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崖山一戰淚猶新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驗檫|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存,仰視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文天祥
蓋古之大賢,浩氣蕩蕩,塞乎蒼冥,生為忠烈,死為鬼神,德行彪炳千秋,芳名流芳萬年。誠為后學之師,萬世之表。
南宋末年,蒙古韃子侵略中原,烽煙四起,兵燹之禍彌漫,民不聊生,江山有累卵之覆,黎民有倒懸之苦。
自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得了天下,宋多重文輕武,百姓富足。
俗語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宋皇無能,遠不及秦皇漢武之霸氣,近無唐太宗李世民之雄心,整日沉溺絲樂管弦,杯盞花間,不思進取,以為萬世太平。
致有靖康之恥,半壁之失。
及后又懼岳武穆功高震主,屈死千古名將,誠可恨也。
宋儒林升作詩諷: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宋,官家無能,文武氣高。
玄天上帝,于三十三天,見南宋氣數將盡,眾生劫難加身。
遂遣天權文曲星,開陽武曲星,破軍星下閻浮提南宋國,先后托生母胎。以顯天地正氣,倫理綱常,為末劫眾生,開示人道正理。
文曲星以天眼觀,見贛州泰和縣梅溪有一婦人。名曾德慈。
嫻靜淑德,忠貞賢良,孝順姑舅,勤儉恪禮,于己自薄。
文曲星見之,心里歡喜。曰:“善,此我母也?!?
慈持家疲累,坐于石凳小憩。
夢一五彩神人騰云而來,驚覺,遂后有孕。
胎足子降,得一麟兒。
取名云孫,字履善。皆為祥瑞之名。
云孫天資過人,三歲能誦五經,七歲能詩,神童也。
年及長大,生的相貌堂堂,溫潤如玉,十分清秀,顧盼燁然。
后大考,宋理宗欽點狀元,奪得魁首。
賜名天祥,字宋瑞。光父母,顯祖宗,為人所羨。
未久。父喪,天祥返家守靈。
路至中途,遇一相士攔路。
天祥下馬,拱手曰:“道人,攔路何為?”
道人將祥端視一番,告曰:“善人,汝俊秀如松,氣如翠竹,雙眸清明,木氣大旺,世間少有,松竹者,色青而直,氣節高雅,汝當為正直之人;天祥者,天之祥瑞也,汝當為萬古忠烈;但汝雙眉帶劍,恐有刀兵之災,萬望小心?!?
祥笑曰:“死生禍福,何足論也,但求俯仰無愧,丹書撰名,死何憾也!”
道人隨即不見。
祥大驚,曰:“此必為神人警示于我?!?
又喜道:“我母教吾學岳武穆,盡忠報國;吾曾觀諸先圣像,自言:沒不俎豆其間,非夫也;今得神人語,我死當與先圣為伴,吾愿足矣!”
歸家慟哭其父,守孝三年。
因蒙元侵,官家驚懼,欲遷都,天祥奏曰:“乞斬宋臣,以一人心?!睘榧槌妓?,壓下奏折,不予上報。
天祥憤,自免而歸。
國事危急,理宗再起為刑部郎,因譏奸臣賈似道,被彈劾罷免。時年三十七歲。
后又起用湖南提刑。
德佑初年,韃子軍威勢猛烈,江上告急,下詔勤王。
天祥散盡家財,舉義旗,轄內豪杰勇士,耕夫走卒,乞者婦人,無不云集,皆慕天祥之忠名,甘愿前來聽調。
其友人勸阻:“今韃子軍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內地,君以萬余烏合之眾,欲與此豺狼之兵抗之,是,何異驅羊博虎。”
天祥怒目曰:“吾如何不知。然國家養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朝有急難,征天下兵,竟無一人一騎入關,吾深恨此,故不自量力,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義勝者謀立,人眾者功濟,如此社稷猶可保也?!?
(徇,宣示,榜樣;庶,希望。)
友人羞慚而退。
十月,入平江戰,將士多戰死。
平江不保,退守余杭。
再戰再敗,宋官見韃子兇暴,大多懼而降之。唯忠義之士不肯降,天祥也誓死不降。
衛王即位,天祥請入朝參拜新君,不允。
八月,封少保,信國公。
時,軍中,瘟疫流行,其母與子皆死。天祥悲痛,拾殘兵,再戰。
十二月,于五坡嶺,飯時,為千戶王惟義所執。
天祥怒罵:“叛國逆賊,汝身穢惡,盈滿天地,聞汝之氣,污我身也?!?
于袖中取龍腦服之,欲與諸將士同赴九泉。
王惟義羞怒,欲鞭天祥。
主將阻之。
曰:“不可,此忠義之士,我王愛之。速速救命。”
天祥欲死,玉帝知之,不準,以神力護之,其功德未滿,大義未彰,暫留殘軀。
命人上了枷鎖。送潮陽,使見弘范。
弘范曰:“見了本將,為何不拜?”
天祥節操深重,怎肯下拜。
嗤笑:“吾膝下有黃金萬萬,一貪生之降將,如何受的吾拜?”
弘范面有愧色,親自解了枷鎖。
與同入崖山。
謂天祥曰:“君可書信一封,傳與張世杰,使彼來降,君之罪可免?!?
天祥凜然道:“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弘范無恥,強索之。
天祥遂書過零丁洋所詩與弘范: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看后,笑曰:“汝既有此死志,吾當全其大義,且稍待?!?
文曲星頭年,有武曲星下界托生。
楚州鹽城縣有一商家,九代積德。姓陸。
陸家妻溫良賢德,儉勉持家,姑舅和睦。
夜,夢開陽星掉入池中,伸手欲撈,觸之冰涼,大夢驚覺,而后有孕。
得一佳兒,取名秀夫,字君實。
秀,長青也;夫,垂范天下;秀夫,為天下師焉,如松柏之長青不衰。
君,仁者也;實,不誑語。
父母庶彼能與大賢儔伍。
稍長,送學堂,與孟先生學。
先生指秀夫曰:“此子非凡,他日必成大器。”
秀夫生的極秀,溫溫如玉,性子謙和,矜持端嚴,不與人爭,好靜,常獨坐誦經。
才思敏捷,清麗素雅,一時,少有及者。
后入仕途,侍奉官家。
韃子侵,君臣流亡海濱。楊太妃垂簾,不省得政務,以奴自稱,為諸臣竊笑。唯秀夫儼然而立,如治朝。
秀夫常以朝衣拭淚,衣袖盡浥(濕潤),左右見之惻然。
后小官家驚悸崩殂,朝臣欲散。
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將焉置之,古人有一旅一成中興者,今百官有司俱,士卒數萬,天若不絕于宋,此豈不可為國邪?”乃立衛王。
時,張世杰戰崖山,秀夫外出籌措軍用,雖于急遽流離中,猶日書《大學》,勸講后學。
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
諸將走散。
秀夫痛哭:“天亡大宋,乾坤倒也,吾死何足惜哉,憐我無辜黎庶,當受斧鉞之誅,鑊湯之刑,痛殺我也。”語畢,吐血數口。
又持利劍,驅逐妻子溺海。
妻含淚曰:“相公,今當共赴黃泉,莫相忘也?!彼鞌y子投海殉節。
秀夫悲痛欲絕,剎那白頭。
跪于小官家前,磕頭。
血淚盈目。
“皇上,臣庸,大宋未能守也?!?
小官家雖幼,卻有宋之風骨。
淚曰:“丞相,大丈夫死則死矣,有何懼哉!朕,愿與丞相共赴幽冥?!?
秀夫聞言,胸腔欲裂。
揣了璽印,系了官家,長嘆一聲,回望故鄉,縱身躍入萬丈深海,剎那不見蹤影。
論曰:“當時有先兆云:擎天者,天祥也,捧日者,秀夫也。”
贊:“焜耀穹蒼比日月,輝煌丹青儔先圣。
崖山碧海浪濤濤,萬丈金烏出黑云?!?
文曲星前,有性躁的破軍星搶先下了凡,玉帝聞時,破軍星早早入了胎,玉帝笑曰:“你這般急躁,怕是有些磨難?!?
后果應玉言。
破軍星不擇父母,胡亂一撞。
撞入涿州范陽縣一戶張姓豪俠家里。
其母于山間練習武藝,忽見一道華光墜落,雙眼難開。
光散,其母不見有物墜落,疑為眼花,遂不在意。
后孕,得一子,父母愛之若寶。
取名世杰,庶為世之豪杰。
世杰年十五,武藝精熟,刀槍騎射,樣樣皆能。
又,身長九尺,體壯如牛,力挽數百斤強弓,單手可起磨盤,父母歡喜。
告曰:“我兒,家國危亡之秋,若是男兒,當有鴻鵠之志?!?
世杰聽告,含淚辭別父母,入軍為卒,上了沙場。
隨張柔帳下。
一日,聞說書人言,關云長義薄云天,氣吞萬里,于萬軍之中斬敵首如探囊取物。心慕之。
言:“大丈夫生當如此,方不負做人一場。”
后每戰,必血染征袍。一時,勇冠三軍。
后因酒罪,怒打強辱民女之張弘范,此張柔子,為張柔所恨,欲斬其頭,逃亡宋州,呂文德惜才,破格提拔校尉。后與奸臣賈似道入黃州,戰騣草坪,奪得奸臣所愛之物,加官進爵。
后詔令勤王,天下兵馬大元帥見韃子兇殘,不是降了,便躲于青樓之中,不敢露頭,唯世杰常懷大義,思漢壽亭侯,岳武穆之忠義,獨自前來。
官家泣曰:“宋之忠將,唯將軍耳?!?
諸文臣垂淚。
后護太后皇子諸王公于海上,與韃子死戰。
祥興二年。
逆臣弘范兵圍崖山。
屬將謂曰:“北兵以舟車塞海口,則我進退不能,何不先據???,幸勝,國之福,不勝,猶可西走?!?
世杰不允。
曰:“頻年海戰,何時已乎!今,當破釜沉舟,與之一決雌雄?!?
逆臣弘范圍了十日,不與戰,諸將士饑渴難忍,啃木皮,飲海水,體力堪堪消磨殆盡。
弘范得世杰外甥,命招降世杰,三次無功。
唯得一書。
弘范開書視之。
“吾知,若降,富貴可期;但吾乃宋將,不降夷類;古云:烈女不侍二夫,忠臣不事二主;弘范小兒,悖逆主上,茍且偷生,弒殺族類,犬彘不如,汝將為萬世所齒,與奸類秦檜同游地獄;汝這淫奸鼠輩,記得張爺鐵拳不?”
書中極盡辱罵,弘范大恨,又恐自己暴虐民女之事泄密,喝退左右。
捉筆改之。
“吾知降,生且富貴,但為主死不移耳。”再呈遞忽必烈。
弘范知時機已到,發兵殺入,世杰人疲乏,敗之,又收拾殘兵,酣戰數日。
衛王,陸秀夫殉國,太后崩,世杰知大宋天數盡。
仰天嘆曰:“吾征戰數年,臣節盡矣!今當死,以全大義?!蹦髓彺┐蟠眄?,船沒海中,諸將慨然就義。
贊:忠肝義膽,冰心一點鑒日月;浩氣長存,英魂千古爍乾坤。
時,宮人,女仆,百姓,見諸將盡死,慘曰:“生為宋人,死為宋鬼,豈可屈于韃子刀下,我等卑陋,于國無功,今得與諸英烈同死,幸甚至也。”
乃與家人抱團,同墜血海,無有降者,計四十九萬人殉國。
天祥于岸上見之,目眥欲裂。
急欲尋死。張弘范阻之。
笑曰:“大宋氣數今盡,丞相之忠孝盡也,能改心以事宋者事天皇,將不失為宰相?!?
天祥泫然,見彼言語多有諂媚。
怒曰:“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偷生,而生二心乎,汝這奸賊,休要多言,速斬我頭?!?
逆賊弘范羞憤,送至燕地,惱其言語不敬,于道上,八日不與吃食,而天祥浩氣蕩蕩,不知饑渴。
忽必烈聞其忠貞,多次招降,天祥不肯,怒,置之鄙陋骯臟之地,日日折磨,滿三年,天祥如在天宮,面不改色。作正氣歌詠其志。
元十九年,閩地有妖僧狂言:“土星犯帝坐。”欲求官爵,以此妖言惑亂忽必烈。
時,有綠林豪俠誅左丞相阿合馬。有好漢自呼宋帝,命韃子釋解諸王公。
忽必烈恐再生事端。
招天祥入宮。
問:“汝何愿?”
對曰:“天祥受宋大恩,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死足愿。”
忽必烈不悅,命左右斬立決。
天祥從容。
望南拜別宋土,謂卒:“吾事畢矣!”
卒操刀,斬了天祥魁首。
駭然。血不流,眼不閉,面目栩栩如生。
此卒破膽,旬日而死。
忽必烈忽悔,命人止之,晚也。
天祥就義,年四十七。其妻歐陽氏收尸。
于衣上得血書,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贊曰:“浩氣沖散云沉沉,青天孤懸明月輪。
回首南望草青青,竹書千古傳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