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智能中醫輔助診斷技術與裝備
最新章節:
封底
20世紀70年代起,國內研發了中醫脈診儀等診法客觀化設備和儀器,為中醫裝備輔助診斷奠定了重要基礎。但中醫診療裝備企業數量少且分散,目前這些儀器多用作科研和治未病用途,真正用于臨床診斷的尚不多,這種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醫藥在現代社會的發展和使用。由于中醫理論自成體系,難以用現代生物學等現代科技進行醫理解釋,中醫工程研究長期面臨中醫理論自身的復雜性和綜合性,適合中醫理論的工程技術標準難以建立,中醫界人員和其他學科人員存在溝通困難,跨學科人才難以培養和極度缺乏等諸多問題。中醫理論與現代科學技術之間似乎存在一道鴻溝,需要搭建接口和橋梁來進行對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促進中醫理論與互聯網、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等現代科學技術的交叉融合,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牽頭,聯合中科院、清華大學等多家單位進行了中醫藥關鍵技術裝備重大專項戰略研究,并體現在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研究設立關鍵技術裝備重大專項”,“研發一批先進的中醫診斷裝備和中藥制藥裝備”。本專著作為研究成果之一,通過研究總結智能化、客觀化中醫診斷信息采集方法和技術,以及對現有較為成熟的十余種中醫診斷裝備的檢測原理、組成和操作規范等進行全面梳理,搭建一座中醫工程化以及科技中醫化的橋梁,為中醫診斷裝備及智能中醫輔助診斷模型研發和應用提供參考,也為中醫診斷裝備的操作和使用提供培訓資料。
目錄(107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頁
- 《智能中醫輔助診斷技術與裝備》編委會
- 前言
- 緒論
- 上篇 技術篇
- 第一章 中醫思維體系診斷模型
- 第一節 中醫思維體系簡介
- 第二節 診斷模型及映射關系
- 參考文獻
- 第二章 中醫診斷標準化和規范化
- 第一節 證候及癥狀名詞術語標準化和規范化
- 第二節 中醫診法人工操作規范
- 第三節 證候及其診斷標準
- 第四節 中醫臨床療效評價指標體系
- 參考文獻
- 第三章 客觀化診斷數據采集技術
- 第一節 基于計算機視覺技術的中醫望診圖像采集
- 第二節 基于傳感器技術的中醫切診、聞診
- 第三節 特征提取
- 第四節 詞向量
- 參考文獻
- 第四章 智能輔助診斷統計和數學模型
- 中篇 裝備篇
- 第五章 舌診儀
- 第一節 中醫舌診理論概述
- 第二節 現代舌診儀
- 第三節 中醫舌診儀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 第四節 舌診儀的應用、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 參考文獻
- 第六章 面診儀
- 第一節 中醫面診理論概述
- 第二節 現代中醫面診儀
- 第三節 中醫面診儀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 第四節 中醫面診儀的操作要點及應用場景
- 第五節 中醫面診儀的應用、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 參考文獻
- 第七章 目診儀
- 第一節 目診理論概述
- 第二節 目診儀及其分析系統
- 第三節 眼象特征的臨床意義
- 第四節 目診儀的應用
- 參考文獻
- 第八章 壓力型脈診儀
- 第一節 壓力型脈診儀理論概述
- 第二節 現代壓力型脈診儀
- 第三節 壓力型脈診儀的應用、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 參考文獻
- 第九章 超聲脈診儀
- 第一節 超聲脈診儀理論概述
- 第二節 現代超聲脈診儀
- 第三節 可視化脈圖
- 第四節 超聲型脈診儀的應用、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 參考文獻
- 第十章 光電型脈診儀
- 第一節 光電型脈診儀概述
- 第二節 光電型脈診儀
- 第三節 光電型脈診儀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 第四節 光電型脈診儀的使用、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 參考文獻
- 第十一章 四脈脈診儀
- 第一節 概 述
- 第二節 四脈定證理論
- 第三節 中醫四脈脈診測量儀簡介
- 第四節 中醫四脈脈象圖形的頻域分析
- 第五節 四脈脈診儀的評價及展望
- 參考文獻
- 第十二章 容積脈搏波測量儀
- 第一節 指尖脈搏波檢測概述
- 第二節 容積脈搏波測量儀系統構成、軟硬件環境及操作方法
- 第三節 容積脈搏波測量儀主要測量指標及其含義
- 第四節 脈搏波的二維表示法——二維脈圖及其應用
- 第五節 容積脈搏波測量儀工作原理
- 第六節 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 參考文獻
- 第十三章 中醫智能問診系統
- 參考文獻
- 第十四章 聲音辨識儀
- 第一節 聲診理論研究
- 第二節 聲紋檢測技術與中醫聲診儀研究
- 參考文獻
- 第十五章 氣味辨識裝備
- 第一節 嗅診理論研究
- 第二節 電子鼻技術與中醫電子鼻研究
- 參考文獻
- 第十六章 中醫紅外熱像儀
- 第一節 紅外熱成像技術與中醫紅外熱像儀
- 第二節 中醫紅外熱像儀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 第三節 中醫紅外熱像儀的安裝、使用環境、操作要點
- 第四節 中醫紅外熱像儀的臨床應用
- 第五節 中醫紅外熱像儀的優勢、存在問題
- 第十七章 經絡檢測儀
- 第一節 經絡的現代化研究
- 第二節 電阻抗檢測技術與中醫經絡檢測儀
- 第三節 中醫經絡檢測儀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 第四節 中醫經絡檢測儀的安裝、使用環境及操作要點
- 第五節 中醫經絡檢測儀的應用、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 參考文獻
- 第十八章 腧穴按診設備
- 參考文獻
- 下篇 應用篇
- 第十九章 智能中醫診斷技術與裝備應用進展
- 第一節 健康管理應用進展
- 第二節 各科疾病的診療應用進展
- 參考文獻
- 后記
- 封底 更新時間:2024-09-09 16:03:40
推薦閱讀
- 常見皮膚病的中醫特色治療
- 湯頭歌訣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醫案精選
- 《傷寒論》與病位病性辨證
- 精選妙用中草藥治療疑難雜病
- 黃元御醫集(三)傷寒懸解 傷寒説意
- 漫話中醫治未病
- 臨證指南醫案
- 溫病學派醫案(七)
- 焦樹德臨證百案按
- 連南瑤族自治縣瑤藥圖譜名錄
- 中醫針灸傳承集粹
- 中醫古籍與藏書文化
- 熱敏常灸出奇效:慢病康復新選擇
- 一味藥舒肝郁
- 傷寒論特解
- 實用心血管病臨床手冊
- 董建華臨證治驗錄
-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重刊:溫熱經緯
- 弄丸心法
- 中國藥學史參考
- 獨領風騷的古代醫學(下)
- 中醫抗癌進行時5:隨王三虎教授臨證日記
- 圖解仲景方證學:仲景方證解讀與應用
-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重刊: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 催乳按摩(視頻版)
- 對話名老中醫:燕京篇
- 藥征
- 子午流注針法理論淵藪
- 亞健康分類調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