帖地安排了將自己一生的積蓄,留給了指向她罪行的那場大火中唯一的幸存者,一位猶太裔的女作家。

這其間有清晰的隱喻意義。她作為戰犯,向德國“二代記憶”的記錄者所表示的懺悔與救贖。而這一切,以“無知”開始,以“文明”結束。小說未寫其覺醒,但卻在法庭上借漢娜之口,質問了法官,“如果是您,您究竟會怎么做?”

“文盲”是一個簡單粗暴的解釋罪行的理由。而深諳文明內核的社會精英,曾如漢娜一樣地做出自我的選擇。這是戰后的德國,在不斷強化對道德機制的開啟,重新反思過去的綿長過程中,積極致力面對的問題。“雪崩中,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斯坦尼斯洛的名句,道出了歷史的吊詭,也道出了每一個平庸的惡者內心的狡猾與麻木。漢娜或是幸運的,因其“文盲”的身份、支離破碎的知識體系。“識字”的過程,造就其重新認識世界和自我的過程,在蒙昧中撥云見日。而精英者,代表著這世界上的擁有朗讀權力卻甘于“默讀”的人。他們和文明之間,存在著自欺欺人的斷裂。他們如此篤定于自己的行為,做一片盡忠職守的“雪花”。勇敢者,可傾覆自己,面對荒涼過后的泥濘;懦弱者,抱殘守缺,了此一生。

在這個過程中,文明乃至藝術,扮演了什么角色。德國戲劇家彼得·史耐德回憶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奧斯威辛審判時他參加學生運動的情形。他所關注的是,如何處理在家庭結構中面對父輩的感情,與將之放在歷史節點評判時所帶來的道德困惑。他的父親是一位作曲家和樂隊指揮,他說道:“就在我們反叛的時候,我們也盡力保護自己的家庭。我們從來沒有問過父親這個顯然該問的問題:當猶太人音樂演奏者一個個被清除出樂隊的時候,你做了些什么?”可嘆的是,這個問題,恰與一部電影構成了微妙的互文。這部電影叫作《鋼琴家》(ThePianist),取材自波蘭猶太裔作曲家和鋼琴家華迪史洛·史匹曼(W?adys?aw Szpilman)的回憶錄。其恰從受害者的角度,對這個問題給予了回應。史匹曼在迫害中流離,偶遇德國軍官威爾姆·歐森菲德,被認出是猶太人。問及職業時史匹曼說自己是一個鋼琴家,于是被要求演奏一曲。史匹曼演奏了肖邦的第一號敘事曲,琴技折服了歐森菲德。他因此決定協助史匹曼躲藏,并定時提供生活所需。不言而喻,這給史匹曼最終逃出生天提供了重要的幫助。軍官的設定,亦符合《夜間守門人》式的刻板印象。表面上看,由于藝術的共情性,造就歐森菲德施以“小善”,從而保留了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但究其底里,史匹曼得以幸存,并非因為他是一個猶太人甚至是“人”,而是因為他是杰出的藝術載體、他精湛的技藝。得以全身,恰在于其本人被充分地“物化”。藝術家超越國族立場的個人經歷,并不鮮見。在巴黎尋求政治避難的前蘇聯芭蕾舞者雷里耶夫,也是一例。我曾在《北鳶》中寫到京劇名伶言秋凰,為票友和田中佐所賞識,納為知音禁臠。但成敗一蕭何,亦因癡迷于京劇,和田終為前者所刺殺。完成了民族大義的言老板,說到底,身體力行了從藝術的替代物,最終覺醒為“人”的過程。

某種意義上說,“朗讀者”米夏埃爾,也是一個載體。他承載了“過去”的文明的總和,也代表著過去向現在的發言。面對“無知”的打破,“朗讀”的意義,并非是摧枯拉朽式的,而是綿長、溫和、潤物無聲的。它的漫長,提供了一個個可供思考、反芻與咀嚼的空間,并與少年的成長,同奏共跫。事實上,少年成長或許是認識歷史最為直接的鏡像。或許殘酷寫實,如君特·格拉斯的《但澤三部曲》,其中以《鐵皮鼓》和西格弗里德·倫茨(Siegfried Lenz)的《德語課》(Deutschstunde,1968);或許如哈哈鏡,是喜劇外衣下的陰翳,笑中有淚,如貝尼尼的《美麗人生》。但總有著某種清晰而切膚的銘刻。何況,《朗讀者》的因由,是一名成熟女性對少年情感與肉體的喂養,在這面目嚴正的民族文學譜系中,莫名地有了象喻的禁色之美。

在一次纏綿的旅途之后,米夏埃爾寫了一首詩,模仿自他彼時正熱烈閱讀的詩人里爾克和貝恩。這首詩如此貼切地表達了他對漢娜的感情,或許亦可視為一首唱給歷史的挽歌:

與君同心,兩心相互來占有/與君同衾,兩情相互來占有/與君同死,人生相互來占有/與君分袂,各自東西不回首。

庚子冬,于蘇舍

品牌:譯林出版社
譯者:沈錫良
上架時間:2021-04-29 14:31:57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譯林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同县| 乌兰县| 镇原县| 琼中| 南和县| 镇坪县| 西藏| 尉犁县| 台南市| 额尔古纳市| SHOW| 潼南县| 邓州市| 龙川县| 高青县| 文水县| 永福县| 建水县| 泰和县| 广汉市| 新龙县| 布尔津县| 澄城县| 甘肃省| 巴林右旗| 泗洪县| 霸州市| 崇信县| 洛浦县| 中卫市| 江津市| 宝鸡市| 左云县| 信阳市| 土默特右旗| 汾西县| 汪清县| 白水县| 峨边| 始兴县| 呈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