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8評論

第1章 瘸子儲君李承乾(1)

齊王李祐造反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春天,大唐的天空依舊澄明。

這一年,太宗李世民四十五歲,君臨天下十有七載。

十七年來,大唐帝國政通人和、國泰民安、四海升平、萬邦來朝,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這個繁榮強大的帝國都足以讓李世民感到欣慰和自豪。

一切看上去都很美。

但是,這年正月,一則令人不安的流言卻開始在長安城的大街小巷悄悄流傳。

流言說的是太子李承乾。

要了解流言的具體內(nèi)容,我們不妨把目光轉(zhuǎn)到長安的酒肆茶坊里,聽聽某長安百姓和某外地旅人的如下對話:

某外地旅人問(下面簡稱外地人):人們說太子什么?

某長安百姓答(下面簡稱長安人)說他有病。

外地人:什么病?

長安人:足疾。十幾歲時生病落下的。

外地人:這么說,堂堂儲君居然是個瘸子?

長安人:別說得這么難聽,人家那叫足疾!

外地人:足疾也罷,瘸子也罷,問題是這種人將來怎么當(dāng)皇帝?這不是有失國體嗎?將來豈不是要讓番邦人笑掉大牙?

長安人:說得也是……不過,皇上還有一個兒子魏王李泰,長得膘肥體壯、膀大腰圓……不,是長得高大威猛、儀表堂堂,而且聰明穎悟、多才多藝,最受皇上寵幸。您不知道吧,皇上出門都把他帶在身邊,瞧這勢頭啊,這魏王李泰遲早有一天會把李承乾拱掉,自己當(dāng)太子。

外地人:哦?如此說來,當(dāng)今皇上也有廢立之意啦?

長安人:這個嘛,咱平頭百姓不敢瞎猜。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很多名流政要和勛貴子弟都在向魏王靠攏,如果不是他有戲可唱,那幫人精干嗎要削尖了腦袋往他身邊拱?

外地人:嗯,有道理。那我們就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吧……

這些流言蜚語就像春天的柳絮一樣在長安坊間到處亂竄、恣意飛揚,最后終于不可阻擋地飛進皇宮,落進太宗李世民的耳中。

李世民勃然大怒,同時也隱隱生出了一絲不祥的預(yù)感。

貞觀十七年正月十五,在元宵佳節(jié)的朝會上,一臉陰霾的李世民當(dāng)著文武百官的面作出了嚴正聲明:“聽說坊間的官員、百姓認為太子有足疾,而魏王穎悟,又時常隨朕出游,所以議論紛紛,甚至有投機之徒已經(jīng)開始攀龍附鳳。今天,朕要明白告訴諸卿,太子的腳雖然有毛病,但并不是不能走路。而且《禮記》說:‘嫡子死,立嫡孫。’太子的兒子已經(jīng)五歲,朕絕對不會讓庶子取代嫡子,開啟奪嫡之源!”

謠言止于智者。

愚蠢的流言止于自信的帝王。

李世民堅信,只要自己毫不動搖地堅持嫡長制的原則,不讓任何人有機可乘,太子李承乾就能在皇權(quán)的接力賽上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亟雍孟乱话簟o論在任何情況下,李世民都絕不允許武德九年那場兄弟鬩墻、父子反目的悲劇在今日重演!

坊間的流言雖然可惡,不過它頂多就是讓李世民感到郁悶和不安而已,但接下來發(fā)生的這件事情,卻足以令他陷入巨大的悲愴和哀傷之中。

貞觀十七年正月十七,李世民最為倚重的股肱大臣之一、一代名臣魏徵與世長辭。

聽到噩耗的那一刻,李世民如遭雷擊,哀慟不已。

他為魏徵舉行了一場莊嚴而隆重的葬禮,命朝廷九品以上的文武百官全部去給魏徵送行,并賜予“羽葆鼓吹,陪葬昭陵”的特殊待遇。在當(dāng)時,這是人臣所能享有的最大哀榮。

魏徵出殯的那天,李世民登上御苑的西樓,望著那支一眼望不到頭的送葬隊伍,往事在他眼前一幕幕掠過,淚水止不住潸潸而下……

還沒等李世民從魏徵之死的哀傷中完全解脫出來,一些令人不安的壞消息又接踵而至。先是鄠縣(今陜西戶縣)縣尉游文芝密告代州(今山西代縣)都督劉蘭成謀反,有關(guān)部門經(jīng)過調(diào)查,證實劉蘭成謀反罪名成立,隨即將其逮捕并腰斬。緊接著,新任洛州(今河南洛陽市)都督張亮入宮辭行時,居然向皇帝告密,又說有個朝廷重臣要謀反。

誰?

侯君集。

張亮是開國功臣,侯君集也是開國功臣,如今一個開國功臣狀告另一個開國功臣謀反,這個問題絕對要比劉蘭成一案嚴重得多!

是張亮在誣陷,還是侯君集真的要造反?

似乎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侯君集這個人,其實早在貞觀十四年就開始出問題了。當(dāng)時他出任西征統(tǒng)帥,率部平定了高昌,于是就有些居功自恃,公然侵吞高昌王室的大量珍寶。上梁不正下梁歪,其部眾看見主帥帶頭貪墨,頓時一哄而上,爭搶戰(zhàn)利品。

侯君集不敢制止,因為他是第一個伸黑手的。要是他賊喊捉賊,手下人絕對不服,而且回朝后肯定會把事情抖出來。所以,侯君集只好睜一眼閉一眼,任手下人盡情哄搶戰(zhàn)利品。

也許是事情鬧得太大,所以他剛剛班師回朝,就東窗事發(fā)了。

有關(guān)部門抓到了他貪墨的證據(jù),立刻對他發(fā)出彈劾。太宗李世民一聽奏報,二話不說就把他丟進了詔獄。

侯君集滿腹不平。

自己剛剛為帝國立下赫赫戰(zhàn)功,可一回來,居然連皇帝的面都還沒見著,連一杯慶功酒都還沒喝到,就先蹲號子吃了牢飯,這他奶奶的算怎么回事?

后來中書侍郎岑文本上疏替他求情,李世民才把他放出了詔獄。可侯君集平定高昌的功勛好像從此一筆勾銷了,不但沒人給他擺慶功宴,更沒人給他加官晉爵。這口鳥氣,侯君集無論如何也咽不下去!

在侯君集看來,李世民在玩弄帝王術(shù),借懲貪之名對功臣進行打壓。從此,侯君集心灰意懶,“志殊怏怏”(《舊唐書·侯君集傳》),對李唐朝廷和太宗李世民的忠誠度一落千丈。

與此同時,一個大膽的念頭開始在他心中蠢蠢欲動。

貞觀十七年二月,太子詹事張亮被調(diào)出朝廷,改任洛州都督,侯君集故意刺激他說:“是什么人排擠你?”

張亮沒好氣地說:“不是你還有誰?”

侯君集急得跳腳:“我討平一個國家回來,卻碰上比一間屋子還大的嗔恨和猜忌,我還有心思排擠你?”

見張亮不語,侯君集忽然卷起袖子大聲說:“老子郁悶得不想活了,你要不要反?我和你一起反!”

乍一聽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張亮著實嚇了一大跳。他先是在心里問候了侯君集的十八輩祖宗,繼而暗暗叫苦:今天這些話要是被人聽見,自己就得陪著侯君集一塊玩完!雖然此次無緣無故被弄出京師他也很憋屈,可他萬萬不敢往造反的事上想,如今侯君集這么一嚷嚷,簡直是拽著他往火坑里跳啊。

狗日的侯君集,你自己想死就死,何苦拉著老子當(dāng)墊背!

張亮為此郁悶了好幾天,最后一狠心,找皇帝告御狀去了。

張亮知道,只有這么做,他才能與侯君集劃清界限,徹底洗刷同謀造反的嫌疑。

李世民聽完張亮的告密后,良久無語。

最后,李世民長嘆一聲:“你跟侯君集都是開國功臣,而且侯君集說這種話時,旁邊沒有第三者在場。如果交付法司審訊,他必定不服,到頭來也審不出個子丑寅卯,這件事你暫且不要再提了。”

事后,李世民雖然待侯君集如故,就像什么事都沒發(fā)生過一樣,但顯然已經(jīng)對他多留了一個心眼。

這真是一個讓人無語的春天。

政治流言猖獗,股肱重臣辭世,地方大員剛因謀反被誅,開國功臣又涉嫌謀反……好像所有壞事都湊到一塊去了。

要照老百姓的話說,這就叫流年不利!

數(shù)日后的一次朝會上,情緒惡劣的李世民忽然對群臣發(fā)了一通牢騷:“人主惟有一心,而攻之者甚眾。或以勇力,或以辯口,或以諂諛,或以奸詐,或以嗜欲,輻湊攻之,各求自售,以取寵祿。人主少懈,而受其一,則危亡隨之,此其所以難也。”(《資治通鑒》卷一九六)

聽著天子這段既像獨白又像訓(xùn)斥的牢騷話,滿朝文武面面相覷,猝然不知應(yīng)對。

許多人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瞥了瞥御榻上的皇帝,心里頭紛紛敲起了鼓。

勇力、辯口、諂諛、奸詐、嗜欲,各求自售,以取寵祿……這說的都是誰呢?不會是說我吧?

也許是為了沖淡這個春天的晦氣,并且紓解一下壞到了極點的心情,李世民決定做一件醞釀已久的事。

這是他多年來的一個夙愿,也是大唐王朝的一件盛事。

二月二十八日,李世民命著名畫家閻立本繪制了二十四位開國功臣的畫像,懸掛于太極宮三清殿旁邊的凌煙閣。他們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jié)、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叔寶。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做完這件事,李世民的心情總算有所好轉(zhuǎn)。

可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更壞的消息馬上就來了。

貞觀十七年三月初,一匹快馬風(fēng)馳電掣地進入長安。大汗淋漓的信使抵達京師后,不顧滿面灰塵,直接拍馬馳進了太極宮。

這個風(fēng)塵仆仆的信使,給朝廷和天子帶來了一則十萬火急的消息——

齊王李祐造反了!

齊王李祐是太宗李世民的第五子,武德八年封宜陽王,同年改封楚王。貞觀二年,徙封燕王,就任豳州都督,貞觀十年改封齊王,授齊州(今山東濟南市)都督。

從這份簡單的履歷可以看出,這個齊王也算是經(jīng)過歷練的人,不像是那種長于深宮、昏庸無能的紈绔子弟。

但是很可惜,盡管李世民早早就讓他出任封疆大吏,把他放在地方上歷練,可這個齊王李祐卻始終無甚長進,只學(xué)會了飛鷹走馬、游弋射獵,壓根沒學(xué)到什么撫眾馭民的真本事。

親王無能,外戚自然乘虛而入。

李祐的舅父陰弘智在朝中擔(dān)任尚乘直長,是一個管理御馬的七品芝麻官,仕途很不得意,當(dāng)然就希望齊王李祐能夠競爭天子寶座,以便跟著雞犬升天,于是暗中勸告李祐說:“大王兄弟這么多(李世民共有十四子),陛下千秋萬歲之后,你應(yīng)該招募一批壯士保衛(wèi)自己的安全。”言下之意,就是希望齊王暗中積蓄力量,以備來日奪取皇位。

李祐深納其言。陰弘智隨即舉薦了他的兩個大舅子:燕弘亮和燕弘信。

這兄弟倆本是江湖中人,平日里耍槍弄棒,吆朋喝友,也有幾分老大的派頭。李祐一見傾心,賜給他們大量財寶,讓他們暗中招募死士。

太宗李世民對皇子們一向管教甚嚴,給他們派任的長史和司馬都是一些剛烈正直之人。其中,負責(zé)輔佐齊王的長史權(quán)萬紀就是一個性情偏狹、極端嚴厲的人。齊王喜歡飛鷹走馬,權(quán)萬紀就屢屢諫諍;齊王寵幸手下的兩個衛(wèi)士昝君謩、梁猛彪,權(quán)萬紀就把他們視為眼中釘,找個借口就把他們逐出了齊王府。李祐大為不快,暗中又把他們召了回來,對他們的寵幸有增無減。

對于齊王李祐的所作所為,李世民也有所耳聞,于是經(jīng)常寫信斥責(zé)。權(quán)萬紀擔(dān)心皇帝怪罪他輔佐無方,隨即想了一個免責(zé)的辦法,對齊王說:“大王是皇上愛子,陛下是為你好才嚴加教訓(xùn),大王若能改過自新,我愿入朝替大王說話。”隨即寫了一道奏疏,條條列出李祐所犯的錯誤,然后強迫李祐在上面簽字,以表明他真心悔過的態(tài)度。李祐無奈,只好乖乖地簽字畫押。

權(quán)萬紀拿著奏疏到了京師,對皇帝說,齊王李祐在他的輔佐下一定可以改過自新。李世民非常高興,一邊勉勵權(quán)萬紀,一邊下詔歷數(shù)李祐的種種過失,并且再次發(fā)出嚴厲的批評和警告。

李祐聽說皇帝褒獎了權(quán)萬紀,卻獨獨把自己罵得狗血噴頭,頓時暴跳如雷:“這姓權(quán)的出賣我!竟敢以我的過失換取他的功勞,總有一天我要宰了他!”

自此,齊王李祐與權(quán)萬紀嫌隙日深,而叛亂的禍根從這一天起便已悄然埋下。

權(quán)萬紀到長安走了一趟后,自以為有了皇帝的嘉獎和信任,從此就像拿到了一把尚方寶劍,對齊王的管束越發(fā)變本加厲,不但不讓他邁出城門一步,而且把他打獵用的鷹犬全都放跑了,此外還嚴禁昝君謩、梁猛彪與齊王見面。

堂堂一個皇子,竟然被自己的輔臣管制到這種地步,叫齊王如何忍受?

權(quán)萬紀并不知道,他的過分刻薄終將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有一天夜里,權(quán)萬紀家的院子里忽然扔進來幾塊石頭,權(quán)萬紀料想這肯定是昝君謩和梁猛彪所為,下一步很可能會謀殺他。于是第二天一早斷然將二人逮捕,并且立刻用快馬投遞奏章到京師,彈劾齊王李祐及其黨羽數(shù)十人。

到這一步,權(quán)萬紀與齊王李祐的矛盾就徹底激化了,雙方已呈水火不容之勢。

李世民聞奏后,立即派遣刑部尚書劉德威親自到齊州調(diào)查取證,結(jié)果很多證據(jù)都對齊王非常不利。李世民大怒,隨即下令李祐隨同權(quán)萬紀一起回京。

齊王李祐大為恐懼,知道自己又被權(quán)萬紀打了小報告,于是蓄積已久的怨恨終于爆發(fā),隨即與燕弘亮等人一起密謀,決定除掉權(quán)萬紀。

此時權(quán)萬紀也已嗅出危險的氣息,所以不等齊王一起,自己先行動身回京了。齊王當(dāng)然不會放過他,立刻命燕弘亮率二十幾個騎兵追殺,在半道上射死了權(quán)萬紀。

擅自誅殺皇帝親任的輔臣,這回的婁子算是捅大了。事已至此,反是死,不反也是半條命,齊王李祐一咬牙——那就反了!

除了權(quán)萬紀外,李祐對另一個經(jīng)常勸諫他的輔臣韋文振也是恨之入骨。韋文振時任齊王府典軍,手中握有兵權(quán),李祐要想起兵,頭一個就得先擺平他。于是李祐便派人脅迫他一起造反,韋文振不從,率一干部屬出逃,只跑出數(shù)里地,就被齊王李祐追獲,當(dāng)場砍殺。部屬們嚇得趴在地上,渾身顫抖,紛紛向齊王磕頭求饒。

做完這一切,齊王李祐徹底掌控了齊州的局勢。

坐鎮(zhèn)齊州十年,他還是頭一回品嘗到手握大權(quán)、說一不二的滋味。

這滋味真是美極了。

李祐感覺自己胸中一股睥睨天下、傲視群倫的豪情壯志油然而生。

原來造反是如此愜意的一件事情,早知道就早反了!

隨后,李祐開始給黨羽們大肆封官,名頭有什么上柱國、開府、拓東王、拓西王等等,同時打開府庫盡情賞賜,儼然已經(jīng)是一個功成名就的帝王。接著,李祐又把城外的老百姓悉數(shù)趕進城中,又命軍隊磨利武器、加固城墻,大有與朝廷分庭抗禮之勢。

齊王李祐激情澎湃地進行著他的造反大業(yè),可在齊州的官員和百姓看來,齊王這么做簡直是在自掘墳?zāi)埂?

士民們當(dāng)然不想當(dāng)他的陪葬品,于是紛紛撇下妻兒老小,半夜里偷偷從城墻上縋下,爭先恐后地逃亡。

齊王李祐根本無力阻止。

李世民萬萬沒有想到,李祐竟然會走到這一步!

他知道這小子一貫是爛泥扶不上墻,本來也沒指望他有多大出息,只是想嚴加督導(dǎo),別讓他捅出太大的婁子就行。不成想這小子放著好好的親王和都督不當(dāng),居然干起了殺人造反的勾當(dāng)!

如此喪心病狂,無異于宣判自己的死刑。

李世民心里又恨又痛。

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三月六日,李世民一邊下詔命兵部尚書李世勣集結(jié)齊州以西九個州的軍隊進行討伐,一邊給齊王李祐下了最后一道手詔:

吾常誡汝勿近小人,正為此也。汝素乖誠德,重惑邪言,自延伊禍以取覆滅。痛哉,何愚之甚也!遂乃為梟為獍,忘孝忘忠,擾亂齊郊,誅夷無罪。去維城之固,就積薪之危;壞磐石之親,為尋戈之釁。且夫背禮違義,天地所不容;棄父逃君,人神所共怒。往是吾子,今為國仇。萬紀存為忠烈,死不妨義;汝生為賊臣,死為逆鬼。彼則嘉聲不隤,爾則惡跡無窮。吾聞鄭叔、漢戾,并為猖獗,豈期生子,乃自為之?!吾所以上慚皇天,下愧后土,嘆惋之甚,知復(fù)何云。(《舊唐書·庶人祐傳》)

這是一個苦心孤詣的帝王對一個大逆不道的臣子最后的譴責(zé)。

上架時間:2013-12-06 17:06:50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已經(jīng)獲得合法授權(quán),并進行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谷区| 常熟市| 华宁县| 自治县| 承德市| 庐江县| 长寿区| 独山县| 额敏县| 孟村| 临汾市| 武乡县| 西乌珠穆沁旗| 利津县| 四平市| 定兴县| 镇康县| 南充市| 西充县| 神农架林区| 张家界市| 湘阴县| 崇礼县| 玛纳斯县| 眉山市| 玛纳斯县| 黑水县| 金华市| 历史| 北海市| 木兰县| 张北县| 全州县| 乳源| 公安县| 林芝县| 青岛市| 大余县| 綦江县| 云林县| 林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