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 朗讀者(凱特·溫絲萊特主演同名電影原著)
- (德)本哈德·施林克
- 1448字
- 2021-04-29 14:32:16
車站大街上的那幢房子,如今已經不復存在。它在什么時候被拆除,為什么被拆除,我就不得而知了。我已經多年不在家鄉。那棟新房子建于七八十年代,有六層樓,還有一個改建過的屋頂層,沒有飄窗或陽臺,墻上抹上了平滑而明亮的灰泥。大樓門鈴很多,表明公寓房又多又小。人們搬進搬出公寓,猶如租車還車那樣尋常。底樓現在是一家電腦商店;那里原先有一家保健藥品商店、一家食品商店以及一家錄像帶出租商店。
那棟舊房子雖然高度一樣,卻是五層樓,底樓使用的是金剛鉆磨削過的方形砂石,其他四個樓層是磚墻結構,有著砂石飄窗、陽臺以及窗戶。到底樓和樓梯間都有幾級臺階,下寬上窄,臺階兩邊有圍墻圍起來,圍墻上都有鐵制欄桿,欄桿的末端則呈螺旋狀。大門兩側有柱子,連接兩側柱子的橫木角落里有兩只石獅,其中一只仰望車站大街,另一只卻俯視車站大街。而那個女人帶我到院子水龍頭那里經過的大樓入口,則是邊門。
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就注意到了這個房子。那一排房子惹人注目。我想過,如果這棟房子更笨重和更寬大些,那么相鄰的房子就得挪到邊上,好給它騰出空位。在我的想象中,房屋里面的樓梯間應該擁有石膏花紋和鏡子,一條狹長的地毯印滿帶有東方色彩的花紋,樓梯扶手上的黃銅欄桿磨得锃亮。我期待這個華麗體面的房子里住著的也是華麗體面的人物。可是,由于這個房子年代久遠,加上又被火車噴出的煙霧熏黑,我想象中的華麗體面的住戶變得陰森可怖,變成了稀奇古怪的人物,或許是聾子或者啞巴,駝背或者瘸子。
以后的歲月里,我一再夢見那幢大樓。那些夢是大同小異的,是一個夢和一個主題的各種不同的版本。我穿越一座陌生的城市,看到了那棟房子。它就在我不認識的一個城區,坐落在一排房子里。我繼續走,心里感到困惑不解,因為我認識這棟房子,可不認識這個城區。然后我想起自己已經看到過這棟房子。可我想到的不是我家鄉的那條車站大街,而是另一座城市或者另一個國度。比如,我夢中在羅馬,在那里看到了那棟房子,想起在伯爾尼也看到過這棟房子。我隨著夢想中的記憶放下心來。在另外一個環境中再次見到這棟房子,我不會覺得比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和一個老友偶遇更感到奇怪。我掉轉頭去,回到那棟大樓,爬上樓梯。我想進去。我按動門把手。
如果我在鄉下看到這個房子,那個夢就會持續更久,或者我事后可以更好地回想起它的細枝末節。我在開車。我看到右首那個房子,然后繼續開車,起先只是困惑不解,一棟原本顯然應該坐落在城里街道兩邊的房子,卻矗立在空曠的原野上。然后我想起我曾見過它,于是愈加困惑不解。要是我回想起在哪兒遇見過它,我會掉轉車頭再回去。在夢里,馬路上總是空蕩蕩的,我可以在輪胎發出刺耳的咯吱聲的時候掉轉頭,然后疾駛回去。我擔心回去太晚,于是把車開得更快。然后我就看到它了。它被田野包圍著,浮現在腦海中的是普法爾茨的油菜、谷物或是葡萄,還有普羅旺斯的薰衣草。這一帶地勢平坦,頂多有點稍稍起伏的丘陵。看不到樹木。天朗氣清,陽光燦爛,空氣回蕩,大街熱得閃閃發光。防火墻使這棟房子看起來被分隔開了,像是還沒造完一樣。任何一棟房子的防火墻都可能是這個樣子的。這棟房子不會比車站大街上的那棟更陰暗。可那些窗戶上卻完全布滿了灰塵,認不出房間里的任何東西,連窗簾都看不清。整個房子模糊不清。
我在馬路邊停下腳步,穿過馬路到了入口。看不見任何一個人,也聽不到任何一絲聲響,就連遙遠的馬達聲、風聲、鳥叫聲也都沒有。世界死一般沉寂。我爬上臺階,按動門把手。
可我打不開門。我醒來,只知道我抓住并按動了門把手。然后我回想起了整個夢,這個夢我也曾經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