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決定人生高度的不光是拼爹,還有一個人的眼界和格局

1

朋友在微信上給我發了一個視頻,內容是關于一個國際知名企業家的創業歷程訪談。當主持人數次提到他在商業領域的獨到眼光和技術優勢時,他都禮貌地表示,他現在的一切成就,并不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

他說,他之所以能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一是因為他生在一個好時代,二是因為他運氣好,看到了外面廣闊天地后,擁有了國際視野,才獲得了現在的領先優勢,這些皆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的。

他告訴觀眾,自己原本是一個資質很普通的二本學生,畢業后分配到了一個相對清閑的單位,工作性質看起來就和養老差不多。

到單位不久后,他便熟悉了單位的情況。當他得知單位有外派德國學習的機會后,他萌生了要去德國見識更廣闊天地的想法。因為他在學校學的是機械,平時自己又喜歡鉆研機械技術,他很希望能通過單位的外派得到去德國學習機械技術的機會,一旦下定決心,他便開始每天五點鐘就起床學德語。

和他一起進單位的兩個同事,對他的這種做法提出了質疑,他們嘲笑他說,在這種和養老院機制差不多的單位工作,學這些東西干什么?他們現在的工作隨便混混就行了,又不需要那些復雜的機械技術,這項政策一直如同擺設,這個機會也從來沒有誰得到過。

同事甚至告誡他,既然已經找到了這樣旱澇保收的工作,就不要再想跳槽的事了,安心存幾年錢,也足夠他買房買車,在小縣城里舒舒服服地過上普通小康的安定生活了,為什么還要如此苛待自己,跑到國外去受那“洋罪”。

他并沒有因為同事的這些質疑就動搖自己學習的決心,那些同事說過他幾次后,看他不為所動,也就漸漸地疏遠他,從此任何娛樂活動都不再叫他。

雖然成了單位里不合群的怪人,但他也不太在意。學了一年多德語后,他順理成章地向單位申請到了公費外派學習的機會,在德國學習了大量先進的機械技術。

學成回國一年多后,因為國家政策變動,他原來的單位被合并了,躺在老崗位上吃閑飯的同事都傻眼了。

而他卻憑借自己在機械方面的專業技術,很輕松就找到了一份高薪的工作,這份工作攢下來的錢,成了他開辟自己的事業的第一桶金。

談到這里時,視頻里的主持人稱贊他有先見之明,他卻搖搖頭說,商業社會中的洗牌無處不在,但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的人始終會比那些躺著吃老本的人更具領先優勢,也更有競爭力。平臺提供的資源再好,也不要抱著一勞永逸的心態,一個人最強的資源,永遠都只能是他自己。

2

這個訪談讓我想起了網上有個人講述過的,關于他自己的家庭如何實現格局躍升的故事。故事講述者的父親很早之前就在某四線城市做到了高級工程師的位置,若是他們的家庭就此偏安于一隅,也未嘗不可。但是他的父親并沒有故步自封。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也就是故事的講述者獲得更開闊的眼界和更高的格局,擁有更高的起點,他的父親辭去了小城市的“鐵飯碗”,咬牙北上,到大城市重新打拼。為了讓他上學方便,父親又貸款在北京買了一套房。舉家搬到北京后,他父親為了還房貸,在原來的技術基礎上,重新拾起課本開始學習高級技工技術,這些技術大多是從國外引進的,為了看懂這些書,四十多歲的父親,還堅持每天背兩個小時的英語單詞。

靠著這樣的刻苦精神,他父親終于在北京扎下了根,還送他去美國留了學。

他說,當初和父親在同一個單位的那些叔叔阿姨的孩子還在為大學畢業后如何在大城市買房立足而焦頭爛額時,他已經精通了好幾個國家的語言,在國外找到了一份能開闊視野、又能保證學習時間的工作。他說,對比之前在同一個地方的那些叔叔阿姨的孩子,他很慶幸,如果不是他父親當初主動打破了自己的舒適區域,跳出了小地方對眼界和思維的限制,他也就無法比別人擁有更高的起點。

不接觸未知世界,不敢主動走出“令我們覺得很舒適”的環境,盡量按照現有的模式生活,將眼前所能看到的一畝三分地照料好,是遠古時代的惡劣競爭環境留在我們基因深處的記憶慣性,也和我們一直以來的學習經歷和受教育模式有關。

畢竟,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學到大學受教育的經歷都被限定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小圈子中,所接收到的信息也十分有限。但在學校里,只要留心觀察,你會發現,總有那么幾個知識廣博到不受課本限制的人;在社會競爭里,只要我們去對比,也總能看見一些打破舒適區域和慣性思維,主動把握自己命運脈搏的人。

3

記得吳軍老師在《見識》一書里提到過的一個細節,他是做語音識別技術的,二十年前在國內是領先技術,但是在一次國際學術交流會上,對比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麻省理工、卡耐基·梅隆大學的頂尖技術時,他才發現自己原來的技術領先優勢根本算不上什么。

認識到這一點之后,他放棄了自己在國內的一切,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修博士學位,見識了許多世界級的計算機大師,同時還接觸到了許多國內根本接觸不到的先進的計算機語音識別技術。

回憶那段經歷時,吳軍老師感嘆道:如果沒有那次學術會議,我可能還會一直沉浸在自己現有的眼界里,心里覺得自己還蠻不錯的,永遠也不會去想外面的天地有多大。

其實,要打破固有認知,跳出自身格局限制,目光一定要遠大。不能被眼前小平臺上的成就和暫時的安逸沖昏頭腦。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并不在于智商,而在于心智。那些心智成熟得更早的人,他們會有更清晰的認知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高瞻遠矚。我們所說的高格局,其實就是打破了思維的限制,認識發展的本質,不限制自己對未來的想象。這樣才不會故步自封,而是時刻保持警惕,想象著在自己所認識到的世界之外,還有更廣闊的天地等待自己去發現,去探究,去學習。而一個人為夢想而付出努力,需要這樣明確的思維體系和認知格局來支撐。一個高格局有眼界的人,很快能看清世界的本質,突破自己所處環境的限制,不拘囿于一時一地的成功,而是始終以頂級的“牛人”和“技術成就”為自己的目標。

而那些隨波逐流,永遠被環境驅動,生活給什么就要什么的人,也許活了一輩子也沒能擺脫固化思維。他們習慣被動接受,習慣追隨群體中大多數人的做派,無法跳出自身的環境限制,看到比自己眼前更深更遠的認知。

有人說,決定我們人生高度的,是我們當初的起點。但在起點之外,我們能走多遠,靠的是眼界和格局。而決定我們眼界和格局的,是我們的心智。心智越成熟的人,就越會警惕大家口中的安逸環境。當一個人對世界具備了深度的理解能力,他就不會只滿足于當下的舒適,而是從全局出發,用長遠的目光去看待人生。這樣他就不會被表象迷惑,也不會輕易被周圍的環境影響。因為心智的力量能讓人具備分辨能力,眼界能讓人不被現狀迷惑,格局能讓人突破自己按路徑規劃一步步實現宏大目標。一個人有了這樣的認知,就有了守護自己心靈和思想的支撐,不會輕易為他人的語言攻擊而動搖;不會為那些看起來很美但根本不適合自己的東西而動心;不會被世界浮躁和喧囂的表象所干擾。

那些優秀的人身上大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自始至終不相信自己僅止于眼前的茍且,他們確信自己還會擁有詩意的遠方。

很多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者,都能站在更高的眼界和更宏偉的人生藍圖上為自己制定目標,并堅持不懈地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這些品質,讓一個人敢于冒險,不把自己拘囿在固有的認知里浪費時間、蹉跎歲月。

此外,不做一個僅滿足于當下成績,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人,才是應對人生未知風險最保險的方式。外部環境沒有人能控制,但如果我們始終能按我們給自己所樹立的終極目標進行自我要求,即使有天跌到最差的環境里,我們也會比那些一直僅停留在自我舒適區的人擁有更強的風險抵御能力。試想,如果人生也是一場命運給我們的考試,那些復習掌握十成的人,一定會比復習到三成的人要更有把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寿县| 梓潼县| 札达县| 无棣县| 资中县| 呼玛县| 彰化县| 磐石市| 祁连县| 集安市| 策勒县| 石泉县| 同德县| 化州市| 安顺市| 闽清县| 密山市| 绥棱县| 大庆市| 滦南县| 思茅市| 托克逊县| 孝昌县| 榆社县| 兰州市| 内丘县| 西平县| 巴彦淖尔市| 苗栗市| 铁力市| 荥经县| 崇仁县| 景谷| 赣榆县| 雅安市| 肇庆市| 开封县| 博乐市| 孝义市| 临沂市| 龙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