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39章 努力成就自己的理想和期待,是幸福的頂配
- 第38章 理解問題的人很多,但能超越問題的人卻很少
- 第37章 比高情商更能決定你價值的,是你的專業程度
- 第36章 成功趁早是把雙刃劍,盲目信奉有風險
- 第35章 別為了一時舒適,透支了未來的自由
- 第34章 內心有力量的人,才不會介意偶爾示弱呢
第1章 前言
你知道什么是固化思維嗎?在介紹它之前,我想先說說我在網上看過的一個故事:有兩個人,姑且先叫他們小A和小B,小A和小B是同學,兩個人結伴去美國旅游時,中途出了一點紕漏。酒店方告訴小A和小B車可能會晚來,小B只是“嗯”了一聲,小A卻拿起電話回撥回去,用英語和酒店方的負責人大聲爭執,堅持要酒店按雙方原來的契約辦事。后來,酒店方果然派車來接他們過去,讓兩人免于在機場的寒風中苦等。
當然,這件事是小B后來寫在網上的,小B的原意是為了陳述人的思維對自己的行為方式會有多么深重的影響。他是這樣說的,小A出身富裕家庭,出國頻率很高,英語“技能滿點”,這些綜合因素,都是形成小A思維模式的原因。反觀自己,因為受到出身和成長環境的影響,行事上常常會有一種畏首畏尾的感覺,遇到事情的第一反應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別人侵犯了自己的權益,只要不是太過分,他大部分時間都選擇忍氣吞聲。
這兩個人思維模式的對比,令我想到另外一些事——很多中國留學生到美國之后,總會帶著國內的某些習慣,比如上校友的車后失蹤,遇到突發事件第一反應不是最大限度的自保等。
從上面的故事來看,我們思維模式的成因和我們的成長經歷、自我意識有關。一個人見識越廣、獲取的外部信息越多,他的思維方式可能就越成熟,處世方式可能就越精妙。
說到這里,相信你就不難理解固化思維的定義了。它指的是,一個人局限于自身現有的觀念和認知,不愿或不敢以新的視角去思考、以新的方式去改變,導致自我成長受限。由此可見,固化思維對我們的生活會帶來一些阻礙和不良影響。
據調查研究發現,固化思維在剛畢業的大學生身上較為明顯,這是因為我們在學生時代長期處在一種半封閉和被人引導的狀態中,相對弱勢,整個社會對其都是一種保護的姿態。但脫離了學生身份之后,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看世界的方式,并不一定就會馬上隨著我們身份的轉變而轉變,這需要我們自己從主觀上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有意識地讓自己從曾經的被保護者轉變為成熟獨立的個體。由此,固化思維有時也被稱為學生思維。曾經有人說過,只要這個世界上仍然存在著相對的優勢資源,不管發展到哪個階段,人與人之間都會展開競爭。我們是肉體凡胎,會有期待自己生活得更好等種種基礎本能在。但是和單純的動物本能不同的是,我們是擁有智慧與心智的高級的生命體。我們在成長和成熟的過程中,能運用自己的心智,學會獨立思考;運用自己的思維,讓自己心智更健全、人格更完善。
真正的成長,需要我們有主動擺脫固化思維的意識,能認識到自己思維上的局限,不拒絕認知更新;真正的成長,需要我們打開自己的眼界,努力向這個世界學習,成為真正意義上獨立、完整的人。
基于這些思考,結合我看過的和從朋友那里聽過一些典型事例寫成本書,希望能給每個在迷茫中前行的年輕人一點點小的啟發。若是本書能給你的思考帶來些許幫助、些許啟發,是我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