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農業機械化的中國想象:第一拖拉機廠口述實錄(1953—2019)
最新章節:
后記
1953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開局之年,在蘇聯援建的156項大型項目的基礎上,新中國的工業化拉開了波瀾壯闊的歷史帷幕。洛陽澗西區成為新中國重點建設的大型工業基地之一,包括第一拖拉機廠在內的七項重點工程落戶于此。一時間來自上海、東北、北京、河南及全國各地的數萬名工程技術人員、干部和工人,挈婦將雛、義無反顧奔赴澗西,參加熱氣騰騰的社會主義建設。從1958年第一臺國產拖拉機東方紅-54下線,到現在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先進的拖拉機制造企業集團,30位一拖人講述的這一段近70年的口述歷史,呈現出中國人“耕地不用牛”的農業機械化想象。
目錄(158章)
倒序
- 封面
- 插圖
- 為新中國工業化的宏大畫卷補齊一角(總序)
- 一、新中國工業化的基本歷程
- 二、國家敘事與個人口述:歷史的補白
- 三、研究計劃,或我們的設想
- 蔡金根 紅色勞工成長史
- 一、在上海我參加了地下黨
- 二、從進拖廠到“文革”
- 三、我們對毛主席的態度沒動搖過
- 高玉明 滄桑浮沉自逍遙
- 一、從延安到上甘嶺
- 二、停戰之后進了北大荒
- 三、福利處
- 四、罷官以后我躺地上吃桃子
- 季維康 奈何遷客洛陽城,回首蕭瑟念平生
- 一、童年遭遇與“賣身”進廠
- 二、想象的落差:離滬抵洛
- 三、在拖廠初期的艱難生活
- 四、我的崢嶸歲月
- 五、“工作辛苦點,但是思想上還是蠻愉快的”
- 臧廣臣 熱血男兒得凱旋,篳路藍縷再建功
- 一、從白山黑水邁向平壤漢城
- 二、從文藝骨干進階技術專家
- 三、篳路藍縷只為玉汝于成
- 四、從苦中作樂到安享幸福
- 裘約克 逃婚少女投身革命,耄耋老者以詩托情
- 一、我的名字是革命革出來的
- 二、累不知道累,苦不知道苦
- 三、以詩托情,伉儷情深
- 高世正 陳素琴 出身名門大戶的紅色工程師
- 一、從破落大戶入現代清華
- 二、初來洛陽的苦與甜
- 三、塑造主席像
- 四、一拖的困境與我的后半生
- 姬海堂 在拖廠的風風雨雨
- 一、從搞水利到搞宣傳
- 二、激情歲月與困難時期
- 三、邊辦學校邊挨斗
- 四、“賣給”拖拉機廠的一輩子
- 朱光甫 我跌宕起伏的一生
- 一、拖廠動土開啟了我的人生道路
- 二、兢兢業業幾十年
- 三、我想掙脫束縛家庭的戶籍制度
- 趙岳興 陸文娟 從江南到洛陽:我們夫妻這輩子
- 一、從上海到洛陽
- 二、困難階段,共克時艱
- 三、亂世接生,治世結扎
- 四、跟上改革開放的步伐
- 張成周 一拖六十年與我的高位人生
- 一、高中畢業進大廠,占得人生高位
- 二、模范人物深接觸,收獲頗豐
- 三、拖廠從一到一百萬的發展歷程
- 四、新時期的企業轉型和精神重建
- 王金科 唐美君 王宗毅 從上海到洛陽:兩代人的生活軌跡
- 一、“718”:從上海到洛陽
- 二、在蘇聯哈爾科夫的日子
- 三、生產出第一臺拖拉機
- 四、“夾著尾巴做人”
- 五、上學趕上“文革”十年
- 六、回不去的故鄉
- 庹濤 庹文成 國營與民營:時代激流下的兩種回應
- 一、從農單、多家灶、安居房到商品房
- 二、營銷中心沒了
- 三、我們的愿景就是“現代”
- 四、我穿工作服我自豪
- 郝迎春 朱世蘭 郝杰 拖廠就是我家的全世界
- 一、三代人的艱辛與堅守
- 二、從“壓不垮”到“沖出去”
- 三、與一拖同呼吸共命運
- 四、婚姻觀的代際嬗變
- 孫竹花 奮進一生的“鐵桿兒”姑娘
- 一、農村姑娘進大廠,結識貴婿
- 二、初入工作評先進,家庭幸福
- 三、“文革”中的有名“鐵桿兒”
- 四、退休后的精干老太
- 李學義 拖廠是承載我一生的“二畝地”
- 一、離開農村
- 二、干部—工人—干部:我的履歷
- 三、摸著石頭過河
- 四、我對未來的思考
- 梁鐵峰 追憶過往情深切,回首低吟數今夕
- 一、大廠中的青少年時光
- 二、“搞運動、搞工作都有一個大趨勢”
- 三、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
- 四、回顧中的反思
- 潘繼華 一位拖廠“官二代”的勞動生涯
- 一、一場誤會讓我步入了婚姻
- 二、全心投入,工作不分高低貴賤
- 三、五次申請,退休后我加入了共產黨
- 楊光榮 轉業軍人在拖廠
- 一、進廠前我是一個兵
- 二、我的政工生涯
- 三、問心無愧和牽腸掛肚
- 李宏臣 我為拖廠做保障
- 一、“企業效益這么好,你還是回拖廠吧”
- 二、人才保障:挑選德才兼備的后備干部
- 三、生產保障:“創先爭優”鼓足干勁
- 四、后勤保障:讓職工滿意,我們不是包袱
- 王愛英 “一手托三家”,為工人說話
- 一、伴隨著一拖成長
- 二、廠區里養育幼兒
- 三、工會工作與住房體制改革
- 四、對工人的“大維護”
- 劉炳昭 雨疏風驟半生拖廠路,矢志不渝情系東方紅
- 一、亦工亦農
- 二、以工代干
- 三、情系東方紅
- 四、改制與變遷
- 劉福生 一位內退干部的五味人生
- 一、舉家搬遷,定居洛陽
- 二、從部隊通訊兵到分廠宣傳科長
- 三、我們是最“倒霉”的一代人
- 劉永樂 一生只為兩件事,招工裁員盡奔忙
- 一、“和尚運動”和“廢止事件”
- 二、思路一變天地寬
- 三、刻骨銘心的艱難時期
- 四、微笑面對時代洗禮
- 王振紅 我就這樣成了勞模
- 一、我爹背著被子來了拖廠
- 二、從好徒弟到好師傅
- 三、4125被割成了廢鐵
- 四、300臺中功率柴油機全是人力抬上去的
- 李宏謀 拖廠是我們可以依靠的山
- 一、我喜歡“火熱的工作”
- 二、我最珍視的兩個榮譽
- 三、我最佩服的人們
- 四、拖廠就是我們的靠山
- 蔡劍川 紅拖城里的工人話劇“演員”
- 一、廠礦子弟的少年時光
- 二、輟學進廠,初登話劇舞臺
- 三、半生文藝,既是工人又是演員
- 李蕓霞 我曾是拖廠的“文藝女青年”
- 一、要和工人階級打成一片
- 二、初入工廠,我就想脫離這個環境
- 三、報社實習:延續文學夢
- 四、計劃生育科:實現人生價值
- 五、內退一刀切:我的人生低谷
- 六、退休生活:重拾文學夢
- 王富強 從刨床工人到首席記者
- 一、放下槍桿,拿起瓦刀搞建設
- 二、扎根農村干革命
- 三、我經歷過大干苦干的那個年代
- 四、我還是喜歡寫作
- 五、《拖拉機報》是洛陽的第一份報紙
- 田鵬 在大時代里如何安置自己的靈魂
- 一、不產業化,文化沒有尊嚴
- 二、要給職工提供幸福感,但又不是50年代的福利
- 三、花八個月做了農耕博物館
- 四、工會主席是我人生中最好的職業
- 五、職業化就是少一點主人翁意識
- 六、劉壽蔭老人的故事
- 趙剡水 爬坡過坎農機路,奮進致遠一拖人
- 一、感謝偉大的時代沒讓我耽誤一天
- 二、在改革開放中爬坡過坎
- 三、機械化時代的農耕暢想
- 其他參訪親歷者簡介 (以姓氏拼音為序)
- 后記 更新時間:2023-07-13 16:48:57
推薦閱讀
- 炮樓里的女人:山西日軍性奴隸調查實錄
- 馬超俊、傅秉常口述自傳
- 日本人口述“二戰”史
- 見證·77/78
- 穿過歷史的塵煙:新疆軍墾第一代口述史(一)
- 水流云在:張元濟孫女的自述(合璧之書)
- 艱難時代:親歷美國大蕭條
- 難忘那些春天的故事:口述羅湖 1979—2019(上)
- 中國遠征軍:滇印緬參戰將士口述全紀錄
- 銘記歷史:日軍登陸平湖侵略史實口述實錄
- 民國外交:親歷者口述實錄
- 渤海女兵西征記
- 齊世英口述自傳
- 不問西東:西南聯大在滬校友訪談錄
- 難忘那些春天的故事:口述羅湖 1979—2019(下)
- 口述重慶
- 希特勒的克里斯瑪
- 李宗仁回憶錄(上下冊)
- 白崇禧口述自傳
- 孫中山研究口述史·武漢卷
- 農業機械化的中國想象:第一拖拉機廠口述實錄(1953—2019)
- 窮當家:鎮委書記的回憶
- 口述歷史:我與“非遺”的故事
- 一戰小人物口述史
- 改革開放口述史
- 天津改革開放口述史
- 非常事端:親歷者口述實錄
- 潛伏歸來
- 潮汕女性口述歷史:潮州歌冊
- 宋美齡自述