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瘸子儲君李承乾(5)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李泰已經二十四歲,是一個生活閱歷和政治經驗都已相對豐富的成年人,擁有自己的一套處世哲學和政治理念,所以他才會在所謂的禮制問題上屢屢向那些元勛老臣叫板,目的就是借此樹立個人的政治威信。其次,他早已在朝中打造了一個不可小覷的勢力集團,其中多有元勛子弟,如杜如晦之弟杜楚客、柴紹之子柴令武、房玄齡之子房遺愛等。可想而知,假如由李泰繼承皇位,這幫少壯派就成了擁立新君的首功之臣,而像長孫無忌這樣的前朝老臣到時候就只能乖乖地卷鋪蓋回家,所以長孫無忌必定要反對李泰。

而長孫無忌之所以堅決擁立李治,就在于李治年齡小,性格柔弱,易于掌控。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當一個外戚極力擁護一個幼主繼承皇位的時候,毋庸諱言,其原因就是這個外戚試圖在日后掌握朝政大權。

長孫無忌擁立李治的深層動機正在于此!

在力挺李治的代表人物中,除了長孫無忌外還有一個就是禇遂良。

禇遂良是當年秦王府學士禇亮之子,屬于貞觀政壇的后起之秀,歷任秘書郎、起居郎等職,時任諫議大夫。雖然他資歷較淺、官階不高,但卻因忠直敢言而深受李世民的器重和賞識。魏徵去世后,禇遂良更是滿朝文武中繼其遺風、敢于犯顏直諫的第一人,所以到了貞觀十七年,他實際上已經成為李世民最為信任的股肱重臣之一。對此,朝野上下的人們都看在眼里。他們心里都很清楚,此人的政治前程不可限量。

長孫無忌和禇遂良都是當面站出來力挺李治的。除了他們之外,在擁護李治的集團中,還有一個不顯山、不露水的第三號人物,也在其中發揮了看似無形但卻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個人就是李世勣。

李世勣怎么會和晉王李治扯上關系呢?

說來話長。早在貞觀七年,年僅六歲的李治就被授予并州大都督一職,這么小的毛孩子當然不可能實際到任,因此只能“遙領”。而負責代替李治行使職權的人就是李世勣。他當時的職務是并州大都督府長史。所以嚴格說來,李世勣算得上是晉王李治的“故吏”。他在并州取得的政績,既是他自己的,也可以算是李治的,因而從一定程度上說,他們二者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在這場儲位之爭中,李世勣毫無疑問是站在晉王這邊的,所以他才會出現在這次內定儲君的核心會議中。

眾所周知,李世勣是初唐名將、開國功臣,他在并州任內治理邊務十幾年,曾被李世民盛贊為“國之長城”,所以貞觀十五年便被調入朝中擔任兵部尚書。到了貞觀十七年,大唐的開國名將逐漸凋零——如李靖已七十多歲,早已致仕;尉遲敬德也于貞觀十六年淡出現實政治;而侯君集又在此次儲君危機中因謀反被誅……在此情況下,李世勣作為帝國屈指可數的軍事棟梁,其政治地位自然非常人可比。

綜上所述,李治背后的這三個帝國大佬可以稱得上一個典型的“鐵三角”——長孫無忌是元勛老臣的代表;禇遂良是政治新秀的代表;而李世勣則是軍方人物的代表。面對如此強大的政治力量,李世民又豈能等閑視之!

相形之下,李泰背后的勢力集團盡管不乏權門之后,可是在李世民眼中卻毫無分量。

不但毫無分量,而且李世民對那些功臣子弟恰恰頗為反感。在他看來,這幫人基本上就是一些無德無才、只會吃父兄老本的紈绔子弟。當他得知房遺愛等功臣子弟大多卷入魏王李泰的奪嫡陰謀時,就曾當面警告房玄齡等人:“功臣子弟多無才行,借祖父資蔭遂處大官,德義不修,奢縱是好!……朕發此言,欲公等戒勖子弟,使無愆過,即家國之慶也。”(《貞觀政要》卷三)

李世民很清楚,假如李泰入繼大統,這幫“德義不修”的功臣子弟必然會執掌朝政,到時候不但貞觀一朝的政治成果不保,而且李唐社稷的安全與穩定也很可能受到危及。

因此,雖然李世民在感情上一直傾向于李泰,但是在理智上他卻不得不最終選擇李治。

換句話說,他是選擇了李治背后的政治集團。

只有讓這批元勛故舊輔佐新君、繼續執掌朝政,貞觀路線才會得到延續,而他為之奮斗一生的帝王功業才能得到有效的繼承,并且發揚光大!

然而,與其說這是李世民主動選擇的一種政治走向,還不如說這是他被迫接受的一種既成事實。

作為一個馬上得天下的創業之君,誰沒有幾分乾綱獨斷的霸氣呢?尤其在儲君的問題上,任何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正常情況下都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辦。可是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卻被迫陷入了一個他無法掌控的局面。也就是說,當時朝廷的政治已經發展到“文武之官,各有托附;親戚之內,分為朋黨”(《舊唐書·濮王泰傳》)的地步,在這種令人不安的局面下,李世民幾乎已經沒有了主動選擇的余地。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想見——當他最終接受長孫無忌等人的意見、決定改立李治時,心里頭肯定沒有多少喜悅和成就感,有的恐怕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無奈和苦澀。

職是之故,李世民才會表現得那么一反常態,先是把無辜而懵懂的李治跟其他人一塊數落了,繼而又尋死覓活,最后又對李治說“汝舅許汝矣,宜拜謝”,把自己弄得像一個大權旁落、心有不甘的“苦主”。其實李世民的這些反常言行,一方面固然是內心種種痛苦情緒的流露和發泄,另一方面也是做給長孫無忌等人看的,目的是讓他們充分意識到——他這個皇帝在這場易儲風波中經受了多大的折磨、作出了多大的妥協、付出了多大的犧牲!從而提醒他們——必須在日后竭盡全力輔佐新太子,否則就是對他這個天子的辜負和虧欠。

換言之,他想讓長孫無忌等人在奪得“定策之功”、獲取巨大政治利益的同時,也背上一定程度的道義負擔和良心債!就像他李世民為了帝國的政治穩定和長治久安,不得不顧全大局、犧牲個人的意志和感情一樣。

敲定新太子的人選后,李世民立刻召集朝中所有六品以上官員,在太極殿舉行了一次“民意測驗”,讓大臣們暢所欲言,提出他們認為合格的儲君人選。

李世民對眾人說:“承乾悖逆,泰亦兇險,皆不可立。朕欲選諸子為嗣,誰可者?卿輩明言之。”

這根本不是什么問題。

因為李世民的兒子雖多,可嫡子只有三個,既然“承乾悖逆”,而李泰又“兇險”,那答案不就不言自明了嗎?除了晉王李治,還能有誰?

滿朝文武都聽懂了皇帝的意思,于是“眾皆歡呼曰:‘晉王仁孝,當為嗣。’”(《資治通鑒》卷一九七)

就在滿朝文武的歡呼聲中,年僅十六歲的晉王李治終于“眾望所歸”地成了大唐帝國的新儲君。

同一天,李世民傳召魏王入宮。

李泰意識到此行兇多吉少,但是皇帝敕命又不可違抗,無奈之下,只好帶著幾百個隨從騎兵來到永安門。守門官當即把他的隨從全部拒之門外,只把魏王李泰單獨帶到肅章門。當天,李泰即遭軟禁,暫時被扣押在北苑。

等待他的,將是與廢太子李承乾如出一轍的命運。

貞觀十七年四月七日,李世民親臨承天門,下詔冊立晉王李治為皇太子,同時大赦天下。隨后,李世民對宰執大臣們公開表態:“我若立泰,則是太子之位可經營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窺伺者,皆兩棄之,傳諸子孫,永為后法。且泰立,則承乾與治皆不全;治立,則承乾與泰皆無恙矣。”(《資治通鑒》卷一九七)

這是一個父親為了避免骨肉相殘,而不得不作出的一種選擇。

這是一個皇帝為了顧全大局,而不得不對擁立李治的大臣們所作的一次重大妥協。

在這場波譎云詭的奪嫡之爭中,李承乾的鋌而走險和李泰的處心積慮最終都沒有給他們帶來好運,反而意外地促成了李治這匹政治黑馬的最后勝出。

在這場險象環生的政治博弈中,李治的年輕、幼稚和仁厚,不但不是一種劣勢,反而變成了一種得天獨厚的優勢。

這個結果真是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

正應了那句老話——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未來的唐高宗李治,就是歷史老兒陰差陽錯選中的這個漁翁。

李治繼任儲君的三天后,李世民在第一時間就給他安排了一個極為可觀的輔臣團隊。

這是一個超豪華的明星陣容——長孫無忌任太子太師,房玄齡任太子太傅,蕭瑀任太子太保,李世勣任太子詹事;左衛大將軍李大亮領右衛率,前太子詹事于志寧、中書侍郎馬周為左庶子,吏部侍郎蘇勖、中書舍人高季輔為右庶子,刑部侍郎張行成為少詹事,諫議大夫褚遂良為太子賓客。

一口氣把這么多股肱重臣全部派到東宮當老師,足見李世民對李治的期望之高。同時,此舉也等于是向天下人表明——經過這么多風波之后,皇帝最后敲定的這個儲君就是鐵板釘釘的未來天子,任何人也別想再打奪嫡的主意!

數日后,李世民頒下了一道貶黜魏王的詔書,字里行間交織著一個父親的愛與痛以及一個帝王的無奈和義憤。

朕聞生育品物,莫大乎天地;愛敬罔極,莫重乎君親。是故為臣貴于盡忠,虧之者有罰;為子在于行孝,違之者必誅。大則肆諸市朝,小則終貽黜辱……魏王泰,朕之愛子,實所鐘心。幼而聰令,頗好文學,恩遇極于崇重,爵位逾于寵章。不思圣哲之誡,自構驕僭之咎;惑讒諛之言,信離間之說。以承乾雖居長嫡,久纏疴恙,潛有代宗之望,靡思孝義之則。承乾懼其凌奪,泰亦日增猜阻,爭結朝士,競引兇人。遂使文武之官,各有托附;親戚之內,分為朋黨。朕志存公道,義在無偏,彰厥巨釁,兩從廢黜。非惟作則四海,亦乃貽范百代!(《舊唐書·濮王泰傳》)

在詔書的最后,李世民下令解除了李泰的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侯大將軍等一應職務,降爵為東萊郡王。原魏王府的官員,凡屬李泰親信者全部流放嶺南;杜楚客論罪當死,但以其兄杜如晦之功而被赦免,廢為庶人。

不久后,李世民又改封李泰為順陽王,將其遷出長安,徙居均州的鄖鄉縣(今湖北鄖縣)。名曰改封,實則與流放無異。

對于這個兒子,李世民一直深感痛惜。時隔數年后,當李世民看著李泰從均州給他上呈的表章時,憐惜和鐘愛之情仍舊溢于言表。他對侍臣們說:“泰文辭美麗,豈非才士!我中心念泰,卿等所知。但社稷之計,斷割恩寵,責其居外者,亦是兩全也。”(《舊唐書·濮王泰傳》)

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李泰被進封為濮王,政治待遇略有提升。高宗李治即位后,又特準李泰開府置官,并賞賜給他大量錢物。

可是,無論李世民和李治在事后如何刻意彌補,終究無法改變李泰在政治上蹉跌失意的事實。

對于一個把政治地位看得高于一切的人來說,政治生命的過早終結無異于提前宣告了他的死亡。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郁郁不得志的李泰卒于鄖鄉,年僅三十三歲。

到死,他也沒能回到魂牽夢縈的故鄉長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渝中区| 合川市| 肇庆市| 高密市| 平原县| 武平县| 溧阳市| 宁波市| 如东县| 三河市| 桃园市| 都匀市| 英山县| 宿州市| 大城县| 阳新县| 衡南县| 闻喜县| 旬邑县| 剑河县| 宁津县| 汉沽区| 平乐县| 冀州市| 梁山县| 阿瓦提县| 泸水县| 德清县| 谢通门县| 招远市| 云南省| 辽阳市| 屏山县| 马公市| 邢台县| 吉安县| 普安县| 甘孜| 台安县| 高青县| 安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