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2評論

第1章 父親的來信

白色的陽光斜照在城市郊外的山間平地上。平地南北兩側的遠方,各有一列點綴著綠色斑點的灰色山脈,一脈土路貫穿平地伸向遠方的山口,風一吹,路面刮起一陣塵土。路北側有一片灌木林,覆蓋在黃綠相間的原野之上。不遠處,是西寧城邊的一片低矮、灰黃色的平房,在空曠的背景下,顯得渺小而又懶散。

一個青年正站在路邊,等待著從西寧出城的汽車。他心急地踱著步子,不時地抬頭望著城里方向。恰好這時,天上飄來了一片云彩,遮住了陽光。由于地處高原,氣溫只有十幾度,一旦沒有了太陽,青年雖穿著藍色的長袖衣服仍然感到有點兒冷,不由得抱起了胳膊。在他的身邊,放著一個綠色的軍用帆布包、一個白色的布袋,這是他在西寧采購的物品。

這條路出西寧不遠就會攀升到三千多米的山區,翻過山口,向著新疆或者西藏境內進發。由于偏僻,每天過往的車輛不會超過二十輛。于是,每一輛車過來時,青年都滿懷著期盼,從好遠開始就一直望著它漸漸駛近。

在青年等待的工夫里,已經開過去三輛車,一輛吉普,一輛黑色的轎車,一輛藍色的卡車,但這些車顯然都不是他等的那輛。青年人掩飾不住眼神中的失落,繼續踱著步子,顯得有些心急。

大約一個多小時后,第四輛車開來了。這是一輛解放牌的綠色卡車,車的后廂帶著帆布棚。青年跳了起來,在離汽車還有兩百米左右時,他已經開始興奮地揮舞著雙手。

汽車司機是個不到二十歲的青年,他也揮舞了一下手臂,作為回應。在那個年代,司機是十分光榮的職業,這種躊躇滿志也反映在了這位司機的臉上和手臂的動作上。

汽車來到了他的面前,停下了。在車門上,用白漆噴著一行字“光明農場”。光明農場就是青年要去的地方。

“你來晚了。”車外的青年說。

“這已經算最快了。”司機笑著說,“為了加油,我跑了好幾個地方,拿著介紹信都不管用,沒有人理睬。后來油快用光了,我都擔心要推車了。”

“后來呢?”

“后來我動了動腦子,”司機指了指自己的頭說,“買了兩包煙,到了站里,把煙一遞……那里的人剛才還黑著臉的,馬上換了副笑臉,揮了揮手叫我隨便加油。我還多帶了兩個小桶,也加滿了。快上來吧。”

車外的青年把軍用包扛起來,向后車廂走去。然而,就在他接近車廂時,突然發現里面有一個人,被嚇了一大跳。

“方以民,方以民。”車廂里的人站起身來,跟他打招呼。

“是你!陳鎖。你怎么來了?”

“嗨,嗨,給婆娘看病。”車廂里的陳鎖回答。

“她人呢?也在里面?”

“她沒來,我來給她抓藥。”

就他們說話的工夫,司機已經不耐煩了。他從駕駛室出來,幫助方以民把剩下的布袋扛起來,扔進了后車廂。“快,坐好,我們上路了。”司機說。

方以民猶豫了一下,他有兩個位置可以選擇:駕駛室內副駕駛的位置,以及后車廂內。他選擇了后車廂。

司機撇了撇嘴,進了駕駛室。但他隨即又下來了,手中夾著一封信。“這是你的信。你爸爸寫給你的。我剛取來。”司機說。

由于農場太偏僻,外地下鄉的職工又多,這里的司機都肩負著郵遞員的責任,如果去西寧,往往會把職工的信件都帶回去。

方以民欣喜地叫了一聲,他簡直是撲向了那封信。然而司機仿佛在賣關子,故意把信舉過了頭頂。

“快給我吧。家書抵萬金,你沒有離過家,不知道盼信的心情。”方以民說。

司機比劃了一個抽煙的動作。方以民從口袋里掏出半包煙,全扔給了司機。司機呵呵地笑著,把信遞給了方以民,轉身上了車。

陳鎖從后車廂里遞出來一只手,方以民抓住,用腳踩住鐵踏腳,躍進了車廂。車廂內很暗,于是他在入口站了一會兒,適應了一下,才繼續向前走。地上放著幾捆鐵絲,方以民小心地避開了,生怕蹭壞腳上的新解放鞋。在車廂的前部,放了幾個草墊。陳鎖已經坐下了,方以民挨著他也坐下。汽車吼了幾聲,歪歪斜斜地上了路。

這兩個并排坐著的人乍一看非常相似,都穿著藍色的衣褲,腳上套著解放鞋。但如果仔細看,就會發現,他們其實幾乎沒有共同之處。方以民是個三十歲左右的青年,兩道濃眉略微上翹,顯得很英俊,嘴角總像是帶著若隱若現的笑容,顯得與人親近,卻又隔著適當的距離。他的普通話略帶南方口音,但已經比較標準了。他的衣服雖說是普通的藍色,但顯得很整潔。一旁的陳鎖,頭發亂蓬蓬的,衣服看上去又臟又皺,他已五十多歲,臉上的皺紋中都帶著泥痕。他說話口齒不清,如果不仔細琢磨就很難懂。這并不僅僅因為他有口音,還因為他根本沒有掌握說話的技巧,從來沒有想過要把話表達得更清晰一點。

方以民并沒有急著看信,他仿佛故意要把收信的幸福感拖久一點,轉向身邊的陳鎖,關切地問:“陳嫂得了什么病?”

“說不上來的病,肚子疼,人越來越瘦。同志,這個年頭啊,人們總是得一些稀奇古怪的病,連醫生都沒有見過,給開的全是治拉肚子的藥。”陳鎖哀嘆。

方以民的眼神中充滿了同情。

父親的來信陳鎖繼續說:“可我知道,都是累的,累的……一輩子沒有好好睡過一天覺,累散架了,沒有用了……”

“應該把她一起帶來,好好看看。”

“沒有錢,沒有錢啊,方以民同志。這次來西寧,我們連兩個人的錢都湊不齊。在西寧得吃頓飯、住一天,可我們住不起。我就對她說,孩兒他娘,你去西寧吧,到了西寧,你就找中醫院看病,把你的毛病都向醫生倒一倒,多拿幾服藥回來。可她說,不行,我不來,要來我們一塊兒來。沒有辦法,我就一個人來了。方以民同志,我們哪跟你一樣,你是從北京來的大人物,等過了這一陣,還要回北京去的。我們窮莊稼人沒有錢。”

“我們也沒有錢。”方以民說。

“可那不一樣,”陳鎖說,“最起碼你還沒有結婚,沒有生孩子。你不知道這年頭,娶媳婦生孩子日子是多么難過。我有時候累得都不想活了。”

方以民禮貌地閉了嘴。他知道,順著這個中年人的話說下去,只能引來越來越多的牢騷和抱怨。他開始后悔沒有和司機坐在一起。司機是個快活的小伙子,也是他最好的朋友之一,方以民喜歡和快活的人在一起。

他從口袋里拿出了父親的信,把鼻子湊到封口處聞了聞,信件散發出淡淡的漿糊香味。他小心地沿著邊緣把信封撕開,生怕撕到了里面的信。一張黑白照片掉了出來。車廂內光線昏暗,方以民往車廂后部挪了挪,借著光,他看清照片的背景是一片帶著新荷的湖面,照片上有兩個人,父親在左,母親在右。父母的頭發都已經花白,父親仍然帶著那副賽璐珞黑框眼鏡,在方以民的記憶中,母親是那么美麗,現在卻顯得很瘦弱。可他們的表情顯得非常平靜,甚至帶著一絲喜悅的痕跡。

他繼續看父親的信,信中寫道:

以民我兒:

相信你拆開信首先看到的是一張照片。今年四月,一個很神秘的人邀請了一批經濟學家,咨詢有關經濟建設的問題那天,我和你母親拍攝了這張照片。

談話基本上是聊天式的,針對當前中國的經濟,我小心翼翼地談了自己的認識,提出要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市場,沒想到卻獲得了肯定。具體細節無法在信中詳談,我們見面后可以好好談談。但可以肯定的是,邀請我們見面的人是可以力挽狂瀾的人。

談話完畢,我和你母親都很興奮,預感到未來將出現一個較大的轉機。

過了幾天,單位上頭突然來人找我,問我有什么困難需要解決。我知道這是對我的特殊照顧。你的父親一直避免成為特殊階層,也從不會提要求,但此刻,那種永遠割不斷的父子情讓我提到了你。

我告訴他,我唯一的兒子現在還在青海,他已經到那兒五年了,還沒有回來。我的兒子是個優秀的經濟學家,現在從事的卻和經濟研究完全無關,實在可惜。我不敢請求他,我只是把你的事情說了一下。他提出幫我們想辦法。當時我擔心這是空頭許諾,所以在信里從來沒有和你提過。

昨天我突然接到了電話,北京的一個研究院決定給你一份工作。我也對他們說出了顧慮,說我從來沒有接受過照顧。可他們說這不是走后門,你以前在北京工作過,也做過不少經濟學研究,他們是按照正常程序把你調回北京。你的調令已經下到了青海省,也許過段時間就會到達農場。當然也許還會有波瀾,時間上無法準確,可畢竟,你已經快回京了。

以民,不知道你保存的書稿是否還在,一定記住,如果有機會,那會成為一份重要的提綱,它是你父親對于經濟問題多年思考的結晶。我相信,這份提綱最終會用得上,也許就近在眼前了……

方以民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他的手已經開始不停地抖動。回家!他已經讀不進信后面的部分了,閉上眼睛,深深地呼吸著,體會著這兩個字的魅力。

“方以民同志,信上寫了什么?”旁邊的陳鎖好奇地問道。

“沒什么。”方以民故作鎮定,“我父親的日常來信,他想我了。有家的感覺真好,我很羨慕你有個家。”

“就這些?”

“這些已經足夠了!”方以民笑了起來,大聲地說。

他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順著顛簸的車廂走到了前窗,不停地拍打著:“停車!王石林,停車!”

“干什么?”司機王石林停了車,問道。

方以民在跳下車之前,突然回身,從口袋里掏出兩元錢,遞給了陳鎖:“拿去,給陳嫂再買點藥。再沒什么……比親人更重要的。”他來不及聽陳鎖的感激話,跳下了車,進入了駕駛室,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

“你怎么了?”王石林問道。

“我快回去了!我快回北京了!”方以民激動地說。

“真的嗎?”王石林歡呼了起來,眼睛卻盯著路面。他們已經駛入了西部山區,汽車正在一條土路上努力地沿著盤山公路的“之”字彎向海拔三千米的山口爬去。

“是的。我父親在信上已經說了。而且,我回去之后還會繼續做經濟學研究,這可太棒了。”

“可他怎么做到的?”

“有時候事情很簡單。”方以民賣了個關子。他猶豫著是否要把父親可能得到重用的消息告訴王石林。

汽車到了山口附近,山口上一棟孤零零的小房子里沖出來一個人,招著手。王石林停了車。路邊的人叫趙永堅,也是從北京過來的光明農場職工,和方以民住在同一個房間。趙永堅圓臉、短發,戴著一副黑框的眼鏡,歲數和方以民差不多。他看見方以民也坐在車上,高興地叫了一聲,向著方以民一側跑去。

“你怎么在這兒?”王石林問道。

趙永堅跑到了位,停了下來:“我已經等了一晚上加一白天了。”

“怎么回事?”

“昨天搭車走到這里,車壞了,大家就到小房子里休息,司機修車。等車修好了,他們忘了叫上我,開走了。”

趙永堅把自己的行李搬到了后車廂,和坐在后面的陳鎖打了個招呼。他沒有上后車廂,而是決定擠在前面,和方以民、王石林坐在一起。

“方以民快回北京了。”重新上路后,王石林對趙永堅說。

“那可太好了!你們什么時候知道的?”

“剛知道。”方以民把父親在信中所說的內容詳細地介紹了一遍。他知道即便現在不說,回去之后自己也一定會告訴趙永堅的。他還不忘把信中的照片拿出來,讓朋友們看了一遍。

“這么說,你回去還研究經濟學?”趙永堅問道。

“是的。”

“你終于可以實現你的抱負了。”

“不,這只是第一步,也許還差得遠。”方以民表情嚴肅,但看得出他很開心。

“我們會想你的。”

方以民從朋友的語氣中聽出了難過。每一個人離開時,那些沒有離開的人心情都很復雜。他安慰朋友們說:“我也會想你們的。會有機會的,也許大家很快都能回家,從北京來的回北京,從山東來的回山東。”

趙永堅說:“離開你讓人難受,以后我們不知道該在誰那里聚會了,我也不知道該找誰討論問題、學習英文。”

“這件事說不定還有段時間,我們卻已經說到離開后的事情了。”

“會順利的。”趙永堅說。

方以民詫異地望了一眼他的朋友。趙永堅的眼神顯得友善,又顯得有些特別,仿佛知道什么內情,仿佛在賣關子。

果然,趙永堅接著說:“你的調令已經下到農場了。”

“是嗎?你怎么知道?”

“前天,我從農場出來之前,在魏書記家開會。書記說,上面來通知,要調走一個人,去北京。有人連忙問這個人是誰,他沒有說。現在回想起來,一定是你。你的調令已經下到農場了。”

“真的嗎?”

“真的。裴新利也在場。”趙永堅說。裴新利也是他們的好朋友。

“太好了!”

他們還在談話的時候,汽車已經開到了農場。這座農場坐落在一個四面環山的小盆地里,由于山的阻擋,北面來的冷風侵襲不到,讓這個盆地比周圍其他地方溫暖一些,甚至可以種小麥和玉米。十幾年前,各地大建農場接收城市青年時,這里也建起了光明農場。方以民和趙永堅是在參加工作后來到農場的,他們都來自北京。

農場的房子位于一條土路的一側。王石林把車拐進了一個帶圍墻的大院。院子很大,有著一大片空地,空地上堆著一座如同小山的牦牛糞餅堆,一些散養的牦牛在院子里踱步,尋找著草根。除了糞餅堆,還有一些土做的磚坯,在院子的西南角則有幾排低矮的土坯平房。

此時天快黑了,明亮的金星已經出現在地平線附近。王石林把車停在了離平房不遠的空地上,眾人下了車,從后車廂往下拿行李。

陳鎖先離開了,他家在院子外面的一間低矮房子里。

奇怪的是,剛才還興奮的方以民突然變得心事重重,仿佛開始擔心他是否能離開。“這件事先不要告訴別人行嗎?”他突然要求道。

王石林滿不在乎地點了點頭,趙永堅“嗯”了一聲。

“我是嚴肅的,”方以民再次要求說,“我也要你們嚴肅地答應我。”

兩人又認真地點了點頭,然而這種嚴肅并沒有保持多久。“你一定是想第一個告訴你的心上人。”王石林笑著說。

青年突然感到不好意思起來:“我沒有心上人。”

“瞧他臉紅了。”王石林說。

“我沒有臉紅。”

但他的伙伴們似乎并不在意他說什么,把他晾在一邊交談著。“他從來不會偽裝,撒謊的時候總是自己先不好意思。”趙永堅說。

“他瞞得不錯,可還是有人知道了。”王石林說,“現在已經沒有什么可害臊的了,她也是大姑娘,如果你再不動手,就成別人的了。”

方以民默然不語。他低頭拿上兩個包,他的朋友還在背后關切地問著:“你如果回北京的話,她怎么辦?”

品牌:藍獅子
上架時間:2013-09-06 15:05:44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藍獅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滋市| 合江县| 特克斯县| 西乌珠穆沁旗| 南皮县| 郁南县| 福清市| 柳林县| 湖南省| 韩城市| 阳西县| 宕昌县| 武平县| 东辽县| 民县| 搜索| 静海县| 玉田县| 米林县| 伊宁县| 定南县| 乾安县| 武义县| 凌源市| 冷水江市| 丹棱县| 金溪县| 星座| 东莞市| 华亭县| 瓦房店市| 安阳市| 金堂县| 灵台县| 鲁甸县| 承德市| 调兵山市| 双桥区| 化州市| 巨野县| 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