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人的價值,取決于他在艱難時刻的選擇

1

有一個很具代表性的問題:為什么有些人能承受生活苦難的壓迫,但卻不愿意主動去吃學習的苦?

在這個問題下面,我覺得最好的答案是這個——生活的苦是被動的,你只能承受;而學習的苦是主動的,你可以選擇吃或者不吃。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習慣于停留在舒適區域,因為他們沒有主動選擇吃學習的苦,所以才有了后面的被動承受的苦。

的確,在能舒適的時候選擇主動吃苦,對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都太難了。在艱難時刻做出正確選擇的人,都是反本能的,都是有著超強心智的。

說到反本能的心智,我想起曾經在某網站的節目中,看過一個關于普通人在這個時代如何“逆襲”的訪談。

雖然接受訪談的幾個人都是成功人士,其中卻有一個尤其令我印象深刻。

他說,其實他“逆襲”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他總是做出和大多數人相反的選擇。

當年,其他同學畢業后,都急切地想要回饋父母。這種想法原本是再正常不過的,因為舉全家之力供出一個大學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正是這樣的想法,局限了他們自己的思維,讓他們的發展始終跳不出原生家庭的圈子。

當時大部分同學的思維都是這樣的:爸媽供自己讀書不容易,好不容易畢業,終于可以賺錢了,可以反哺自己的家庭了。

他的想法卻與那些同學不同。

考慮到自己出身農村,若他只從眼前的困境出發去思考未來的發展路徑,幾年之后可能還是只能回到原點。想要獲得更大的職業競爭力,必須從長遠規劃的角度出發,增強他整個家庭抵御風險的能力。

他綜合比較分析之后,決定去尋找有更多發展空間的工作。

關于第一份工作,他最在意的是工作之余還有沒有時間去學東西。

為此,他拒絕了很多薪資高但是工作節奏比較緊張的工作,選擇了一份時間強度適中,但業余時間充足的工作。

看到很多同學都一臉興奮地向父母上交自己的工資時,他心如磐石,并沒有著急把錢交給父母,而是繼續用來拓展自己的技能。

他說,畢業后的那幾年很關鍵,這幾年其實是人生的加速期,在這幾年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學會檢驗和完善自己在學校里學到的理論,同時避開剛入社會時,因學校管制松懈后,外界的狂歡與浮躁對自己帶來的干擾。

畢業后的三年里,他利用工作之余學會了計算機編程技術。后來,他靠著這個編程技術進了一家國內知名的計算機公司,年薪約七十萬。

2

談到這里時,主持人和他開玩笑說,這個時候你的父母應該覺得松了一口氣吧。

他笑了,父母對他的人生未來是松了一口氣,但對他們自己的未來還懸著心呢,因為他這個階段,還是沒有回饋他們。

主持人問他為什么,他說,他又一次做了一個“非主流”的選擇:他趁著房價不高,用攢下來的工資付了一套房子的首付,然后又用剩下的錢給父母買了價格不菲的商業醫療保險,規劃好了父母生病養老的問題。

剩下的錢,他全部用作了自己的學習成本,在職讀完了研究生接著又考上了博士。因為自己有IT行業高薪攢下的積蓄,所以他的經濟壓力小了很多,可以安安心心地做科研。當他的很多同學因為年紀漸長,在工作上因為透支身體而逐漸呈現出疲態時,他已經不再需要做持續熬夜加班的計算機工作,而是靠自己的科研成果升上了大學副教授,在不降低生活質量的前提下換了一份輕松的工作,因此他的精神狀態看起來也顯得很好,而且業余時間充足。

在經濟上,當他的眾多同學深陷在小家和大家的兩頭開銷里時,他給父母買的高額商業保險卻在這時顯現出了良好的效果,讓他不至于因為需要負擔兩個家庭的巨大開銷而感到捉襟見肘。

他說,其實他很多同學畢業后,都是為了求職而求職。原來有些專業成績不錯的,看到某個單位待遇好,就急哄哄地跳槽;原來有些不擅長某個領域的,因為對方能提供了一些微薄的福利,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單位里混日子;還有一些明明待在企業里會有更大發展前景的同學,卻為了追求父母口中的穩定,選擇了毫無技術含量的閑職,有點兒空閑時間就打游戲,幾年后再抬頭看世界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被世界遠遠甩在了身后。

他們從同樣的學校畢業,因為不同的職業選擇,獲得了不同的人生際遇。

3

那些迫切求職的同學,很多人從學生時代就背負著極大的心理負擔和道德束縛。他們一畢業就盲目追求“看起來的經濟獨立和自信成熟”,著急忙慌地參加工作,急切希望回饋父母。

他們呈現出這樣的狀態,就是因為他們所有的決策都只是滿足眼前需求,而不是從長遠出發做整體規劃。其實在剛畢業的幾年里,父母尚有勞動能力,并沒有到亟待孩子必須回饋的地步。而處于發展關鍵期的孩子,一旦錯過了職場上自我提升的機會,就無法再回頭。

很多時候,人順從了自己人性上的某些情感需要,卻往往埋下了人生規劃偏差的隱患。當我們迫切地想要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想要用物化自己的方式把曾經為學習投入的成本快速變現時,這種固化思維帶來的慣性,會讓我們在本該需要調用理智進行長遠規劃的時候,卻被情感俘獲,毀掉了自己的前程。

如果延遲一下學習的回饋期,不急切地滿足自己一畢業就去回饋父母的那種與生俱來的道德感,而是靜下心來分析一下自己更適合做什么,就不會因為這種快速變現而減損自己本來更應該去實現的人生價值。

如果拋棄限制我們的固化思維,更清醒地面對自己所處的世界,拒絕滿足眼前的舒適,忍一時之痛而得今后之安逸的話,我們就不會只能一直被動承受生活的壓迫。可惜,由于固化思維帶來的慣性,讓我們習慣了被動接受世界或是他人的要求,一旦需要我們自己做決定,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主動反本能的勇氣。

4

有一個朋友對我說,當我們作為一個學生喊口號時,都誤認為自己已經明白我們更應該做的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但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常常會本能地用自己情感的慣性去處理事情,優先選擇做那些“緊急但不重要的事”。因為以這樣的選擇去處理一件事,是大多數人的本能。

但只要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很多優秀的人,正是因為反本能而優秀。反本能里有一種自我克制,這種克制是分析后的結果,包含著高級的理智思維。正是這種更高級的理智思維,決定了我們的人生價值,因為它代表著我們觀察事物的眼光和思考問題的深度。

可是,也正因為反本能的選擇大多太過艱難,所以絕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其實,如果我們愿意把目光放得長遠一些,從整個人生層面剖析自己,提升自己的思維格局,我們就會看到,人生的很多領先優勢,就在于我們能不能做出先人一步的反本能選擇。一旦我們始終順應本能,無限放縱欲望,我們的人生,就會如同多米諾骨牌一般,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永遠被動地處在一種追趕命運腳步的狀態里。

而這一切問題的源頭,其實還是我們的認知出現了偏差。我們難以跳出當下本能需求帶來的思維格局,看不到未來的隱患,總是依照慣性來做選擇。能不能清醒地看到以后的方向,能不能明白當下什么最重要,都呼應著我們反本能的高級心智。

因為,真正決定我們的價值的,是我們能不能在命運的關鍵點上成為自己的高級決策者。因為在這些關鍵時刻,我們需要運用更高級的理智思維,需要摒棄本能中的那些慣性。它是如此痛苦,如此違背慣性,因而也就注定了能做到這個層面的人永遠都是少數。

當我們明白了這一切,在需要做出選擇的時候,就可以刻意提醒自己,不要只依照本能和情感去做事,一定要綜合所有條件,考察這項決定到底符不符合我們長遠規劃的需求,到底會不會影響我們實現自己的長遠目標。只有這樣,才不會錯過提升自己競爭力的最佳時機,也不會再三地將自己陷入不停追趕命運的被動境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交市| 定陶县| 闽侯县| 桐梓县| 白玉县| 阿图什市| 锡林浩特市| 高邑县| 凌海市| 灵武市| 应用必备| 厦门市| 红安县| 扶绥县| 南安市| 镇江市| 苍山县| 九江县| 长沙县| 彭山县| 深州市| 调兵山市| 富锦市| 仙居县| 监利县| 西乡县| 昆明市| 甘孜县| 兴隆县| 岢岚县| 喀喇沁旗| 绥芬河市| 云南省| 景德镇市| 松潘县| 太康县| 南投县| 南阳市| 建宁县| 泾源县| 大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