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名索引 更新時間:2020-03-13 11:07:50
- 五 學術論文
- 四 外國人著作
- 三 中國人著作
- 二 叢書類編
- 一 官書檔案
- 主要參考文獻
- 本章小結
- 第五節 獎勵與懲處制度
- 二 《廣西邊防對汛新章》
- 一 《中越邊界會巡章程》
- 第四節 中越“對汛”制度的改革
- 二 云南邊境的“對汛”
- 一 廣東廣西邊境對汛設置情況
- 第三節 各省邊境對汛設置情況
- 第二節 《中越邊界會巡章程》
- 第一節 中法戰爭前的中國邊防關卡
- 第十二章 南疆巡邊制度之演變
- 本章小結
- 三 查閱制度
- 二 統巡制度
- 一 會哨制度
- 第三節 新疆西部巡邊制度
- 三 天山北路卡倫的重新安設與裁撤
- 二 光緒時期邊境卡倫的第二次調整
- 一 光緒時期邊境卡倫的第一次調整
- 第二節 光緒時期卡倫的調整與制度的變革
- 第一節 新疆西部邊境卡倫設置
- 第十一章 新疆西部邊境卡倫與巡邊制度
- 本章小結
- 二 北部卡倫官兵獎敘制度
- 一 卡倫官兵的待遇與糧餉制度的改革
- 第三節 北部卡倫官兵的待遇與獎懲制度的改革
- 二 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的巡邊制度
- 一 烏里雅蘇臺與科布多邊境卡倫設置之沿革
- 第二節 烏里雅蘇臺與科布多邊境卡倫與巡邊制度
- 二 喀爾喀蒙古之巡邊制度
- 一 喀爾喀蒙古邊境卡倫設置之沿革
- 第一節 喀爾喀蒙古邊境卡倫設置與巡邊制度
- 第十章 外蒙古的邊境卡倫與巡邊制度
- 本章小結
- 三 黑龍江的巡邊制度
- 二 黑龍江西部邊境卡倫設置情況
- 一 黑龍江北部邊境卡倫設置情況
- 第二節 黑龍江的邊境卡倫設置與巡邊制度
- 二 奉天與吉林的巡邊制度
- 一 奉天與吉林邊境卡倫設置
- 第一節 奉天與吉林邊境卡倫設置與巡邊制度
- 第九章 東三省卡倫設置與巡邊制度
- 第三編 晚清巡邊制度之沿革
- 本章小結
- 二 西藏邊防策略的調整
- 一 英軍悍然入侵拉薩與中國軍民的抗戰
- 第四節 英軍入侵拉薩與西藏邊防策略調整
- 四 《中英會議藏印條約》
- 三 赫德操縱下的印藏談判
- 二 英國伺機侵略西藏
- 一 清廷在西藏的統治制度
- 第三節 英軍對西藏的侵擾與中國的邊防對策
- 三 《續議滇緬界商務條款》及其附件
- 二 關于中緬邊界的談判
- 一 保持虛名,讓出實利
- 第二節 保持虛名,讓出實利
- 二 唇亡齒寒
- 一 中國西南的藩屬國
- 第一節 中國西南的藩屬國
- 第八章 西南邊防危機與邊防政策的調整
- 本章小結
- 二 南疆炮臺防線的構筑
- 一 “保邊固圉”政策的確定
- 第八節 “保邊固圉”政策的確定
- 四 云南轄區的中越邊界談判與界碑的豎立
- 三 廣西轄區的中越邊界談判與界碑的豎立
- 二 廣東轄區的中越邊界談判與界碑的豎立
- 一 中越邊界的劃分與界碑的豎立
- 第七節 中越邊界的劃分
- 三 鎮南關大捷與巴黎停戰條款
- 二 中法宣戰
- 一 《李福條款》
- 第六節 保家衛國
- 四 山西與北寧保衛戰
- 三 從“保藩固圉”轉入“保家衛國”
- 二 黑旗軍與法軍的紙橋之戰
- 一 唐景崧奉命前往越南聯絡劉永福
- 第五節 “保藩固圉”政策的貫徹與轉變
- 二 “保藩固圉”政策的再討論與再確定
- 一 “保藩固圉”政策的初步討論
- 第四節 “保藩固圉”政策的幾番討論與確定
- 二 曾紀澤向法國申明中國的“藩屬之權”
- 一 劉永福與王敬邦的會談
- 第三節 “保藩固圉”政策的醞釀
- 四 法軍入侵北圻與黑旗軍抗法活動
- 三 一個條約三種看法
- 二 1858—1873年間法軍對越南的侵略擴張
- 一 1869—1882年清軍五次援越剿匪
- 第二節 清軍援越剿匪與法軍對越南的侵略擴張
- 第一節 唇齒相依的宗藩關系
- 第七章 南疆邊防危機與邊防政策的調整
- 本章小結
- 二 俄國與英國私自瓜分帕米爾
- 一 帕米爾地區歷來屬于中國領土
- 第七節 帕米爾被英國與俄國瓜分
- 三 中俄科塔邊界談判
- 二 遲到的軍事勝利與伊犁的收回
- 一 俄軍乘機侵占伊犁與清廷邊防對策相應調整
- 第六節 遲到的軍事勝利與伊犁的回歸
- 二 關于豎立界碑與鄂博的交涉
- 一 索倫營官兵回歸的艱難歷程
- 第五節 邊境軍事的沖突與豎立鄂博活動
- 二 俄國的“乘危挾制”與清廷的“外示羈縻,內籌防范”
- 一 借兵助剿計謀的破產
- 第四節 清朝官員嘗試與虎謀皮
- 六 “遷就了事”方針的確定
- 五 伊犁將軍常清的抗議與妥協
- 四 “剿之則力有未能,聽之則日益滋蔓”
- 三 內憂外患交相乘
- 二 明誼的“不剛不柔不激不隨之道”
- 一 步步緊逼的俄軍侵略行動
- 第三節 朝臣的消極避讓與邊疆將軍的積極抗爭
- 三 塔城勘界談判與雜哈勞的蠻橫無理
- 二 “外托和好,內肆侵貪”的俄國侵略方針
- 一 清廷主張“以示羈縻而消后患”
- 第二節 俄國侵略步伐加緊與清廷主張“以示羈縻而消后患”
- 第一節 1840年前的中俄兩國西北部邊界
- 第六章 西北邊防危機與邊防政策的調整
- 本章小結
- 二 日俄戰爭與清廷的“中立”對策
- 一 “三國干涉還遼”與“黃色俄羅斯”計劃
- 第六節 侵略者得隴望蜀與清廷消極避讓
- 二 “實邊”政策的確定
- 一 “封禁”政策的危害
- 第五節 “封禁”政策的危害與“實邊”政策的確定
- 五 清廷“防撫兼施”政策的徹底破產
- 四 俄軍侵略行動的升級——“逐卡”
- 三 清廷“防撫兼施”政策的確定
- 二 清廷諭令奕山“不可一味軟弱”
- 一 俄軍侵略“得步進步”
- 第四節 沙俄大兵壓境與清廷“防撫兼施”政策之破產
- 二 奕山的“遷就允準”
- 一 穆拉維約夫的“肆意侵占”
- 第三節 穆拉維約夫的“肆意侵占”與奕山的“遷就允準”
- 四 沙俄軍隊的第四次“借道”侵略
- 三 沙俄軍隊的第三次“借道”侵略
- 二 沙俄軍隊的第二次“借道”侵略
- 一 沙俄軍隊的第一次“借道”侵略
- 第二節 俄軍的“借道”入侵與清廷的“設法羈縻”對策
- 二 俄國的探險侵略與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
- 一 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屬于中國的領土
- 第一節 1840年前的中俄兩國東部邊界
- 第五章 東北邊防危機與邊防政策的調整
- 第二編 晚清邊防危機與邊防政策之調適
- 本章小結
- 第五節 “籌邊于此日,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也”(鄭觀應)
- 第四節 “邊防布置,以考察道路為第一義”(姚錫光)
- 第三節 “一切損失權利,以戰勝直接恢復之”(楊覲東)
- 第二節 “為今之計,莫如以和為體,以作可戰之勢為用”(薛福成)
- 第一節 “欲長治久安,非出于一戰不可”(張佩綸)
- 第四章 唇亡齒寒:晚清南疆邊防思潮之蕩漾
- 本章小結
- 第五節 “欲改革內政,先鞏固邊防”(徐鼐霖)
- 第四節 “行之一時而一時受其利,行之萬世而萬世受其利”(張佩綸)
- 第三節 “一曰用人有定見;二曰籌餉有定數;三曰用兵有次第”(李云麟)
- 第二節 “開置郡縣,事關西北全局”(左宗棠)
- 第一節 “整頓邊防,以防履霜之漸”(黃楙材)
- 第三章 亡羊補牢:晚清西北邊防思潮之高漲
- 本章小結
- 第六節 “請密定東征之策”(張佩綸)
- 第五節 “永絕敵人窺伺之萌”(姚文棟)
- 第四節 “以唇齒之義,代策富強”(陳熾)
- 第三節 “盡驅羅剎于外興安嶺而守之”(湯壽潛)
- 第二節 “我茍棄之而不顧,俄將取之而不辭”(曹廷杰)
- 第一節 “俄之謀我,禍莫大于乘隙”(胡傳)
- 第二章 曲突徙薪:晚清東北邊防思潮之澎湃
- 本章小結
- 第五節 “西北塞防乃國家根本”(何秋濤)
- 第四節 “稽史籍,明邊防,成一家之言”(張穆)
- 第三節 “以夷制夷”(魏源)
- 第二節 “藩籬固則腹心安,腹心實則藩籬益固”(沈垚)
- 第一節 “天地東西南北之學”(龔自珍)
- 第一章 未雨綢繆:晚清邊防思潮之濫觴
- 第一編 晚清邊防思想之演變
- 二 主要內容和基本觀點
- 一 選題的意義與價值
- 緒言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緒言
- 一 選題的意義與價值
- 二 主要內容和基本觀點
- 第一編 晚清邊防思想之演變
- 第一章 未雨綢繆:晚清邊防思潮之濫觴
- 第一節 “天地東西南北之學”(龔自珍)
- 第二節 “藩籬固則腹心安,腹心實則藩籬益固”(沈垚)
- 第三節 “以夷制夷”(魏源)
- 第四節 “稽史籍,明邊防,成一家之言”(張穆)
- 第五節 “西北塞防乃國家根本”(何秋濤)
- 本章小結
- 第二章 曲突徙薪:晚清東北邊防思潮之澎湃
- 第一節 “俄之謀我,禍莫大于乘隙”(胡傳)
- 第二節 “我茍棄之而不顧,俄將取之而不辭”(曹廷杰)
- 第三節 “盡驅羅剎于外興安嶺而守之”(湯壽潛)
- 第四節 “以唇齒之義,代策富強”(陳熾)
- 第五節 “永絕敵人窺伺之萌”(姚文棟)
- 第六節 “請密定東征之策”(張佩綸)
- 本章小結
- 第三章 亡羊補牢:晚清西北邊防思潮之高漲
- 第一節 “整頓邊防,以防履霜之漸”(黃楙材)
- 第二節 “開置郡縣,事關西北全局”(左宗棠)
- 第三節 “一曰用人有定見;二曰籌餉有定數;三曰用兵有次第”(李云麟)
- 第四節 “行之一時而一時受其利,行之萬世而萬世受其利”(張佩綸)
- 第五節 “欲改革內政,先鞏固邊防”(徐鼐霖)
- 本章小結
- 第四章 唇亡齒寒:晚清南疆邊防思潮之蕩漾
- 第一節 “欲長治久安,非出于一戰不可”(張佩綸)
- 第二節 “為今之計,莫如以和為體,以作可戰之勢為用”(薛福成)
- 第三節 “一切損失權利,以戰勝直接恢復之”(楊覲東)
- 第四節 “邊防布置,以考察道路為第一義”(姚錫光)
- 第五節 “籌邊于此日,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也”(鄭觀應)
- 本章小結
- 第二編 晚清邊防危機與邊防政策之調適
- 第五章 東北邊防危機與邊防政策的調整
- 第一節 1840年前的中俄兩國東部邊界
- 一 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屬于中國的領土
- 二 俄國的探險侵略與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
- 第二節 俄軍的“借道”入侵與清廷的“設法羈縻”對策
- 一 沙俄軍隊的第一次“借道”侵略
- 二 沙俄軍隊的第二次“借道”侵略
- 三 沙俄軍隊的第三次“借道”侵略
- 四 沙俄軍隊的第四次“借道”侵略
- 第三節 穆拉維約夫的“肆意侵占”與奕山的“遷就允準”
- 一 穆拉維約夫的“肆意侵占”
- 二 奕山的“遷就允準”
- 第四節 沙俄大兵壓境與清廷“防撫兼施”政策之破產
- 一 俄軍侵略“得步進步”
- 二 清廷諭令奕山“不可一味軟弱”
- 三 清廷“防撫兼施”政策的確定
- 四 俄軍侵略行動的升級——“逐卡”
- 五 清廷“防撫兼施”政策的徹底破產
- 第五節 “封禁”政策的危害與“實邊”政策的確定
- 一 “封禁”政策的危害
- 二 “實邊”政策的確定
- 第六節 侵略者得隴望蜀與清廷消極避讓
- 一 “三國干涉還遼”與“黃色俄羅斯”計劃
- 二 日俄戰爭與清廷的“中立”對策
- 本章小結
- 第六章 西北邊防危機與邊防政策的調整
- 第一節 1840年前的中俄兩國西北部邊界
- 第二節 俄國侵略步伐加緊與清廷主張“以示羈縻而消后患”
- 一 清廷主張“以示羈縻而消后患”
- 二 “外托和好,內肆侵貪”的俄國侵略方針
- 三 塔城勘界談判與雜哈勞的蠻橫無理
- 第三節 朝臣的消極避讓與邊疆將軍的積極抗爭
- 一 步步緊逼的俄軍侵略行動
- 二 明誼的“不剛不柔不激不隨之道”
- 三 內憂外患交相乘
- 四 “剿之則力有未能,聽之則日益滋蔓”
- 五 伊犁將軍常清的抗議與妥協
- 六 “遷就了事”方針的確定
- 第四節 清朝官員嘗試與虎謀皮
- 一 借兵助剿計謀的破產
- 二 俄國的“乘危挾制”與清廷的“外示羈縻,內籌防范”
- 第五節 邊境軍事的沖突與豎立鄂博活動
- 一 索倫營官兵回歸的艱難歷程
- 二 關于豎立界碑與鄂博的交涉
- 第六節 遲到的軍事勝利與伊犁的回歸
- 一 俄軍乘機侵占伊犁與清廷邊防對策相應調整
- 二 遲到的軍事勝利與伊犁的收回
- 三 中俄科塔邊界談判
- 第七節 帕米爾被英國與俄國瓜分
- 一 帕米爾地區歷來屬于中國領土
- 二 俄國與英國私自瓜分帕米爾
- 本章小結
- 第七章 南疆邊防危機與邊防政策的調整
- 第一節 唇齒相依的宗藩關系
- 第二節 清軍援越剿匪與法軍對越南的侵略擴張
- 一 1869—1882年清軍五次援越剿匪
- 二 1858—1873年間法軍對越南的侵略擴張
- 三 一個條約三種看法
- 四 法軍入侵北圻與黑旗軍抗法活動
- 第三節 “保藩固圉”政策的醞釀
- 一 劉永福與王敬邦的會談
- 二 曾紀澤向法國申明中國的“藩屬之權”
- 第四節 “保藩固圉”政策的幾番討論與確定
- 一 “保藩固圉”政策的初步討論
- 二 “保藩固圉”政策的再討論與再確定
- 第五節 “保藩固圉”政策的貫徹與轉變
- 一 唐景崧奉命前往越南聯絡劉永福
- 二 黑旗軍與法軍的紙橋之戰
- 三 從“保藩固圉”轉入“保家衛國”
- 四 山西與北寧保衛戰
- 第六節 保家衛國
- 一 《李福條款》
- 二 中法宣戰
- 三 鎮南關大捷與巴黎停戰條款
- 第七節 中越邊界的劃分
- 一 中越邊界的劃分與界碑的豎立
- 二 廣東轄區的中越邊界談判與界碑的豎立
- 三 廣西轄區的中越邊界談判與界碑的豎立
- 四 云南轄區的中越邊界談判與界碑的豎立
- 第八節 “保邊固圉”政策的確定
- 一 “保邊固圉”政策的確定
- 二 南疆炮臺防線的構筑
- 本章小結
- 第八章 西南邊防危機與邊防政策的調整
- 第一節 中國西南的藩屬國
- 一 中國西南的藩屬國
- 二 唇亡齒寒
- 第二節 保持虛名,讓出實利
- 一 保持虛名,讓出實利
- 二 關于中緬邊界的談判
- 三 《續議滇緬界商務條款》及其附件
- 第三節 英軍對西藏的侵擾與中國的邊防對策
- 一 清廷在西藏的統治制度
- 二 英國伺機侵略西藏
- 三 赫德操縱下的印藏談判
- 四 《中英會議藏印條約》
- 第四節 英軍入侵拉薩與西藏邊防策略調整
- 一 英軍悍然入侵拉薩與中國軍民的抗戰
- 二 西藏邊防策略的調整
- 本章小結
- 第三編 晚清巡邊制度之沿革
- 第九章 東三省卡倫設置與巡邊制度
- 第一節 奉天與吉林邊境卡倫設置與巡邊制度
- 一 奉天與吉林邊境卡倫設置
- 二 奉天與吉林的巡邊制度
- 第二節 黑龍江的邊境卡倫設置與巡邊制度
- 一 黑龍江北部邊境卡倫設置情況
- 二 黑龍江西部邊境卡倫設置情況
- 三 黑龍江的巡邊制度
- 本章小結
- 第十章 外蒙古的邊境卡倫與巡邊制度
- 第一節 喀爾喀蒙古邊境卡倫設置與巡邊制度
- 一 喀爾喀蒙古邊境卡倫設置之沿革
- 二 喀爾喀蒙古之巡邊制度
- 第二節 烏里雅蘇臺與科布多邊境卡倫與巡邊制度
- 一 烏里雅蘇臺與科布多邊境卡倫設置之沿革
- 二 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的巡邊制度
- 第三節 北部卡倫官兵的待遇與獎懲制度的改革
- 一 卡倫官兵的待遇與糧餉制度的改革
- 二 北部卡倫官兵獎敘制度
- 本章小結
- 第十一章 新疆西部邊境卡倫與巡邊制度
- 第一節 新疆西部邊境卡倫設置
- 第二節 光緒時期卡倫的調整與制度的變革
- 一 光緒時期邊境卡倫的第一次調整
- 二 光緒時期邊境卡倫的第二次調整
- 三 天山北路卡倫的重新安設與裁撤
- 第三節 新疆西部巡邊制度
- 一 會哨制度
- 二 統巡制度
- 三 查閱制度
- 本章小結
- 第十二章 南疆巡邊制度之演變
- 第一節 中法戰爭前的中國邊防關卡
- 第二節 《中越邊界會巡章程》
- 第三節 各省邊境對汛設置情況
- 一 廣東廣西邊境對汛設置情況
- 二 云南邊境的“對汛”
- 第四節 中越“對汛”制度的改革
- 一 《中越邊界會巡章程》
- 二 《廣西邊防對汛新章》
- 第五節 獎勵與懲處制度
- 本章小結
- 主要參考文獻
- 一 官書檔案
- 二 叢書類編
- 三 中國人著作
- 四 外國人著作
- 五 學術論文
- 人名索引 更新時間:2020-03-13 11: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