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初登龍飛榜(一)
太平興國二年正月,沉寂了近四個月的大宋朝汴京城再次熱鬧起來。剛剛坐上龍椅的新任皇帝趙光義開科場,廣羅天下仕子。正月初七日,趙光義親御講武殿,取進士第呂蒙正、李至、張宏、張齊賢、王化基、王沔、溫仲舒等一百九十人。初九日,又試諸科,得二百七十人,并賜及第。這還不夠,趙光義又下旨著禮部遍閱貢籍,將連續十五次參加科考而未中第者共一百八十四人并賜出身,由吏部委派官職。這一科,總計為大宋朝新增了五百人才。新皇帝如此大手筆,膽略超凡,遠勝隋唐,就連剛剛駕崩的太祖皇帝都相形見絀。
龍飛榜一連放了數日,汴京城中的權貴、大富之家們望眼欲穿,將尚未娶妻的才子們團團圍住,爭著搶著要把女兒嫁出去。一般的市井小民則圍在茶樓、酒樓中,看著熱鬧,嚼起了舌根。
在汴京城一處普通的店家中,一位身著灰色儒服的年青人坐在臨床的桌子旁,獨自悠閑地品著酒。桌上還擺了一盤豬肩肉、三碟時蔬菜。年青人面帶微笑,靜靜地聽著臨桌的四位客官嚼舌根。
其中一人說:“我聽說城東宋家將女兒嫁了一個將近五十歲的進士,哎喲,這佳人才十七八歲。”
另一人問道:“莫非這女兒的父親與他的女婿一般年紀?”
“正好是同年呢。那位佳人我也正好見過,小臉蛋生的甚是清秀,哎,可為惜之,可為惜之!”
這四位客官一起嘆息半天。
身著灰色儒服的年青人抿了一口酒,繼續聽著。
又一人說:“我這還聽了一些關于狀元呂蒙正的事情,我聽說他父親與他母親不合,父親一狠心,便將他母子趕出家門。這母子無依無靠,便只能在一處寺廟的寒窯中度日,這一住就是十多年。想如今呂蒙正蟾宮摘桂,高中狀元,這父子再相見,該是如何,我很期待呀。”
身著灰色儒服的年青人嘿嘿干笑一聲,旁邊的四位客觀目光掃過,沒把這年青人看在眼里,繼續嚼舌根。
那人又說:“要說這些進士中最出名的,莫過于洛陽的張齊賢了。”
“我也聽說了,去年太祖皇帝西幸洛陽時,就是這個張齊賢當街攔下了太祖皇帝,并向太祖皇帝獻了十條治國安邦的策略。太祖皇帝采納了其中四條,可這張齊賢不干了,非要說十條都是好的,他居然與太祖皇帝爭執起來。后來,太祖皇帝一怒之下,將他打出了殿外。”
“如此看來,這張齊賢堪稱一個人才。只是不知此人長什么模樣?”
那人回道:“我聽說他很能吃,向太祖皇帝獻策時,就吃了八九盤牛肉,這食量啊,他一人能頂四五個人呢。”
“這么說,那張齊賢難道是個四五百斤的大胖子!”
“噗!”身著灰色儒服的年青人一口酒沒有咽下去,竟然噴了出來。
“哎呦!”旁邊一桌的四位客官閃身至一旁,指著這年青人責備道:“你這廝怎么如此無禮?”
年青人趕緊起身賠笑道:“多有冒犯,多有冒犯,還望幾位仁兄海涵,只是剛才聽這位仁兄說張齊賢是個四五百斤的大胖子,我實在是忍不住想笑,故而失態了,失態啊了。”
“你認得張齊賢?敢問如何稱呼?”
年青人回道:“我也姓張,旁人都叫我師亮,與這張齊賢算不上認識。”
“張師亮?挺耳熟的,好像在哪聽過。”
“大郎,你莫管他了。”說話之人伸出手指暗暗指了指桌上的酒肉,“我們就不要與他計較了。”
“哎,也是,我們終歸不是熟人,你權且喝你的酒,我們吃我們的,別來攪擾我等便是。”
四位客官將名叫師亮的年青人擱在一邊,繼續嚼他們的舌根。
可是,他們何曾知曉,這張師亮正是他們口中所說的張齊賢。張齊賢,祖籍曹州冤句,后晉遭契丹攻伐時隨父母遷入洛陽。張齊賢年幼讀書時,因羨慕唐朝名將李大亮的為人,故而取字為師亮。
張齊賢低頭看看桌子上的那盤豬肩肉,歪嘴一笑,返回座位后,竟然舍了筷子,抓起豬肩肉吃了起來。在大宋朝,豬肉最貧賤,乃是一般的販夫走卒們才吃的,上不了士大夫的桌子。稍微好一些的是牛肉,因了官家的農本國策,嚴禁民間私自宰牛,牛肉價格也是便宜。最好、最貴的,當數羊肉,中原之地不產,得從黨項、契丹那邊轉運過來,故而價格上比豬肉、牛肉高了不止十倍。
張齊賢心想,這四人莫不是把他當成一般的市井小民了吧?無所謂了,隨性就好,管他們怎么說。
張齊賢一邊嚼著手上的肉,一邊喝著酒,自得其樂。
“師亮,師亮,你讓我好找呀。”兩位剛過而立之年,同樣身穿儒服的年青人步入店內,走到張齊賢的跟前。
張齊賢趕緊起身,向二人拱手還禮。張齊賢對著舉止雅度的這位說道:“狀元郎,你也讓我好找呀。呵,我記得你有一首《飯后鐘詩》挺適合此情此景的。”
張齊賢清一清嗓子,念道:“十度進齋九度空,怎耐罔黍飯后鐘。”
“你該不是喝多了吧?念什么詩啊。”
舉止雅度的正是呂蒙正,早年間隨生母被父親趕出家門,便安身于洛陽龍門山的一個寺廟中,方丈見他母子可憐,就在石壁上鑿了一處石洞供其居住,此人勤奮好學,貧賤不能移其志,今日高中狀元,正是實至名歸。
張齊賢含笑不語,又轉身與另一位寒暄道:“秉陽賢弟,不知可有哪家的女兒要嫁與你?”
張齊賢稱呼秉陽的,正是一起中進士第的溫仲舒,歲數上比張齊賢略小,故而稱呼為弟。
溫仲舒的臉一紅,笑道:“師亮兄莫要挖苦我了,我避之不及,避之不及呀。”
聲音傳入旁邊的那四位客官的耳中,他們呆立半晌,終于反應過來,眼前這三位,正是傳的沸沸揚揚的當朝進士及第的呂蒙正、張齊賢和溫仲舒。這四人又覺得被張齊賢念的那首詩給諷刺了,只好漲紅了一張臉,悄悄地從一旁溜走了。
三人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