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116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前言
- 1 產業與人口協調發展理論研究
- 1.1 產業轉型升級內涵
- 1.1.1 國外產業結構轉型研究
- 1.1.2 國內產業結構轉型研究
- 1.2 人口均衡發展相關理論
- 1.2.1 人口均衡相關理論
- 1.2.2 人口均衡測量方法
- 1.2.3 人口均衡與區域經濟發展
- 1.3 產業轉型升級與人口發展關系的理論
- 1.3.1 人力資本與產業轉型
- 1.3.2 流動人口與產業轉型
- 1.4 人口支撐產業發展的理論分析
- 1.4.1 人口紅利概述
- 1.4.2 劉易斯拐點或將到來,產業轉型發展面臨新的挑戰
- 2 人口均衡發展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框架體系
- 2.1 人口均衡發展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的基本原則
- 2.2 構建人口支撐產業發展體系的基本思路
- 2.2.1 注重人口內部各要素相均衡,著力提高人口質量
- 2.2.2 注重人口與經濟發展相互動,確保人口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
- 2.2.3 注重人口與社會發展相協調,確保人口與社會和諧共進
- 2.2.4 注重人口與資源環境相適應,確保人口與資源環境永續共生
- 2.3 廣西人口發展與產業發展關系的研究
- 2.4 支撐體系構建及具體指標解釋
- 3 廣西人口均衡發展現狀與產業轉型升級
- 3.1 廣西人口內部均衡發展現狀分析
- 3.1.1 廣西人口規模演變及現狀分析
- 3.1.2 廣西人口結構演變及現狀分析
- 3.2 廣西人口外部均衡發展現狀分析
- 3.2.1 人口與經濟協調性現狀分析
- 3.2.2 人口與資源、環境協調性現狀分析
- 3.2.3 人口與社會協調性現狀分析
- 3.3 廣西人口均衡發展的優劣勢比較分析
- 3.3.1 廣西人口均衡發展的優勢比較分析
- 3.3.2 廣西人口均衡發展的劣勢比較分析
- 3.4 廣西人口均衡發展指數的比較分析
- 3.4.1 縱向比較分析
- 3.4.2 橫向比較分析
- 3.5 廣西產業轉型升級現狀分析
- 3.5.1 廣西三次產業產值比重變化趨勢分析
- 3.5.2 廣西三次產業就業結構及比較勞動生產率分析
- 4 廣西人口均衡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的實證關系研究
- 4.1 實證研究的目的
- 4.2 實證分析
- 4.2.1 結構偏離度
- 4.2.2 就業彈性
- 4.2.3 耦合效應分析
- 4.3 產業轉型升級對人口需求的影響機理
- 4.3.1 部分勞動力被替代
- 4.3.2 專業型人才需求量上升
- 4.3.3 勞動力結構改變,農村地區中青年勞動力出現回流
- 5 促進廣西產業轉型升級的人口發展支撐策略
- 5.1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
- 5.1.1 提高人均資源效率和環境代價的認知水平與行動能力
- 5.1.2 建立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核算和公開制度
- 5.2 協調做好廣西產業和人口規劃
- 5.2.1 做好產業規劃分區和人口合理布局引導
- 5.2.2 充分發揮第二、第三產業對提高人口勞動素質的倒逼和帶動效應
- 5.2.3 建立健全人口均衡發展與綜合決策預測報告機制
- 5.3 建立人口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的科學政策導向
- 5.4 推行人口促進產業發展的有效措施
- 5.4.1 穩定現有常住人口,積極吸引返鄉人員和外部移民
- 5.4.2 控制總體撫養比,穩健發展老齡康養產業
- 5.4.3 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激發人力資本活力
- 5.4.4 實施全面提高勞動人口職業素質的系列教育,培養適應廣西特色產業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 5.5 優化人口與產業發展的空間布局
- 6 廣西人口均衡發展支撐產業升級的政策建議
- 6.1 研究出臺“穩定廣西人口存量,拓寬渠道提升增量”系列政策
- 6.1.1 盡快出臺“千萬人口留廣西”的政策體系和實施細則
- 6.1.2 盡快出臺“百萬人才興八桂”的政策體系和實施細則
- 6.1.3 研究制定改善育兒環境和幼教設施的政策細則
- 6.1.4 完善住房保障相關制度
- 6.2 研究出臺“廣西主要勞動人口保衛戰”系列政策
- 6.2.1 做長優勢產業鏈,留住主要中青年勞動力
- 6.2.2 研究出臺并實施“綠水青山經濟帶”等重大政策及產業配套清單
- 6.2.3 培育新型產業主體,引導農村外流人口“返鄉發展”
- 6.2.4 引導和培育鄉村文化產業,增強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
- 6.2.5 實行積極穩健的老齡人口康養政策
- 6.3 完善廣西人口綜合身體素質監測報告制度
- 6.3.1 研究出臺“免費地中海貧血篩查”惠民優生優育政策
- 6.3.2 做好優生優育工作,完善婚檢、孕檢政策
- 6.3.3 研究出臺“青年強,營未來”計劃及配套政策機制
- 6.3.4 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制度
- 6.3.5 建立健全防治艾滋病工作機制
- 6.3.6 完善基層醫療機構建設和管理的政策機制
- 6.3.7 宣傳運動健康理念,提倡體醫結合、體教結合
- 6.4 優化廣西職業教育發展政策
- 6.4.1 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 6.4.2 加大高等教育經費投入力度
- 6.4.3 拓寬高等教育籌資渠道,完善教育經費管理制度
- 6.4.4 調整優化高等教育院校設置和專業結構
- 6.4.5 加強高水平大學建設
- 6.4.6 促進教育公平,均衡人才地區分布
- 6.5 推進農村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 6.5.1 制定科學合理的產業政策,實行貧困人口就業導向的策略
- 6.5.2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構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 6.5.3 加強貧困人口就業培訓,做好教育扶貧工作
- 6.5.4 實行易地搬遷扶貧,優化人口分布
- 6.6 完善和健全廣西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配套政策
- 6.6.1 完善就業保障、社會保障政策和農村土地權屬流轉制度
- 6.6.2 因地適宜建設廣西民族特色小鎮
- 6.6.3 統籌建設廣西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發展研究的科研院所
- 6.6.4 建設新型美麗城市,完善現代化城市治理體系
- 6.7 出臺人口與資源高水平均衡發展的配套政策
- 6.7.1 培育“新農人”,提升農業產業資源利用效能
- 6.7.2 加大農村電子商務政策扶持力度
- 6.7.3 建立和完善“綠水青山經濟帶”的前期可研機制
- 6.8 實行勞動密集型與知識密集型相結合的產業政策
- 6.8.1 統籌布局勞動密集型與知識密集型相結合的人口與產業發展格局
- 6.8.2 建立廣西人口數據庫和人才數據庫建設制度
- 6.8.3 擴大高端人才項目類型和人才規模
- 6.8.4 推動人口聚集與勞動人口素質提高均衡發展
- 6.8.5 創新產業鏈發展模式,使勞動密集與知識密集崗位有機融合
- 參考文獻 更新時間:2024-05-23 14:01:11
推薦閱讀
- 黃土村養老調查
- 城市軌道交通樞紐運營效率管理研究
- 讓與你合作的人都贏:職場第一課·人際協調
- 中國城鎮居民休閑消費潛力研究
- 社會企業在心智障礙者就業促進中的行動邏輯研究
- 貧窮與變遷
- 中國海洋社會學研究(2018年卷/總第6期)
- 個體化的社會想象:烏爾里希·貝克思想中的生活、政治與道德
- 是餡餅還是陷阱:讓你過得輕松的避坑手冊
- 國家力量與藝人再造:吳橋雜技學童群體研究
- 文化性動物:人類的本性、意義與社會生活
- 勞動光榮:農民工群體及其結構化
- 風險社會:新的現代性之路
- 故都濟困:北平社會救助研究(1928~1937)
- 健康傳播與公共衛生
- 社區營造的理論、流程與案例
- 杭州灣大灣區智能制造先行度綜合評價與提升策略研究
- 以色列2:在危機中生存(知乎「一小時」系列 HOUR:044)
- 特大城市社會治理創新研究
- 現代服務業與城市化協調發展
- 養老機構外部健康行為空間的機理研究
- 異地就醫管理服務機制研究
- 思維決定創新:20世紀改變美國的工程思想
- 以孝治家 安徽在行動
- 延遲退休:機制、路徑與政策
- 華僑華人與僑鄉發展
- 中國掃黃打非年鑒(2013年卷)
- 城市與壓力:為什么我們會被城市吸引,卻又想逃離?
- 在線健康社區的知識抽取與用戶行為研究
- 實證社會科學(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