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序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意外的收獲,常常帶來不期而遇的驚喜。就像這本小書,在這個秋天重新和讀者見面一樣。
不期而遇發端于春天。彼時的康樂園,木棉花謝了,鳳凰花正開,我的手頭也正忙著紛至沓來的稿約,故而當素未謀面的北京領讀文化的編輯打來電話,提及《旨永神遙明小品》的重新出版時,我婉言謝絕了。已經是網絡時代,網上有太多讓人目不睱接的東西,再去翻開那些久遠的文字,會有回響嗎?
地處廣州的康樂園,一年四季花事不斷,尤以春天為勝。偏巧今年的鳳凰花開得參差零落,遠不及往年來得繁茂。倒是我讀書時的中文系舊址旁邊,有一株兀自獨立的鳳凰木,樹冠如蓋,花紅似火,在一碧如洗的藍天下格外攝人心魄,惹得過往路人紛紛停下腳步,注目良久,讓人有一種不期而遇的歡喜。也就是在這鳳凰花開時節,不期然而然地,我同意了《旨永神遙明小品》的重新出版。
把這本小書交給北京領讀文化出版,是基于對這家年輕的文化公司的逐漸了解。他們一直在用心做事,包括請來陳平原、錢理群、黃子平選編出別具一格的“漫說文化”叢書,這套叢書不僅選作家獨具只眼,編文章獨出心裁,出版方還特意邀請了專業的播音團隊錄制有聲書,讀者只須掃描書中的二維碼,就能閉目享受那些即便久遠卻雋永依舊的文字……網絡時代的閱讀,何不嘗試一下呢?
暑假我去了美國探親。這個夏天世界發生了許多事情,就連天氣也比往年顯得酷熱。在美國,雖然遠隔重洋,雖然晝夜顛倒,網絡卻彌合了時空的距離,網絡也讓書稿的校勘變得快捷便利。這本小書當初因條件所限,在注釋和版本上曾留下一些疏漏和遺憾,這次一一得到彌補。也因為身處大洋彼岸,我更加感受到了時間沉淀的力量和網絡傳播的力量。
觸發我這些感慨的,是在美國期間,出乎意料地看到,自己很久以前寫下的文字,在網絡上,被熟悉和不熟悉的微信公眾號、被認識和不認識的朋友不斷轉發。其中轉發最多的一篇《我們缺的不是學術規范,而是學術良知》,是我2006年在中大中文系研究生新生歡迎會上的發言,十多年過去了,區區幾千字拙文,在網絡上的反響比當時還要大許多。我心里明白,不是這些文字如何了得,而是當時說的實話非但沒有過時,甚至更契合現狀。這種反響,讓人五味雜陳。
做了一輩子學問,寫了一輩子文章,從來不敢輕慢筆下的文字。倘如這些文字能經得起時間考驗,許多年以后還有存在的價值,夫復何求?
吳承學
2019年秋于康園澹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