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27評論

第1章 序言

習近平對“中國夢”的兩次闡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一定要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把我們的黨建設好,團結全體中華兒女把我們國家建設好,把我們民族發展好,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

面對浩浩蕩蕩的時代潮流,面對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們不能有絲毫自滿,不能有絲毫懈怠,必須再接再厲、一往無前,繼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我們也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沿著正確的中國道路奮勇前進。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記使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13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為什么要提出和討論中國夢?

300多年前,當英格蘭移民乘坐著“五月花”號橫穿大西洋來到馬里蘭,尋找一塊清教徒能居住的“凈土”時,“美國夢”已開始悄然萌芽——美國給了全世界每一個人均等的機會,只要努力奮斗,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所謂的美國夢,是一種相信只要經過不懈的持續奮斗,便能獲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邁向繁榮,而非依賴于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援助。這代表了人們在經濟上的成功或是企業家的精神。許多歐洲移民都是抱持著美國夢的理想前往美國的。

那么,有中國夢,有源之于中國夢的中國精神嗎?我們認為,是有的,也應當有。習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20世紀以來,中國人民依靠骨子里的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力量懸殊的艱苦條件下,浴血奮斗,抗擊了外來勢力的侵略,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在1949年時,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人民又在經濟發展遠落后于世界許多國家的格局下,依靠自強不息的精神,果斷改革開放,一心一意搞建設,經過30多年不懈的努力,克服了人口眾多、資源缺乏、生產力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制約,將人均GDP從1978年的200美元提升到了2012年的6100美元,使1977年發展排在全球各國倒數第二、三位的中國,進入了中上等收入國家。

改革開放30多年過去了,21世紀的頭10年過去了,未來我們要根據中國和世界新的格局、新的情況、新遇到的問題,調整過去我們走過的道路,走一條新的社會和諧和科學發展的道路。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未來的發展要走自己的道路。如何走中國人自己發展的道路,需要調整結構,需要改革,這都需要從黨和政府,到公民形成共識。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干一些大事,需要精氣神,也即21世紀的中國精神。同樣,這種中國精神,也根植于占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中國人對未來的希望和夢想中。一個對未來沒有憧憬和企盼的民族,也就沒有它的追求,也就失去了它的精氣神,失去了民族之魂。那么,中國人21世紀再進行艱苦奮斗的精神來源于哪里?我認為,來源于中國人對21世紀生活和發展的憧憬和企盼,來源于中國人對未來自己、自己家庭、所處社會和這個國家的責任和信任、希望和夢想,來源于對這種中國愿景和理想的追求。

品牌:東方資治
上架時間:2013-09-06 14:57:33
出版社: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東方資治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偃师市| 沾益县| 铁岭市| 定西市| 九江县| 历史| 滨州市| 平昌县| 西藏| 抚顺县| 望城县| 上杭县| 木兰县| 濉溪县| 胶州市| 辉县市| 乐陵市| 大城县| 井冈山市| 陵川县| 信宜市| 靖安县| 齐齐哈尔市| 玉环县| 温泉县| 渑池县| 云浮市| 中西区| 镇远县| 西华县| 洛宁县| 永昌县| 高密市| 饶平县| 定南县| 合川市| 博湖县| 盐边县| 嘉定区| 海宁市| 普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